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競

易立競

中國大陸記者
易立競,記者,現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級主筆,于2005年、2008年獲《南方周末》傳媒緻敬之年度文化報道。有《打開》、《打量》、《中國導演訪談錄》、《中國演員訪談錄》等著作,被粉絲親切稱為“故事大王”。[1]
    中文名:易立競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 職業:《南方人物周刊》高級主筆 代表作品:《索達吉堪布:上師下山》 主要成就:

作品

《病人崔永元》、《催淚朱軍》、《李亞鵬:我不是個放浪形骸的人》、《趙本山:上春晚我并不快樂》等。著有:《中國導演訪談錄》

人物簡介

現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級主筆。

1999年做記者至今,分别做過财經、社會新聞、文化等領域報道。

分别于2005年、2008年獲《南方周末》傳媒緻敬之年度文化報道。。

易立競在印度菩提迦耶采訪宗薩欽哲仁波切3著作書籍《中國導演訪談錄》18位中國一線知名導演,縱論中國電影的複興與堅韌,既有對時代與體制的苦苦追問,也有對民族與文化的深深反思,既言及走出國門的熱情與抱負,也坦誠自立于世界電影的自信與抱負,既可見他們台前身影的絢麗多姿,亦不避他們幕後人生的冷暖悲歡。

人物特寫

交談,追問,直到你敞開内心從前對易立競并沒有多少了解,或許是因為對于娛樂界的東西總有種不屑的緣故。曾經甚至不解,為什麼一個記者能夠憑着做娛樂新聞在南方系獲得如此的地位和贊譽。

直到上周曾sir發通知說他把易立競請來給我們上一節課。我按着曾sir開的推薦閱讀篇目去讀易立競的文章,在聽過她的講座後繼續讀她的書,從昨天讀到今天,雖然手邊還放着一摞沒看完的課本,但易立競的書卻讓我不忍放下。

易立競人如其文,在整個講座的過程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

我想象中的女記者就應當是這樣的吧,幹練、親切、随和,思路清晰而反應靈敏。無論是她的氣質還是她的文字都被很自然地約束在一個作為記者的尺度裡,既不華麗也不張揚,或許用“約束”這個詞有點過,因為這一切都顯得再自然不過。言語客觀、平和、審慎,但卻無處不滲透着溫度;态度從容,堅持自己的節奏和氣場,盡管生活處在毫無規律的奔波之中;像局外人一樣與事件保持着距離,但卻可以很敏銳地抓住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是旁觀者,卻能近在咫尺。

易立競在新西蘭某教堂參加好友姚晨婚禮她的每一篇訪談錄都很長,多數都在二三十頁紙的篇幅。為什麼一個大腕兒會有這麼多時間接受一個人的專訪?我想答案隻有一個,因為這個采訪者是易立競。這絕對不誇張。讀這些訪談錄我甚至會驚歎一個記者竟能和被訪者像故友一樣地談話,後來才聽易立競說到她每次采訪前下的“笨功夫”。“沒有什麼方法,也就是用‘度娘’(百度)啊,每次我都會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所以才會有采訪中那些深度的追問。被訪者談起一件事,她會立即聯系起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追問他的态度和想法。

當然僅有全面的了解絕對不夠。易立競雖然給人的感覺并不強勢,但她能以一種溫存的方式駕馭現場,這種傾聽和交談的能力非同尋常。聽她講課時就可以完完全全被她吸引,被她帶入她的故事的情境中。三課時145分鐘,我甚至覺得自己一刻也沒有走神地在聽她講,中間一個來旁聽的記者試圖打斷提問,結果竟然引起公憤,大家紛紛在下面喊着“讓易老師把故事講下去”,這種情形在清華大學的課堂裡不說獨一無二也絕對不多見。其實她隻是一直在說故事,她沒有煽情、沒有評論,隻是那般平靜、沉穩、從容地娓娓道來,但我敢說換一個人講同樣的故事不一定能這樣引人入勝。

每一個人都有表達的欲望,每個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傾聽。那些大腕兒明星其實也是普通人,何況他們處在绯聞的中心,更希望能澄清自己的形象,希望自己的喜悅、辛酸或委屈能被人理解。易立競的專訪常常是預約兩小時,結果一聊就是六七個小時,我想原因正在于她的采訪能刺激被訪者的表達欲。或者換一個新聞的專業術語,她極好地抓住了争議線,并且對其把握地極其到位。

她始終堅守着自己作為采訪中控場者的角色,為被訪者營造一個平和舒适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盡量無所顧忌的表達。她以一個平等的姿态和他們對話,她其實不是在滿足讀者的好奇,而是在為自己追問。仿佛在采訪前她勾勒了一幅被訪者的圖像,而采訪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地修補、完善這幅畫的細節,補充它的血肉。最終她要完成的不是一個鎂光燈下光鮮亮麗的表演者,而是一個卸去道具和台妝的豐富而立體的靈魂。她了解他們,同時願意理解、懂得他們。她聆聽他們的傾訴,她讓他們忘記外界的喧嚣,向她敞開心扉,她滿懷真誠接受他們的吐露,她幫助他們剖析内心,幫助他們還原自己的真實。易立競說,在采訪時,她和她的被訪者都常常忘記自己的身份,忘記這是一次采訪。

上一篇:韓三平

下一篇:宋小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