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芑南

徐芑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芑南,1936年3月4日出生于浙江甯波,深潛器技術專家,“蛟龍号”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研究員。徐芑南于1958年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畢業後在三機部、交通部船舶科學研究所工作;1963年進入中船總公司七院七〇二所工作;1981年至1988年擔任中船總公司七院七〇二所副主任;1988年至1999年擔任中船總公司所副總工程師;199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2002年擔任“蛟龍号”總設計師;2005年擔任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研究員;2013年被評為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長期從事潛艇、潛水器結構強度與穩定性應用研究和水下機器人工程研制開發。
    中文名:徐芑南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省甯波市鎮海區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學曆: 職業: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政治面貌:中國共産黨黨員

人物經曆

早年經曆

1936年3月4日,徐芑南出生于浙江省甯波市鎮海區。

學習經曆

1953年至1958年,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制造專業大學本科,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

工作經曆

1958年4月至1962年12月,在三機部、交通部船舶科學研究所工作。

1963年1月至1981年8月,在中船總公司七院七〇二所工作。

1981年8月至1988年4月,擔任中船總公司七院七〇二所副主任。

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擔任中船總公司副組長。

1988年4月至1999年1月,擔任中船總公司所副總工程師。

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在中船總公司工作。

1994年5月,成為中國共産黨黨員。

1996年,60歲時辦理了退休手續,與夫人到大洋美國,與兒孫團聚,并調養身體。

1999年1月,在中船重工集團公司七〇二所工作。

2002年6月,經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同意、大洋協會任命徐芑南為“蛟龍”号總設計師,負責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号”。

2005年,擔任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研究員。

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徐芑南擔任五項水下潛器的總設計師,創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載人深潛器和水下機器人。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000米發展到6000米、7000米;其類型有載人、無人、有纜、無纜;其控制方式有載人手控、帶纜遙控、無纜智能控制。

徐芑南于20世紀50年代末畢業就參加了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設。1959年起他首次主持了卡箍聯接可拆式深海模拟設備及系統的設計和建造,這是中國20世紀60年代初突破中國國外技術封鎖,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國際先進結構形式的壓力筒設備。20世紀70年代期間開創性地提出了雙層、定比壓力的新結構形式,并建成了壓力達25MPa、直徑達3m、高度達9m的中國最大壓力筒設備及系統。這些深海模拟試驗設施已成為排位世界第三的中國船舶研究試驗基地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徐芑南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領導課題組首次在中國國内開創了圓柱耐壓殼強度和穩定性試驗研究所必需的模拟相似規律、物理特性純化條件以及有初始缺陷控制的模型加工工藝規則及檢測方法、應變及變形測量和失穩準則等。他的研究成果已被中國國内廣泛應用于各種回轉殼體的穩定性試驗研究上。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深潛器高技術進入了一個跟蹤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時代,研制的深潛器,其工作深度已從300m、600m、1000m,發展到6000m;其類型已從載入手控、帶纜遙控,發展到無纜智能控制。徐芑南在每一技術發展階段的我國自行研制的首台深潛器中,先後擔任了四項任務的總設計師和一項任務的副總設計師。

徐芑南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作為總設計師帶領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等五個單位的技術骨幹成功地完成了中國第一台單人常壓潛水器(QSZ—I型)和雙功能常壓潛水器(QSZ—Ⅱ型)的研制,達到了國際同類産品的先進水平,填補了中國國内空白。這二種仿人形潛水器能在300m水深以内工作,操作人員不需經受加壓和減壓就能迅速下潛和上浮,尤其是Ⅱ型潛水器,設計思想新穎,實現了既能着地移動又能在水中航行,既是載入作業型又是遙控觀察型的雙功能,并引入了擴大功能的中繼站,有效地提高了水下機動性,也保障了甲闆遙控的功能。它能應用于救援和水庫檢測。

