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糕

打糕

朝鮮族傳統稻米食品
打糕,也叫米糕,是朝鮮族傳統稻米食品,把糯米煮熟後捶打而成。其傳統做法是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裡,用木槌反複捶打,直到打碎每一粒飯為止。而後将其切成小塊,拌佐料食用。佐料有蔗糖、花生粉等。[1]
  • 中文名:打糕
  • 外文名:
  • 别名:
  • 别 稱:韓國打糕
  • 主要原料:糯米、豆沙、熟豆面、糖、鹽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澱粉
  • 味 道:糯軟粘柔,芳香濃郁
  • 特 色:粘性強,耐饑餓
  • 打糕分布區域:韓國,朝鮮,東北的朝鮮族
  • 口 味:芝麻、山楂、菠蘿、花生、草莓等
  • 分 類:韓國料理(韓式糕點)

簡介

打糕與其他亞洲地區年糕、糯米果、糍粑做法幾乎完全一樣。所以有的時候,在說朝鮮炒年糕的時候,其實就是打糕。朝韓的打糕是把糯米蒸熟後捶打而成的。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筋道,味香。因此,韓國朝鮮族曆來把打糕當作上等美味,每逢年節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貴賓時,都要做打糕。

打糕是朝鮮半島人民的傳統食品。它的做法是:先把江米(糯米)洗淨,放在冷水中浸泡,然後煮熟,成粘米狀。用木錘反複敲打江米成粘面,即成為打糕。再蘸着豆面和白糖吃。這種打糕粘性強,耐饑餓,是朝鮮人民喜愛的食品之一,它與我們平時所吃的年糕、糯米果、糍粑相似。

特色

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糯軟粘柔,芳香濃郁。因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韌勁道,裹以黃豆粉,别有風味,十足增添節日氣氛。

做法

打糕的制作材料:

糯米4500克,黃豆500克,紅小豆500克,白糖200克。

打糕的介紹:

吉林朝鮮族風味小吃,用木槌捶打煮熟的糯米制成的糕,性粘。打糕是朝鮮族春節的早點。除夕傍晚,家家戶戶忙着打制年糕,到了春節早晨,男女老少穿着新衣,全家歡聚一堂,吃着新打出的年糕,期盼新的一年五谷豐登,打糕已經成為當地四季皆可吃的風味名吃。

打糕的特色:

糯軟粘柔,芳香濃郁。因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韌勁道,裹以黃豆粉,别有風味。

制作方法:

1.紅小豆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煮至軟爛撈出,控淨水分,加入白糖,再放入鍋中用小火煸炒推碎成豆沙粉。

2.黃豆用水洗淨,入鍋用小火炒出香味取出,磨碎篩成細粉。

3.糯米放入清水中浸泡10小時左右,撈出控淨水,放入鋪有濕布的蒸籠中,鍋預熱後放入,蓋嚴鍋蓋,用旺火蒸20分鐘左右取出,放入木槽或平面石闆上,用木槌捶打成團後,再打成粘糕,然後打糕切成長條形狀,外層裹上一層熟黃豆粉或豆沙粉即成,也可不裹,蘸粉而食。

打糕的制作要領:

1.糯米飯用蒸法,而不用煮,是為了使飯糯而勁道;

2.捶打時應用力均勻,最好先在木槽内打勻,然後取出打成片,再切成條;

3..宜現做現吃。

文化意義

打糕又稱引絕味、引絕餅、粉糍、豆糕,是朝鮮族在各種節日、慶典和慶豐收等喜慶日子裡最常吃的一種食品,有着悠久的曆史。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

打糕作為朝鮮族民俗食品,曆經幾百年的曆史,集中反映了朝鮮族的生活起居和飲食文化,加工打糕時旁觀的人們載歌載舞,場面熱烈,整個過程完全融入到了朝鮮族民俗活動之中,成為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之一,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朝鮮族打糕已獲得省級批準,正申報國家級非遺産項目。

