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熊

張慶熊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張慶熊,男,漢族人,現任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1]主要研究方向是現象和分析哲學和基督教哲學和中西比較哲學和社會科學方法論。
    中文名:張慶熊 民族:漢 出生地: 畢業院校: 學位/學曆: 職業:教師 專業方向: 職務: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人物經曆

學習經曆

1973年—1976年複旦大學哲學系本科學習;

1976年—1979年複旦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學習;

1983年—1985年瑞士蘇黎世大學進修;

1985年—1993年瑞士弗萊堡留學,1988年獲瑞士弗萊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瑞士弗萊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曆

1979年—1983年複旦大學哲學系任教;

1993年11月至今複旦大學哲學系任教;

1998年—1999年德國波茨坦大學訪問學者、客座教授;

1999年—2000年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當代國外社會科學方法論新形态及中國化研究(項目批準号:17JZD04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017年。

榮譽表彰

(1)《從幻相的邏輯到現象學的邏輯》,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1;

(2)《後現代主義與思想解放》,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1;

(3)《20世紀英美哲學》,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1;

(4)《基督教神學範疇——曆史的和文化比較的考察》,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1;

(5)《基督教哲學》,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1;

(6)《科技優勢轉化為教學成果——複旦大學哲學學院的措施與保障》,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4;

(7)《維特根斯坦對先驗問題的重新思考》,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1;

(8)《熊十力的新唯識論與胡塞爾的現象學》,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排名1;

(9)《基督教大辭典》,第十二屆(2009—2011年度)上海圖書獎一等獎。

論文著作

(1)《薩特的意向性學說和對人的存在的現象學描述》,《學術月刊》2017年第11期;

(2)《诠釋學與現象學的彙通之路:從“意識事實”到“此在的實際性”》,《複旦學報》201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17年第7期,《新華文摘》2017年第11期,論點摘編;

(3)《現象學的本體論:論薩特的〈存在與虛無〉對現象學的貢獻》,《社會科學》2017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17年第9期;

(4)《譜系與本質:生活世界的本體論》,《新華文摘》(網刊)2017年第12期;

(5)《通往羅馬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解讀早期基督教會從受迫害的宗教到成為“國教”的曆史》,《複旦學報》2017年第6期;

(6)《良心、信仰和律法:基督教良心觀解析》,《複旦學報》2016年第4期;

(7)《從“緻知疑難”的求解看牟宗三與熊十力的異同》,《學術月刊》2016年第4期;

(8)《在“可證實”與“不可說”之間的價值——對“分析進路的倫理學範式”的思考》,《哲學動态》2016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16年第7期;

(9)《良知與認知:在中西文脈比較中探讨》,《複旦學報》2015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6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16年第1期;

(10)《“實質本體論”和“形式本體論”的宏大構想及其遺留問題——剖析胡塞爾在〈大觀念〉中規劃的“本質科學”》,《世界哲學》2014/1,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2014/4。

社會任職

曾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宗教學學會理事,現代外國哲學》(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學刊)主編。

上一篇:寇仲

下一篇:吉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