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奕譞

愛新覺羅·奕譞

道光帝第七子
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yì xuān)(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男,字樸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潛主人。[1]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莊順皇貴妃烏雅氏(1822-1866)所生,鹹豐帝異母弟。晚清政治家,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被譽為太上軍機,爵封醇親王。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晚清 民族族群: 出生地:北京 主要作品:《官軍攻克金陵詩以志快》 主要成就:辛酉政變中立功,加親王銜 姓名:愛新覺羅·奕譞 民族:滿族 封爵:和碩醇親王 旗籍:滿洲正黃旗

人物生平

青年時期

奕譞(1829-1890),宣宗道光帝第七子。文宗即位後,封為醇郡王。鹹豐九年1859三月,因到府掌管事務,但鹹豐仍留在内廷行走。

穆宗即位後,下旨免去了設宴招見時的叩拜、奏事可以不書姓名。由先後授予都統、禦前大臣、領侍衛内大臣、管理神機營等職務。

同治三年,加封親王銜,四年,兩宮太後又任命為弘德殿行走,稽查課程。十一年,進封為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職務。

兒子登基

德宗即位後(1875),醇王上奏兩太後,言:“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吊,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内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獨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兩宮太後召集王公大臣集議,因為醇王上奏誠懇請求,于是罷免他的一切職任,但是依舊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工。

命世襲他的王爵,醇王上疏請辭,沒有得到同意。

光緒二年,皇帝在毓慶宮入學,太後命醇王加以照料。醇王在這是才得到了和兒子相處的機會,也是他謙恭有禮的結果。

五年,朝廷賞賜食親王雙份俸祿。慈僖對他的賞識有此可見。

十年,恭親王奕?被罷免了軍機大臣的職務,讓禮親王世铎代替,太後命令禮親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與醇王商辦。當時法蘭西入侵越南,清軍出兵援助挫敗了法國的進攻并且導緻法國内閣倒台,定了和約才罷兵。不久之後醇王商議建立海軍。

十一年九月,清廷開始設置海軍衙門,任命醇王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決定從北洋開始操練海軍,讓李鴻章專管此事。

十二年三月,朝廷賞賜醇王與福晉杏黃轎,醇王上疏請辭,不過沒有批準。李鴻章經營海防,在旅順開船塢,築炮台,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艦五艘,輔以蚊船、雷艇,又從英、德兩國購進軍艦多艘,逐漸成軍。

五月,太後命醇王巡閱北洋水師,善慶随從醇王會同李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曆經威海、煙台,集合所有戰艦聯合操練。之後還視察了所有的炮台、船塢及新設的水師學堂,前後經過十馀日。醇王還京後,上奏為諸将吏及所聘的外國指導請賞,同時還請求太後親自提寫匾額懸挂在大沽的海神廟。

太後命醇王于第二年回朝執政,醇王上疏言道:"皇帝甫逾志學,諸王大臣籥懇訓政,乞體念時艱,俯允所請,俟及二旬,親理庶務。至列聖宮廷規制,遠邁前代。将來大婚後,一切典禮,鹹賴訓教。臣愚以為諸事當先請懿旨,再于皇帝前奏聞,俾皇帝專心大政,承聖母之歡顔,免宮闱之劇務。此則非如臣生深宮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太後認為醇王說的有理,就不再商議此事了。

光緒親政

十三年1874正月,光緒親政。四月,太後下谕預備皇帝大婚,都當本着力行節儉的原則,同時命醇王稽察。

十四年九月,醇王上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谕子孫有自籓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太後聽從了他的建議,另外賞賜府第,發銀十萬兩修葺治理。

十五年正月,光緒帝大婚禮成,賞賜金桃皮鞘威服刀,賞賜銀六萬兩。并進封醇王的諸子:載沣為鎮國公,載洵為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禦批的《通鑒輯覽》,大意是說:"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當時議政的人想要改稱皇帝的親生父親為伯、叔,這實在是不近人情,應當定親生父親的名号,加上徽号;而且一般臣子過繼為别人的後代,還可以根據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貴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當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請朝廷衆臣議定醇親王的稱号禮節。"

不過醇王早料到會有這樣的事,當光緒即位的第二年,他就密奏太後:"臣見曆代繼承大統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備載史書。其中有适得至當者焉,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是也。有大亂之道焉,宋英宗之濮議、明世宗之議禮是也。張璁、桂?之俦,無足論矣。忠如韓琦,乃與司馬光議論牴牾,其故何欤?蓋非常之事出,立論者勢必紛沓擾攘,乃心王室,不無其人;而以此為梯榮之具,迫其主以不得不視為莊論者,正複不少。

皇清受天之命,列聖相承,十朝一脈,讵穆宗毅皇帝春秋正盛,遽棄臣民。皇太後以宗廟社稷為重,特命皇帝入承大統,複推恩及臣,以親王世襲罔替。渥叨異數,感懼難名。原不須更生過慮,惟思此時垂簾聽政,簡用賢良,廷議既屬執中,邪說自必潛匿。倘将來親政後,或有草茅新進,趨六年拜相捷徑,以危言故事聳動宸聰,不幸稍一夷猶,則朝廷滋多事矣。

