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甯縣

昌甯縣

雲南省保山市轄縣
昌甯縣地處大理、臨滄、保山三州市結合部,國土面積3888平方公裡,其中山區面積占97%,轄9鎮4鄉、79個村45個社區,有漢、回、苗、彜、傣等8個世居民族,總人口35.5萬人,農業人口占70.3%,少數民族人口占11.9%。[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昌甯縣常住人口為319858人。[2]2020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63.19億元、同比增4.8%;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126.61億元、增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33853元、12992元,分别增3.1%、7.7%。
    中文名:昌甯縣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530524 行政區類别:縣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部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省保山市 面 積:3888km² 政府駐地:田園鎮 下轄地區:9鎮4鄉 電話區号:0875 郵政區碼:6781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明代孟波羅古戰場遺址,西桂林區 車牌代碼:雲M 地區生産總值:163.19億元(2020年) 方 言:西南官話-昌甯片區 人 口:319858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西漢時期,縣境屬益州郡刺史部哀牢國。

東漢永平十二年,置永昌郡後屬永昌郡。

三國時期,屬永昌郡之永壽,今耿馬、不韋,今保山,兩縣分轄;南北朝時屬永昌府。

隋代屬南甯州總管府之濮部等部;唐初屬劍南道金齒部。

南诏時,屬永昌節度唐封川,今鳳慶轄地。

五代十國時,屬大理國永昌府。

宋代縣境大部屬大理國永昌府廣邑州。

元代屬大理金齒宣慰司領地,分轄于順甯府慶甸縣、鎮康路灣甸州和大理路永昌府。

明初分屬于永昌府和順甯府,明萬曆十三年,設右甸土守禦所,二十六年置右甸通判,三十年築右甸城,設守禦土千戶,隸順甯府。

清初沿襲明代治制,乾隆十一年,設右甸經曆廳署。

民國元年至22年9月先後設“順甯縣右甸縣佐公署”、“順甯縣第四區”,縣境分屬保山、順甯兩縣。

1919年(民國8年),設順甯縣右甸分縣。

1933年10月(民國22年),經雲南省國民政府批準,由保山,舊為永昌府、順甯,今鳳慶縣,兩縣相鄰的部分區鄉析置設縣,取“永昌”、“順甯”兩府名稱之第二字,謂之“昌甯”,既有劃地組合之由,又有昌盛安甯之意。

1950年1月25日,昌甯和平解放,隸屬雲南省保山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56年,保山地區并入德宏州,昌甯相應改隸德宏州。

1963年,保山地區恢複成立,昌甯複隸保山地區。

2000年12月保山撤地設市,昌甯隸屬保山市至今。

1997年,昌甯縣面積3888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2個鎮、12個鄉。縣政府駐右甸鎮。

2005年,昌甯縣撤銷達丙鎮和右甸鎮,合并設立田園鎮,昌甯縣鎮政府駐縣城關廟社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昌甯縣轄9個鎮、1個鄉、3個民族鄉:田園鎮、漭水鎮、柯街鎮、卡斯鎮、勐統鎮、溫泉鎮、大田壩鎮、雞飛鎮、翁堵鎮、灣甸傣族鄉、更戛鄉、珠街彜族鄉、耈街彜族苗族鄉兼轄2個農場(灣甸農場、柯街華僑農場)。

昌甯縣人民政府駐田園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甯縣雲南省西部,介于東經北緯20°14′至25°12′、99°16′至100°12′之間。東連鳳慶縣,西接隆陽區、施甸縣,南與永德縣隔河相望,北鄰永平縣、漾濞彜族自治縣、巍山彜族回族自治縣,總面積3888平方公裡。

地貌地形

昌甯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由高漸低,形成山壩南北縱列高山壩谷相間的地貌狀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

氣候

昌甯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低熱、溫熱、溫涼、高寒4個氣候帶。境内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40.4℃,極端最低氣溫-6℃。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無霜期253天。

水文

昌甯境内河流有右甸河、枯柯河等八大水系,分别流入瀾滄江和怒江,水能蘊藏量豐富。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截至2014年,昌甯縣境内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鐵、錫、銅、鉛、金、銀、銻、汞、鋅、石灰岩、大理石、矽石、硫磺、矽藻土等。其中:矽石總儲量1000萬噸以上;矽藻土總儲量2000萬噸;石灰岩資源十分豐富。

