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敏

張學敏

中國科學院院士
腫瘤生物學家,主要從事炎症與腫瘤發生的研究。1963年11月出生,湖北武漢人。1986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1995年于軍事醫學科學院獲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張學敏于1986年從第三軍醫大學畢業;1995年獲得軍事醫學科學院博士學位;1997年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儀器測試分析中心主任;1997年至1998年在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學敏主要從事炎症與腫瘤發生的研究。
    中文名:張學敏 出生地:湖北武漢 畢業院校:軍事醫學科學院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經曆

1963年11月,張學敏出生于湖北武漢。

1981年,從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畢業。

1986年,從第三軍醫大學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5年,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生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1997年,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儀器測試分析中心主任。

1997年—1998年,在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張學敏揭示了炎症誘發腫瘤過程的系列關鍵分子事件,特别是在炎症所緻細胞周期紊亂和腫瘤耐藥的機制方面做出了原創性發現,為幹預“炎症誘發腫瘤”的進程提供了理論基礎。

張學敏首次闡明了炎症和免疫調控分子CUEDC2,通過對NF-B信号強度的負向調節控制,避免炎症反應過度并損傷自身組織,完成機體對炎症反應的精确調控。他進一步發現CUEDC2在大量腫瘤組織中表達異常增高,并證明CUEDC2導緻細胞有絲分裂異常和基因組不穩定,促進了腫瘤發生和發展。

他積極開展轉化醫學研究,将創新成果用于解決臨床科學問題,發現CUEDC2過量表達導緻了乳腺癌對内分泌治療産生耐藥性,并證明它是乳腺癌耐藥的新标志物,為克服乳腺癌耐藥提供了原創性的藥物新靶點。

張學敏還圍繞着炎性信号通路、腫瘤生長信号通路、DNA損傷誘發腫瘤的信号通路,深入系統地研究了Gankyrin、SOX4、eIF5A、p53和Ras等基因的功能,發現炎症時Gankyrin表達水平持續增高,是Ras激活誘導肺癌等腫瘤發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揭示了SOX4和eIF5A等分子在大腸癌等腫瘤細胞生長調控中的作用機制。所取得的重要發現對提高臨床放、化療的療效和腫瘤分子治療具有重要理論價值。

人才培養

教育思想

張學敏與青年科技人員交流時經常談到:“隻要你堅持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去服務他人和社會,你就會發現自身的價值”。他始終把承擔任務作為檢驗忠誠、履行使命的重要途徑。

指導學生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2年度報告顯示,張學敏已培養碩士、博士和博士後50餘人,團隊中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名、總後勤部科技新星4名、全國百優博士論文獲得者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

團隊建設

張學敏領銜的團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抗毒藥物與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組成部分。

社會任職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人物評價

張學敏嚴謹、勤奮、敏銳。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将軍事醫學科學院儀器測試分析中心發展成為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技術依托基地,帶領團隊為中國的科技和國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中廣軍事評)

張學敏主持建立了大型質譜技術基地,已被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為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是國家層面的大型技術平台,為中國生物醫學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并産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力。(何梁何利基金會評)

上一篇:李天方

下一篇:馬修·摩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