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格爾

張格爾

清朝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
張格爾(1790—1828),出生于浩罕汗國。清朝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大和卓波羅尼都之孫,是逃居國外的伊斯蘭教封建貴族。早年在喀布爾(今阿富汗)求學。素有政治野心,陰謀潛回新疆恢複其祖先和卓時代的統治。從嘉慶二十五年(1820)到道光八年(1828),在浩罕封建統治者與英國殖民者慫恿支持下,3次潛入南疆發動叛亂。道光六年(1826),以禮拜其祖先麻劄(墳墓)為名,利用南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緒,集衆叛亂,先後攻占喀什噶爾(今喀什)、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阗等城。清政府命伊犁将軍長齡與陝甘總督楊遇春等領兵平叛。道光八年初,被清軍擒獲,解至北京處死,叛亂平定。
  • 别名:卓·亞海亞,張格爾和卓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日期:1790年
  • 出生地:浩罕王國

人物生平

張格爾家族世系

張格爾,生于中亞地區的浩罕王國。本名和卓·亞海亞,尊稱“張格爾和卓”。

張格爾的爺爺是大和卓布拉呢敦,其爺爺的弟弟乃小和卓霍集占。張格爾的這兩個爺爺跟道光的爺爺乾隆對着幹,鬧叛亂,被乾隆滅了。大和卓的兒子、張格爾的父親薩木薩克在大、小和卓滅亡後出逃蔥嶺西邊的浩罕國,清政府每年拿一萬兩白銀,讓浩罕國國王代為監視薩木薩克。

薩木薩克逃至浩罕後生有三子,次子即張格爾。張格爾野心勃勃,時刻夢想在南疆恢複和卓家族的統治,為此“以誦經祈福傳食部落”。張格爾繼承祖業,早年曾在英國控制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留過學,接受英國人的顧問、訓練和武器,并潛回新疆試圖恢複其祖先和卓時代的統治。

從嘉慶二十五年,一直搗亂到1831年(道光十一年)。在浩罕支持下,潛入南疆發動叛亂。

道光六年(1826),率浩罕、布魯特500餘人,竄回喀什噶爾(今喀什)附近,以禮拜其祖先瑪雜/麻紮(墳墓)為名,利用南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緒及其宗教影響,集衆萬餘人發動叛亂。先後攻占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田等城,自稱賽義德·張格爾蘇丹,複辟和卓的封建統治。清政府命伊犁将軍長齡調集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四川清軍萬餘人,會師于阿克蘇,組織全面進攻,相繼收複喀什噶爾等城。清政府命伊犁将軍長齡與陝甘總督楊遇春等領兵平叛。

道光八年初,逃至喀爾鐵蓋山(喀拉鐵克山)被清軍擒獲,解至北京處死,叛亂平定。

轶事典故

叛亂經過

1817年,浩罕汗反複提出在喀什噶爾享受貿易特權的要求,并以要放出和卓們相威脅。清朝的答複是停止對他的茶、錢賞賜,并撤銷他派遣使節到北京的有利可圖的特權。浩罕于是派遣兩名使節提出一個折衷方案:浩罕派遣兩名沒有司法權限的代表駐在喀什噶爾,簡稱為“阿克沙哈勒”(直譯為“灰白胡子”,即長者)。清朝再次拒絕,打發使節們回去,并對他們的貨物足額征稅;因此,浩罕汗就利用在浩罕的薩木薩克之子張格爾和巴布頂,放出了宣稱要發起一場聖戰的張格爾。張格爾召集了一支主要由柯勒克孜人(柯爾克孜)組成的數百人的軍隊,打回他祖先的“六城”地區。

清朝的軍隊很快擊潰了入侵者,張格爾逃回浩罕時隻剩下二、三十人,但是他的入寇表明阿法其·瑪赫杜姆的殘餘勢力仍存。當浩罕在8年再次和喀什噶爾交涉,試圖再次取得1809年的免稅常規時,清政府恢複了汗國的貿易和進貢權利,但不許免稅,并且仍然拒絕一名浩罕使節留駐在清領土内的要求。然而,就在這一年,浩罕的統治者死了,張格爾逃進了他的柯勒克孜盟友的領土上。于是,清朝和浩罕政府便失去了達成協定的機會。1824年,和卓開始以一支有數百名柯勒克孜人的隊伍騷擾清朝邊境。這時否認了對張格爾的一切責任的浩罕,在1825年又一次試圖為他的商人取得免交關稅的特權,但沒有成功。但收獲是可觀的,因為根據一份俄國的報道,每天有一百到三百頭駱駝從中國本部馱來貨物。