風味

打糕,顧名思義,就是用手工打出來的。打糕制作工藝具有民族特色,而且純手工的制作方法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首先,選上等北方糯米,也稱“江米”,或選擇大黃米和小黃米。糯米要經過一天的浸泡才能上鍋蒸,蒸熟後反複進行捶打至糕狀。食用打糕時要蘸紅豆沙或炒好的黃豆面,口感細嫩、潤滑、筋道。朝鮮族在民間有句俗話說:“三伏天吃烏鴉頭大的打糕,全身都有勁。”說明打糕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分類

根據用米的不同,打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種是用黃米制作而成的黃打糕。

根據作料和口味的不同,打糕的品種有:朝鮮族打糕、棗泥拉糕、桂花拉糕、赤豆拉糕、薄荷拉糕韓國松針打糕等。

朝鮮族打糕朝鮮族打糕是以糯米為原料,用糯米飯槌捶打而成。

制作時,先要将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幾個小時,直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為止,然後把米撈出濾幹。随即把米放入蒸籠用大火蒸半個多小時之後,再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砧闆上,用木槌邊打邊翻動,邊翻動邊用水擦砧闆,否則,打糕就會和砧闆粘在一起翻不動,打的時候越勻越好。一般要打到看不見飯粒為宜,最後,撒上豆沙或熟豆面便可以食用。喜甜食的,可蘸上糖;喜鹹的,可佐上鹽。此打糕粘潤可口,味道清香。打糕有很多口味,如豆沙、芝麻、山楂、菠蘿、花生、草莓等。

打糕裡加入豆沙等美味可口的作料,包成半月的形狀,然後放入鋪着松針的蒸籠裡蒸制而成。人們在制作打糕時還會加入南瓜或者是蒿子稈,使打糕變成了黃色或綠色,連色素都是純天然的,非常健康,有補血養胃的效果。

操作步驟

1。爐子開中火,把黃豆粉和2湯匙白糖炒香。

2。煮熟糯米,加入3湯匙白糖攪勻,攤涼。

3。工作台墊保鮮膜,把糯米平鋪在上面。

4。用擀面杖敲打糯米糕,邊敲邊撒水,直到看不見米粒,大約40分鐘。

5。把米糕切成喜歡的式樣,在黃豆粉裡滾一下。

6。把少量黃豆粉篩在米糕上。

制作要領

1.糯米飯用蒸法,而不用煮,是為了使飯糯而勁道;

2.捶打時應用力均勻,最好先在木槽内打勻,然後取出打成片,再切成條;

3.宜現做現吃。

5飲食文化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曆史悠久,每逢年節、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着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健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參”,就說明了這一點。随着社會的進步,打糕也有了新的含義——在朝鮮族人民聚集的地方,每年的高考期間,會有家長将祝福的話寫在紅紙上,用打糕粘塗在立起來的木闆上,象征着高中狀元,金榜題名。

在秋冬時節,朝鮮民族經常制作一種小方塊米糕(也稱“打糕”),最常見的一種叫“糯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産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節日送禮不能缺了米糕,尤其在送娘家禮物時更不能缺少,據說米糕裡還有誠心、愛心和孝心的含義。韓國人搬家的時候,也有做米糕分給鄰居的習俗。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喜歡将打糕放在火缽上烤過之後,澆上稀蜂蜜汁、甜面糊或熟柿子汁等再享用,味道十分甜美。糯米打糕在朝鮮半島傳統飲食中可稱得上是節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朝鮮半島幾乎和吃谷物的曆史一樣長。

古代朝鮮王朝的貴族非常重視在節日吃米糕,在今天的韓國博物館和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裡,就陳列着數百年前貴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間遺留下來的制作米糕的專用器具。在朝鮮半島出土的壁畫裡,就有了打糕的場面。到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半島的米糕文化達到鼎盛時期。韓國米糕的做法和中國大同小異,有“蒸糕”和“打糕”之分,多用糯米和粳米作原料。韓國米糕多做成甜餅和各色花式的點心,甜餅和點心多數有鮮、鹹、甜等味道的餡,甜餅還要在外面粘上花瓣并放在平鍋上用油煎。韓國人喜歡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歲、結婚、祭祀等重要的日子裡,都要制作糕餅以祈求平安。春節或中秋節等重大傳統節日也制作節日糕餅,農曆三月三要做杜鵑花餅糕,中秋的時候做松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