徐芑南于20世紀80年代末作為船舶總公司任命的總設計師制訂了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8A4纜控水下機器人設計方案及其技術途徑與策略,還應用系統分析方法提出了單元節點四要素的接口網絡新技術,成功地解決了各分系統之間複雜交錯關系,在他的領導下,進行了外形優化設計,攻克了纜控無人水下機器人的關鍵技術,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國第一台工作深度為600m,以援救為主、兼顧海洋油氣開發的大功率作業型纜控無人潛水器,其整體性能達到90年代初國外同類水下機器人的先進水平,填補了中國國内空白,應用前景廣闊,已參與有關海洋油氣開發作業公司的合作。

徐芑南于20世紀90年代起任中國第一台自行研制大深度無纜智能型水下機器人“探索者”号的副總設計師。他以潛水器總體設計經驗成功地完成了該項目的總布置設計和載體系統的研制。在他的主持和參加下攻克了一系列中國國内第一次設計到1000m工作水深的重要載體關鍵技術,有效地保證了“探索者”号無纜水下機器人能在1000m海域内進行救援、搜索和觀察等作業。

1992年起徐芑南還擔任6000m自治水下機器人的總設計師。潛深6000m的自治水下機器人是國際高新技術先進水平的反映,它可達到地球97%海域進行考察,為此該項研制任務既具有科學先進性又具有重要實用性。

他組織、領導了控制、水聲、載體、機械各領域近百名專家和技術骨幹,在1000m無纜水下機器人研制實踐基礎上攻克了因6000m工作深度所帶來的在設計、制造、聯調和海試等方面的一系列難題,同時他主持了和有關國家的技術合作,正确貫徹了自力更生和技術引進相結合的精神,使研制工作做到了起點高、跨度大、時間短,于1995年完成了太平洋5200m深海功能考核試驗,1996年全面完成了整個項目的研制任務,實現了原計劃2000年才能達到的目标。該項目的研制成功為大洋協會探測太平洋5200m海底多金屬結核礦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

徐芑南是我國第一批為深海研發培養的人才,從最初的一名艦務兵到科研帶頭人,徐芑南在鑽研進取中見證了新中國潛艇科學從無到有的發展進程。2002年,我國7000米載人深海潛水器科研項目成功立項,退休已六年的徐芑南不顧年邁,再度站上熟悉的科研一線,帶領國内50多家科研院所精英攻克一項又一項科研難題。

2012年6月24日,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蛟龍号”7000米海試成功,“蛟龍号”潛航員與“天宮一号”航天員成功進行了“海天對話”,中國也再度刷新了在世界載人深潛榜上的記錄。2020年11月10日,中國“奮鬥者”号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下新紀錄。“奮鬥者号”的總設計師葉聰正是徐芑南院士的學生。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6年

光華基金一等獎

1996年

上海市科技功臣

1996年

“863”先進個人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199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會

2012年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3年12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4年

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4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一屆江蘇省勞動模範

第二屆無錫市勞動模範

2020年

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1年01月至1985年01月

中國海洋工程學會潛水技術與潛水裝備委員會委員

1988年01月至1990年01月

中國造船學會船舶力學委員會潛水器與水下工程學組副組長

1992年01月至1995年01月

中俄聯合開發水下機器人中方指導委員會委員

1993年01月至1995年01月

上海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6年01月至1997年01月

863高技術6000m水下機器人總體組

1997年01月至1999年01月

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采礦技術專家組

2000年01月至2002年01月

海軍論證中心“水下無人作戰平台”專家組副組長

2004年01月至2009年01月

中船重工集團軍工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9年01月至

全國潛水器标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

個人生活

徐芑南長期在科研崗位,退休前身體健康已經出現問題:他患有先天性“心肌橋”,一天曾查出心髒早搏一萬多次;他的一隻眼睛已僅存光感,之後這隻眼睛的視網膜已經脫落;他還有高血壓,必須每天服用降壓藥。

人物評價

徐芑南這種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熱情深深感染了所有人。在他的帶領下,蛟龍号團隊十年磨一劍,實現了中國大深度載人潛器的“從無到有”,從淺藍走向深藍,締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輝煌篇章。(人民網評)

徐芑南創造性地為中國自行研制出多型載人潛水器和水下機器人,是業内公認的載人深潛器領路人。(央視網評)

上一篇:帝皇铠甲

下一篇:沈曉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