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樣定理

抽樣定理

通信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定理
抽樣定理是模拟信号數字化的理論依據,包括時域抽樣定理和頻域抽樣定理兩部分。抽樣定理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在抽樣前後模拟信号進行濾波,把高于二分之一抽樣頻率的頻率濾掉,這是抽樣中必不可少的步驟。
    中文名:抽樣定理 外文名:sampling theorem 别名: 應用學科:通信 分類:時域抽樣定理、頻域抽樣定理

簡介

抽樣定理,又稱香農采樣定律、奈奎斯特采樣定律,是信息論,特别是通訊與信号處理學科中的一個重要基本結論.E. T. Whittaker(1915年發表的統計理論),克勞德·香農與Harry Nyquist都對它作出了重要貢獻。另外,V.A.Kotelnikov也對這個定理做了重要貢獻。

采樣是将一個信号(即時間或空間上的連續函數)轉換成一個數值序列(即時間或空間上的離散函數)。采樣得到的離散信号經保持器後,得到的是階梯信号,即具有零階保持器的特性。如果信号是帶限的,并且采樣頻率高于信号最高頻率的一倍,那麼,原來的連續信号可以從采樣樣本中完全重建出來。

帶限信号變換的快慢受到它的最高頻率分量的限制,也就是說它的離散時刻采樣表現信号細節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采樣定理是指,如果信号帶寬小于奈奎斯特頻率(即采樣頻率的二分之一),那麼此時這些離散的采樣點能夠完全表示原信号。高于或處于奈奎斯特頻率的頻率分量會導緻混疊現象。大多數應用都要求避免混疊,混疊問題的嚴重程度與這些混疊頻率分量的相對強度有關。

采樣過程所應遵循的規律,又稱取樣定理、抽樣定理。采樣定理說明采樣頻率與信号頻譜之間的關系,是連續信号離散化的基本依據。采樣定理是1928年由美國電信工程師H.奈奎斯特首先提出來的,因此稱為奈奎斯特采樣定理。1933年由蘇聯工程師科捷利尼科夫首次用公式嚴格地表述這一定理,因此在蘇聯文獻中稱為科捷利尼科夫采樣定理。1948年信息論的創始人C.E.香農對這一定理加以明确地說明并正式作為定理引用,因此在許多文獻中又稱為香農采樣定理。采樣定理有許多表述形式,但最基本的表述方式是時域采樣定理和頻域采樣定理。采樣定理在數字式遙測系統、時分制遙測系統、信息處理、數字通信和采樣控制理論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意義

抽樣定理指出,由樣值序列無失真恢複原信号的條件是,為了滿足抽樣定理,要求模拟信号的頻譜限制在0-之内(fh為模拟信号的最高頻率)。為此,在抽樣之前,先設置一個前置低通濾波器,将模拟信号的帶寬限制在fh以下,如果前置低通濾波器特性不良或者抽樣頻率過低都會産生折疊噪聲。

例如,話音信号的最高頻率限制在3400Hz,這時滿足抽樣定理的最低的抽樣頻率應為=6800Hz,為了留有一定的防衛帶,CCITT規定話音信号的抽樣率=8000Hz,這樣就留出了8000-6800=1200Hz作為濾波器的防衛帶。應當指出,抽樣頻率不是越高越好,太高時,将會降低信道的利用率(因為随着升高,數據傳輸速率也增大,則數字信号的帶寬變寬,導緻信道利用率降低),所以隻要能滿足,并有一定頻帶的防衛帶即可。

以上讨論的抽樣定理實際上是對低通信号的情況而言的,設模拟信号的頻率範圍為~,帶寬。如果,稱之為低通型信号,例如,話音信号就是低通型信号的,若則稱之為帶通信号,載波12路群信号(頻率範圍為60-108kHz)就屬于帶通型信号。

對于低通型信号來講,應滿足的條件,而對于帶通型信号,如果仍然按照這個抽樣,雖然能滿足樣值頻譜不産生重疊的要求,但是無疑太高了(因為帶通信号的高),将降低信道頻寬的利用率,這是不可取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