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敏皇貴妃

敬敏皇貴妃

康熙帝的妃子
敬敏皇貴妃(?-1699年7月25日),章佳氏,參領海寬之女。本滿洲鑲黃旗包衣,初為宮女,康熙朝時無冊封,為庶妃。生一子二女:和碩怡親王允祥、和碩溫恪公主、和碩敦恪公主。[1]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閏七月初二被追封為敏妃。
    本名:章佳氏 别名:敏妃、敬敏皇貴妃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主要成就:生育皇子、皇女 中文名:敬敏皇貴妃 職業:宮女、庶妃、敏妃、皇考皇貴妃 兒子:和碩怡親王胤祥 女兒:和碩溫恪公主、和碩敦恪公主 丈夫:康熙帝 追贈日期:雍正元年六月

人物生平

章佳氏入宮年份不詳,其本為滿洲鑲黃旗包衣人,經内務府宮女選拔入宮,生前無冊封記錄,于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其封号敏在滿語裡是ulhisu,意為“有悟性”、“靈慧”。

康熙朝: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诏封為嫔(未正式冊封)

康熙三十八年已卯七月二十五日卒,閏七月初二日(1699年8月26日)帝谕曰禮部:妃章佳氏性行溫良,克娴内則,久侍宮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為轸悼,谥為敏妃。應行禮儀,爾部察例行。——《清聖祖實錄》原文記載

康熙三十八年十月(1699年11月21日--1699年12月19日)奉安,十三王母——《陵寝易知》

未撥出包衣,仍隸滿洲鑲黃旗包衣

雍正朝: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1723年1月7日--1723年2月4日),雍正下旨将敏妃家合族人等由包衣撥出編一佐領。

雍正元年癸卯六月(1723年7月2日--1723年7月31日),雍正下令追封敏妃章佳氏為皇考皇貴妃,僅其一人連升兩級。

雍正元年癸卯九月(1723年9月29日--1723年10月28日),雍正下令将其從葬景陵。

史料索引

《清史稿》列傳一·後妃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事聖祖為妃。康熙三十八年薨,谥曰敏妃。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妃又生女二,下嫁倉津、多爾濟。

轶事典故

備選宮女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本滿洲鑲黃旗包衣人,參領海寬女。

《八旗氏族通譜》記:章佳本系地名,因以為姓。遜紮齊鑲黃旗人,世居馬爾墩章佳地方,國初率子孫來歸,天聰時授佐領。其長子蘇爾泰,原任上驷院大臣。其次子達爾泰初任包衣佐領,因監造宮殿,議叙授雲騎尉,卒,其子窴特襲職,遇恩诏,授為騎都尉,任郎中、參領兼佐領。卒,其孫哈達襲職,現任領侍衛内大臣。其(遜紮齊)曾孫海寬原任二等侍衛、參領兼佐領。

又按《欽定八旗通志》鑲黃旗滿洲都統所屬參領五,第十四佐領,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下旨将包衣佐領哈達合族人等由包衣撥出編一佐領,即着哈達管理。

綜上資料,章佳氏應系鑲黃旗包衣,由内務府宮女選拔入宮,敏妃的堂叔海圖拉和馬奇蘭都是禦膳房拜唐阿,是标準的内務府包衣職務。

另按《章佳氏家譜》有‘碩色,由披甲挑入骁騎校,皇貴妃之父’的記載,這樣看來披甲人碩色實為章佳氏生父,後披甲人碩色挑入骁騎校,海寬為敏妃伯父,但官方史料如《皇朝文獻通考》以及帝系玉牒《星源集慶》均記載’章佳氏,參領海寬女‘,因此敏妃是以海寬之女的身份入宮的,海寬任過二等侍衛、參領兼佐領,家中又有騎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的世職,哈達(海寬次子)于康熙二十八年襲職騎都尉。

所生子女

《清皇室四譜皇子皇女卷》(唐邦治根據清皇室玉牒總結編寫)

皇十三子怡賢親王允祥,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二,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月初一日辰時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出。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卒,年四十有五。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一月二十七日醜時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出,為怡賢親王允祥同母妹,四十五年丙戌年二十,七月封今位号,下嫁博爾濟錦氏翁牛特杜棱郡王倉津,四十八年己醜六月卒,年二十三。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初六日寅時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貴妃出,為皇十三女同母妹。封今位号。四十七年戊子年十八,十二月下嫁科爾沁博爾濟錦氏台吉多爾濟,明年己醜歸甯京師,十二月初三日申刻卒,年十有九。

