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

慈安

大智若愚的鹹豐皇後
清文宗孝貞顯皇後鈕祜祿氏(公元後1837年8月12日—公元後1881年4月8日),滿洲鑲黃旗人,鹹豐帝的第二任皇後。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鹹豐二年(公元後1852年)二月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诏封貞嫔;五月二十五日诏晉貞貴妃;六月初八诏立為皇後,十月十七日行冊立禮。她是清代晉升速度最快的繼後,由嫔到皇後僅花了40天,如果從行冊立禮來算也僅花了六個月。鹹豐十一年(公元後1861年)七月鹹豐帝駕崩後,載淳繼位,為同治帝,尊為母後皇太後,上徽号“慈安”。[1]光緒七年三月初十(公元後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後崩于鐘粹宮。
  • 本名:慈安
  • 别名:孝貞顯皇後、慈安皇太後、東太後
  • 字:
  • 号: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廣西柳州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與慈禧兩度垂簾聽政,促成同治中興
  • 谥 号: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人物生平

顯赫家世

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1837年8月12日),鈕祜祿氏出生在廣西柳州府(今廣西柳州市)馬平縣。她出身滿洲鑲黃旗,其父穆揚阿任廣西右江道。

鈕钴祿氏的八世祖是清初功臣、一等公額亦都;額亦都第三子車爾格為戶部尚書;車爾格第七子巴喀任護軍參領,四任妻子中原配與續弦皆為宗室氏,二繼妻馬佳氏,三繼妻一等男博爾濟吉特氏富爾丹之女,至少有三個女兒由長到幼分别嫁給了輕車都尉綏哈達、貝子羅托之孫荪查齊、範文程之子範承祚;巴喀第六子永壽為筆帖式,原配郭絡羅氏,續弦巴雅拉氏,二繼妻烏雅氏,獨女嫁給了瓜爾佳氏;永壽長子遵住為筆帖式,妻大學士尹繼善侄女章佳氏,獨女嫁董氏;遵住有三子,長子策普坦是鈕祜祿氏的曾祖父,仕至總兵,次子夭折,第三子傅森,仕至戶部尚書,妻卓佳氏。總之,鈕祜祿氏出身于宏毅公額亦都第三次房,雖屬支流,但在乾、嘉兩朝逐漸回到一等世家的行列。這種名門世家出身,宗室貴戚的身份,應該是鈕祜祿氏作為皇後預備人選的重要原因之一。

入主中宮

鹹豐二年(1852年)二月,鈕祜祿氏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6月14日)進内,鹹豐帝奕詝(清文宗)诏封貞嫔。封号“貞”(滿文為“jekdun",是專門形容“貞節”的詞彙;漢語“貞”引申為“正”)。五月二十五日(7月12日),晉貞貴妃。六月初八日(7月24日),鈕祜祿氏被立為皇後。此時,其嫔妃冊封典禮尚未舉行,而是在十月十七日(1852年11月28日)行皇後冊立之禮。她是清代晉升速度最快的繼後,由嫔到皇後僅花了40天,如果從行冊立禮來算也僅花了六個月。

鹹豐十年(1860年)八月,鈕祜祿氏從車駕出狩熱河。

兩宮垂簾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鹹豐帝駕崩。臨終前,鹹豐帝授予鈕祜祿氏“禦賞”印章。之後,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之子載淳即位,即同治帝(清穆宗)。九月一日,同治帝尊嫡母鈕祜祿氏為母後皇太後,上徽号“慈安”;生母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徽号“慈禧”。二十九日,慈安與慈禧回宮,居于鐘粹宮。慈安、慈禧聯同恭親王奕䜣等發動“辛酉政變”,誅除了鹹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十一月初一日(12月2日),慈安與慈禧在養心殿開始垂簾聽政,時年二十五歲,世人稱之為“東太後”。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慈安與慈禧在慈甯宮接受同治帝及王大臣行禮,在乾清宮受賀。此後成為每年的慣例。四月二十五日(5月23日),同治帝上兩宮徽号冊寶,正式遵其為“慈安皇太後”。

