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畲

徐繼畲

晚清名臣
徐繼畬,晚清名臣、學者,《紐約時報》稱其為東方伽利略。字松龛,又字健男,别号牧田,書齋名退密齋,山西代州五台縣人。道光六年進士,曆任廣西、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總理衙門大臣、首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徐繼畲自幼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學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師,師從著名文學家高鹗等名人。[1]徐繼畲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在文學、曆史、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詩源評注》、《退密齋時文》,《退密齋時文補編》等。
    本名:徐繼畲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乾隆 民族族群: 出生地:山西省五台縣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字号:松龛 出生時間:1795年12月4日 去世時間:1873年3月30日

人物簡介

徐繼畲(yú),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縣東冶鎮人。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是一位愛國者,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在文學、曆史學、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1826年中進士,1842年任福建布政使,道光皇帝召見,命他辦理廈門、福州兩口的通商事宜。

從此,他多方接觸歐美人士,了解近代世界的政治、經濟、曆史、地理等知識。從1844年到1848年,他用五年之功完成了《瀛寰志略》。

1865年,他被召進京,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同文館總管。

1867年10月21日,他接受了美國政府贈送的華盛頓畫像。

1869年,他告老還鄉,鄉居至死。

徐繼畲後人捐297件傳家寶換城市戶口26年後仍是農民。

1989年,徐繼畲第六代孫女徐惠雲作了決定,要将這筆龐大的遺産捐贈給太原的三晉文化研究會。它們的回報是,三晉文化研究會幫助解決徐繼畲七世孫徐進偉等人的城市戶口。26年過去了,當年解決戶口的願望成為泡影,徐家捐贈出的絕大部分文物移交給了山西省博物館(如今改名為山西博物院)。還有近30件文物卻在此前下落不明,至今無從尋覓。

生平

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寅時(1795.12.4),徐繼畲出生在山西省代州五台縣(今屬忻州市)東冶鎮東街“司馬第”的清貧的士宦之家。父親徐潤第,進士出身,任過内閣中書,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職。徐繼畲自幼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學的熏陶,曾随父寓京師,師從著名文學家高鹗等名人。

道光六年(1826)中進士,選庶吉士。道光十年(1830)授翰林院編修,不久補陝西監察禦使,期間上疏彈劾忻州知州史夢鲛以及保德知州林樹雲等人,并且上疏提議實行簡政,深合道光帝意見,因此道光帝召徐繼畲入朝觐見,向他詢問各種時事,徐繼畲都對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賞。

道光十六年(1836)十月,外任廣西省浔州府知府。從此青雲直上,曆任福建延津道、汀漳龍道、廣東鹽運使、廣東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職。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月升任廣西巡撫,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撫。當時正值閩浙總督劉韻珂因病乞假,徐繼畲便兼任閩浙總督。

道光三十年(1850),因為在福州發生的神光寺事件中處理事件的方法與當時在福州養病的林則徐以及其他一些官僚的意見不合,被當時的言官多次上書彈劾,并終于于鹹豐元年(1851)因為“身膺疆寄,撫馭之道,豈竟毫無主見,任令滋擾”的理由被革職并召回北京,接受鹹豐帝的當面問詢。與鹹豐帝對答完畢後,鹹豐帝評價他為人樸實,但終因言官彈劾勢重,被降職位太仆寺少卿。

次年(1852),吏部追查徐繼畲在巡撫任内逮捕罪犯延遲一事,徐繼畲因此被徹底罷官,回到故裡。當時正逢撚軍之亂以及回民起義,徐繼畲協助官府率領團練協防遼州、上黨、陽城等要地,深受當時兼任山西巡撫的沈桂芬的好評。

鹹豐六年(1856)他被平遙超山書院董事會特聘為書院山長,于教業之餘,傾心寫詩作文、從事學術研究。同治四年(1865),被重新起用,命參通商事務,以三品京堂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協助奕䜣辦理洋務。次年7月,授太仆寺卿,授二品頂戴。同治六年(1867)2月改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八年(1869)三月以老病告歸,同治十二年三月初三日辰時(1873.3.30)卒于家。

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寅時(公元1795.12.4),出生在山西省代州五台縣(今屬忻州市)東冶鎮東街“司馬第”的清貧的士宦之家;

繼畲早年師從據說是将《石頭記》增補為《紅樓夢》的高鹗作八股文;

嘉慶十七年(1812),十八歲入縣學;次年中舉人;道光六年(1826)中進士,朝考第一,選翰林院庶吉士;

