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波

張義波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畫系主任
張義波,于198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2000年畢業後調回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畫系主任與中國寫實畫派成員。張義波認為:每一位大師繪畫風格的确立都不是偶然的,當了解了每一位藝術大師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後會發現,他們在對藝術的探究過程中也同樣無不受到同時代其他藝術家的影響,也在不斷地探索中東撞西碰,最後逐漸找到适合自己的繪畫路子。張義波喜歡用光線塑造物體,燭光給了他少年時代許多美好的記憶,懷舊的題材成了他很長時間以來精心描繪的對象。
    中文名:張義波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職業:教師 代表作品:《掌燈時分》《大漠人家》《意欲回眸》 主要成就:王嘉廉油畫獎學金獎 性别:男

人物簡介

張義波,于198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真正開始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1989年畢業後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做了一名大學教師。在北京的一所成人學校一幹就是十年。1998年再次回到母校中央美術學院繼續研究生同等學曆的學習。2000年畢業後調回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繪畫系主任與中國寫實畫派成員。

擅長特色

張義波是我國寫實畫派的重要成員,擅長創作超寫實的肖像作品,他的畫多采用燭光、燈光與戶外的自然光等來

塑造人物的形體,讓觀衆的視線更集中,畫面的每個細節都很寫實,整體上卻是營造出了超然于現實的唯美氣氛。

張義波的市場之變—寫實、寫色到寫意的經典追求,與其說今年是張義波的市場之變,倒不如說是他的作品面貌發生了變化。這一變給他帶來了創作上的無限沖動,使他整日沉浸在畫室裡,不願離開半步。張義波找到了繪畫新的主題,市場的表現自然也就搶眼。

在今年翰海的春季拍賣會上,張義波的作品《秋夢》以38.5萬元拍出。這比他平時的拍賣價高出一倍多,中式古裝的傳統裝扮、溫暖的燭光是張義波進入市場的标志性符号,此前他的畫并不擔心是否有沒有人買,但這徘徊于市場多年不溫不火的價格,倒使收藏他畫的藏家有點急。至于作品的面貌,使得他的老師孫為民有點急,因為孫為民對張義波的技術深信不疑,他相信張義波有着雄厚的專業積累,應該畫出好的作品才對得起他已掌握的技術水平。性格不緊不慢的張義波還是按照他設定的軌迹堅實地行走着。

這次作品的高價成交,并不是張義波刻意去順應市場,而是他對繪畫的理解及表達有了一次審美的提高。作品面貌較前之所以發生變化,這應得益于他的歐洲之行、得益于他在歐洲大量的的戶外瘋狂寫生、得益于對西方大師油畫語言深入挖掘時的執着。難怪回國後的張義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總帶着在歐洲時一臉幸福笑容而不願散去,顯然他還沒有從那繪畫之邦的領地中走出。仿佛身邊總站着令他仰慕幾個世紀的師長,引領他進入一個純粹的求學理想狀态。

2004年7至12月,張義波應法國國際藝術城主席布魯諾夫人的邀請,對法國及歐洲的繪畫藝術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考察與學習。先後遊覽了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意大利及西班牙的近二十個城市,參觀了歐洲的主要博物館及美術館四十餘個,對歐洲不同時期的油畫大師的原作進行了仔細地研究。為了使這種真切的感受轉化為成果,懷揣着一張歐洲通票的他,帶着一雙審美的眼睛與閱讀的收獲,同時沿途不忘寫生,在塞納河畔、萊茵河邊、古城堡下、畫面般的村莊裡,張義波都試圖去找尋大師當年在此繪畫與成長的足迹,觸景生情,觸筆有靜。張義波似乎找到了繪畫的新生。

張義波對歐洲遊學的經曆,進行了思辨的梳理,也對自己以前的創作作品重新審視。他看到歐洲美術館的陳列品就像一本好的教科書,把不同地域的作品按時間順序排列,使自己能很清晰地看到西方美術史的發展脈絡。從以前盲目的崇拜中,通過這次近距離的觀摩,有了自己對文藝複興以前的作品的冷靜認識,局限性同樣也存在于那一時期的一些藝術家作品中,當時的藝術家對人物的塑造還較為概念和死闆,這也适時地提醒了自己;也有對文藝時期優秀的東西進一步吸納,這一時期藝術家無論是對人物的形體、結構、解知識的掌握都值得自己深入的學習,對不同物品的質感表達、空間關系的處理,色彩的運用,畫面構圖的經營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張義波最大的收獲,是色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他認為:當人們談起印象派繪畫時,總會提到十九世紀、中期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會把印象派繪畫與人們對客觀世界光與影的色彩認識相聯系,認為印象派繪畫是對自然界光影、色彩的客觀的真實表達,而當我們站在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前時會發現畫家們除了對客觀世界光與影的色彩研究外,更加強調藝術感受與表現手法,他們對于客觀對象的表達都有各自不同、成熟的一套畫法,印象派繪畫不是客觀地進行簡單地描摹,而是更加突出表達主觀感受與藝術表現。