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甲寅日,慈安生母姜佳氏過世。

○甲寅。谕内閣、慈安皇太後之母承恩榮敬公夫人溘逝。慈衷哀恸。悲不自勝。朕仰體孝思。中懷莫釋。着由内賞銀三千兩。交廣科祗領。經理喪事。

同治八年(1869年),内監安德海違制出京,多有不法行為,山東巡撫丁寶桢将其擒拿,慈安果斷命丁寶桢就地誅殺安德海。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同治帝大婚,慈安加上徽号“端裕”二字。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1874年12月18日),穆宗病痘,複訓政。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穆宗崩,德宗入承大統,複聽政。

光緒二年七月十二日(1876年8月30日),四十慈慶,加上徽号“昭和莊敬”四字。其徽号累加為“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後”。

中年病崩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1881年4月8日)戌時,慈安因病崩逝,享年四十五歲。五月十三日(6月9日),上尊谥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儀天祚聖顯皇後。九月十七日卯時葬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定東陵,九月二十二日祔太廟。

宣統元年(1908年)四月,加上尊谥“誠靖”二字,全谥: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主要影響

辛酉政變

鹹豐十一年(1861年)的辛酉政變,實質上是一場朝廷内部的權力之争。一方是兩宮皇太後和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皇族,另一方則是鹹豐帝臨終任命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

這場政變的組織者、策劃者和領導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幹力量是奕訢,但也絕對不應忽視慈安在其中的作用。她作為名正言順的原中宮皇後、當時的母後皇太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她是這場政變中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人物。慈禧也清楚此事,故而極力将慈安争取到自己的一邊。

理政之才

在《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于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于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咨訪利弊。”慈安雖然對權力不感興趣,但并非沒有政治才華。相對于有才幹,又有強烈政治欲望的慈禧,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歡政務。時人對慈安和慈禧的評價是慈安“優于德”,慈禧“優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務,慈安就放手由慈禧處置,但每遇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太後最後決定。由此可見,慈安太後大權在握、掌控權力方面也是有一套辦法的。

光緒年間的名臣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記到: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将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對于東宮太後慈安的德行與行事風格,老百姓多有贊同,當時的民間,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說法。

一、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清朝制度: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他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肆無忌憚。朝中大臣,甚至連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山東境内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桢拿獲。丁寶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安“立命誅之”,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當時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二、立阿魯特氏為皇後。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七歲的同治帝要立後成婚。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采納了慈安的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為皇後。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宮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

曆史評價

鹹豐帝冊立鈕祜祿氏為皇後的诏書中說:貞貴妃鈕祜祿氏,質秉柔嘉,行符律度。自天作合,聿徵文定之祥。應地無疆,斯協順承之吉。惟克懋修夫内治,允宜正位乎中宮。

咨爾貴妃鈕祜祿氏,教秉名門,慶贻勳閥。葉安敦而禔福,應地時行。本淑慎以流徽,伣天祥定。在昔虞廷慎典,肇傳妫汭之型。周室延厘,必本河洲之化。既宜家而作則,當正位以稱名。茲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後。

同治帝為母後皇太後上徽号時說:欽惟母後皇太後。華閥鐘祥。椒塗正位。儀瞻翚翟。肅雍早著于宮庭。化洽雎麟。禔福覃敷于海宇。逮下而寬仁胥被。持躬而勤儉為先。庇國家億祀之庥。鴻基永固。佐皇考萬幾之治。燕翼攸诒。凡壸教所昭垂。洵寰區所欽戴。肆沖人之膺丕緒。佑啟時承。遵令典以晉崇稱。詢謀悉協。溫和共奉。仰慈惠之效天。光大聿占。葉安貞之應地。

