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福臨

愛新覺羅·福臨

中國清朝皇帝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年号順治,在位十八年。
    本名:愛新覺羅·福臨 别名:順治帝 字: 号: 所處時代:中國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盛京永福宮(今沈陽故宮) 主要作品:《順治遺诏》 主要成就:清軍入關的首位皇帝,遷都北京,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全國。 出生時間:1638年3月15日(崇德三年戊寅) 去世時間:1661年2月5日(順治十八年辛醜) 廟 号:世祖 谥 号:章皇帝 父 親:皇太極 母 親:孝莊文皇後 前 任:清太宗皇太極 繼 任:清聖祖康熙帝 逝世地:北京紫禁城養心殿 陵 寝:清孝陵

人物生平

沖齡嗣統

清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福臨生于盛京,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後。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由于未預定儲嗣,所以在這一突發事件後,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衮與其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奪者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精明的多爾衮随機應變,提出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他共同輔政,結果獲得通過。福臨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寶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順治。

年幼的福臨雖然尚不谙世事,但在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卻有一種好勝的性格和天然的優越感。崇德七年(1642年)年底,皇太極出獵葉赫一帶,攜他前往,當行獵于噶哈嶺時,福臨曾“射中一麅”。在舉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宮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絕說“此非汝所宜乘”,顯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嚴。随着年齡的增長,福臨愈益感到現狀對他的這種尊嚴實際上受到很大的挑戰和侵害。

順治元年(1644年)三月,大順政權的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而死。四月,固山額真何洛會等人以悖妄罪告發肅親王豪格,福臨廢豪格為庶人,他的黨羽俄莫克圖等人全部處死。晉封阿巴泰為多羅饒馀郡王。大學士範文程向多爾衮進谏,應當趁機進入中原。福臨命多爾衮為奉命大将軍,并賞賜多爾衮以及從征的諸王、貝勒、貝子。

定鼎燕京

明山海關守将吳三桂遣使向多爾衮乞師讨伐李自成。四月二十一日,答應援吳的清軍便在一片石擊潰了李自成派去切斷吳三桂後路的唐通部農民軍,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與吳三桂軍激戰于山海關前,一時難分伯仲,雙方鏖戰至中午,吳軍逐漸實力耗盡,為農民軍包圍。接着清軍猝然襲擊,農民軍失利,李自成敗退京師。清軍正式入關。五月二日,清軍進占京師。多爾衮奏請福臨遷都京師。六月,福臨令洪承疇仍然擔任兵部尚書同内院官一起處理政務。九月,順治帝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在多爾衮率領的諸王以及滿、漢大臣的勸進下,順治帝福臨在南郊天壇祭天,然後再次即皇帝位于皇極門(今太和門),宣布“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此舉标志着清王朝轉化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

順治二年(1645年)初,清廷集中軍力分兩路攻入陝西,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率領,吳三桂為前鋒;一路由豫親王多铎率領,孔有德為前鋒。李自成迎擊清軍于潼關,經過激烈的戰鬥,農民軍放棄西安,東下湖廣。四月,農民軍來到湖廣通山縣,李自成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的襲擊,死在通山九宮山。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占揚州。多铎陳兵江北,于五月初九占鎮江。多铎遣貝勒尼堪、貝子屯濟等率軍追擊弘光帝于太平。不久,多铎将弘光帝及僞太子一并解往北京斬首。

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清廷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将軍,率師西征四川。增定俸祿給養的規定:最高的是攝政王年俸銀兩千兩,最低的是骁騎校三十兩。二月,罷黜江南舊設部院,派遣在京戶、兵、工三部滿漢侍郎各一人駐江甯,分理各部事務。十月,和碩德豫親王多铎還師北京,順治帝親自出城迎接并慰勞。太和殿、中和殿修繕完成。制定皇帝行幸迎送的大禮。十二月,位育宮(即保和殿)修繕完成。

順治四年(1647年),清朝皇室内部鬥争加劇。正月,因鄭親王濟爾哈朗府邸殿堂的台基逾制以及擅用銅獅、銅鶴,罰銀兩千兩。三月,《大清律》修成,清廷下令停止圈地。七月,加封豫親王多铎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多爾衮因為抓住把柄罷免了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的權力,由此,多爾衮開始一人獨攬朝政。并且攝政王對順治帝停止行跪拜禮。

順治五年(1648年)三月,鄭親王濟爾哈朗因罪被降為多羅郡王。肅親王豪格獲罪,但是福臨以不忍心處置他,将其幽禁起來,不久便為多爾衮害死了。閏四月,恢複濟爾哈朗和碩親王的爵位。七月,初步設立六部漢人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八月,清廷規定允許滿漢官民互相嫁娶。十一月,順治帝于圜丘舉行祭天大典,祭祀太祖皇帝,追尊太祖以上的四世為皇帝。