植物資源

截至2014年,昌甯縣已知的木本植物有615種,其它植物1000多種,有“核桃之鄉”、“茶葉之鄉”之稱,是全國茶葉基地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45.2%,活立木總蓄量1147.7萬立方米,主要樹種為思茅松、杉木和各類雜木,經濟林木核桃、闆栗、梅子等,年産量達1萬噸以上。野生藥材、菌類資源種類多,數量大。

動物資源

截至2014年,昌甯縣有獸類33種,鳥類114種。

水資源

截至2014年,昌甯縣擁有中小型水庫64座,水利化程度達61.2%。完成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小流域綜合治理和人畜飲水等水利工程6985件,水利化程度由“九五”末的56.2%提高到62%。建成水電裝機容量1.56萬千瓦,年發電量5681萬千瓦時。

人口

截至2017年,昌甯縣戶籍戶數113715戶,353786人;其中男性180666人,女性173120人。全縣常住人口358353人。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7‰。人口城鎮化率達36.05%。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昌甯縣常住人口為319858人。

昌甯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

政治

縣委書記:蘇格非

縣委副書記、政府黨組書記、縣長:範喜

經濟

綜述

2017年,昌甯縣全年地區生産總值(GDP)103.618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4.3344億元,同比增長6.3%;第二産業增加值36.6966億元,同比增長14.1%;第三産業增加值32.587億元,同比增長14.3%。三次産業結構由2016年的35.2:34.2:30.6調整為33.1:35.4:31.5。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29030元,可比增長10.7%。

2017年,昌甯縣完成财政總收入8.3528億元,增加9240萬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公共财政預算收入5.7009億元,增加4407萬元,同比增長8.4%。财政總支出33.1176億元,增加3.7145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公共财政預算支出31.4466億元,增加3.1284億元,同比增長11.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99.1151億元,比年初增長8.0%,各項貸款餘額達64.9963億元,比年初增長20.0%。非公經濟增加值52.5961億元,同比增長14%,比GDP增長高2.5%。占生産總值比重為50.8%,較2016年提高1%。全縣個體私營戶數達14632戶,同比增加1304戶,增長9.8%;上繳稅金5.8601億元,同比增長3423萬元,增長6.2%。其中,私營企業戶數達2400戶,同比增加449戶,增長23%,上繳稅金5.1862億元,同比增加2517萬元,增長5.1%。

2017年,昌甯縣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103.0492億元,同比增長50.4%。按投資類别分:城鎮投資995134萬元,同比增長75.3%;房地産開發投資5.5358億元,同比下降52.7%。全年施工項目366個,比2016年增加25個;竣工項目262個,比2016年增加12個。全年新增固定資産64.6823億元。

2020年,昌甯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63.19億元、同比增4.8%;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126.61億元、增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33853元、12992元,分别增3.1%、7.7%。

第一産業

2017年,昌甯縣末耕地總資源416669畝,比2016年減少615畝;常用耕地面積397697畝,比2016年減少359畝;有效灌溉面積達281370畝,比2016年增加2819畝。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55.1185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農業産值31.2576億元,同比增長7.0%;林業産值1.4634億元,同比增長5.3%;牧業産值20.7534億元,同比增長5.5%;漁業産值0.8509億元,同比增長7.2%;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0.7932億元,同比增長3.9%。全年糧食總産量214876噸,同比增長2.28%。甘蔗産量439256噸,同比下降6.07%;茶葉産量25282噸,同比增長4.38%;泡核桃産量60327噸,同比增長24.78%,蔬菜産量165550噸,同比增長3.72%。

2017年,昌甯縣肉類總産量99351噸,同比增長2.1%;牛奶産量30噸,同比增長376.19%;禽蛋産量2787噸,同比增長18.45%;豬出欄1096275頭,同比增長0.05%;牛出欄68438頭,同比增長0.06%;羊出欄153136隻,同比增長0.02%。

第二産業

2017年,昌甯縣工業總産值(含小灣電站)113.1232億元,同比增長15.7%,工業增加值27.0932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74.5604億元,同比增長1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73億元,同比增長13.8%。全年食糖産量48410噸,同比增長1.1%;精制茶産量44939噸,同比增長15.7%;矽産量35891噸,同比增長13.2%。

