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樂

弦索樂

山東省傳統民間音樂
弦索樂是山東省傳統民間音樂,屬于絲弦樂樂種。又稱“弦樂”、“弦詩”、“細樂”。流行于北方、南方和中原一帶。早見于宋元戲曲、曲藝的伴奏,後指幾件彈撥樂和拉弦樂器合奏的音樂。常用的樂器有筝、琵琶、揚琴、三弦、胡琴等。由于風格典雅,而有“雅樂”之稱又由于曆史悠久而被稱為“古樂”。如北京的“弦索十三套”、山東的“碰八闆”、河南的“闆頭曲”、廣東的“潮州細樂”等。依據不同的地域,表現出不同的地方色彩和各自的韻味風格。但在樂曲音調、樂隊組合、演奏形式、曲式結構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共同之處。樂曲為套曲形式,多由68闆的“八闆體”短小樂曲構成,節奏嚴密有緻。每件樂器都有自己獨立演奏的特色,各樂器配合默契,層次分明。[1]
  • 中文名:弦索樂
  • 外文名:
  • 别名:
  • 遺産級别:國家級
  • 遺産類别: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山東省菏澤市
  • 批準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産編号:Ⅱ-151

曆史淵源

弦索樂是伴随着說唱藝術發展而形成的,菏澤的弦索樂自元、明、清以來,山東及中原地區,一直流傳着《木蘭花慢》、《鎖南枝》、《山坡羊》、《駐雲飛》等大量的俗曲小令,由于它風格典雅而享有“雅樂”之稱,又由于它曆史悠久而被稱為“古樂”。主要起源于山東省菏澤市郓城縣、鄄城縣和牡丹區。在菏澤,弦索樂是民間藝人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演奏形式,他們常利用趕廟會、逢年過節或是冬閑時期,在寺廟、家庭院落等地演奏,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極受人民群衆的歡迎,有深厚的民間性特征。

代表作品

“弦索十三套”有《十六闆》、《合歡令》、《琴音闆》、《清音串》等;“碰八闆”有《大闆第一》(筝奏《漢宮秋月》、揚琴奏《滿洲樂》、胡琴奏《丹浙》、琵琶奏《雙鳳齊鳴》)、《大闆第二》(筝奏《美女思鄉》等、揚琴奏《滿洲詞》、胡琴奏《滿洲詞》、琵琶奏《文姬思漢》)、《大闆第三》(筝奏《莺啭黃鹂》等;揚琴奏《天下同》、胡琴奏《天下同》、琵琶奏《夜撞金鐘》)、《大闆第四》(筝奏《琴韻》等、揚琴奏《流水》、胡琴奏《紅娘巧辯》、琵琶奏《鸾鳳争巢》);“闆頭曲”有《打雁》、《小飛舞》、《和番》、《思鄉》等;“潮州細樂”有《大八闆》、《昭君怨》、《平沙落雁》、《柳青娘》等。

藝術特色

弦索樂是由彈撥樂器和拉弦樂器結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菏澤弦索樂有古曲十大套,每一套均是“八闆體”的套曲形式,民間俗稱“碰八闆”。又因其每個曲子的八個樂句各有八闆,全曲另加四闆的結構形式,而被稱為“六十八闆”。民間藝人們說,六十八闆是先人們根據《周易》六十四卦加上春、夏、秋、冬四季制定的,其旋律音調優雅柔美,既有古色古香的風格,又有鮮明的地方色彩。菏澤弦索樂通常有筝、揚琴、琵琶、如意勾、墜琴、擂琴等絲弦樂器合樂演奏,有時隻有筝、揚琴二者合奏,或是筝與揚琴、琵琶合奏,亦有加入軟弓二胡、墜胡等合奏的形式,樂器組合靈活多樣,演奏樂器可增可減。

非物遺産

2011年5月23日,弦索樂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傳承意義

菏澤弦索樂有着較高的教學和學術研究價值。一些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均把其列入教材。國家藝術科研重點項目《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山東卷》收錄的4首弦索樂曲,有3首是菏澤的弦索樂曲。

上一篇:心理學流派

下一篇:欹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