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定内三院的官制。三月,豫親王多铎薨,攝政王多爾衮還京奔喪。四月,太宗中宮皇後博爾濟吉特氏薨。六月,英親王阿濟格向攝政王多爾衮争叔王銜,被多爾衮論罪并罷免他的職務。

乾綱獨斷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衮在喀喇城逝世,使得順治帝福臨可以提前親政。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順治帝開始親政,時年十四歲。同年八月,順治帝大婚。多爾衮病逝後,順治帝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衮實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罷撤廟享谥号、籍沒家财等身後懲處。為加強皇權,順治帝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盡管順治帝臨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緻使他的計劃暫時擱淺。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順治帝加封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三月,為加強君主集權,順治帝取消諸王、貝勒、貝子管理六部事務的權力。四月,福臨采納了禮部的建議,規定皇帝一月三朝,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經筵。設置宗人府官員。規定一切禮制。九月,福臨拟定親自出迎西藏的達賴喇嘛。十二月,順治帝于南苑召見五世達賴喇嘛。在每旗設置宗學,隻要是未受封的宗室之子十歲以上均可入學。

順治十年(1653年)正月,順治帝下令要改變僅有滿臣奏事的局面,此後,凡章奏,令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進。順治帝曾閱讀《通鑒》,向諸大臣詢問曆史上漢高祖、文帝、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帝王誰最優,陳名夏對他說唐太宗,而順治帝以為明太祖的各種立法可以有利于後世。表明了将延循明朝制度之意。三月,順治帝賜太常卿湯若望号為“通玄教師”。命令各部院奏事停用綠頭牌。四月,親自測試翰林官成克鞏等人。此時,陳名夏案發生,二十八名漢官遭到訓斥。五月,順治帝增置内三院漢大學士,院各二人。設立十三衙門,谕戒宦官幹政,所設太監級不過四品。八月,将太宗皇帝的第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二十四日,廢除皇後為靜妃。

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順治帝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生。六月,順治帝立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

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修《順治大訓》,并且編纂《資政要覽》。四月,順治帝下诏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五月,鄭親王濟爾哈朗病逝。六月,順治帝封博果铎為和碩莊親王。命名宮禁為紫禁城,後山為景山,西苑南台為瀛台。命内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内監幹政。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妃被冊為“賢妃”。十二月,晉封為皇貴妃。

傾心僧禅

福臨親政初期即認識了天主教耶稣會士湯若望。福臨親政後,湯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當年即被封為通議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賜名“通玄教師”,十二年授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祿大夫,秩為正一品。這完全是福臨重視信任的結果。最初,福臨因母親孝莊文皇後稱湯若望為義父,而稱其為“瑪法”。

順治十四年(1657年),福臨開始接觸僧人,成為佛教信徒。這年深秋,福臨駕幸南海子,在太監的帶領下到了海會寺,見到了臨濟宗龍池派和尚憨璞性聰禅師,福臨和他交談非常契合,因此對佛教産生了興趣。于十月四日于南苑萬善殿召見憨璞,以後又不斷召見,詳細詢問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他知道了龍池派内許多著名和尚的情況,對他們非常向往。順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臨遣使赴江南湖州報恩寺召名僧玉林琇來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辭謝不應召,使者不許。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見福臨。福臨當即封他為“大覺禅師”,并以禅門師長禮待玉林琇,自稱弟子,并請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辭,福臨不許,并要用醜些的字眼命名,玉林琇寫了幾個字,福臨選了一個癡字,法名行癡。四月,玉林琇請求回去,福臨賜給他黃衣、金印,派遣官員送他回去,并令使者召玉林琇弟子茆溪行森去京師。福臨又封憨璞為明覺禅師。由于憨璞的推薦,福臨在玉林琇離京前一月即閏三月遣使往浙江甯波天童寺召龍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陳道忞進京。這年七月茆溪行森應召到京。福臨是從玉林琇語錄中發現茆溪行森偈語最好,特指名将其召來。福臨在萬善殿接見茆溪行森,問答佛法過程中,福臨不斷地點頭叫好。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宮,順治帝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着他。這時隻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禅師奉诏到京,聽說他的徒弟已為皇帝剃發,勃然大怒,立即命令衆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因此他勸福臨說:“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衆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法論,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内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從了他的谏議,允許蓄發,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茆溪森也因此免于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京京城回南方去了。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内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染疾去世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臨安排吳良輔出家為僧。這天他親臨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家儀式。歸來的當晚即染上天花,發起高燒來。他預感病體沉重,勢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及原内閣學士麻勒吉入養心殿,口授遺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門下西圍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時間撰拟。一共三次進給皇上預覽,皇帝三次親自斟酌,剛到晚上才決定。當夜,順治帝與世長辭了,終年24歲。

