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市

昆玉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
昆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管理。地處昆侖山北麓、塔裡木盆地西南部。市中心東距和田地區和田市約70公裡,西距喀什地區喀什市約380公裡。截至2020年底,昆玉轄1個團、4個鎮,總面積1781.43平方公裡。
    中文名:昆玉市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地理位置: 面積:1500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新S 地區生産總值: 電話區碼:0903 行政類别:縣級市

簡介

昆玉市中心城區位于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十四師224團,行政區域總面積為687.13平方公裡,分布于和田地區墨玉縣、皮山縣、策勒縣,距和田市78公裡。作為未來和田地區第二大中心城市,昆玉市将按照“一心(昆玉市城鎮中心)、一軸(絲路南線城鎮發展軸)、三片區(阿其瑪克片區、昆侖——昆玉片區、巴什吐格片區)”理念進行建設,規劃至2030年市域人口規模達到17-20萬人。

昆玉市職能為綜合發展保稅商貿物流、外貿加工、軍民融合産業、綠色食品加工、特色醫藥、旅遊、文化教育産業等核心産業。

作為21世紀新建成的一個現代化農業示範團場,224團是在沙漠裡建設的團場,全部采用自壓式高新節水灌溉技術,成為絲綢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這裡盛産的和田玉棗,早已名揚國内外,成為最具品牌優勢的農副産品。

建制沿革

兵團農十四師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五師十五團,是徒步橫穿塔裡木解放和田的一支光榮部隊。屯墾戍邊在該地區的兵團第十四師是一個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它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大西北、屯墾昆侖山,承擔着黨和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曆史使命。

其前身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戰功顯赫的老部隊,在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的一部分;抗日戰争時期為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七一九團;解放戰争時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

部隊進軍新疆後,為粉碎國民黨殘餘在和田的叛亂陰謀,1949年12月,全團1800名官兵創造了我軍沙漠日急行軍90華裡的記錄,徒步1580華裡橫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進軍和田,平暴剿匪,接管邊防、組建政權、減租反霸、開荒造田、發展生産,翻開了和田曆史的新篇章,得到了彭德懷司令員和習仲勳政委的通令嘉獎。

1954年,全體官兵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号召,集體就地轉業,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保衛邊疆。1975年兵團建制撤消後歸和田行署領導,為和田地區農墾局;1981年兵團建制恢複後,更名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和田農場管理局,系副師級單位;2000年11月,黨中央将和田農場管理局組建為農十四師。

2012年12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批準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四師”更名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2016年1月20日,國務院已批複同意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設立縣級昆玉市。2016年2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昆玉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224團團部玉山鎮舉行。昆玉市是1954年成立的新疆兵團按照“師市合一”模式管理的第九座城市。

人口

2015年10月,總人口4.75萬人。2011年末總人口40597人,增長6.06%。其中,男性21942人,占54.05%;少數民族27531人,占67.82%;農業人口33194人,占81.76%。

2011年,當年出生人口459人,人口出生率11.64‰,自然增長率4.97‰。2011年末就業人數16187人,增長15.97%。其中,單位從業人員14350人,增長16.65%。

2011年,第十四師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收入22042.47元,增長24.09%。農牧工家庭人均純收入5879元,增長14.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7元,增長14.63%。

2011年,年末總人口40597人,增長6.06%。其中,男性21942人,占54.05%;少數民族27531人,占67.82%;農業人口33194人,占81.76%。當年出生人口459人,人口出生率11.64‰,自然增長率4.97‰。年末就業人數16187人,增長15.97%。其中,單位從業人員14350人,增長16.65%。全師家庭總戶數13814戶,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94人。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占67.5%。

經濟

2011年,全師完成生産總值70168萬元,增長29.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5436萬元,增長44%;第二産業增加值15937萬元,增長28.5%;第三産業增加值18796萬元,增長5.6%。全師經濟第一次實現扭虧為盈。

2011年,完成農業增加值35436萬元,增長44%。其中,種植業31117萬元,林業299萬元,牧業346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555萬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552.53公頃,下降36.2%。其中,糧食作物2082.87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45.75%,下降0.95%;總産9841噸,增長7.2%;公頃單産4725千克,增長64.4%。棉花播種面積933.33公頃,占總播面積的20.5%,增長8%;總産1816噸,下降8.5%;公頃單産1950千克,下降12.6%。

