晉元帝

晉元帝

東晉開國皇帝
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觐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司馬睿于290年襲封琅邪王,曾經參與讨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役;但是由于作戰失利,司馬睿便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懷帝即位後,司馬睿被封為安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後來在王導的建議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極力結交江東大族。311年晉愍帝封司馬睿為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晉愍帝被俘後,司馬睿在晉朝貴族與江東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稱晉王,318年即帝位,為晉元帝。323年去世,谥号元皇帝,廟号中宗。“[1]
    本名:司馬睿 别名:晉元帝 字:景文 所處時代:晉朝 出生地: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 主要成就:建立“東晉”政權 籍貫: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西) 性别: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公元276年 去世年月:公元322年1月3日 職業:皇帝 谥号:元皇帝 陵墓:建平陵(江蘇江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司馬睿于鹹甯二年(276年)生于洛陽,祖父琅琊王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間,始受封為南安亭侯。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從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實權。之後,司馬懿分别派諸子出任境内幾個重要地區的都督。司馬伷以甯朔将軍之職坐鎮邺城。邺城是曹操封魏王時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為屯兵屯糧的重鎮。司馬伷被委鎮此地,反映了司馬懿對他的重視。

西晉開國後,司馬伷又曆任尚書右仆射、撫軍将軍、鎮東大将軍、假節、都督徐州諸軍事等職,初封東莞郡王,後改封琅琊王。平吳之役,司馬伷率軍出塗中,立有大功,遂進拜侍中、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并督青州諸軍事等職。司馬睿父司馬觐為司馬伷長子,初拜冗從仆射,後襲爵琅琊王。平生碌碌,地位顯赫。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觐去世,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琅琊王爵。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繼立的司馬衷魯愚遲鈍,無力駕馭政局。在動蕩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處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馬睿無兵無權,為避殺身之禍,他采取恭儉退讓的方針,盡量避免卷入鬥争的旋渦。但在當時也獲得名士嵇康之子、侍中嵇紹的高度評價。在洛陽,司馬睿交結密切的朋友隻有王導。王導,字茂弘,出身于北方頭等士族的琅琊王氏,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王氏家園所在的琅琊國,是司馬睿的封國。司馬睿的琅琊國在西晉算是大國,并與司馬越的東海國相鄰。

留守下邳

永興元年(304年)七月,“八王之亂”進入高潮。東海王司馬越挾持晉惠帝司馬衷親征邺城。當時,坐鎮邺城的将軍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前不久,司馬穎擊殺了執政的長沙王司馬乂,強迫惠帝封他為皇位繼承人)。在取得了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等職務之後,司馬穎将皇帝的乘輿服禦盡數劫入老巢,并以邺城遙制洛陽。司馬穎的橫暴和專權,引起了另外一些實力派人物的不滿。尚書令司馬越乘機以惠帝的名義發布檄書,征召四方軍隊讨伐司馬穎。時任左将軍的司馬睿奉命參加了讨邺戰争,年二十九歲。兩軍在蕩陰(今河南湯陰)展開激戰。結果司馬越兵敗,遁回封國東海。惠帝及随軍大臣被司馬穎劫掠入邺,司馬睿也在其中。不久司馬睿的叔父東安王司馬繇因得罪司馬穎而遭殺害。司馬睿害怕禍事殃及自己,潛逃出邺。在出奔洛陽的途中,他行至黃河岸邊曾被津吏捕獲,險遭不幸。司馬睿到達洛陽,馬上将家眷接出赴往琅琊(治今山東膠南縣)去了。

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起兵下邳,準備西迎晉惠帝時,起用琅琊王司馬睿為平東(後遷安東)将軍兼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看管後方。司馬睿受命後,請王衍從弟、參東海王越軍事的王導為司馬,委以重任。

移鎮建業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馬睿偕王導渡江至建邺。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永嘉南渡後,王導始終居機樞之地,王敦則總征讨于上遊,王氏家族近屬居内外之任,布列顯要者人數甚多。以王導、王敦為代表所構成的王氏家族勢力在當時是非常牢固的,這使“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維持了二十餘年,直到庾氏家族興起,抑制王氏并淩駕于王氏為止。

建興四年(316年),劉曜圍長安,12月11日,晉愍帝無奈出降,西晉亡。

建興五年(317年)4月6日,司馬睿承制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他廣辟掾屬以為輔佐,有“百六掾”之稱。農曆六月,孤懸在北方的晉地方長官劉琨、段匹磾、劉翰等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

登基稱帝

建武二年(318年)4月23日,晉愍帝死于漢國的訃告傳到江東,司馬睿才于4月26日即皇帝位(“上尊号”),改元太興。東晉據長江中下遊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

司馬睿即位後,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單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但是,他重用了王導。王導運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馬睿,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

大權旁落

司馬睿完全信任王導,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王導也經常勸谏司馬睿克己勤儉,優待南方士民,與人為善。司馬睿和王導在草創期上演了一場君臣相敬相愛的佳話。琅琊王家也達到了權勢的高峰,除了王導擔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長江中遊,兵強馬壯;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員是王家人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另外,王家在南朝時期出了八位皇後。