連升兩級

雍正元年六月,世宗追贈敏妃為皇考皇貴妃(僅敏妃章佳氏一人連升兩級)。

章佳氏追贈皇貴妃、從葬帝陵皆系因其子怡親王允祥,在《清史稿》中有記載:“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

章佳氏從葬景陵并非康熙帝旨意,清史學家和清陵寝專家徐廣源先生也提出了質疑并做出了考證,以下摘取自論文内容:

一般晉封妃嫔,特别是晉為皇貴妃這樣重要的事情,都以皇帝發布谕旨的形式。而追贈敬敏皇貴妃,并沒有以谕旨的形式,在《世宗實錄》中隻是載:“追封聖祖敏妃為皇考皇貴妃。”《世宗實錄》記載追封敏妃為皇貴妃的日期是雍正元年六月壬申。六月為戊申朔,壬申則為二十五日。可是《大清會典》則記載為二十六日,到底是哪一天封的?慣例,封妃分兩步進行,先由皇帝發布谕旨,稱之為“诏封”,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後,舉行冊封禮,稱之為“冊封”。而追封敏妃為皇貴妃,既沒诏封,也沒冊封。……“敬敏”二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這些都還是迷。從專門記載東陵的皇家秘笈《昌瑞山萬年統志》、《陵寝易知》中得知敬敏皇貴妃在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與康熙帝、孝恭皇後同日葬入了景陵。當年敦肅皇貴妃就是與雍正和孝敬皇後同日葬入泰陵的,在《高宗實錄》中有明确的記載。為什麼敬敏皇貴妃與皇帝、皇後同日入葬在《世宗實錄》和《大清會典皇帝皇後喪儀》中都不予記載?

皇帝陵内從葬皇貴妃的制度是雍正首創的,不是康熙帝創立的。所以康熙帝是不會将敏妃葬入景陵的。退一步說,如果康熙帝真的想将妃嫔葬入景陵的話,溫僖貴妃和平妃也應該比敏妃優先。因為她們倆都是皇後的妹妹,又比敏妃死得早。為什麼比敏妃死得早、地位又高的溫僖貴妃和平妃不葬入景陵,反而想将敏妃葬入景陵,這在情理上講不通。

康熙帝既已開創了皇後先葬地宮,地宮門不關,等待皇帝的制度。敏妃死時,景陵地宮内已葬入了孝誠皇後、孝昭皇後和孝懿皇後。康熙帝既然想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宮,為什麼不直接将敏妃也葬入地宮?何必增加許多麻煩而停靈于陵院内。

如果康熙帝确實想将敏妃葬入景陵,也不會停靈于景陵院内,而應該停靈于京城的殡宮。孝東陵的甯悫妃、端順妃死後都曾停靈于京北的曹八裡屯多年。

在琉璃花門之内,寶城近處怎麼停靈?那裡既沒有房屋,也沒有地下室。金棺絕不會露天停放吧,那就得蓋房子,建殡宮。在陵内建殡宮,可能嗎?

景陵地宮内正面棺床上已安放了1帝4後,正面棺床已經“滿員”,根據裕陵地宮棺椁的安放位置,敬敏皇貴妃的棺椁隻能安放在左或右側的垂手棺床上。

——摘自清陵和後妃史學家徐廣源所著《迷霧重重的敬敏皇貴妃》

雍正朝奉安

章佳氏雍正朝入葬資料顯示:

*《雍正朝漢文谕旨彙編》

雍正元年正月二十六日,谕禮部,昔年皇考建設妃園寝,為妃母等殡所。惟敏妃母一位,皇考曾降谕旨:暫安于陵寝琉璃花門之内寶城近處,俟入寶城。今欽遵皇考原旨,奉敏妃母安于寶城内。在寶城内安奉者隻有敏妃母一位,應追封為皇考皇貴妃,應行典禮,爾部議奏。