光緒帝為慈安太後上尊谥時的冊文說:欽惟皇妣大行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後。方祗協撰。羲曜齊輝。毓華閥以鐘靈。正璇宮而贊治。仁心綏福。寬宏則樛木赓詩。陰教端型。雍肅則籧筐式禮。萱闱訓政。正投艱遺大之年。椒殿殚勤。有旋乾轉坤之量。舉與錯用人惟己。除大憝而朝列清。肅與溫稽古同天。殲渠魁而脅從赦。逾漢明德之德。抑幸澤以黜浮華。邁宋宣仁之仁。禦講筵而論治道。埽群寇如霆疾。措九州于磐安。北燮南諧。慰文考未終之志。朝箴夕誨。成穆宗耆定之勳。俯眷沖人。俾承洪緒。濯龍視膳。歡然合萬國以尊親。長樂聞鐘。盛矣備兩朝之孝養。禱旸闵雨。無一夫失所而後安。内輯外柔。雖四海永清而罔懈。徽音靜穆。功在宗社而忘其功。厚德謙沖。聖合經權而不自聖。二十載宵衣旰食。率土知恩。七年來顧複劬勞。昊天罔極。猶憶金泥絢采。演十字之徽稱。默期寶算延洪。享億齡之純祜。何意登遐之忽遘。徒令攀慕以無從。當殷禮之肇稱。考周書之上谥。推薄海蒙庥之治本。孝與慈所以使民。體先皇錫号之初心。貞而安斯能應地。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惟愛敬居百行之原。河以天苞。洛以地符。惟正固啟上元之運。博咨百爾。祗告三靈。

人際關系

曾祖父:策普坦(?-1794),官至陝西延綏鎮總兵官。同治八年追封三等公。

曾祖母:紮庫他氏(?-1808),同治元年八月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祖父:福克精阿(1759-?),官至西甯辦事大臣。同治元年贈三等承恩公。

祖母:愛新覺羅氏(1759-1779),鑲黃旗獻爵藍翎侍衛常甯之女。同治元年八月追封一品公妻夫人;愛新覺羅氏(1760-?),續弦,鑲藍旗覺羅氏,甘肅迪化州知州福善之女,同治元年八月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姑祖母:輔國将軍永蕃繼妻,策普坦長女;肅慎親王敬敏繼福晉,策普坦次女。

父親:穆揚阿(1782-?),官至廣西右江道。鹹豐二年追贈一等承恩侯,同治元年晉贈三等承恩公。

嫡母:滿洲鑲黃旗覺羅氏刑部員外郎哈豐阿之女。同治元年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繼嫡母:鑲紅旗宗室氏,盛京城守尉景興之女,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同治元年八月追封一品公妻夫人。

生母:姜氏(後改為姜佳氏,?-1864)

姑姑:福克精阿女兒,鄭親王端華嫡福晉。

兄長:廣科,襲承恩公爵位,光緒五年(1879年)過世。長子:乾清門侍衛委散秩大臣、三等承恩公恩焘。次子恩灏。第三子恩潤。第四子恩澤。第五子恩瀚。廣科死時除長子外其餘四子都未及歲。

轶事典故

與慈禧

第一個階段,從鹹豐二年至鹹豐十一年。在這一階段裡由于兩人宮中位階差異太大,似乎無法構成恩怨。

鹹豐二年,慈安比慈禧先入宮,慈安很快就被冊立為皇後。而慈禧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貴人,雖然她随後為鹹豐帝生下了第一個也是唯一存活下來的皇子載淳,母以子貴,她的宮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貴妃,成為宮中僅次于皇後的人物。然而,在封建的等級社會中,宮中後妃的階位不僅森嚴,且難以逾越,嫡庶(妻妾)的差别更是不可抹殺。皇後母儀天下,總管六宮。更何況聰穎如慈禧這樣的人物,自是執禮恭謙,不敢稍有放肆。

第二個階段,從鹹豐十一年鹹豐帝駕崩至光緒七年慈安駕崩。在這一階段裡雖然兩宮垂簾,慈安優于德,慈禧優于才,一退一進,相得益彰,似乎也不構成對彼此的威脅。

兩宮垂簾以後,雖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但并未給慈禧攬權造成任何障礙。《清宮遺聞·慈安皇太後》載:

“當時天下稱東宮(慈安)優于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慈禧)優于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谘訪利弊,悉中款會,東宮見大臣呐呐如無語者。每有奏牍,必西宮為誦而講之,或竟月不決一事。”慈安對權力不感興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讓慈禧處理。慈禧雖長慈安兩歲,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稱慈安一聲“姐姐”。凡是涉及朝政舉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沒有異議,依然也先要請示,“慈禧懾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兩人在長達二十年間的垂簾聽政期間,一直保持比較和諧、穩定的關系,未曾見得兩人有重大分歧和争執的記載。這是曆朝曆代後宮生活中所罕見的。

