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逸

張雲逸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将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曆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曾任黨的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本名:張雲逸 别名:張運镒 出生地: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 主要成就:百色起義主要領導者之一、新四軍主要領導人 中文名:張雲逸 民族:漢族 畢業院校:廣州陸軍小學、廣州虎門陸軍速成學校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2年8月10日 政黨:中共黨員 職位:高級将領;軍事家

人物生平

入同盟會

1892年8月10日,張雲逸出生于文昌縣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幼時取名運镒,字勝之,乳名益友,參加革命後,才改名雲逸。

1908年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招生,張雲逸前往廣州報考,結果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陸軍小學的生活緊張而艱苦,但張雲逸專心緻志,全力以赴。由于他學習刻苦,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經常得到學校的獎勵。當時,正值孫中山領導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時期,他同進步學生一起暗中傳閱革命書刊,抨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逐步成長為一個關心國家命運和人民安危的青年愛國者。

1909年10月,他與同班的幾位愛國青年秘密加入了中國同盟會,獻身于孫中山領導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夏天,張雲逸與十多名同盟會會員離開陸軍小學投身辛亥革命。他從廣州到達香港後,積極參加武裝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期間,他奉命培訓一批準備參加起義的革命志士,教他們練習射擊、投彈、刺殺以及利用地形、地物作戰等基本軍事知識。

早期鬥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國。10月中旬,張雲逸所在的革命軍,同其他起義軍一起,相繼向廣州進逼,并參與攻擊兩廣總督府之役。戰鬥中,他擔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負責為大部隊的進攻掃清道路。11月9日,在革命聲勢的威懾下,清政府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同意脫離清政府獨立。随後,湖南、陝西、雲南等十多個省也先後宣告脫離清政府“獨立”,反動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以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張雲逸所投身的民主革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912年春,經民國政府選派,張雲逸進入廣州虎門陸軍速成學校學習。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後,張雲逸曆任排長、連長、營長、揭陽縣長、旅長,參加過反袁世凱、讨龍濟光、伐陳炯明的鬥争,是孫中山先生的堅定支持者。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所轄軍隊統編為國民革命軍,張雲逸成為國民革命軍中響當當的人物。1926年7月,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張雲逸随軍北上。由于他能參善謀,先後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25師參謀長、第二方面軍參謀處長。中國共産黨的徹底民主革命綱領,共産黨員在北伐中的英勇犧牲精神,使張雲逸深受教育,覺悟到隻有在共産黨的領導下,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使勞動人民獲得解放。

入共産黨

1926年11月,他在武漢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時年34歲。後來,他回憶說:“我入黨時年齡已經很大,薪俸相當高,我是為了解放勞動人民才來入黨的。”從那以後,他由激進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者轉變成了自覺的共産主義者。在北伐中,第4軍成為家喻戶曉的“鐵軍”,張雲逸的參謀功底也日見深厚。

1927年初,為使共産黨掌握武裝,張雲逸大膽向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力薦,由共産黨員盧德銘出任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後來,盧德銘率部參加秋收起義,成為毛澤東的得力幹将。在張雲逸的秘密支持和掩護下,第4軍25師大部分武裝由李碩勳(李鵬同志的父親)、周士第率領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1927年11月,根據中共南方局的《經營瓊崖計劃》,張雲逸回海南籌劃發展工農武裝,受挫後輾轉回到廣東,參加了黨領導的廣州起義。1928年8月,黨中央軍事部長楊殷向他轉達中央決定,派他赴廣西進行兵運工作。面對全國處于革命低潮和未來千鈞重擔的任務,他毫不猶豫地表示:“完全服從組織的決定。”

桂軍新秀

1929年3月,第一次蔣桂戰争爆發,蔣介石僥幸取勝,俞作柏、李明瑞從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中分化出來,控制了廣西局勢。為穩定局勢,蔣介石任命俞作柏為廣西省政府主席,李明瑞為廣西省綏靖公署司令。他們為鞏固政權,暗中請求共産黨派幹部來廣西協助。為發展廣西革命事業,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化名鄧斌)領導張雲逸、葉季壯等幾十名共産黨員,通過各種社會關系進入廣西。

