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場戲

拉場戲

二人轉的分支、東北地方劇種
拉場戲,屬于二人轉的分支,是由扮成小旦、小生、小醜等行當表演的漢族民間小戲。雖然它固定角色,但仍保持了濃郁的說唱特點和秧歌痕迹。
  • 中文名:拉場戲
  • 非遺級别:
  • 非遺編号:
  • 申報地區:
  • 英文名:Pull the play
  • 屬于:二人轉的分支
  • 地區:東北地區

簡介

拉場戲,東北地方劇種,是二人轉的分支藝術,俗稱“小落子”,俗名拉場玩藝兒、蹦蹦戲。又叫秧歌戲、人物戲和東北地方戲,它是用二人轉曲調演唱的漢族民間小戲。多由一男一女說唱演出,習慣上也稱二人轉。由于更具有戲曲藝術特色,故稱拉場戲。有傳統劇目五十多出。

特點

拉場戲的劇目,拉場戲也屬于二人轉的分支,是指三人以上用二人轉曲調演唱的民間小戲。人物上場可自報家門、時間、環境都可以随着劇中人物的唱詞來變化的,同樣叙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拉場戲和中國其它地方漢族戲曲一樣,在藝術手法上是寫意的,人物上場可以自報家門,明間、環境都可以随着劇中人物的唱詞來變換。如《馮奎賣妻》中從馮家灣到賣人市一路景物都是通過人物的唱詞介紹出來的。

種類

拉場戲的種類,從題材内容上劃分,有正劇(如《殺江》、故事同京劇《打漁殺家》)、悲劇(舊稱“苦戲”,如《馮奎賣妻》)、喜劇(如《揀棉花》、《小護青員》)和鬧劇(如《雙拐》)。

從表演上劃分,主要有唱功歌舞小戲兩大類。前者都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強烈的戲劇沖突,作品以感人肺腑的唱段取勝,唱詞是漢族民間抒情詩。後者一般都沒有複雜的情節,甚至沒有什麼戲劇沖突,類似小演唱,如《光榮燈》。

拉場戲與其它漢族民間小戲一樣,先是從“兩小戲”(小旦、小醜)發展成“三小戲”(小旦、小生、小醜)。後來也出現了其它行當,象老生(如《殺江》中的肖恩)、老旦(如《三賢》中的婆婆)、武旦(如《寒江關》中的樊梨花)、武醜(如《燕青賣線》中的時遷)、花臉(如《包公賠情》中的包拯)等等。

傳統劇目

拉場戲傳統劇目有四、五十出,有的來自二人轉;有的來自蓮花落或十不閑;有的來自民歌、小曲;還有的是從評劇、梆子中移植來的。曲調有闆腔全和曲聯體兩種。前者如《羅裙記》、《回杯記》、後者如《寒江關》、《二大媽探病》等。解放以來,東北三省編演了許多新拉場戲,如《光榮燈》、《全家光榮》、《父女進城》、《新拜年》、《表兄弟》、《要家當》、《新婆媳》、《鬧碾房》、《三張彩禮單》、《紅杏花開》等等。

相關評價

主要在興安盟突泉縣境内流行。突泉拉場戲是在東北二人轉、單出頭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以獨幕或多幕的形式出現。其所反映的内容多是發生在人民群衆身邊的事情,以正劇、悲劇、喜劇的形式來加以表現,故而得到了廣大觀衆的喜愛。突泉縣的老百姓,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幾句拉場戲。

多年來,突泉縣文工團始終堅持配合黨的中心工作開展拉場戲的創作和演出活動。1985年以來,這個團足迹踏遍全縣的各個村屯乃至全盟的各個旗縣市,行程數萬公裡,為興安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1999年,由該團創作演出的五場現代拉場戲《荒草灘》,榮獲内蒙古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為興安盟填補了自治區“五個一”工程戲劇獎的空白。2000年8月,該團代表興安盟參加全區優秀劇(節)目展演,獲二等獎。2001年3—8月間,縣文工團又組織了一台以“婚育新風進萬家”為主題的拉場戲演出,其中《兩枚戒指》、《門當戶對》、《四姐妹說多》等劇目受到觀衆好評。

上一篇:夢裡水鄉

下一篇:心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