慈安死後,慈禧即刻為其安排後事。而她的中年早逝給朝局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1、慈安死後,對于慈禧而言,為其專權掃清了道路。盡管慈安生前清心寡欲,極少參與政治,不像慈禧那樣有謀略和魄力,然而慈安的存在本身,對慈禧的專權就是一股巨大的威懾。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那麼明目張膽、恣意妄為。慈安一死,權力盡歸西宮,慈禧可以惟我獨尊、專執國政而無所忌憚。從此兩宮垂簾格局變為西宮獨尊,光緒帝還未成人,慈禧大權獨攬,開始獨攬大權,奕訢的勢力更加薄弱了。

2、慈安的死,無疑也使奕訢在最高統治集團中少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同盟。多年來,慈安和奕訢與慈禧之間均有矛盾,奕訢多以“嫡庶之分”為由,通過支持慈安壓制慈禧的嚣張氣焰,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奕訢,無形之中,奕訢和慈安形成一種聯合力量,來共同對付慈禧。誅殺安德海就是如此。慈禧感到勢單力薄,也在努力培植自己的勢力,在内務府、軍機處相繼安排自己的人或者是牽制奕訢勢力的人。慈安在時,盡管奕訢屢受打擊,但因慈安的倚重,他依然能保住軍機處的位子,執掌軍機處大權;慈安一死,形勢大變,慈禧不再受約束,同時由于自己的黨羽勢力大增,她對奕訢也就不再顧忌了。

至慈安病逝,慈禧也沒有放過在地位上與她的競争。慈安喪葬事,慈禧下令減殺禮儀。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的梓宮使用了楠木,但卻是由厚度不過一寸七八的多塊木頭拼成的。

殺安德海

同治八年七月,在慈禧太後的默許下,其寵侍安德海借同治帝大婚、采辦龍袍的名義,乘樓船沿運河南下。按清朝祖制:太監不準出京。但安德海不僅出京,而且還私挾婦女、張挂龍鳳旗幟、抓差納賄,一路招搖,驚擾地方。所過順天府衙門、直隸總督衙門,都隐忍不發。結果在山東被山東巡撫丁寶桢查拿,并以太監出京違背祖制請旨處置。對安德海在宮中撥弄是非、混亂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奕䜣率領軍機大臣持折請示兩宮太後的行動後,立即召集軍機大臣、内務府大臣共同商議,時逢慈禧生病,慈安獨處朝政。于是,大家一緻認為:“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當就地正法。”(《清宮遺聞·安德海》)慈安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人物争議

死因謎團

第一類: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說”

《德宗實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這一記載見于慈安的《遺诰》。但《遺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它的真實性,懷疑慈禧有可能為了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

第二類:慈禧逼死或毒死說

1、慈禧逼死

《清稗類鈔》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慈禧權欲極重,慈安卻倦怠少聞外事,并不與之争權,因此倒也相安無事。光緒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劇疾,不能視事,慈安有一段時間獨視朝政,緻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托,幹預朝政,語頗激”,以緻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讷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煙壺自盡”。

2、慈禧毒死

據《崇陵傳信錄》載:當年鹹豐帝臨終時,曾秘密留下一份遺诏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诏,命廷臣傳遺命除之”。但老實的慈安卻将此事告訴慈禧并當着慈禧的面,将此遺诏燒掉。陰險毒辣的慈禧表面對慈安感泣不已,實際上已起殺機,遂借向慈安進獻點心之機,暗下毒藥,加以謀殺。

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時,對于和她接觸最多、過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後事,還要想辦法開脫嫌疑,慈禧的應對,在《翁同龢日記》中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1、慈禧即刻召集相關大臣入宮,安排後事。慈安死于十日晚八時,半夜(子時)翁同龢就接到了入宮的通知。“子初,忽聞呼門,蘇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聞雲東聖上賓,急起檢點衣服,查閱舊案,倉促中悲與驚并”。