1929年7月,張雲逸離開妻子韓碧和剛出生幾個月的長子遠之抵達南甯,中共地下黨組織通過秘密黨員俞作豫(俞作柏的胞弟,李明瑞的表弟)向李明瑞建議:創辦有三個營九個連共千餘人的教導總隊,由張雲逸擔任副總隊長。到職後,張雲逸首先在連隊建立黨的組織,發展黨員,兩個月便發展了300餘名新黨員。一個多月後,張雲逸又兼任廣西警備部隊第4大隊(相當于團)大隊長。上任伊始,他從教導總隊調來百餘名黨員改造這支舊軍隊。這樣,這兩支軍隊的領導權很快掌握在共産黨員手裡。不久,經俞作豫向俞作柏、李明瑞提議,張雲逸被任命為南甯警備司令,兼管省軍械庫大權,成為時人心目中的“桂軍新秀”。

百色起義

同年12月11日,與鄧小平等領導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任軍長,指揮紅軍打退桂系軍閥的反撲和進攻,建立了右江蘇區。1930年4月率紅7軍主力轉戰桂黔邊,曾攻占貴州榕江城,6月率部回師,攻占百色、奉議、恩隆等縣城,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攻打柳州、桂林的指示,與鄧小平、李明瑞率部離開右江

蘇區,轉戰于桂、黔、湘邊界地區。1931年1月在廣西全州召開的紅7軍前委會上與鄧小平等決定停止執行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轉向湘粵邊開展遊擊戰争,适時向中央蘇區轉移。2月全軍搶渡樂昌河時,被敵截為兩部。他率軍部和58團大部,迂回突破粵軍封鎖,于3月中旬進入湘贛蘇區,與湘東獨立師會合,成立河西臨時總指揮部,任總指揮,進行了永陽鎮等戰鬥。4月在永新與紅7軍主力會合,改任河西總指揮部參謀長。

随後,與李明瑞指揮所部連克安福、茶陵、安仁等縣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同年冬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參與組建軍委機關和領導紅軍的參謀工作建設。1933年任粵贛軍區司令員,後任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研究和總結紅軍的戰略戰術和參謀工作,發表《戰鬥指揮研究事項》等指導性文章。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協助軍委領導組織偵察、開路設營、部署軍事行動。到陝北後,兼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6年兩廣事變後,受中共中央派遣,往來于廣州、香港、南京、武漢、福州、桂林等地,在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中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

抗日戰争初期,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整編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指揮了清水潭、馬家園等戰鬥。11月率兩個連到江北無為地區,發展抗日武裝力量,組建江北遊擊縱隊,後率部東進,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1939年5月參與組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任指揮和中共前委書記。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與書記劉少奇等指揮第4、第5支隊主力先後取得大橋、半塔集反頑作戰和夏季反"掃蕩"的勝利,鞏固和發展了淮南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抗日軍政大學第8分校校長。直接領導第2師同敵僞頑的軍事進攻、政治破壞、經濟封鎖進行鬥争,同時注重加強根據地建設。1943年1月專任新四軍副軍長。

1943年11月陳毅代軍長赴延安後,他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解放戰争時期,先後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等職。1945年秋執行戰略部署的調整,組織領導了新四軍一部北移的工作。随後指揮主力一部,在地方武裝配合下破襲津浦鐵路(天津一浦口),遲滞國民黨軍北上。1946年11月,組織膠東、魯中軍區部隊發起平安戰役,殲國民黨軍1.5萬人。1947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時,指揮軍區地方部隊配合主力作戰。同年8月兼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在戰争規模不斷擴大的形勢下,整頓後方,克服困難,為淮海戰役和渡江作戰提供數億斤糧食、動員上百萬民工支援前線,保障了作戰的需要。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2年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是中共第八至第十屆中央委員,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個人作品