福臨晏駕後,麻勒吉及侍衛賈蔔嘉二人手捧遺诏去奏知皇太後,馬上向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侍衛等人宣布。遺诏立八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烨為皇太子,繼帝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為輔政大臣。

遺诏實為罪己诏,共羅列十四條罪過,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緻使滿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至于這是否福臨本意,即這十四條是否福臨過目批準的已無從知曉。但卻留給了後世之疑:遺诏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後;遺诏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因此,人們有理由說遺诏本出太後授意,确實是母親責備兒子的話。

福臨崩後,梓宮放在了景山壽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進京的茆溪行森執行火化儀式。火化後寶宮(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馬蘭峪,是為孝陵。廟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後世累有尊谥,至乾隆元年(1736年)尊谥加為二十二字: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史料記載

《清史稿》

順治之初,睿王攝政。入關定鼎,奄宅區夏。然兵事方殷,休養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親總萬幾,勤政愛民,孜孜求治。清賦役以革橫征,定律令以滌冤濫。蠲租貸賦,史不絕書。踐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至于彌留之際,省躬自責,布告臣民。禹、湯罪己,不啻過之。書曰:“亶聰明作元後,元後為民父母。”其世祖之謂矣。

《清實錄》

章皇帝達孝承先,洪仁撫世。以天縱之姿,奮有為之業,掃除寇亂,奠安生民。六師所加,有征無戰。莫不望風懾息,競迓壺漿。即殊方異域、聲教未通之地,亦皆受吏請封,凜遵正朔。不數年間,天成地平,區宇甯谧。功高在昔,美冠将來……一事一言、皆二帝三王心法所寄。

人物評價

對于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太多人因其與董鄂妃的愛情故事及出家之謎,而對其多情的印象十分深刻,正因為如此而忽略了這位少年天子的曆史成績。

順治皇帝,在大清一代十二帝中,創下了不少“第一”,算得上是一位有“特色”的人物。他是第一個在紫禁城裡稱帝的滿人,他也是清朝曆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禅門的皇帝。盡管他的祖、父都有過這種入主中原的宏志,但直到他這一輩才把夢想變成了現實。

6歲登上王位的福臨是在多智多勇又獨斷專行的叔父多爾衮與深明大義的寡母孝莊文皇後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皇帝。多爾衮病逝後,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衮實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罷撤廟享谥号、籍沒家财等身後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盡管順治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緻使他在與朝中反對漢化的勳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政治上的失意,使順治帝沉湎于與其弟媳董鄂氏的愛情之中。随着與佛教高僧木陳忞等人的交往,他産生了遁入空門的思想。當他摯愛的皇貴妃董鄂氏死後,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潰,健康狀況每況愈下,24歲時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

總的來說史學界對他的評價還是可以的:順治親政後,在其母孝莊文皇後的幫助下,能夠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産,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為鞏固清王朝統治作出了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為政舉措

乾坤獨斷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爾衮死後,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八年(1651年)一月二十六日,福臨将多爾衮同母兄阿濟格以謀亂罪幽禁,十二日後于太和殿宣布親政。此年他雖僅十四歲,但坐殿上指揮諸将,旁若無人。二月二十一日,福臨頒谕追論多爾衮罪狀昭示中外,罷黜追封、撤掉廟享、對他的恩赦也廢除。

多爾衮雖遭身後之罰,但其勢力仍在。消除其影響,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權,确實很費周折。福臨親政之初,為處理紛繁的日常政務,曾下令“複用諸王”于部院。其中被多爾衮嚴重打擊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開始握有重權。但這時福臨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剪除多爾衮的親信餘黨上。閏二月他下令處死谄附多爾衮而握有實權的大學士剛林、祁充格,八月殺掉固山額真、吏部尚書譚泰,十月令阿濟格自盡,這一系列的措施沉重打擊并消除了多爾衮派的勢力。大權集于一身,他當上名副其實的皇帝。

福臨是個刻苦學習,勵精圖治的帝王。在研讀典籍中,他對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檢發生極大興趣。從這幾位人物的思想活動中,悟得了治國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國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為。