仰懇皇太後将臣此折,留之宮中。俟皇帝親政,宣示廷臣世賞之由及臣寅畏本意,千秋萬載,勿再更張。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說進者,務目之為奸邪小人,立加屏斥。果蒙慈命嚴切,皇帝敢不欽遵,不但臣名節得以保全,而關乎君子小人消長之機者,實為至大且要。"

太後聽從了醇王的話,将這道密奏留在宮中。當吳大澄上疏後,太後就把這道密奏拿了出來,證明醇王的确是個純正無私且有遠見的人。

十六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壽,增加護軍十五人、藍白甲五十人,授予載濤二等鎮國将軍。

醇王薨殁

十六年十一月,醇王疾作,皇上親自前往探視。丁亥,醇王薨,年五十一。

太後前往祭奠,皇上也親自前往。定稱号曰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高宗皇帝禦批;仍原封,遵從醇王的志願。谥号為賢,配享太廟。

經朝臣商議:由皇上穿素服一年,缟素、辍朝十一日;初祭、大祭,奉移前一日,皇上親自前往行禮,穿青長袍褂,摘去帽纓;一年内居住便殿,用素服;以王禮葬,以天子禮祭奠,立廟班諱。

十八年,葬于北京西山妙高峰。宣統皇帝即位,定稱号曰皇帝本生祖考。

奕譞有子七人:德宗,第二子;載洸,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後進鎮國公;載沣,襲醇親王,宣統皇帝即位,命為監國攝政王;載洵,出為瑞郡王奕志後;載濤,出為锺郡王奕詥後。宣統間,載洵為海軍部大臣,載濤為軍谘府大臣,主軍政。

妻女子嗣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道員承恩公惠征之女,慈禧太後之妹。

大側福晉:顔紮氏,來福之女,是慈禧太後從内務府“秀女”中選出來特賜予醇親王的;病故後被追封為側福晉。

二側福晉:劉佳氏,五品典衛德慶之女。

三側福晉:李佳氏,德純之女。

第一子:載瀚,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同治四年乙醜正月初六日辰時生,五年丙寅十一月初三日未時卒,年兩歲。

第二子:載湉,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即光緒帝。

第三子:未命名,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元年乙亥正月初八日子時生,初九日午時卒。

第四子:載洸,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六年庚辰十月二十六日酉時生,十年甲申四月二十四日申時卒,年五歲。

第五子:載沣,側福晉劉佳氏所生。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襲醇親王。

第六子:載洵,側福晉劉佳氏所生,過繼給瑞郡王奕志為嗣。清末海軍大臣。

第七子:載濤,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一開始過繼給貝子奕谟為嗣,後改繼給鐘郡王奕詥為嗣。清末軍咨府大臣。

第一女: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名義上),第一側福晉顔紮氏所生(實際上)。鹹豐十一年辛酉三月初二日申時生,同治五年十月十八日辰時卒,年六歲。

第二女: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三歲殇。

第三女:側福晉李佳氏所生,死年二十八歲。

兄弟姊妹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甯藩邸使女,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嫔。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慧質郡王,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即鹹豐帝,母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恺,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恺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鹹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後谥“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7.3—1819.10.20),母孝慎成皇後佟佳氏,時為嫡福晉,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僅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寝,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母祥妃鈕枯祿氏,時為祥嫔,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封,無名。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2.20—1835.11.8),母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時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殇,年11歲,葬陳家門園寝,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4.6一1860.3.3),母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劄布,16歲,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鹹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額附請移葬藩部,不許。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0.19—1856.7.9),母為祥妃鈕祜祿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歲,十二月初三日下嫁,鹹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歲。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鹹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尋兼内務府總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務府總管職,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三年(1864)再兼署内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2.7—1859.4.13),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鹹豐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歲。

皇七女,(1840.7.2——1844.12.20),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殇,年僅5歲。未命名。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1.26—1866.8.2),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鹹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劄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2.13——1884.2.14),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嫔,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鹹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歲。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殇,未封,無名。

轶事典故

1850年2月鹹豐登基時,十歲的奕譞按例封為“醇郡王”。鹹豐年間奕譞在政治上并不出色,但鹹豐帝死後,奕譞積極配合慈禧太後發動辛酉政變,親自捉拿了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後之妹為嫡福晉,所以慈禧太後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奕譞“加親王銜”。1869年,主驅逐洋人,激勵紳民打毀天主教堂,盛傳天津教案為他所主使。事後因懲兇賠款,憤請辭職。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亦即為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的其中一位。奕譞十分了解慈禧太後,因而一生小心侍奉慈禧太後,故不同于六兄奕欣而官途一帆風順。他經曆了同治帝後之死、東太後暴卒後,更加謹小慎微,兢兢業業,把取信讨好慈禧,看做是他惟一的本分。