《百色起義與紅七軍的建立》

《紅七軍的誕生》

《關于紅七軍在湘贛邊活動的一些情況》

《華南工作報告》

《參謀工作建設》

《紀念本軍成立兩周年》

《一次重大的失策》

《論皖東武裝磨擦》

《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開辟》

《實行擁政愛民的辦法》

《戰略方針》

《克服浪費厲行節約》

《堅持敵後抗戰現階段中在軍事上必須研究的幾個問題》

《練兵的辦法》(1944年10月)

《紀念葉挺同志》

《以全力發動群衆剿匪反霸結合生産節約救災雙減為創造土改條件而鬥争》

《關于剿匪與鞏固治安》

《怎樣依靠工人階級》

《為堅決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在半年内肅清全省股匪的任務而鬥争》

《在接見沿海七省軍區參謀長等同志時的談話》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講話》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的監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半塔烈士紀念碑記》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監委召開的各地委監察組長、各市委監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

《在中央監委機關黨委會議上的講話》

《在廣東省第九次黨的監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共煙台地委三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關于敵軍情況緻朱、毛、羅、曠電》

《關于渡河部署緻毛(澤東)、彭(德懷)、林(彪)、聶(榮臻)請示電》

《關于綏德等地敵情及我蘇區情況緻毛(澤東)周(恩來)電》

主要影響

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并任紅七軍軍長。1930年11月,張雲逸和鄧小平率領紅七軍主力離開廣西,轉戰七千餘裡,北上江西,于1931年7月到達江西中央蘇區,與中央紅軍會合。在中央蘇區反“圍剿”鬥争中,在中央紅軍萬裡長征的征途上,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戰場上,張雲逸經受住了戰火的考驗和洗禮,成長為一名中共高級将領,為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中國成立之初,張雲逸受黨中央委派,重新回到廣西工作,擔任廣西省第一任省委書記兼省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當時廣西的形勢很複雜,匪患嚴重,百廢待興,張雲逸作為廣西黨政軍的負責人,殚精竭慮,盡心謀劃,在主政廣西的一年多時間裡,為廣西的安定和發展,開展了大量工作。

轶事典故

險為烈士

1908年,張雲逸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旋秘密參加同盟會。

1911年初夏離開陸軍小學,投身民主革命。前一年,孫中山與黃興、趙聲等在槟榔嶼議定辛亥廣州起義計劃,會後由黃、趙在香港組成統籌部,派人至新軍、巡防營和會黨中活動,并向海外募集經費。選骨幹800人組成先鋒隊(敢死隊),在廣州設立秘密機關30餘處。時張雲逸年方十九,即踴躍擔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因事洩,清兩廣總督張鳴歧嚴加戒備,被迫改變計劃。

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敢死隊攻入兩廣總督衙門,與清軍展開巷戰。起義軍奮戰一晝夜,終因寡不敵衆,死傷過多,被迫退卻。喻培倫、林時爽、方聲洞、李文甫、林覺民、徐廣滔等100多人,英勇犧牲。

當時清軍圍逼,張雲逸身邊炸彈已經打光,人員死傷甚衆,奉命撤出戰鬥,但由于道口均被重兵把守,搜捕極嚴,雖化裝亦無法出城。張乃與幾個同志隐蔽在一民宅中。翌晨,他獨自挎一竹籃上街買菜,其實是探望情況,覓求突圍道路。返回時,見清軍已入所居民宅,搜捕了全部同志,槍殺于路口。張因身材矮小,相貌敦厚,挎一竹籃掩身于路人中,清軍從他身旁嘯呼而過,竟未發覺。

後來,廣州人民收殓烈士遺骸,得72具,葬于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也稱“辛亥廣州起義”,震動全國,不久即爆發了武昌起義。

