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選秀

文學選秀

文學選秀
文學選秀“文學之新”大賽2008年5月啟動,邀請到作家王蒙擔任總顧問。

簡介

文學選秀

“文學之新”大賽2008年5月啟動,邀請到作家王蒙擔任總顧問;作家張抗抗、劉震雲海岩周國平王海鸰曹文軒擔任評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評論家安波舜、《最小說》主編郭敬明擔任執行評委。經過評選,中國傳媒大學在校女生蕭凱茵獲總冠軍。

這次“文學之新”選拔賽将于2008年11月之前,從全國參賽選手中決出36強,之後每月逐級淘汰。比賽接受讀者的網絡投票、信件投票,所有投票每月累加,最終由評委、讀者共同投票,選出下一個“文學之新”。在選手淘汰、晉級的賽程中,評委進行專業點評和指導,當代文壇名家組成龐大的評委陣容……主辦方稱,這次比賽借鑒了“美國偶像”等電視選秀類節目的運作方法。

與以往文學大賽或評選活動不同的是,這次“文學選秀”活動加入了諸如“海選”、“PK”、“網絡投票”、“逐級淘汰賽制”等典型的娛樂選秀模式的元素。對于這一模式,擔任大賽評委的著名作家王蒙表示,“我們不應該看到與自己昨天熟悉的一切不一緻的事物就憤怒、排斥……”這自然是對待這種“文學選秀”新形式的一種文化寬容和開放精神的表達。

選手穿禮服“走紅毯”,粉絲們手持寫有選手名字的宣傳闆,拿着鮮花夾道歡迎……郭敬明出現時,現場學生們更是一片沸騰。王蒙在現場感歎這種熱鬧,“全世界再也找不到一個地方文學能熱鬧成這個樣子,有這麼多年輕人喜歡文學,多棒啊。”但他同時也強調,文學是寂寞的,需要長期努力。

總決賽

粉絲團聲嘶力竭的尖叫、炫目的紅地毯、奢華的晚禮服、殘酷的PK、煽情的橋段……走進首屆“文學之新”新人選拔總決賽的現場以為走錯了地方,文學比賽的現場俨然成了時尚派對。

由王蒙、劉震雲、周國平、王海鸰等專業作家組成的評委團在這樣的場合裡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決賽采用的是命題作文的方式,以“起源”為題目,選手在3個小時内寫出一篇文章,然後以人氣票數和評委得分結合的方式決出勝負。但是令人比較意外的是,以王蒙、張抗抗等組成的專業評審給出分數與選手的人氣票數恰恰相反,人氣最高的選手每每被專業評委給出30分的低分。

整場比賽像極了超女,除了殘酷的PK,就連煽情的橋段也學得惟妙惟肖,幾位選手在台上都忍不住落下眼淚,特别是當盧麗莉被淘汰的時候,她的母親出現在了現場,雖然母親表現出溫情的關懷,但是盧麗莉的一番話則引起了現場不少年輕人的共鳴,她說,“其實我不需要你那麼多可怕的幫助,隻是希望你能給我自由。”

觀點

對于這場曆時一年多的“文學選秀”,評委們褒貶不一,王海鸰坦言,“這種形式可能對出版是有利的,但是對于創作不見得有什麼益處。”

直言不諱這樣的活動形式對文學創作本身毫無益處,“恐怕對出版是有好處的,對于創作也許不會有副作用,但積極的作用我看不到。”她還指出很多選手的作品受影視的影響太大了,都在“編”,很難靜下心來想我自己的感受,“雖然很完整,但很不生活,三角戀啊什麼的,有頭有尾的。我覺得應該更關注自己的内心、關注真實,哪怕不成熟也很可貴。”

現在文學已經被漸漸地商業化、娛樂化,人們在文學閱讀上也日益功利化和娛樂化。幹脆連發現文學新人這樣的事也以商業為目的、以娛樂為形式了。這種形式不但無益于文學新人的發現和成長,反倒是對中國文學發展的阻礙和破壞。商業選秀選出來的“文學新人”隻不過是“商業”的“形象代言人”而已。我們文學的未來如果是郭敬明他們,我們的文學作品将都是郭敬明們創作的快餐文學,那麼我們還有文學嗎?還能創造出唐詩宋詞那般的文學輝煌,還能有《紅樓夢》那般的不朽名著,還能誕生沈從文那樣的文學大家?

不過,又說回來。人家搞這個文學新人選秀壓根就不是為了文學,不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而是為了從這個所謂的文學活動中謀取商業上的收獲。

上一篇:曼谷夜來香

下一篇:中國消費觀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