嘉慶十八年(1813)丁父憂在籍,整理完成父親徐潤第的《敦艮齋遺書》。此書以心靈自由為主旨,熔心學、氣學、易學為一爐,深入批駁了宋元以來的官學——朱熹理學,繼畲因此完成迎接西方挑戰的思想準備;

道光十年(1830)服阕入都,授翰林院編修;

道光十三年(1833),補陝西道監察禦史。直言敢谏,揭露貪官,指陳時弊,道光帝讀其《政體宜崇簡要疏》,“大感動,因召對前席,與談時事,至為流涕”;

道光十六年(1836)出為廣西浔州知府,擢福建延建邵道;

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争中調署汀漳龍道道員,在漳州前線奮勇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繼畲入觐,疊蒙召見,道光帝詢各國風土形勢,奏對甚悉。遷兩廣鹽運使,旬日,擢廣東按察使;

道光二十三年(1843)遷福建布政使。道光帝“倚先生為長城”,讓他以布政使之職,以專派之員辦理開放廈門、福州兩口通商通行事宜。鴉片戰争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西方民主政

治思想;

1844—1848年:1844年春,徐繼畲和美國新教傳教士雅裨理在廈門進行了曆史性對話,中國人始知以古希臘為孤本、為母體的西方現代民主政治思想和制度,始知通過選票取得合法性、創古今未有之局的美國共和政體和華盛頓。

徐繼畲又廣泛接觸了西方來華人士,對自己國家的專制制度的合法性和永恒性深表懷疑,五年數十易稿,1848年出版的《瀛環志略》,率先突破根深柢固的天朝意識和華夷觀念,将中國定位于世界的一隅,引進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價值體系,紀錄了當時世界以民主政體為主導的各國各類政體,宣揚西方民主制度和理念。對通過選民的選票取得合法性的各國民主制度推崇備至,在黑暗的東方專制大國點燃了幽微的民主燭光;

道光二十六年(1846)授廣西巡撫,未赴官,調福建。閩浙總督劉韻珂以病乞假,繼畲暫兼署總督;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7月4日, 華盛頓特區為華盛頓紀念塔奠基,并向各州、各國征集紀念物。在來華美國傳教士幫助下,鹹豐三年,浙江甯波府向美國贈送了一塊花崗岩石碑,用中文刻有徐書中贊美華盛頓總統的上述兩段按語。這塊石碑至今鑲嵌在該塔内西壁200多英尺的高度,表現了東方人的見識,成為中美早期友好關系的裡程碑。太平軍北伐,命繼畲督辦上黨防堵。事竣後主講平遙超山書院以自給。其間研讀《後漢書》,探索曆代皇朝周期性盛衰的道理,有批語兩千餘條、十餘萬字,原書在山西省博物館;

道光三十年(1850)春道光帝逝世,鹹豐帝登位,福州巨紳挑起神光寺事件,總督劉韻珂、巡撫徐繼畲均不安于位;

鹹豐元年(1851)春被召回京,内貶為太仆寺少卿,即“副弼馬溫”;

鹹豐二年(1852)上《三漸宜防止疏》,勸鹹豐帝勿大興土木,勿耽于女色,勿偏聽偏信。鹹豐上谕:“意深辭婉,‘置諸座右,時時省覽,可當箴銘。”未經考差授四川鄉試正考官。吏部追論繼畲在閩撫任内軍台犯官逃脫未報,請議處,罷官歸裡。其書在中國因此不甚流行;日本則一再翻刻,普及到一般讀書人之中,大有助于其明治維新。

同治元年(1862)回民、撚軍起義,又命督率官紳總辦山西各府州團防;

同治四年(1865)兩宮皇太後命驅其入京,十月同,以三品京堂候補,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同治五年(1866)總理衙門重印《瀛環志略》,“中外奉為指南”,六月補授太仆寺卿;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一日(1867.2.25)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即中國現代第一所高等學校的首任校長,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初創時期。他與總署王大臣推出激進的同文館改革計劃,因倭仁等守舊派的阻撓而失敗,日歔欷不自得。同年秋,美國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和國務卿西沃德,請著名畫家普拉特,制作了一幅斯圖爾特的華盛頓畫像的複制品,由駐華公使蒲安臣将這幅畫像贈送徐繼畲,并舉行贈送儀式,蒲安臣緻辭。

徐繼畲答辭稱:“因思貴國中華盛頓首建奇勳,創為世法,以成繼往開來之功,其必傳于世無疑也”。一如既往地肯定民主制度,在時間和地域上的适應性和生命力;

