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

方臘

北宋末年農民起義者
方臘(?~公元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一說原籍歙縣(今安徽歙縣)。雇工出身(一說家有漆園)。[1]方臘因不堪花石綱之擾,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組織群衆,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自号“聖公”,年号“永樂”,設置官吏将帥,建立政權。周邊各地紛起響應,人數擴大到幾十萬,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東南震動。起義軍計劃劃江而守,漸圖進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貫為宣撫使率軍十五萬鎮壓,起義軍戰鬥失利。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初,被童貫率軍擊敗,方臘率餘部退守睦州青溪幫源洞和梓桐洞。四月,方臘在梓桐峒的石澗中被俘,押解京師,八月二十四日被處決。
    本名:方臘 别名:方十三 所處時代:北宋末年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歙州(治今安徽歙縣) 主要成就:發動民變,建立政權

人物生平

組織起義

方臘世代居住在睦州青溪縣堰村,依靠旁門左道來迷惑民衆。唐代永徽年間,睦州女子陳碩真起兵造反,自稱文佳皇帝,所以睦州相傳有天子基和萬年樓,方臘因此更加自信。縣境裡的梓桐、幫源幾個峒都坐落在山谷幽深地勢險要之處,且當地物産豐富,漆樹、楮樹、杉木等資源豐富,富商巨賈很多往來其間經商。

方臘有一座漆園,造作局的官員常來強取木材,方臘雖心生怨恨卻不敢發作。當時蘇州一帶因宋徽宗的寵臣朱勔搜求花石,百姓怨聲載道。方臘趁百姓不滿之機,暗中把貧困失業的人組織起來。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臘率衆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将帥,以頭巾區别等級,從紅巾往上分六等。軍隊沒有弓箭、盔甲,隻以鬼神那些隐秘難測的事互相煽動,燒房舍,掠奪金帛子女,誘逼良民加入軍隊。人們安于太平,不識兵革,聽到金鼓聲就束手聽命,不到十天就有數萬人參加起義,在息坑打敗并殺死宋将蔡遵。

震動東南

宣和二年(1120年)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殺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橫掃新城、桐廬、富陽各縣,進逼杭州。杭州郡守棄城逃走,義軍占領杭州,殺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放火燒城六天,死者不計其數。凡是被抓住的官吏,都要被割肉斷肢,取其肺腸,或者熬成膏油,亂箭穿身,用各種辦法折磨他們,讨還血債。

前線告急,情報傳回京師,宰相王黼為了粉飾太平,故意隐匿不報,義軍力量得以日益發展壯大。蘭溪靈山的朱言、吳邦,剡縣的仇道人,仙居的呂師囊,方岩山的陳十四,蘇州的石生,歸安的陸行兒都率衆響應起義,東南震動。吓得地方官吏聽聞方臘軍至,紛紛棄城而逃。

失敗被殺

發運使陳亨伯請求朝廷調禁兵及鼎、澧兩州的槍牌手兼程趕往鎮壓,防止義軍勢力擴大。宋徽宗這才知道前線戰局不利,十分驚慌,趕緊派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軍及秦、晉二地蕃、漢兵共十五萬前往東南,并命童貫拟寫诏書廢除為搜集奇花異石而剝削百姓的應奉局。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臘部将方七佛率六萬人攻打秀州,統軍王子武據城固守。不久,宋軍到來,合兵一處攻打義軍,殺義軍九千人,築起五座高台,義軍退守杭州。二月,童貫、譚稹的前鋒到達清河堰,宋軍水陸并進,方臘又放火燒官舍、府庫、民宅,并趁夜逃離杭州。宋将劉延慶、王禀、王渙、楊惟忠、辛興忠相繼率兵趕來,收複了所有被義軍占領的城池。四月,方臘及妻子邵氏、兒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澗中被俘,義軍七萬人被殺。方臘被擒後,被押解京師,于八月二十四日被處決。

主要影響

方臘領導的起義是北宋末年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他統率數十萬起義軍,攻占了兩浙地區的六州及附近數十個縣,從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到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方臘起義前後将近一年時間,時間雖不長,但也不算短。起義鎮壓了一批貪官污吏和地主土豪,從而沉重地打擊了宋朝地主階級在東南地區的黑暗統治。雖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北宋王朝的統治,但卻嚴重削弱了北宋的國力,加速了它的滅亡。

