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縣

新津縣

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縣
成都市新津區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形似“超級綠葉”,古有“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之譽,今有“成都南大門”之稱。幅員面積330平方公裡,轄4鎮4街道,常住人口36.36萬。當前,新津正加快建設“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名稱:新津區
  • 外文名稱:Xinjin District
  • 别 名:“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
  •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地區
  • 下轄地區:4街道、4鎮(其中1個鎮增挂街道牌子)
  • 政府駐地:五津街道模範街56号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
  • 面 積:330平方公裡
  • 人 口:37萬(2019年常住人口)
  • 方 言:灌赤片-岷江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花舞人間、寶墩古城遺址、觀音寺、純陽觀、老君山
  • 機 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 火車站:新津站、新津南站、普興站

建制沿革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秋,秦滅蜀,新津為秦國領地。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新津屬蜀郡。秦滅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蜀郡是其一,新津仍屬蜀郡。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為郡,新津地屬犍為郡。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武陽縣,屬犍為郡,新津地屬武陽縣。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犍為郡守李嚴鑿天社山,開辟了溝通成都平原與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漢安橋的舊渡口,故皂裡江、文井江、布濮水(即蒲水,今南河)三渡合稱新津。此後新津日益繁榮,為建縣創造了條件。

東漢、三國、晉、劉宋,近五百年間,犍為郡縮小,郡治在武陽縣未變,新津屬武陽,隸益州。

蕭齊高帝時(479~482年),犍為郡治複移僰道,新津仍是武陽縣地。蕭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改犍為郡(南部)為戎州,改武陽縣為犍為縣,并在當時的犍為郡北部置江州,領犍為一縣。新津為犍為縣地,屬江州,隸于益州。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析隆山縣北部置新津縣。縣亦因“新渡口”而名“新津縣”。縣治六門水(今鄧公場附近)。犍為郡治(僑置)亦遷泊于此。犍為郡原隻領僰道(西魏僑置于江原郡晉原縣南三十裡的僰道縣)一縣。此時領新津、僰道兩縣,隸益州總管府。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悉罷天下諸郡,以州統縣。犍為郡廢,蜀郡改為益州,治成都。新津和僰道兩縣改屬益州。大業三年(一說大業二年),又廢置諸州,改州為郡。益州複為蜀郡。廢僰道縣入新津(僰道雖系僑置,實領有以晉原縣南三十裡為中心及其附近二三十裡地)。新津隸蜀郡,縣治由六門水遷至皂裡江(今金馬河)東岸的壩上,即今五津鎮機場内。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天下為十道,道下置州、縣。四川西部為劍南道,改蜀郡為益州。新津屬益州,隸劍南道。

唐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置蜀、彭、漢三州。新津屬蜀州(州治在今崇州市治地),隸劍南道。縣治由皂裡江東岸壩上移至南河北岸即今武陽鎮。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蜀州曰唐安郡。新津屬唐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劍南道為東、西川節度,改唐安郡為蜀州,新津屬蜀州,隸西川節度。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改道為路,“于蜀置西川路”。新津屬蜀州,隸西川路。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為益、利、梓、夔四路。新津屬蜀州,隸益州路。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又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新津屬蜀州,隸成都府路。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升蜀州為崇慶府,屬成都府路。新津屬崇慶府,隸成都府路。

元朝實行“行省制”,世宗中統元年(1260年),于大都(北京)建中書省,于各地方設行中書省,以代行中樞職權。其制,大率以省統路,以路統府、統州,以府、州統縣。中統三年(1262年),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省四川,始改宋成都府路為成都路。新津屬崇慶府,隸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崇慶府為崇慶州,新津屬崇慶州,隸成都路。至元二十三年,特置四川行中書省,新津隸屬未變。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仍置四川等行中書省,廢路存府以統州、縣。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由是四川布政使司領成都等府十三、直隸州六、府屬州十五、縣一百一十一,新津縣屬崇慶州,隸成都府,統于四川布政使司。

清初,仍置四川布政使司,下設府、州、縣三級,州或縣有直隸于府或省的。雍正三年(1725),降崇慶州為散(單)州,新津直隸于成都府。

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雙流土曠人稀,并入新津。”“雍正八年(1730年),複置雙流,新津地如故。”