進宮後,發現各樞臣陸續到來。在慈安的後事時間的安排上,慈禧沒有片刻拖延。

2、慈禧令王大臣瞻仰慈安的遺容。天明以後,各位守候在宮中的大臣,接到旨意,進入鐘粹宮(慈安的寝宮)。慈禧命太監去掉蒙在慈安臉上的“面幂”,令大臣們瞻仰。此時,慈禧并沒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着一切。

3、慈禧為慈安準備了一個很大的金匮。翁同龢與各位王公大臣進入慈甯宮以後,看見慈安的金匮置于地中,金匮“甚大,時靈馭已移至宮,安奉于金匮之西”。如此安排,可以證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後的位置上處理其後事的,沒有絲毫的怠慢。未正二刻(中午12時左右),大殓,也就是将慈安入棺。這完全符合清朝的禮制。

第三類:時人記述

慈安死時,時任工部尚書的帝師翁同龢在《翁同龢日記》中有關于慈安太後死亡過程的記載。據《日記》載:慈安發病于光緒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這一天,“東太後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

翁同龢在慈安死後,記下了慈安脈案、藥方和病情進展狀況,可以從中了解慈安發病過程:“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痫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雲雲,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将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依據這一病情進展記錄,慈安死因多半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所導緻。根據是:

(1)病情特點:起病急驟,進展迅速。按照現代醫學判斷,如此快速的病情進展多見于心腦血管疾病。

(2)臨床表現:“神識不清”應為有意識障礙;“牙緊”、“有遺尿情形”應為現代中醫所稱的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3)辨證分析:依據以上症狀,這一病症按照中醫學辨證為腦中風病。而在《日記》中,翁同龢記載的禦醫脈案為“類風痫甚重”,實際就應歸屬于當今中醫學疾病中的中風範疇。由此,可以初步判斷,慈安所患之病應為腦中風,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腦血管疾病。

其實,慈安的腦血管疾病并非突發,而是宿疾。《翁同龢日記》中曾經記載過慈安的兩次病史。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時慈安二十六歲,“慈安皇太後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生病共計二十四天,由“有類肝厥,不能言語”來判斷,應視為現代醫學的腦供血不足,屬于中風先兆,隻不過病症較輕,恢複較快。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後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這次所謂的“厥逆”依然是腦供血不足的再次發作,隻不過由于治療及時,沒有造成遺留病症。

這些情況說明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生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而這次,由于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獨理朝政,不善于擺布朝政大事的她,在這一時期裡承擔着巨大的壓力,身心疲憊在所難免。慈安在發病的前一天,根據《述庵秘錄》記載,她“兩頰微赤”,雖然自己無感覺上的大礙,但從這一面色判斷,慈安此時“肝陽上亢”,可能已經血壓很高,直接誘發腦中風、甚至腦出血。

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對于掌握現代醫學技術的專家們來說都是一籌莫展的病症,更何況一百多年前。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比較接近事實的結論:慈安死于心腦血管疾病,而并非野史中所描繪的為慈禧所害。

此外根據清宮醫案記載,剛入宮的孝貞顯皇後身體并不是很好,肝胃飲熱,還有閉經的現象,當時民間有“跛病鳳坐朝堂”之說,來諷刺文宗跛足和孝貞顯皇後體弱多病。

後世紀念

慈安逝世後,于光緒七年(1881年)九月葬于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定東陵。1928年7月,國民黨第20軍軍長孫殿英以“剿匪”為名盜掘了裕陵和菩陀峪定東陵。世人稱之為“東陵第一盜案”。1945年後定東陵又被盜掘。

影視形象

1964《西太後與珍妃》林靜

1981《雙印傳奇》尹寶蓮

1983《火燒圓明園》陳烨

1983《垂簾聽政》陳烨

1983《少女慈禧》麥翠娴

1986《慈禧外傳》尹寶蓮

1987《兩宮皇太後》劉冬

1989《一代妖後》陳烨

1990《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森森

1992《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森森

1993《戲說慈禧》何晴

1994《清宮氣數錄》談佩珊

1995《慈禧秘密生活》周嘉玲

2002《天下第一醜》沈慧芬

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214《後妃傳》

上一篇:王大文

下一篇:潘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