2017年,昌甯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711億元,同比增長26.0%。

第三産業

2017年,昌甯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353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城鎮9.6397億元,同比增長14.0%;農村9.8956億元,同比增長10.8%。按銷費形态分:餐飲收入2.6075億元,同比增長24.4%;商品零售16.9278億元,同比增長10.7%。商品銷售總額達30.8789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批發業5.4206億元,同比增長15.8%;零售業25.4583億元,同比增長15.4%。

2017年,昌甯縣零售物價總水平、消費品價格總水平及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水平分别為101.20%、101.16%和101.17%。

2017年,昌甯縣郵政業務總量0.1342億元(不含快遞、倉儲業),同比增長17.4%。電信業務總量2.293億元,同比增長38.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10714部,同比下降18.8%。移動電話達到295600部,同比增長9.6%。

2017年,昌甯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9.1151億元,比年初增長8.0%。其中:單位存款餘額41.2364億元,比年初增長6.1%;住戶存款餘額54.1753億元,比年初增長10.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49963萬元,比年初增長20.0%。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1.4192億元,比年初增長5.7%;中長期貸款餘額43.5771億元,比年初增長28.5%。金融業增加值3.5616億元,同比增長7%。

2017年,昌甯縣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48億元,比2016年增長27.8%。其中:财險保費收入0.5391億元,同比增長37.6%;壽險保費收入0.9409億元,同比增長22.8%。

交通運輸

2017年,昌甯縣公路運輸周轉量達27.7502億噸公裡,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27.4204億噸公裡,公路旅客周轉量3.298億人公裡。全縣公路通車裡程2221公裡,其中二級及以上公路222公裡。汽車(含低速汽車)擁有量28947輛,其中載客(載貨)28774輛。拖拉機8749台,摩托車96503輛。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昌甯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含教學點)255所,在校學生54498人,教職工4020人。職業教育學校招生1472人,同比增長4.0%;在校學生4058人,同比增長3.7%;普通高中招生2353人,同比增0.8%;在校學生6734人,同比下降0.3%;普通初中招生4393人,同比下降0.8%,在校學生13452人,同比下降2.4%;小學招生3537人,同比下降8.1%,在校學生21479人,同比下降4.4%。

文化

截至2017年,昌甯縣文化館(站)17個,廣播台(站、室)83個。廣播覆蓋率和電視覆蓋率分别達99.2%和99.6%。

衛生

截至2017年,昌甯縣衛生機構150個,醫療機構床位1763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623人,其中:執業醫師340人、執業助理醫師121人、注冊護士730人、藥劑人員53人、檢驗人員64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315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昌甯縣城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158人,城鎮離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297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9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45071人。其中:城鎮職工16201人;城鄉居民32887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9506人。

城鄉建設

2020年4月14日,昌甯縣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曆史文化

青銅文化

青銅文化時期,特别是大甸山出土的286件(套)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等随葬品,是昌甯厚重曆史文化的重要見證。

茶文化

昌甯縣坐落在滇西高原的群山中,在海拔1400米-2500米的區域内古茶樹散落分布,既有野生型的大理茶樹,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樹,還有兩者自然雜交後代的過渡型茶樹。在昌甯,生長着42個野生古茶樹群落,有古茶樹20萬餘株。珍稀的古茶樹,有的生長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裡,有的就散布在田間地頭和房前屋後。千百年來,古茶樹與村民的生産生活緊緊地融合在了一起。

昌甯的古茶樹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昌甯,無論是曆史還是人文,都深深刻上了茶的痕迹,茶葉成為了昌甯最重要的文化元素。悠久的曆史文化及茶葉品質,為昌甯赢得了“千年茶鄉”的美譽。

“古茶飄香飄綠了一方山水,古茶飄香飄在了我的家鄉;古茶飄香飄出了一片芳馨,古茶飄香飄出了一片夢想……”這是一首在昌甯廣為傳頌的茶歌。

風景名勝

龍潭寺

龍潭寺,始建于明代,後經多次修葺,漸成規模。相傳這龍潭非常奇特,遠古時代,這兒隻是涓涓細流,旱年則滴水不流,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們每逢旱年飲水極難,更難談引水灌溉。因為缺水,糧食有時幾乎顆粒無收,人們隻能過着食不果腹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們成群結隊來這進香求水,他們插上香,合掌當胸,真誠地跪在地上閉目祈禱。不多時,好似有水流的聲音,求水的人們睜眼一看,果真有兩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們得救了。自此這兒再沒鬧過水荒,兩股泉水從方圓一米大小的洞口噴湧而出,長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龍潭。人們認為是有龍護佑,于是建龍潭寺。