張雲逸曾幽默地對說:“如果那時我不出去買菜,就将是‘黃花崗七十三烈士’了。”

意外被迎

張雲逸将軍在北伐時曾任第四軍二十五師參謀長,與國民黨軍許多将領有舊。1937年5月,黨中央就派他從延安到香港,在華南進行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抵港後,他先派人同李宗仁手下的劉仲容聯系,請他為之先容。6月上旬,即輾轉乘飛機抵南甯。

他原擔心此去李宗仁、白崇禧的态度如不積極,将費一番唇舌。誰知下飛機一看,白崇禧竟親自恭候于前,南甯各界人士揚旗鳴号歡呼于後,旗上大書:“熱烈歡迎共産黨代表莅桂!”聲勢煊赫,氣氛熱烈,實出意外。

接着,白崇禧前導,請他登車。卻是敞篷汽車。白請他居中站立,自已則畢恭畢敬側身一旁,徑向南甯市中駛去。街道兩旁已預有布置,學校、機關、人民團體列隊揮旗,鞭炮齊鳴,不斷高喊“熱烈歡迎共産黨代表!”的口号。到人群稠密處,白崇禧幹脆請張雲逸下車,攜着他的手,面露笑容,緩步通過,時而舉起相握的手,向歡呼的人群緻意。

自從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共産黨一直被追捕殘殺。現在李、白發動如此盛大的歡迎,張雲逸立即意識到:固然有人心傾向團結抗日的因素,也顯然是李、白在故意張揚其事,是對蔣介石表示的一種姿态,以便讨價還價。果然,後來從劉仲容那兒了解到:李、白和陳濟堂曾于前一年(1936年)掀起反蔣、抗日的“六一”運動,遭到蔣介石的圍攻,直到9月才和平解決。從此蔣介石施展故伎,分化桂系,擴展其在桂勢力的活動,益發加劇。對張雲逸此次來桂,李、白專門召開高級會議,決定接受共産黨鞏固國内和平、團結抗戰的主張,并且以此要脅蔣介石。

張雲逸分析了上述情況,兩次緻電中央。得中央指示後,坦率向李、白說明:隻有以抗日的行動,與蔣介石比進步,才能生存發展,如以軍閥政策與蔣比高低,隻有失敗。

談判從6月12日開始,26日就達成了綱領草案七條。不久,七七事變就爆發了。

敦請葉挺

張雲逸将軍是民主革命老戰士,和國民黨不少高級将領有舊,例如薛嶽,就是他小時候坐在一張課桌旁多年的同班同學。因此,當國共達成合作抗日協議的時候,黨中央就派陳毅同志和他分頭到南方八省聯絡我黨遊擊部隊,下山整編為新四軍。陳毅負責湘鄂贛各省,張雲逸負責閩浙粵諸省。在奔走聯絡過程中,他們都随時與中央取得聯系,彙報情況,接受指示。

可就在這之前,張雲逸還為組建新四軍完成了一件特殊的任務。一天,他突然接到中央電令,要他立刻去澳門,邀請葉挺同志出來擔任新四軍軍長。葉挺自從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到潮汕,在三河壩地區遭到失敗以後,就離開部隊,避居澳門,一住10年,但仍一直注視着時局的發展。

張雲逸化裝成華僑闊佬,通過國民黨軍界上層人物的關系,平安到達澳門,并按黨中央告知的地址,順利地找到了葉挺。在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期間,他們在廣州就相識。張雲逸的到來,對苦悶的葉挺來說,不啻大旱之遇雲霓。張雲逸詳細向他介紹了十年來的情況,以及大敵當前,黨中央适時實行戰略轉變,與國民黨合作抗日。考慮到軍長必須是國共兩黨均能接受的合适人選,黨中央決定請當時還不是共産黨員的葉挺來擔任。張雲逸随即出示了黨中央的的敦請葉挺的電報。葉挺接電看後,激動不已,神情昂奮,立即表示決不辜負共産黨對自己的信任。于是馬上束裝就道,接受中央指示,奔赴上海,與周恩來同志會見。從此結束了他10年幽居的曆史,重新開始了叱咤風雲的革命生涯,張雲逸從澳門回來後,繼續執行他聯絡各地黨組織和遊擊隊的任務,促成了新四軍的組建。