同治七年(1868),為美國新教傳教士、同文館教習丁韪良編的中國第一部系統自然科學聲光電化着作《格物入門》作序;

同治八年二月初二日(1869.3.15)以老病乞休,奉旨以二品頂戴緻仕;

同治十二年(1873)值繼畲中舉60周年,奉旨準其重赴鹿鳴宴,以惠耆年,并賞給頭品頂戴;

同治十二年三月初三日辰時(1873.3.30)去世。

清史文載

徐繼畲,字松龛,山西五台人。道光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禦史。叠疏劾忻州知州史夢蛟、保德知州林樹雲營求升遷,登州知府英文諱災催征,榮河知縣武履中借事科斂。又疏請除大臣回護調停積習。

又疏陳政體宜崇簡要,略謂:“皇上廣開言路,諸臣條奏苟有可取,無不通行訓谕,惟是積習疲玩已久,煌煌聖谕,漠不經意,輕亵甚矣。臣以為諸臣條奏,或非大體所關,或非時務所急,原不必悉見明文。若事關切要,聖慮折中,期于必行者,即降谕旨,宜重考成。度其事之難易,限年興革。如仍前玩視,于本案外重治以違旨之罪。

此教令之宜簡也。六部則例日增,律不足,求之例;例不足,求之案:陳陳相因,棼亂如絲。論者謂六部之權,全歸書吏。非書吏之有權,條例之煩多使然也。臣以為當就現行

事例,精審詳定,取切于事理者,事省十之五,文省十之七,名曰簡明事例,使當事各官得以知其梗概,庶不至聽命于書吏。此則例之宜簡也。考功、職方,議功議過,使百僚知勸懲也。現行之條,苦于太繁太密,不得大體。嘗見各直省州縣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罰俸至數年十數年者,左牽右掣,動辄得咎。

且議處愈增愈密,規避亦愈出愈奇,彼此相遁,上下相詭,非所以清治道也。臣以為各官處分,凡關于國計民生,官箴品行,不妨從重從嚴;其事涉細微,無關治體,與夫苛責太深,情勢所難者,當準情酌理,大加删削。此處分之宜簡也。”疏入,上嘉納。旋召入對,論時事至為流涕。

十六年,出為廣西浔州知府,擢福建延邵道,調署汀漳龍道。海疆事起,敵艦聚廈門,與漳州隔一水,居民日數驚。繼畲處以鎮定,民賴以安。二十二年,遷兩廣鹽運使,旬日擢廣東按察使。

二十三年,遷福建布政使。二十六年,授廣西巡撫,未赴官,調福建。閩浙總督劉韻珂以病乞假,繼畲暫兼署總督。福州初通商,英吉利人僦居會城烏石山神光寺,士民大嘩,言路以入告,上命韻珂、繼畲令其遷徙,久之乃移居道山觀。士民以繼畲初不力拒,終不慊,言者屢論劾。繼畲初入觐,宣宗詢各國風土形勢,奏對甚悉,退遂編次為書曰瀛寰志略,未進呈而宣宗崩,言者抨擊及之。

詩作選摘

夜永難成寐,将眠又啟扉。疏星低入樹,涼露暗侵衣。

憂國慚無分,悲秋客未歸。悶來還翦燭,詩筆為頻揮。

行年過六十,萬事付飄萍。扶老貧參術,驅愁借醁醽。

敢為雙眼白,聊對一镫青。四壁蛩音起,悠然倚枕聽。

遊魂尚未脫黃巾,千裡江流映碧磷。淮蔡何人方李愬,浔陽猶自阻盧循。

蕭條林木巢春燕,咫尺清波憫涸鱗。八載宵衣勞聖主,徒聞送喜萬方頻。

隔巷相呼犬驚擾,夜半驅驢馱炭道。驢行黑暗铎丁冬,比到窯頭天未曉。

馱炭道,十八盤,羊腸蟠繞出雲端。寒風塞口不得語,啟明十丈光團圞。

窯盤已見人如蟻,燒得幹糧飲滾水。兩囊盛滿捆驢鞍,背負一囊高累累。

馱炭道,何難行,歸時不似來時輕。人步伛偻驢步碎,石頭路滑時欲傾。

日将亭午望街頭,汗和塵土面交流。忽聞炭價今朝減,不覺心内懷煩憂。

價減一時猶自可,大雪封山愁殺我。

上一篇:虎妞

下一篇:雛形明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