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龍

張秀龍

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全國人大常委
張秀龍(1914—),湖北沔陽(今仙桃)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15年10月21日18點09分不幸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因病離世。張秀龍是紅二方面軍最後一位離世的長征中任過團職以上職務的老紅軍,終年101歲。
  • 中文名:張秀龍
  • 民族:漢族
  • 籍貫:湖北
  • 性别:男
  • 出生地:湖北沔陽(今仙桃)
  • 主要成就: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少将軍銜
  • 職位: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全國人大常委

簡介

張秀龍,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任紅二軍團第三軍九師十七團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争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獨立第一支隊參謀長,第二支隊支隊長,三五八旅七一四團團長,新四軍第五師四十五團團長。解放戰争時期,任江漢軍區獨立旅副旅長,旅長,江漢軍區副司令員,鄂西北軍區野戰旅旅長,蘇北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淮南軍區江淮獨立旅旅長,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參謀長,二十二軍副軍長。

參加了應城、劉子集、闆栗園、忠堡鬥戰鬥,第四、五次反圍剿,中原突圍、淮海戰役、張八嶺、金塘島、抗美援朝等戰役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長,要塞區政治委員,司令員,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将軍故事

張秀龍将軍少年離家進入鐵匠鋪當學徒,參與為紅軍遊擊隊打造刀槍兵器和散發傳單、張貼标語等革命活動。他15歲參加紅軍,經曆戰鬥數百次,至今身上還留有戰争年代的彈片。1932年,張秀龍在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川漢獨立團任警衛班長。一次戰鬥中,他帶人一舉擊退敵人,還為紅軍搞回幾百擔糧食。賀龍誇獎他能幹,“像個鐵匠”。從此,“鐵匠”将軍的名聲越叫越響。

長征

長征時期,張秀龍任二軍團9師17團參謀長,曾3次負傷。一次,部隊行至貴州畢節境内,與敵人交火。情況危急,師長郭鵬、政委廖漢生命令張秀龍帶傷出征。他率先沖鋒,帶領部隊,硬是将氣勢洶洶的敵人打得鬼哭狼嚎。戰鬥結束後,張秀龍的腿部受了重傷,部隊撤離時,張秀龍不見了。師長郭鵬下令去找,才将受重傷的張秀龍找回。

部隊過了金沙江後,渾身是傷的張秀龍跟随部隊爬過了雪山。在過草地時,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加上又是雨季,本已泥濘的沼澤,更成漫漫澤國。由于沿途不能補給,部隊斷糧,官兵以野菜為食。一次,張秀龍肚子餓壞了,就扯了一把野菜塞進嘴裡,過了一會,眼睛就變得灰蒙蒙的,全身開始浮腫。

抗日戰争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張秀龍随部隊轉戰山西。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戰鬥中,張秀龍親眼看到并肩作戰的連長被敵軍子彈擊傷,兩個排長和幾個戰士犧牲,“有成千上萬的戰友犧牲,他們是共和國的功臣,應該為他們樹碑立傳!”

下連當兵

1958年秋的一天,時任浙江舟嵊要塞區政委的張秀龍将軍換上士兵服,佩帶上等兵軍銜,來到生活條件最艱苦的枸杞山島3營8連當兵。這天上午9時,張秀龍将軍來到連隊報到。連長慌裡慌張地跑步來到将軍面前敬禮報告,将軍連忙擺手說:“從現在起,我是一個上等兵,應該是我向你連長報告才對。”說完,舉手敬禮,正正規規地大聲報告:“報告連長,上等兵張秀龍前來報到,請分配工作!”将軍的軍禮十分正規。連長一邊還禮,一邊回答:“首長,你被分配到1排2班。”每日清晨,将軍争着打掃衛生。早上出操,将軍堅持和戰士們一起圍着連隊駐地前面的大山跑一大圈,從未間斷。每次跑步,将軍從未落後過。從此,官兵更加敬佩這位“上等兵”。

上一篇:崔建平

下一篇:鄭民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