江樓

江樓,又稱“望江樓”,屬昌甯縣漭水鎮老廠社區。江樓村子前面,有一堵由大青石自然形成的石崖,方圓幾十米,四周古樹成群,岩石上長滿了碧綠的灌木和長青藤,岩頂平整成台,當地人稱其為“望江樓”。樓上一塊岩石,形似一隻遙望滄江的老鷹,叫“鷹嘴石”。“鷹嘴石”南邊有一塊石質堅硬的巨石,上面清晰的印着一隻人形左腳印,當地人叫“仙人掌”。相傳那是在盤古開天辟地的遠古時代,波濤洶湧的瀾滄江滾滾而來,綿延的大山擋住了江水的去路,桀骜不馴的江水吞噬着無辜的蒼生,一位好心的天神于心不忍,就用腳蹬手推,将大山一分兩半,瀾滄江水順着峽谷順流而下,解救了芸芸衆生,如今望江樓岩石上的腳印就是那位仙人留下的。

雞飛溫泉

雞飛溫泉,舊稱“石溜泉”,位于昌甯縣城西南的雞飛峽谷,這裡三山鼎立、兩谷相通,奇峰千疊、怪石峥嵘。景區占地面積1.5平方公裡,距縣城32公裡,距雲——保線老路10公裡。《順甯府志》記載:“唐宋就有仙人浴于此。”1982年正式被列為縣級風景名勝區。

天堂山

天堂山,位于昌甯縣城以北,地域上南北長約30公裡,東西寬約2公裡,是昌甯右甸河、大田壩河、橄榄河三條主要河流的發源地,地跨怒江、瀾滄江兩大水系,森林覆蓋率達95.1%。屬濕潤型山地氣候,年均氣溫在11℃左右,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高峰松子山海拔為2875.9米,最低海拔1050米,林區有植物197科806屬1920種,有獸類33種、鳥類114種、兩栖類15種、爬行類19種。

名優特産

野巴子茶

野巴子茶,系雲南純天然野生木本植物野巴子經精選加工之茶飲性飲品。據《中國藥典》記載及當地民間各族人民長期以本品當茶飲用結果證實:野巴子茶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除口臭、生津止渴、利尿益腎、減肥之功效。對喉痛、牙痛、口腔潰瘍、感冒、痢疾、急慢性腸胃炎、老年人高血壓引起的頭昏症有明顯療效。

昌甯核桃

昌甯核桃,約有3000多年栽培曆史。據家考證,在怒江、瀾滄江流域有大面積的原始鐵核桃林(屬胡桃科核桃屬)。從收集到的核桃标本分析,境内的核桃可分為鐵核桃、夾棉核桃和泡核桃三個類型,各自又有很多品種,但幾乎所有泡核桃品種都可以在鐵核桃類型中找到,同時境内既有核桃屬的野生種、原始林,又有繁多的核桃品種,又有親緣種的天然分布,這是核桃原産地的佐證。在昌甯縣的灣甸、漭水、勐統、翁堵、柯街等地均有大量的野生核桃林分布,可以初步肯定昌甯縣是核桃的原産地之一。

著名人物

魯道源(1898-1985),字子泉,雲南昌甯人。抗戰勁旅五十八軍軍長,率部參加過反攻南昌、長沙會戰、收複常德等500餘次大小戰役,擔任過南昌受降官。于右任曾為五十八軍題詞“壯志千秋”,央視《百年講武》節目以“壯志千秋”為題贊頌他的報國精神。

楊學雙,第15屆香港國際武術節60KG級、65KG級散打冠軍。

所獲榮譽

2017年10月,昌甯縣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9月,被授予“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号。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财政部确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号。

2020年11月,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闆縣(市、區)名單。

2021年7月,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上一篇:剮刑

下一篇:晉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