嘉慶七年(1802年),于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設五道,分統府、州(廳)、縣。新津仍直屬成都府而隸于龍綿龍茂道,至清末改名川西道。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清道制,置府、州(廳)以統縣,隸于省。新津屬成都府而隸于四川省。民國2年,廢府、州(廳)設置。複置道,分四川為川西等七道。民國3年,更川西等七道為西川等五道,以道領縣。新津均屬西川道。民國18年(1929年),複廢道,實行省縣制。民國24年(1935年),又分四川省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簡稱“專區”),縣受專區督察而隸于省。新津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即溫江專區)督察,隸于四川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25日,新津解放。四川分川西、川東、川南、川北四個行政區公署(簡稱“行署”),原專區未變,分隸四個行署。新津縣仍屬溫江專區,1950年5月改屬眉山專區,均隸川西行署區。

1953年初,複置四川省,撤銷四個行署,省下仍設專區,1953年3月眉山專區被撤銷,從3月10月起,新津改屬溫江專區。同年,彭山青龍鄉屬董河壩至葉店子部分地區調整給新津縣。

1960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新津縣建制,并入大邑縣(新津縣在1959年6月即與大邑縣合署辦公)。原縣治城關鎮改稱新津鎮。1962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恢複新津縣建制(1962年4月,新津已與大邑縣正式分開辦公)。新津鎮複名城關鎮(1980年更名為武陽鎮,1992年又更名為五津鎮),仍為縣治所在地。

1983年3月3日,實行市管縣,撤銷溫江專區建制,新津縣劃歸成都市管轄。

2020年6月19日,四川省政府官網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的批複。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以原新津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新津區的行政區域,新津區人民政府駐五津街道模範街56号。6月30日,成都市新津區正式挂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新津縣面積331平方千米,人口28.2萬,轄5鎮2鄉。縣政府駐五津鎮。

1999年,新津縣轄10個鎮、4個鄉:五津鎮、花橋鎮、金華鎮、興義鎮、安西鎮、新平鎮、永商鎮、鄧雙鎮、普興鎮、花源鎮、興樂鄉、龍馬鄉、黃渡鄉、文井鄉。

2000年,新津縣轄11個鎮、5個鄉。

2002年,新津縣轄12個鎮、4個鄉。

2004年9月8日,撤銷黃渡、興樂、龍馬、萬和4個鄉。将原黃渡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普興鎮。普興鎮政府駐普興場。将原興樂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花源鎮。花源鎮政府駐花源場。将原龍馬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新平鎮。新平鎮政府駐太平場。将原萬和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興義鎮。興義鎮政府駐興義場。

2004年,新津縣轄11個鎮(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個鄉(文井),42個社區委員會、61個村委會;面積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35人/km2。

2009年,新津縣花源鎮、新平鎮、鄧雙鎮、花橋鎮、永商鎮增設街道辦事處。分别設立:花源街道辦事處、新平街道辦事處、鄧雙街道辦事處、花橋街道辦事處和永商街道辦事處。增設街道辦事處後,鎮政府與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實行“兩個牌子,一套班子”,行政管轄區域和鎮政府駐地不變。

2014年2月12日,撤銷五津鎮,設立五津街道。

2019年12月24日,撤銷普興鎮、金華鎮,設立普興街道;撤銷花橋鎮,設立花橋街道;撤銷花源鎮,設立花源街道;撤銷文井鄉、新平鎮,設立寶墩鎮;撤銷方興鎮,将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安西鎮管轄;撤銷鄧雙鎮,将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永商鎮管轄。

2020年6月19日,新津縣撤縣設區。6月30日,成都市新津區正式挂牌。

區劃詳情

新津區轄4個街道(五津街道、普興街道、花橋街道、花源街道),4個鎮(寶墩鎮、安西鎮、永商鎮、興義鎮),新津區人民政府駐五津街道。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普興街道位于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内。

2016年3月14日,成都高新區啟動建設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其中,新津區域約5.3平方公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津區,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東接雙流區,西臨邛崃市,南瀕彭山區,是成都市的南大門。新津縣行政區域面積330平方公裡,距成都市區30公裡,距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20公裡。

地形

新津區位于狹義成都平原南部,狹義的成都平原僅指都江堰市、綿竹市、羅江區、金堂縣、新津縣、邛崃市為邊界地岷江、沱江沖積平原,長約210千米,寬約50~70千米,是構成川西平原的主體部分。