诤勸虎城

西安事變的發動者張學良和楊虎城,都因對蔣介石的反動本質及其陰鸷險毒的秉性,認識不足,均思以誠待他,或可感化,結果适遭其害。共産黨有見及此,均曾諄諄勸誡,而不被接受,緻成憾事。張學良陪同蔣介石登機去南京,以示“兵谏”之誠意(國民黨說成是“負荊請罪’),事前未和當時在西安的我黨代表周恩來商量,終緻囚居終生,這已是衆所周知,而對楊虎城,我黨也曾作過最後诤勸,這卻鮮為人知。

原來楊虎城被蔣介石遣送歐洲“考察”,七七事變後,于當年11月下旬,又滿懷抗日壯志,匆匆返回祖國,奔赴國難,準備請纓殺敵。路過香港時,張雲逸是中共中央駐香港代表,按黨中央指示,特别去拜訪了他,後又設宴款待。張向他轉達了我黨中央歡迎他同我們黨共籌抗日的意見,并具體建議他直接到武漢會見周恩來同志,然後到延安去。張雲逸也向他概述了張學良一片愚忠得到的結果,以及抗戰後蔣介石的一些作為,希望他能引鑒前車,洞察其奸,臨事慎重,不要再蹈覆轍。無奈楊将軍當時對蔣介石的本性,仍然認識不足,以己心度之,以為既然同意合作抗日,何分彼此,如去延安,反授以口實,因而拒絕采納共産黨的建議,率然去見蔣,誰知,蔣介石根本沒有等到他來見他,就先下了手。楊虎城從香港來到長沙、南昌,就落入特務頭子戴笠之手。從此鐵窗冷雨,幽室凄風,長期監禁,直到全國解放前夕,終于全家慘死于蔣介石屠刀之下。

人際關系

妻子:王氏

夫人:韓碧

長子:張遠之

次子:張光東

女兒:張瓊

曆史評價

鄧小平緻悼詞,高度評價了他的一生。他不愧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事家和忠誠的無産階級革命。

陳毅評價道:“雲逸既是一個好主角,也是一個好配角。當主角時能集思廣益,從善如流;當配角時則主動配合,精誠合作。

後世評價

紀念館

張雲逸紀念館

張雲逸将軍紀念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文建路51号,在文昌市文昌中學南面,

1992年為紀念張雲逸将軍誕辰100周年而建。紀念館坐東朝西,占地面積7962平方米。高8米,寬12米,頂分雙層,飾碧綠色琉璃瓦。門媚正中镌刻着聶榮臻題的“張雲逸紀念館”6個金色大字。大門和陳列室中間是張雲逸全身銅像,總高8米。傳神的形象盡現其大将風采。基座上面镌刻着彭真題寫的“張雲逸大将”金字。銅像後面陳列室展出史料照片、圖表、繪畫、書稿、實物,系統地介紹了張雲逸光輝戰鬥的一生。整個紀念館自成一體,布局嚴謹,館内綠草如白,花木扶疏,環境幽雅。

故居

張雲逸故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頭苑上僚村。

影視

中國網絡電視台-紀實台《張雲逸大将傳奇》

中央電視台《中國将帥(34):張雲逸》

書籍

《張雲逸大将》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共和國将軍:張雲逸》

畫傳

《張雲逸大将畫傳》

郵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将紀念郵票—張雲逸

活動

海南省舉行系列活動紀念開國大将張雲逸

張雲逸大将生平圖片展。

上一篇:甜心超人

下一篇:孫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