大權旁落引起司馬睿極大的不滿,他引用劉隗、刁協、戴淵等為心腹,試圖壓制王氏權勢。

永昌元年(322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誅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直撲石頭城(即建康)。王導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等,劉隗投奔石勒。司馬睿一敗塗地,無奈之下,司馬睿“脫戎衣,著朝服”,對王敦說:“你如果想當皇帝,早和我說啊,我把皇位讓給你,還當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讓百姓跟着受苦呢?”司馬睿近似哀求的話,并沒有撫平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為自己加官進爵,自封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司馬睿征讨王敦時,曾下令“有殺敦者,封五千戶侯”,而王敦卻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萬戶”,無疑又将司馬睿嘲弄了一番。司馬睿皇帝徒具虛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馬紹有勇有謀,便想以不孝而廢之,後因百官皆不從而作罷。四月,王敦還師武昌,遙控朝政。此後,王敦更加猖狂,以至于司馬睿和他的朝廷成了擺設。

憂憤去世

司馬睿見無法動搖王氏的權勢,自己名為天子,号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隻有司徒荀組對自己比較忠順,就任命他為太尉兼領太子太保,打算讓他參與朝政,鉗制王導。不料司徒荀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馬睿更加憂傷,病勢加重。

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初十日(323年1月3日),晉元帝憂憤病逝。終年47歲,在位6年。谥号元皇帝,廟号中宗,葬于建平陵(江蘇江甯)。遺诏由太子司馬紹繼位。

主要影響

晉元帝是中國封建皇朝中最少權威的一位開國之君。他之所以能夠稱帝于江南一隅,不是憑借他本人的權威或者實力,而是因為他出身的西晉皇室在當時已成為漢族政權的象征。隻有在這一旗号之下,北方的大族才能在江南立足,南方的大族才能抗衡來自北方的各種勢力。在擁立司馬睿的大族中,琅邪王氏的勢力最強,影響最大,在司馬睿建立東晉朝的過程中,他的所有政治活動和各項政策都與王氏家族的關系極大。後來司馬睿試圖擺脫扶植者對他的控制,但是由于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這種努力不但沒有成功,還終于引發了王敦之亂,導緻他的受辱身亡。

曆史評價

司馬邺:“今左右丞相茂德齊聖,國之昵屬,當恃二公,掃除鲸鲵,奉迎梓宮,克複中興。”

王導:“琅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

曹毗:“運屯百六,天羅解貫。元皇勃興,網籠江漢。仰齊七政,俯平禍亂。化若風行,澤猶雨散。淪光更耀,金輝複煥。德冠千載,蔚有餘粲。”

蔡東藩:“元帝實一庸主,毫無遠略,始則縱容王敦,使據長江上下遊,繼則信任刁協劉隗,疑忌王敦,激之使叛,而外無可恃之将,内無可倚之相,孤注一擲,坐緻神京失守,受制賊臣,刁協死,劉隗遁,周顗戴淵,又複被戮,其不為敦所篡弑者,亦幾希矣。”

人際關系

家世

曾祖父:晉宣帝司馬懿

曾祖母:伏夫人

祖父:琅琊武王司馬伷

父親:琅琊恭王司馬觐

母親:琅琊王妃夏侯光姬(司馬睿繼承琅琊王之時封王太妃)

叔父:武陵王司馬澹、東安王司馬繇、淮陵王司馬漼

後妃

虞孟母,元配,琅琊王妃,追封元敬皇後。

荀氏,鮮卑人,王府宮人,晉明帝母,譴出改嫁馬某。明帝時,封建安君。成帝時,追贈豫章君。

鄭阿春,夫人,晉簡文帝母。明帝時,稱建平園夫人,追号會稽太妃。晉孝武帝時,追封簡文宣太後。

石婕妤

王才人

子女

兒子

司馬紹,長子,元帝太子、晉明帝,母荀宮人

司馬裒,次子,琅琊孝王,母荀宮人

司馬沖,三子,東海哀王,母石婕妤

司馬晞,四子,武陵威王,母王才人

司馬煥,五子,琅琊悼王,母鄭阿春

司馬昱,六子,琅琊王、會稽王、晉簡文帝,母鄭阿春

女兒

尋陽公主,骠騎将軍荀羨妻,母鄭阿春

轶事典故

曹魏時期,有一本流傳很廣的谶書叫《玄石圖》,上面記有“牛繼馬後”的預言,司馬懿又請星象家管辂占蔔子孫運勢,管辂占蔔的結果與《玄石圖》不差毫厘。司馬懿不解何意。後來他位居太傅之職,權傾天下。他手下有個将領叫牛金的,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殊勳。司馬懿忽有所觸,想起“牛繼馬後”的預言,心裡十分忌諱,怕牛金将來會對子孫不利,就派人請他赴宴,酒中下毒,牛金為人坦蕩,沒有提防之心,“飲之即斃”,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送了命。

司馬懿自此以為,牛金已死,子孫便可高枕無憂坐享福貴了,殊不知世事難以預料。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觐襲封琅琊王後,其妻夏侯氏被封為妃子。夏侯氏人很風流,沒多久就與王府也叫牛金的一個小吏勾搭成奸,後生下了司馬睿。

此即史書所言,司馬睿并非皇族血脈,而是琅琊王府小吏牛金的兒子。隻是因為有“牛繼馬後”的傳言,導緻了戰将牛金被冤殺。後人遂戲谑地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贽,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

上一篇:崔自默

下一篇:蔣俐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