新津區地勢平坦,面積方圓。主要為河流,漫灘和階地構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平壩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構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在地質構造上屬成都新生代斷陷,其東南和西南的牧馬山和長秋山為淺丘與台地,屬龍泉山褶斷束。

水文

新津境内諸河屬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馬河、楊柳河,以及季節性自然河——龍溪河。以上諸河除季節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屬過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鎮東南彙合。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陽鎮段,稱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裡江,又曰壽阝江”。(《寰宇記》)這段河道流經平原,分支較多,成一網篼狀,在新津武陽鎮東南彙合。随着時間的推移,江流遷徙不定,幹流也因時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為岷江幹流時有“黑石大江”之稱;清末,岷江幹流又轉走羊馬河,有“羊馬之河”之稱;民國22年(1933),疊溪大水後,金馬河變成了岷江幹流。此後,金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條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馬河口被封以後,羊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為金馬河河段,故有“金馬河渠首段”之稱。

氣候

新津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影響等因素,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多變,秋多綿雨”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16.4℃,年降雨量987mm。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7℃,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5.5℃,其14時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低氣溫為-4.7℃;極端最高氣溫為36.6℃。無霜期年平均為297天,日平均氣溫<5℃的年平均天數為103天。新津縣夏季低層逆溫不明顯,氣流擴散情況良好。

人口

2019年,戶籍人口31.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35萬人,鄉村人口16.53萬人;男性人口15.67萬人,女性人口16.21萬人。全縣出生人口3439人,人口出生率10.68‰;死亡2335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長率3.43‰。

經濟

綜述

2019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74.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8.6%。其中:一産業增加值21.48億元,增長3.0%;二産業增加值159.19億元,增長7.6%;三産業增加值194.05億元,增長10.5%。三次産業比重5.7:42.5:51.8,三次産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别為2.0%、46.6%、51.4%。

2019年累計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243.1億元,比上年增長8.7%,占地區生産總值的64.9%。其中:一産業民營經濟增加值3.2億元,增長0.9%;二産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23.13億元,增長8.2%,其中民營工業經濟增加值107.26億元,占全口徑工業增加值的79.9%,增長9.2%;三産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16.77億元,增長9.7%。

第一産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6.57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農業産值14.86億元,增長5.7%。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760.53公頃,油料面積3998.33公頃,蔬菜面積4154.8公頃。全年糧食産量6.19萬噸,下降4.4%;油料産量1.06萬噸,增長2.0%;蔬菜産量21.35萬噸,增長11.0%;水果産量5.06萬噸,增長2.7%。2019年全縣畜牧業實現産值18.5億元,下降0.9%,實現增加值8.38億元,下降1.3%。全年出欄生豬12.6萬頭,比上年下降52.9%,出欄家禽1051.57萬隻,增長5.3%,肉類總産量2.94萬噸,下降23.4%;全年水産品産量1.65萬噸,增長0.6%。全年新增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160人,鄉村振興專題培訓30人,中國農科院專家培訓20人,青年農場主培訓10人,部級示範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466人。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28家、家庭農場29家,累計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359家,家庭農場276家。成功争創“美麗蓉城·宜居鄉村”示範村18個,“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标村46個。

第二産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34.19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18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增長4.2%,增加值增長10.5%;主導産業中,食品飲料業總産值下降7.5%,交通裝備業總産值增長5.6%。工業企業産品銷售率達9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産貢獻率3.5%,資産負債率68.1%。實現利潤8.06億元,利稅11.14億元。全縣有經營活動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43個,建築企業完成總産值41.01億元,建築業竣工産值27.54億元,施工面積183.46萬平方米。

第三産業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工業投資(新口徑)增長6.7%,農業投資增長12.5%,三産業投資增長18.0%,民間投資增長6.3%。全年新增固定資産增長32.5%。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55.7%。商品房新開工面積119.6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49.2萬平方米;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48.67億元。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分區域看,城鎮零售額77.57億元,增長11.7%;鄉村零售額16.64億元,增長12.9%。按消費形态分,商品零售額72.07億元,增長8.6%;餐飲收入22.14億元,增長24.3%。2019年,全縣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13個。全年實際到位内資216.66億元,比上年增長6.1%;實際利用外資30085萬美元,增長6.8%。實現外貿進出總額32.3億元。

全年接待遊客17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9%。其中入境旅遊遊客1.98萬人次。全年實現旅遊收入49.7億元,增長3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