他負責建設海軍的時候(李鴻章是會辦大臣),為了讓太後有個玩的地方,便将很大一部分海軍經費挪出來修建了頤和園。這座頤和園修建工程最緊張的階段,正值直隸省和京師遭受特大水災,禦史吳兆泰因為怕激起災民鬧事,建議暫時停工,因此奪官,“交部議處”。而醇親王卻一言不發,鞠躬盡瘁地完成了修建任務。1891年頤和園完工,他也與世長辭了。又其人不同于最後被封鐵帽子王的慶親王奕劻,就是醇親王不愛财,從其過世前留給兒孫輩的一手小曲可看得出來:

财也大,産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财也小,産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此微産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醇王之墓

醇王之墓又稱作七王墳,位于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餘裡的妙高峰古香道旁,是清道光帝第七個兒子醇親王奕譞的陵墓。七王墳址早在唐代就是佛家聖地,“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就指這裡。醇親王生前在蔚秀園養病,到西山響堂閑逛,看中了此地,慈禧和光緒賜銀五萬兩買山建墳。七王墳于同治七年(1868年)開始籌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墓地有四個寶頂:正中大的為七王奕譞之墳,左右三個小的是他的三個妻子之墓

史書記載

《清史稿》列傳醇賢親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鹹豐九年三月,分府,命仍在内廷行走。穆宗即位,谕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叠授都統、禦前大臣、領侍衛大臣,管神機營。同治三年,加親王銜。四年,兩太後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十一年,進封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

十年,恭親王奕䜣罷軍機大臣,以禮親王世铎代之,太後命遇有重要事件,與王商辦。時法蘭西侵越南,方定約罷兵,王議建海軍。十一年九月,設海軍衙門,命王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定議練海軍自北洋始,責鴻章專司其事。十二年三月,賜王與福晉杏黃轎,王疏辭,不許。

鴻章經畫海防,于旅順開船塢,築炮台,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艦凡五,輔以蚊船、雷艇,複購艦英、德,漸次成軍。五月,太後命王巡閱北洋,善慶從焉,會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曆威海、煙台,集戰艦合操,遍視炮台、船塢及新設水師學堂,十馀日畢事。王還京,奏獎諸将吏及所聘客将,請太後禦書榜懸大沽海神廟。

太後命毋庸議。十三年正月,上親政。四月,太後谕預備皇帝大婚,當力行節儉,命王稽察。十四年九月,王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谕子孫有自藩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太後從之,别賜第,發帑十萬葺治。十五年正月,大婚禮成,賜金桃皮鞘威服刀,增護衛。葺治邸第未竟,複發帑六萬。并進封諸子:載沣鎮國公,載洵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引高宗禦批通鑒輯覽,略謂:“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其時議者欲改稱伯叔,實人情所不安,當定本生名号,加以徽稱”;且言:“在臣子出為人後,例得以本身封典貤封本生父母,況貴為天子,天子所生之父母,必有尊崇之典,請饬廷臣議醇親王稱号禮節。”。

渥叨異數,感懼難名。原不須更生過慮,惟思此時垂簾聽政,簡用賢良,廷議既屬執中,邪說自必潛匿。倘将來親政後,或有草茅新進,趨六年拜相捷徑,以危言故事聳動宸聰,不幸稍一夷猶,則朝廷滋多事矣。仰懇皇太後将臣此折,留之宮中。果蒙慈命嚴切,皇帝敢不欽遵,不但臣名節得以保全,而關乎君子小人消長之機者,實為至大且要。”太後如王言,留疏宮中。

大澄疏入,谕曰:“皇帝入承大統,醇親王奕譞謙卑謹慎,翼翼小心,十馀年來,殚竭心力,恪恭盡職。每優加異數,皆涕泣懇辭,前賜杏黃轎,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嚴畏殊常,非徒深宮知之最深,實天下臣民所共諒。光緒元年正月初八日,王即有豫杜妄論一奏,請俟親政宣示,俾千秋萬載,勿再更張。自古純臣居心,何以過此?當歸政伊始,吳大澄果有此奏,特明白曉谕,并将王原奏發鈔,俾中外鹹知賢王心事,從此可以共白。阚名希寵之徒,更何所容其觊觎乎?”

十六年正月,以上二十萬壽,增護軍十五、藍白甲五十,授載濤二等鎮國将軍。十一月,王疾作,上親詣視疾。丁亥,王薨,年五十一。太後臨奠,上詣邸成服。定稱号曰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高宗禦批;仍原封,從王志也。谥曰賢,配享太廟。下廷臣議:上持服期年,缟素、辍朝十一日;初祭、大祭,奉移

前一日,親詣行禮,禦青長袍褂,摘纓;期年内禦便殿,用素服;葬以王,祭以天子,立廟班諱。十八年,葬京師西山妙高峰。宣統皇帝即位,定稱号曰皇帝本生祖考。

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載洸,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進鎮國公;載沣,襲醇親王,宣統皇帝即位,命為監國攝政王;載洵,出為瑞郡王奕志後;載濤,出為锺郡王奕詥後。宣統間,載洵為海軍部大臣,載濤為軍谘府大臣,主軍政。三年十月,并罷。十二月,遜位。

上一篇:李侑菲

下一篇:細川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