曆史評價

《宋史》:臘之起,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峒逃出,倮而缢于林中者,由湯岩、椔嶺八十五裡間,九村山谷相望。

法學家謝覺哉:①方臘不僅是農民領袖,且是民族英雄。

②方臘政治見解高明,起義計劃遠大周到,且是極好的宣傳者、組織者。許多話到現在還适用。

③方臘是起義,宋江等是胡鬧,所謂“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者也。當方臘起義睦州(今浙江建德),東南震動,亳州知州侯蒙請招撫宋江使助攻方臘,海州知州張叔夜設計擒獲宋江軍副首領,江等全部投降。方臘布告天下,反對趙家剝民媚外政策,不可招安者也。宋江雖然也反對貪污,但仍尊重趙家天子,以暴行為釣餌,等候招安者也。可惜方臘沒有像《水浒》一樣的傳,也不許有這樣的傳。

中國近代演義小說作家蔡東藩:方臘、宋江,雖皆亡命之徒,而非貪官污吏之有以激之,則必不能為叛逆之舉。就令潛圖不軌,而附和無人,亦甯能孑身起事?蓋自來盜賊蜂起,未有不從官吏所緻,苛征橫斂,民不聊生,則往往铤而走險,嘯聚成群,大則揭竿,小則越貨,方臘、宋江,其已事也。

浙江省淳安縣革命委員會報道組:方臘是我國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著名領袖之一,在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高舉農民革命的旗幟,猛烈地沖擊了反動的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宗法制度,以及它們的反動思想基礎——孔孟之道,鬥争鋒芒直指封建地主階級的總代表趙宋皇帝,沉重地打擊了北宋王朝的封建統治。與《水浒》中的投降派宋江相對立,方臘是一個“不‘替天行道’的強盜”,是立場堅定的革命派。由于方臘執行了一條正确的農民革命路線,堅持革命,堅持鬥争,深受當時以及後來的廣大農民群衆的擁護和愛戴;而曆代反動統治階級則對他恨之入骨。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吳泰:方臘是個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這是毫無疑問的。

《合肥晚報》:提起方臘,人們都會想《水浒傳》中那個“造反者”,他的出現似乎隻是為了證明宋江等人的善戰和忠心。但其實,出身貧苦的我省歙縣人方臘是個不折不扣的“帥才”,他是腐敗的宋朝的一劑猛藥,在他的帶領下,起義軍共打下了六州五十二縣,威震東南半壁,其人其事完全可以比拼“梁山幫”。

《新華日報》:①方臘從起事到覆滅,前後不足一年時間,所到之處,燒殺劫掠,造成6州52縣糜爛,二百萬生靈塗炭,破壞性不可估量。

②方臘,這個影響中國曆史的重要人物,千秋功罪,長留後人評說!

人際關系

妻子:邵氏

兒子:方亳,方臘次子。

史料索引

《續資治通鑒長編》

《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後世紀念

方臘洞

方臘洞,位于浙江省淳安縣葉家鄉洞源裡村西南2.5公裡。原名幫源洞,是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方臘失敗後避難之所。為了紀念方臘起義,當地群衆将幫源洞改名為“方臘洞”。洞口為倒梯形,垂直于山坡,洞高1.89米,上寬1.45米,下寬1.11米,洞通進深(除去底部二室)22.16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平均寬度為0.70米,從洞口至内9米處最狹,僅0.36米;至13.60米處,高4米,寬1.30米,能容一人自由進出,至22.10米處,分為兩岔,往下垂直3米為第二室,室長1.80米,寬0.90米;往南向下垂直0.8米為第三室,長3.40米,寬2.30米,可容十餘人坐卧其中。離洞口20米處豎有“方臘洞”一碑,是郭沫若于1964年題寫。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方臘洞為省重點方物保護單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起義刻石

1988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文昌鎮王家源村出土了方臘起義刻石,這是一塊天然鵝卵石,重17.75公斤,呈不規整的橢圓體,長39厘米,四面略作長方形,寬度分别為16、12、11、16厘米。四面皆陰刻楷書銘文,共11行,内容連貫。記載了關于方臘起義的時間、地點以及義軍攻打趙宋王朝州、縣的路線。

遺址正位碑

2019年11月30日,方臘起義遺址正位碑揭碑暨《方臘是淳安人詳考》出版儀式在浙江省淳安縣威坪鎮長嶺村舉行。

上一篇:恐怖利刃

下一篇:雷英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