重用漢官

在争取漢人地主,提高漢官權力、重用漢官方面,福臨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努力。他已感覺到滿漢的和諧對維系統治的重要,決心改變各衙門奏事,隻有滿臣沒有漢臣的現象,于順治十年(1653年)正月谕内三院:“以後凡是進奏章,要滿漢侍郎一起參酌公同來奏。”以達到滿漢的同心同德。盡管實際上難以完全做到,他對漢官的态度也總有反複,但他提高漢官權力的思想卻有所發展。順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他下令印信掌管不必分别是滿是漢。

他對漢人地主的上層人物,也極力籠絡。他以皇太極第十四女下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以示優寵。大學士黨崇雅告老還籍時,他兩次破格召見。順治十五年(1658年)狀元、翰林院修撰孫承恩英年早逝,他深切悼念惋惜,賜白金三百兩讓他回家安葬。對洪承疇的重用,更突出地反映了福臨争取漢人的勇氣。洪承疇原是皇太極時降清的明朝著名将領,他在建議清朝大軍入關和招撫江南中立了大功,後遭滿将猜疑被召回京,任大學士而無實權。

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福臨特升洪承疇為經略,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理軍務兼理糧饷,破格授予便宜之權。但洪承疇卻有負委任,因而引起朝臣不滿。後來洪承疇一再請求解任。福臨一再下旨全服挽留,表示了對洪的不動搖的信任。後來,就在洪承疇難以為繼,準備回京調理之時,大西軍發生内讧,孫可望到洪承疇軍前投降,終使洪收到了以守為戰的招撫之功。這裡福臨對洪承疇的堅決一貫的信任,作用巨大。

招撫政策

福臨在政治上積極推行寬松和招撫政策以緩和矛盾,對各地出現的反抗鬥争他不主張一概堅決鎮壓。允許原清兵入關時俘獲而隸旗下為奴的漢人回鄉探親,以示滿漢一視之仁。對各地的抗清勢力和抗清活動他堅持剿撫并施的方針,并突出招撫一手。他又頒敕江南等處,公開聲明改變多爾衮在世時凡因抗拒後來降者多被誅戮的做法,而大開生路,允許他們改過。

順治九年(1652年)十月,福臨指示浙閩總督劉清泰招撫鄭成功。故意為鄭成功在東南的抗清活動開脫,把鄭成功所以抗清的原因歸結為地方官不體會朝廷的深意,保證如鄭成功聽撫歸順後,赦免其罪并授官,可以駐紮在原地方不必赴京。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福臨又特頒敕谕對鄭氏家族大加封爵,指責多爾衮與地方官吏之咎,并對鄭成功的抗清活動表示諒解。但鄭成功并不剃發,且提出清廷難以接受的苛刻要求。招撫鄭成功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福臨的招撫政策仍然堅定不移。

順治十四年(1658年)末,大西軍将領孫可望同李定國争權鬥争失敗,走投無路倉皇降清。福臨接報後非常高興,稱贊孫可望是識時務的俊傑。于是特封孫可望為義王,以示對他的厚待。但滿漢朝臣對孫可望的勢窮來降卻懷着傲慢的态度,甚至糾他的悖謬之罪。對此孫可望心虛膽戰。但是福臨表示招撫的堅定意志與許諾必踐的信義。

澄清吏治

福臨吸取明朝滅亡教訓,澄清吏治,是福臨親政期間考慮最多、也最傷腦筋的問題。他為穩坐天下亟力尋求長治久安之策,一再向臣下求言。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令在京七品以上滿漢文武官員陳述革除積弊的辦法。

他推行甄别之法,擢優汰劣,要求各地督撫對所屬官員嚴加甄别,有德有才兼通文義的人要保奏,不能擔任的要立行參劾。為選好知府,他于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下令“在京各衙門滿漢堂官三品以上及在外督撫,各舉才行兼優堪任知府者一人,詳開履曆事迹具奏,吏部再加察議,奏請定奪,以備前三十處知府之用”。為得到真才,福臨親自動手選拔官員。順治十年(1653年)三月,實行京察大計,即對各地官員普遍進行考核。從此三年一大計,定為制度。他加強對内外官員的監督,尤為重視都察院和禦史的作用。與此同時,還向各地派出大量禦史,察吏安民。他還下令滿漢官員互參,即互相監督。

福臨加強對官員的控制,不許結黨結社,不許太監預政。他嚴禁私交、私宴,他認為如此行事便可以永絕朋黨的根源。順治十年(1653年)六月設十三衙門專為管理太監幹涉一事。如有内外勾結的情況,一經證實立刻懲處。為了鍛煉官員,他還實行官員内升外轉的辦法。福臨非常欣賞與佩服朱元璋誅戮大臣,以重法治世的經驗。

