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裡克·桑格

弗雷德裡克·桑格

英國生物化學家
弗雷德裡克·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國生物化學家,曾經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四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唯一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
    中文名:弗雷德裡克·桑格 外文名:Frederick Sanger 别名: 民族: 出生地:英國格洛斯特郡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職業:生物化學家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1981年獲得名譽勳位(CH) 信仰:基督教貴格會

人物經曆

弗雷德裡克·桑格,1918年8月13日出生于英國格洛斯特郡,父親是一位醫生。

從布萊恩斯滕高中(Bryanston School)畢業後,桑格進入了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并于1939年完成自然科學文學士學位。他原本打算研究醫學,但後來轉而對生物化學感興趣,而劍橋在當時也正好有許多早期的生物化學先驅。桑格在1943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桑格因在基因學上的研究,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獲稱“基因學之父”。

桑格于1982年退休,英國的維康信托基金會(Wellcome Trust)和醫學研究理事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于1993年成立了桑格中心(Sanger Centre),這座研究機構現在稱為桑格研究院(Sanger Institute),地點位于英國劍橋,是世界上進行基因組研究的主要機構之一。

2007年,維康信托提供英國生物化學學會(British Biochemical Society)一項補助,使其為桑格從1989年以後的實驗研究紀錄進行建檔及保存。

2013年11月19日,桑格在劍橋郡阿登布魯克醫院熟睡中去世。

重要成就

蛋白質與DNA序列研究

桑格在1955年将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來,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确構造。他利用自己新發現的桑格試劑(Sanger's reagent),也就是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将胰島素降解成小片段,并與專門水解蛋白質的胰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再将一部分混合物的樣本置放于濾紙的一面,并利用一種色層分析方法來做進一步的實驗,首先他将一種溶劑從單一方向通過濾紙,同時又讓電流以相反向通過。

由于不同的蛋白質片段有不同的溶解度與電荷,因此在電泳後,這些片段最後會各自停留在不同的位置,産生特定的圖案。桑格将此圖案稱為“指紋”(fingerprints);不同的蛋白質擁有不同的圖案,成為可供辨識且可重現的特征。之後桑格又将小片段從新組合成氨基酸長鍊,進而推導出完整的胰島素結構。因此得出結論,認為胰島素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這項研究使他單獨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75年時,桑格發展出一種稱為鍊終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的技術來測定DNA序列,這種方法也稱做“雙去氧終止法”(Dideoxy termination method)或是“桑格法”。兩年之後,他利用此技術成功定序出Φ-X174噬菌體(Phage Φ-X174)的基因組序列。這也是首次完整的基因組定序工作。他所發明的技術比起當時其他方法使用了較不具毒性的材料。主要是先進行PCR,利用DNA因子和DNA聚合酶使DNA鍊得以展開複制,再利用雙去氧核苷酸(dideoxynucleotides)來終止DNA鍊的合成。實驗會使不同序列的DNA帶有不同長度,使其得以經由電泳來做分析。

這項研究後來成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研究得以展開的關鍵之一,并使桑格于1980年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與桑格合作研究的沃特·吉爾伯特,以及另一團隊的保羅·伯格(Paul Berg)也一同獲獎。第二座諾貝爾獎使他成為繼瑪莉·居禮、萊納斯·鮑林,以及約翰·巴丁之後的第四位兩度獲獎者。到了1979年,桑格又與吉爾伯特和伯格一同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個人家庭

桑格在1940年時與瑪格麗特·瓊·豪(Margaret Joan Howe)結婚,他們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榮譽頭銜

    1954年成為皇家學會會員(FRS)1963年獲得不列颠帝國勳章(CBE)1981年獲得名譽勳位(CH)1986年獲得功績勳章(OM)

上一篇:史逸欣

下一篇:蕭煌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