如果不是一個清朝官員的愚蠢,張格爾的“聖戰”也許已成泡影:這官員帶着二百名騎兵在1825年攻打這個和卓時,沒有捉到他,反而屠殺了一處未設防營地的柯勒克孜婦孺。當這位柯勒克孜首領發現這一暴行後,他召集了兩千名騎兵把清軍圍困在一處峪谷中,最後把他們全都殺死。張格爾的同盟者已經擊潰一支清軍的消息迅速傳遍塔裡木盆地各城鎮。和卓自己“看到中國人已經多麼不得人心”,就通知浩罕汗、烏臘提尤别(今伊斯塔拉夫尚)的統治者、昆都士的首領、各支哈薩克的頭人以及柯勒克孜的首領們說,這是奪取六城地區的機會。張格爾逐漸召集起一支由喀什噶爾人、浩罕人、柯勒克孜人和哈薩克人組成的超過五百人的軍隊;軍隊中還有哈爾查斯人(山區塔吉克人),他們的黑色服裝在西伯利亞引起了有歐洲人在和卓軍隊中戰鬥的流言。

1826年張格爾入侵,在進攻喀什噶爾之前先去牙忽都的阿法其陵墓祭掃,并在交戰中損失了四百名士兵。當退入牙忽都時,侵略者被清帝國軍隊所包圍,但是用火繩槍武裝起來的張格爾軍隊突破了包圍,叛亂規模迅速擴大,使和卓的隊伍擴大到大約一萬人。參贊大臣慶祥在此期間組織了相應的抗禦,但是因叛軍此時士氣正盛,清軍不得不在喀什噶爾城堡中設置防禦,在那裡慶祥處死了阿奇木伯克玉努思以及許多被認為同情侵略者的城市居民。市場位于滿城外邊,這使張格爾能夠搶劫有助于他取得成功的貴重貨物,同時起事者發洩了他們對漢族商人的憤恨。

在此以前張格爾曾派遣一名使者去浩罕要求增援,将來以分享擄掠物為酬報(當時有“百回兵不如一安集延”之語);但把張格爾的軍隊看作“兵痞”的浩罕政府,甯願自己主動參加這場沖突。總之,浩罕汗穆罕默德(舊譯“馬哈木”)阿裡親自帶領一支八千至一萬人的騎兵到來,張格爾騎在馬上和他相會,以表示和卓拒絕承認浩罕統治者是他的汗。根據一個史料記載,汗的軍隊“對在據點中的中國将軍發動突然襲擊”,并“殲滅了中國軍隊”。其他史料記載卻指出,當汗到達時張格爾自己已經控制了局勢;或者說,汗被告知,張格爾已安排了一個在宴會上殺死他的陰謀計劃。汗無法使張格爾“信賴”;而和卓又妒忌阿裡并且“懷疑他不可靠”,就撤軍北去。汗對喀什噶爾城堡進行了幾次不成功的攻擊,試圖用火藥炸開城牆。但是守衛者用箭、滑镗槍、擲石器、大炮(?)和火油來回擊。這場屠殺的規模是如此之大,以緻“地脈中沸騰着一條血的河流”。經過十二天的戰鬥并失去他的一千士兵之後,阿裡汗灰心喪氣地撤走了。張格爾說服了一部分浩罕騎兵留下來參加他的隊伍。

十個星期以後,清朝駐軍耗盡了水和糧食;它的指揮者自殺,士兵們乘着夜色逃走,但被追上和遭到屠殺,隻有四百名東幹人或信伊斯蘭教的清兵(回族)除外。張格爾進入了喀什噶爾城。英吉沙爾、葉爾羌與和阗的居民也叛亂了。瑪赫杜姆家族的軍隊夷平了這些城市中的滿城,并且派遣使節将俘虜送到布哈拉、昆都士、巴爾赫、基發(希瓦)等地,在哈薩克人中間示衆,以炫耀勝利。