清官方資料《清世宗實錄》,章佳氏從葬景陵不予記載

清官方資料《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皇帝皇後喪儀》,章佳氏從葬景陵不予記載

現有的張佳氏叢葬景陵的記載全部出現在雍正朝後,無康熙朝皇帝下旨叢葬的資料。章佳氏雍正朝奉安記載日期矛盾,在《昌瑞山萬年統志》中,更出現章佳氏雍正元年九月及六月從葬景陵的記載。康熙帝與其他後妃的喪儀也早就開始準備,有些甚至長達幾年,十幾年,但各種記載都隻有一個奉安日期。可見“奉安準備”根本就解釋不了章佳氏出現多個奉安日期的疑點。

張佳氏去世于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的帝陵早于康熙二十年就已修好,康熙帝的三位皇後梓宮也早已奉安入了帝陵,就等待着皇帝梓宮奉安後關閉帝陵。章佳氏本系包衣奴才出身,如果康熙帝确實打算讓章佳氏從葬,早就可以将章佳氏撥出包衣,并且在三十八年當年就可以追封章佳氏為皇貴妃,甚至貴妃而不僅僅是第四等的妃,并且也可以同三位皇後那樣,将章佳氏直接放入地宮中。然而康熙帝都沒有這樣做。

另外章佳氏從葬帝陵在《世宗實錄》以及《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皇帝皇後喪儀》中均不予記載。章佳氏撥出包衣、追贈皇貴妃及從葬景陵都在雍正年間完成,《清史稿》對其贈皇貴妃及從葬帝陵道出了原委:“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另外,康熙帝非常尊崇敬愛他的皇祖母孝莊太後,臨終卻沒有遺旨安排孝莊文皇後的奉安問題,豈可能會不提及皇祖母反而隻記得安排一個章佳氏?如要證明從葬系康熙帝旨意,不如直接拿出康熙帝的谕旨最為确鑿。清朝皇貴妃從葬帝陵,系由雍正開創。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1997年電視劇《康熙遺妃五台山》李伊飾敏妃

2001年電視劇《康熙王朝》王也天飾寶日龍梅(原型為敬敏皇貴妃)

2013年電影《宮鎖沉香》黃聖依飾敏妃

人際關系

父親:參領海寬

公爹: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

婆母:孝康章皇後、孝惠章皇後

丈夫: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烨

兒子:和碩怡賢愛新覺羅·胤祥

兒媳:兆佳氏

女兒:和碩溫恪公主

和碩敦恪公主

女婿:博爾濟錦氏翁牛特杜棱郡王倉津

博爾濟錦氏台吉多爾濟

曆史評價

敏妃章佳氏,本系滿洲鑲黃旗包衣,由内務府宮女選拔入宮,并在康熙二十五年到三十年間連續生下三個子女,應算頗受寵愛的,再加上其為皇室誕育子嗣有功,因此康熙帝給予追封妃位榮譽。在《大清會典則例》中有“悼妃薨,追谥曰悼”的記載,再結合《國朝谥法考——妃谥》的記錄,互相印證死後晉封的後妃其妃号可做封号也記為谥号,追谥與追封沒有什麼實質不同,都系死後哀榮。

鞠育:猶指生育。章佳氏生前僅為庶妃,未見有撫養皇子皇女的記載,祭文中“笃生椒實,時深鞠育之勞”這句應連起來讀,其含義即是指敏妃在生育皇子皇女時辛苦了。其中鞠育二字和敏妃妃号也表現出章佳氏追封妃位系因其為皇室生育皇子皇女有功。

根據《清皇室四譜》皇子皇女卷記載章佳氏在康熙朝為庶妃,其生前在康熙朝無任何冊封記錄也可以佐證。反觀同樣宮女出身的德妃,在康熙十七年生育四阿哥後,第二年烏雅氏便單獨進封為德嫔,康熙二十年德嫔又再冊封為德妃。章佳氏則無此殊榮,雖生育三個子女,也未得一次冊封。再看孝懿皇後和敦肅皇貴妃(即雍正年妃,且敦肅皇貴妃金棺從葬帝陵,在《高宗實錄》及《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皇帝皇後喪儀》中都予以了記載)都是在薨逝前得到皇帝的立即晉封,受皇帝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而章佳氏在其臨終前,康熙帝也沒有晉封。因此,雖然康熙帝對章佳氏頗寵愛,卻沒有任何特殊。章佳氏生前隻是康熙帝衆多寵愛的妃嫔中普通的一員。

上一篇:吉木梨紗

下一篇:鐘欣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