經濟

福臨在穩定社會經濟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清入關之初,雖然公布以明朝會計錄征收賦稅,但戰亂之後,地荒丁逃,賦無所出。再由于連年用兵,國庫耗支巨大,已入不敷出。福臨親政時各直省錢糧缺額已至四百餘萬兩,賦虧饷诎,出現了嚴重的财政困難。福臨認識到軍隊沒有糧食就會叛亂,人民窮困就會偷盜的道理。為穩定好社會經濟,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較突出的有鼓勵墾荒等政策。

福臨接受大學士範文程等人建議,于順治十年(1653年)以後推行屯田墾荒。重點地區是受戰争破壞嚴重的四川及北方各省,由政府發給牛具籽種,招民開墾,實行三年起科。在遼東一帶更實行招民墾荒授官令,鼓勵人們赴遼東開發。順治十三年(1656年)秋下令鼓勵富人墾荒。順治十四年(1657年)夏公布督墾荒地勸懲則例。則例中規定督撫按及道府、州縣、衛所等各級官員在一年内,按墾荒數量給以記錄或加升一級的獎勵,同時還規定了文武鄉紳及貢監生民人等墾荒的獎勵辦法。并規定如果開墾不實或者開過複荒,新舊官員都要分别治罪。順治十五年(1658年)冬,又實行捐資開墾法,墾荒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效,對困弊不堪的社會經濟起了一些複蘇的作用,但因當時全國戰火未熄,社會仍在動蕩之中,總的說來收效不大。

當時由于戰亂,不僅出現地荒丁逃的現象,還有隐匿土地及占墾明代藩王勳戚地産不報的情形,以緻官府所掌握控制土地的數量很少,嚴重影響了國家賦稅收入。福臨親政後對隐匿土地者實行了寬大政策。這一政策的公布,出首報墾者開始大量增加。對散在各地的原明代王田,福臨令地方官徹底清查後,實行“房屋應行變價,地土照舊招佃”的辦法,因而做到糧租兼收。

此外,福臨為不“苦累小民”,多次免除一些省份的土特産貢品,并一再蠲免受災地區的錢糧,以休養生息。但同時為解決燃眉之急,他還準許富紳捐官,甚至一再批準在某些地區征收練饷、遼饷。這類互相矛盾的現象,曾不斷出現。

文化

福臨親政之時社會很不安甯,内地反滿鬥争連綿不斷。福臨親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殺,敬謹親王尼堪遇伏衡陽身死,當時各種矛盾錯綜複雜,而民族矛盾尤為激烈。因而福臨感到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是收買,安撫漢人,鎮壓反抗。為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強思想統治。他号召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遣官赴孔子故鄉阙裡祀孔子。順治九年(1652年)九月他親率諸王大臣等到太學隆重釋奠孔子,親行兩跪六叩禮。福臨還命内院諸臣翻譯五經。他主持編修《資政要覽》、《勸善要言》、《順治大訓》、《範行恒言》、《人臣儆心錄》等,均親自撰寫序言。

順治九年(1652年)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神化了關羽的忠義。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節烈之人,并注重實行滿漢一緻。順治十年(1653年)四月決定滿洲部院各官與漢人官員一樣實行離任丁憂制。他視盡忠盡節為人生最高的道德準則,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時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難者,贊揚其“幽忠難泯,大節可風”,下令禮部詳訪确察死節職名并實迹具奏,給谥賜祭。他還特為身殉社稷的崇祯帝朱由檢立碑,贊揚他勵精圖治,追谥為莊烈愍皇帝。對跟從君上殉節的明司禮監太監王承恩,更是贊揚備至。通過全面倡導忠義,樹立了清朝是傳統道德捍衛者的形象,對消除廣大漢人對清朝統治者心理上的隔閡,對緩和民族矛盾,特别對安定漢人地主的人心,産生了積極的作用。

順治九年(1652年),順治帝沿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聖谕六言),頒布“聖谕六訓”,作為教化士民的行為準則。順治十六年(1659年))批準設立鄉約,公舉60歲以上、有德有才的生員(秀才),或在當地有較高德望的鄉紳耆老,在每個月的朔、望日(初一、十五)向老百姓宣講六谕,旌表善惡,此為清朝宣講聖谕的肇始。

順治十二年(1655年)春,他特命大學士馮铨為總裁官編《孝經衍義》。他為“考百代之是非”,特命大學士巴哈納、劉正宗等為總裁官編《通鑒全書》。他大力提倡忠孝節義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上一篇:王欣逸

下一篇:龐炳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