紅棗種植面積12779.67公頃,增長4.4%。當年造林面積39公頃,下降92.40%。水果總産98944噸,增長85.3%。其中,紅棗87231噸,增長107.1%,蘋果6683噸,葡萄3945噸。年末牲畜存欄11.12萬頭(隻),增長2.58%。其中,豬0.57萬頭,增14.0%;羊10萬隻,增長2.04%。肉類總産3316噸,增長2.0%。禽蛋總産979噸,增長5.7%。羊毛總産164噸,增長18.0%。

2011年,全師完成工業增加值7005萬元,增長46.8%。主要工業産品産量與上年相比,小麥粉2055噸,增長0.5%;供電量7588萬千瓦時,增加7.2%。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6519萬元。其中,一産4508萬元,二産5011萬元,三産27000萬元,分别占投資總額的12.3%、13.7%、73.9%。當年新增固定資産23233萬元,主要投資方向為建設投資,新增住房面積57635平方米。

2011年,全師下轄農牧團場4個,工業企業15個,商貿企業15個,交通單位1個,建築單位1個,文教衛生單位17個。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第十四師現有中小學校7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獨立設置的初級中學1所,獨立設置的小學4所。現有在校學生6548人,下降0.1%。其中,初中生1793人,下降0.14%;小學生4755人,增長0.04%。教職工577人,增長0.006%。其中,專任教師449人,下降0.006%;少數民族教職工351人,占教職工總數的60.8%;少數民族專任教師271人,占專任教師的60.3%。适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

2011年,第十四師舉辦首屆“玉龍之秋”文化藝術節。開展“老戰士走進兵團”活動。榮獲“唱響兵團精神”演講比賽第一名。創建兵團級文明單位5個、兵團級文明生态小康連隊3個。《和田屯墾報》維文版被納入國家“東風工程”,師廣播電視台被納入國家廣電總局管理序列。四十七團老戰士被評為“新中國屯墾戍邊100位感動兵團人物”。

衛生

2011年,第十四師現有衛生機構32個。其中,團場醫院4個,衛生監督所1個,防疫站1個,連隊衛生室23個;師門診部、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個。病床175張,衛生技術人員175人。醫院門診接診57704人次,收治病人2609人次。

風景名勝

為了紀念這支具有光榮革命曆史的英雄部隊,緬懷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勳,發揚光榮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四有”職工隊伍,在1999年12月原二軍五師十五團進軍和田50周年之際,修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以此昭示後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座落于四十七團廣場正東方,占地面積為1742平方米(包括紀念碑廣場),紀念碑整體由紅白兩色的阿拉伯數字47組成,寓意四十七團,紅色部分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犁,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盒子槍,寓意四十七團軍墾人在亘古荒原上鑄劍為犁,一手拿槍,一手拿坎土曼,屯墾戍邊的英雄壯舉。

正面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字樣,紅色部分背面刻有碑文,紀念碑高度為7.19米(寓意四十七團的前身為三五九旅七一九團)。紀念碑長度為15米(寓意四十七團的前身為二軍五師十五團)。

從1999年12月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已接待參觀人數達4.6萬人。200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被自治區團委命名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又被兵團命名為“兵團首批屯墾戍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自治區旅遊局命名為“自治區紅色旅遊景點”。

原始地貌旅遊景點位于六次幹以北地區,屬于未開發地塊。南面是整齊的條田林帶,綠樹成蔭,果樹成行,一派沙漠綠洲風光;北面是連綿起伏的沙丘,一望無垠,沙柳、毛柳點綴在沙丘上,恰似沙湖中的蘆葦叢,一簇簇、一叢叢,簇簇色不同,叢叢姿相異,呈現出一派雄渾的大漠景觀。在這裡,你不僅可以領略到“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的沙漠奇觀,更可以感愛到兵團人戰天鬥地,變戈壁荒漠為綠洲良田的豪情壯舉。

相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

上一篇:MARYLING

下一篇: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