張義波認為:每一位大師繪畫風格的确立都不是偶然的,當了解了每一位藝術大師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後會發現,他們在對藝術的探究過程中也同樣無不受到同時代其他藝術家的影響,也在不斷地探索中東撞西碰,最後逐漸找到适合自己的繪畫路子。

張義波的可貴之處能及時地調整自己,把歐洲的收獲及時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回國後随楊飛雲老師帶隊去了雲南寫生,後又去了平遙古城。這兩次高密度的寫生訓練,使張義波對油畫的色彩把握得到了迅速提高,60多幅的寫生作品中,無論在筆法的運用、畫面的肌理及自己的主觀感受上都得到了綜合的提高。戶外的寫生使張義波回到畫室裡找到了創作時的沖動,油畫的色彩語言豐富了,筆法的運用娴熟了,這次創作的同樣是室内景,但選取的對象多了一些現代人的生存狀态,但傳達給你的是脈脈的溫情、甜美的回憶,繪畫的技術享受與畫面的精神享受一起帶給了觀衆。

其實張義波的技術力量還是很過硬的,中央美術學院十幾年的嚴格專業訓練,已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由于特殊的原因,張義波十分幸運,中央美院的四個畫室的教學體系,他去了多半,這對于成長之中的他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财富。作為中央美院的一名教師,他内心總有一種渴望,使自己能成為無愧的授業解道者,讓自己的作品得到師生們的真正喜愛。

由于張義波自身的實力,他已被中國寫實畫派吸納為成員。這使他創作的心态更加穩定了。也與他多年對寫實主張的追求是一緻的。張義波認為:寫實繪畫首先技術含量高,有很多語法掌握起來很困難。需要耐得住寂寞,不等于一份投入就有一份回報,可能十份投入也沒有一份回報,積累的過程相當的慢長。很多人吃不了這個苦,自然就轉向搞别的去了,也由原來畫寫實的,畫不好,也搞别的去了。

最近張義波又創作了幾幅新作,一改過去作品的面貌,但經典性一直是不變的追求,讓我們看到他在畫面的空間關系、明暗關系、結構關系、色彩關系上有了新的變化,在戶外自然光、室内自然光及燈光下物象的處理上,使作品有了完美的厚度。張義波喜歡用光線塑造物體,燭光給了他少年時代許多美好的記憶,懷舊的題材成了他很長時間以來精心描繪的對象。燈光的視點比較集中,能集中展示人内心最美好的一面,而隐去一些次要的東西,從而産生朦胧之美的萌動。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境界,是人生的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态,也是近期張義波作品中所表達的一個主要方面,這與很多人傳統的審美相吻合,自然包括那些到處尋寶的收藏家。

參與畫展

1984北京市青年美術作品展。

1985前進中的中國青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美術館,獲鼓勵獎。

1986新時代油畫展。

1987中國當代油畫展,美國紐約。

1991中國油畫佳作展,香港。

1992中國油畫展,新加坡。

1993大陸油畫家作品邀請展,台灣。

1994中國藝術博覽會。

1995中國藝術博覽會。

1996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個人畫展。

1997中國油畫家作品巡回展,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

1998中國油畫作品展,加拿大。

2000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獲王嘉廉油畫獎學金獎;香港JOGALLERY個人畫展。

2003女性形象展,香港少勵畫廊。

2004北京寫實畫展首屆年展。

2005中國寫實畫派2005年展;寫意平遙-中國油畫家寫生作品展;張義波風景寫生作品展。

代表作品

彈琵琶的女孩

材質、形制:布面油彩

尺寸:92×73cm

這是“北京寫實畫派”重要人物張義波畫于1995年的作品,畫面上以少女為題材,以極端寫實的超級寫實主義手法再現彈琵琶女孩的全神貫注時刻。淡雅的光線,女孩的衣服松松垮垮自然垂下,在暗色調的背景上,少女顯得格外恬靜高雅,張義波的繪畫藝術以其固有的心理定式、安逸的氣氛、細膩的筆觸和平和的心态來應對藝術模式的演變,以不變應萬變。這也與他在藝術市場上平中見穩的走勢一樣,畫如其人,人如其畫。不緊不慢的描繪自然與人物的細節,在中國的古典文化中去留住一些殘存的記憶片斷。

陽光下的塞納河

材質、形制:布面油彩

尺寸:29×39cm

在畫家張義波的畫面上,光影産生了甯靜、溫暖的氣氛,獲得了豐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細小筆觸并置顔色,使之混合成較鮮明的色塊,畫面較古典的色調子明亮得多。在畫面的許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對比,增強了色彩的明亮度和華麗感,離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傾向的色塊,并形成微妙的過渡。印象主義的畫法淡化了景物的體積感,強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線條形成空間距離感,而依據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間。作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鮮明與生動,也表明色彩既有綜合的、也有純粹的表現力。

上一篇:香奈

下一篇:羅斯·蓋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