張格爾沒有再從浩罕那裡取得援助,而叛軍内部深深地陷于分裂。黑山派出于反對他們的白山派敵手的目的依舊依附清朝。在某些地方白山派試圖促使黑山派轉變,但是在别處,特别是在和阗,他們用他們的轉為優越的地位來算老帳。因而,親清的阿克蘇的阿奇木伯克伊薩克穆罕默德鄂對(亦即在十八世紀曾幫助清朝征服六城地區的庫車鄂對的玄孫),就派遣密使到和阗去散播不和。伊薩克本人是哈迪裡亞派的信徒,沒有發現他與納赫什班迪教團(Nakshbandi)的黑山派有什麼聯系,但黑山派的伯克們響應伊薩克煽動,奪取了和阗的控制權并宣稱他們效忠于清帝國。由于大雪阻礙了滿洲人派兵來援,白山派的軍隊重新恢複了張格爾的權威,隻有黑山派的和阗伯克中一個名叫阿明的人帶着兩千名屬民逃到阿克蘇。張格爾在此期間編造了喀什噶爾的财産清冊,把沒收來的巨額公私财産的大部分當薪饷付給了他軍隊中的浩罕人。他搶掠了伯克們的家,“向富商大量敲榨勒索”,并“對人民實行暴虐統治”。他縱人大肆屠殺,甚至使得白山派的支持者都感到了失望。

1827年初,總數為二萬二千人的清軍,從阿克蘇出發攻打張格爾。荒涼的土地迫使他們差不多要攜帶人和牲畜所需的全部糧秣,才能勉強滿足軍隊的巨大的給養需要。張格爾逃往山區,他的士兵帶走了“巨大價值的資産”,這些都是清軍快到來時他們從六城地區居民那裡搶來的東西。最富有和最重要的白山派同情者同他們一起遷居到浩罕領土内。當清軍八千人在帕米爾搜捕和卓未能成功之後,朝廷轉而開始肅清餘黨,并在喀什噶爾安排了一支八千人的駐軍,而把九千名軍隊撤回中國本土。一支穆斯林民兵也編成了。

清朝接着向所有鄰近的統治者發出牒文,要求引渡張格爾。穆罕默德阿裡厚着臉皮接連派了兩個使者到喀什噶爾去,否認他曾援助過張格爾,并提出願意派遣一支萬人的軍隊去捕捉他,假如北京願意付出費用的話。清政府被激怒了,一度想要切斷六城地區的全部對外貿易。

當帝國軍隊前進時,清帝要求他的最高級官員考慮在西部六城地區廢除伯克官制,用一種象青海和東部康區那樣的土司制度來取代。伊犁将軍長齡提出這樣的建議:任命一個羁養在北京的瑪赫杜姆家族成員做喀什噶爾統治者,用以赢得人民的同情,并保護六城地區不受張格爾和浩罕的侵犯。武隆阿則主張一并放棄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與和阗,而在它們的東面設置一道堅固的防線。由于這些建議被認為是失敗主義的和不能接受的,清帝委派直隸總督那彥成去管理六城地區,并頒布賞格,對凡能俘獲張格爾的人給予官爵和酬金。控制六城地區是很重要的。在發生麻煩的那一年,清當局曾發現一個名叫亞曆山大·加德納的英國人,他喬裝打扮,穿着土著服裝,從巴達赫尚通過葉爾羌進入拉達克

虎衣藤牌兵

1828年,伊薩克穆罕默德鄂對派了一名間諜到山中散布清軍撤退的假消息,并收買了張格爾的柯勒克孜族嶽父他依拉克,使和卓帶着五百人回到了新疆。當張格爾發覺到自己是受騙上當時他逃跑了,但這時柯勒克孜人沒有幫助他,一個後來在鴉片戰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國官員楊芳将他捕獲。張格爾的一部分追随者逃掉了,其中有一大批刀郎人(即和卓的家奴——譯者)逃到了浩罕。另一些人逃到了拉達克,拉薩的駐藏大臣派遣特使到列城去要求引渡他們,拉達克王即予照辦。白山派認為伊薩克穆罕默德鄂對應對張格爾的被俘直接負責。作為獎賞,清朝指定他當喀什噶爾的阿奇木伯克

平定張格爾叛亂,打擊了新疆地區的民族分裂勢力,維護了國家邊境安全,是近代中國反侵略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

人物關系

薩木薩克

父親

愛新覺羅·旻甯

君主

上一篇:福格

下一篇:鮑化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