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軟學院

廣東東軟學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廣東東軟學院(Neusoft Institute Guangdong)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由東軟出資舉辦的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文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民辦普通高等院校。學校為廣東省首批省級示範性軟件學院、廣東省首批依法治校示範校、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1]學院前身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成立于2002年,201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高校。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學院校園占地630餘畝,校舍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約70萬冊,電子圖書31萬冊;下設9個二級學院  ,截至2021年,學校共設置 22 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文學 4 個學科門類  ,目前學校自有專任教師470餘人,外聘教師近400人   ,全日制在校生13000 餘人。
  • 中文名:廣東東軟學院
  • 外文名:Neusoft Institute Guangdong
  • 簡稱:東軟學院
  • 辦學性質:民辦高校
  • 學校類别:理工類
  • 學校特色: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 主管部門:廣東省教育廳
  • 現任領導:劉積仁(董事長)、楊利(校長)
  • 院系設置:信息與工程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數字媒體與設計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
  • 校訓:精勤博學,學以緻用
  • 地址: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大學城
  • 主要獎項: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廣東省首批省級示範性軟件學院、廣東省企業信息化培訓基地、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
  • 學校标識碼:4144012574

曆史沿革

2002年,教育部批準成立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2003年7月,學校舉行了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成立既揭牌儀式。

2004年5月,學院被批準為“廣東省首批示範性軟件學院”和“國家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類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

2005年5月,學院成為英國國家計算教育中心(簡稱NCC)全球合作院校。

2008年12月,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新标準)評估”。

2014年6月12日,學院升格為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并從原名“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更名為“廣東東軟學院”。

2015年5月13日,廣東東軟學院與印度VIT大學展開戰略合作。6月3日,廣東東軟學院與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

2016年7月,學院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佛山市移動電子商務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佛山市嵌入式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2016年10月,經科技部批準,學院“創業18MALL”成為“國家級衆創空間”。

2019年11月,百度與東軟教育科技集團雙方設立的“東軟百度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根據協議内容,雙方将在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成都東軟學院、廣東東軟學院三所應用型大學開設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專業基礎上,積極探索行業企業深度參與高校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以現代産業學院的形式共建“東軟百度人工智能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類别

姓名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楊利

---

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王學偉

--

南粵優秀教師

汪靜

羅先錄

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學院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國家二級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省級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級優秀教師6人;佛山市創新領軍人才2人;校級學科帶頭人7人;校級專業帶頭人/負責人18人;校級千百十培養對象13人;校級創新團隊5個。學院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83名,其中正教授21名。博士31名,碩士264名,外籍教師19名。廣東東軟學院校長楊利當選“廣東民辦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貢獻人物”。

院系專業

層次

系部

專業

本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台灣專班)

軟件工程(聯合培養)

網絡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信息技術與商務管理系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台灣專班)

電子商務(聯合培養)

财務管理(台灣專班)

财務管理(聯合培養)

财務管理

物流管理

市場營銷

工商管理

數字藝術系

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台灣專班)

動畫

數字媒體藝術

環境設計

英語系

商務英語

日語系

日語

專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軟件技術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技術與商務管理系

電子商務

數字藝術系

視覺傳播與藝術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管理與工程系、商務管理系、數字藝術系、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合作部,共開設15個本科專業和5個專科專業。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根據2017年1月學校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信息技術類)1個,廣東省級高職教育重點專業2個,廣東省級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個,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1個,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特色專業(本科)1個,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本科)1個,教育部網絡課程優秀資源1個,廣東省高校精品課程1門,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

    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信息技術類):國家級衆創空間

    廣東省級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計算機網絡與安全管理實訓基地、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實訓基地

    廣東省級高職教育重點專業:軟件技術、視覺傳達設計

    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建設專業:視覺傳達設計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特色專業(本科):軟件工程—移動應用方向

    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本科):商務英語創新與創業指導實訓基地

    2010年7月,學院楊利博士和計算機系主任羅先錄主持完成的《基于虛拟公司的實踐教學模式》項目獲得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

    2014年8月,學院楊利主持的《構建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體系》項目獲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t

      學生成績

      2016年5月22日,在2016年“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中,學院報送的作品《電子積木》獲金獎。

      2014年1月,在2013年第四屆Android應用開發中國大學生挑戰賽中,學校獲代表隊得了華南賽區區域賽一等獎,全國總決賽二等獎。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學院有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

      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

      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軟件工程

      合作交流

      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學院與埃森哲、畢馬威、IBM、惠普、花旗軟件、彙豐、東軟集團等衆多中國國内外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教育合作關系,有50%的實驗實訓基地與産業共建,有超過50%的專任教師具有産業經驗,同時與包括印度韋洛爾理工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在内的20餘所國外知名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類别

      名稱

      省級平台

      信息服務創新創業協同育人平台

      --

      市級平台

      佛山市移動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佛山市嵌入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校級平台

      計算機視覺實驗室

      高性能集群計算實驗室

      雲計算實驗室

      企業管理咨詢工作室

      企業信息化推進研究工作室

      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省級創新創業協同育人平台,3個市級研究平台,8個校級科研團隊(工作室)。n

      科研成果

      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2014年以來,學院承擔國家、省部和市廳級縱向科研課題和項目64項,直接科研經費600餘萬元;為100多個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工程技術開發和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合同金額300餘萬元。

      截止到2016年12月,共獲得軟件著作權登記權13項,授權專利15項,申報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36項,在國内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390餘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CPCI檢索。

      學術資源

        出版刊物

        《應用系統工程》(英文名稱Applied Systems Engineering),是由廣東東軟學院主管,科研管理部主辦的綜合性學術與工程技術刊物,2009年經廣東省新聞出版局批準,取得廣東省連續性内部資料出版許可證。2016年被佛山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納入評審佛山市中級職稱的學術刊物。t

          館藏資源

          根據2017年3月學校信息顯示,廣東東軟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70萬冊,電子圖書31萬冊;紙質報刊約450多種,電子期刊1.1萬多種,網絡數據庫2種,多媒體光盤資源1萬多片,包含全文期刊1197萬多篇。有2002-2009年以來累計的過刊合訂本9000多冊。館内館藏涵蓋了社科、文學、現代工業技術、外語、經濟管理、自然常識、休閑娛樂等方面。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校徽

            校徽的主體——鐘樓是學院的标志性建築,它見證着學校和東軟學子的成長成熟,鐘樓的鐘聲召喚着東軟師生求知進取的心靈,激勵着東軟學院人學以緻用、創新融合、貢獻社會。鐘樓的指針指向九點,象征着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學生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生機勃發,充滿朝氣。鐘樓的下方是教學樓EF座的建築剪影,頂部的線條體現了歐美後現代風格,反映了學院國際化辦學的角度,下方的騎樓象征學院地處嶺南地區,以人為本、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騎樓精神反映了該院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按企業需求定制培養,不斷探索新的辦學模式。

            校園文化

            校訓

            精勤博學,學以緻用

            精勤,意思是精專、專心、勤奮、勤勉。《後漢書·馮勤傳》:“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遂見親識。”唐·韓愈《進學解》有言:“業精于勤,荒于嬉”。“精”字強調探究、精專、專注、深湛、嚴密。“勤”字強調勤勉、勤奮。博學,意思是廣泛地學習,并且有博大包容的眼光與胸懷。《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學以緻用,意思是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論語》中提到:“學而時習之”“傳不習乎”,這裡的“習”字,含有踐履的意思;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強調不但要“認識”,還要“實踐”。明末清初顧炎武提出了“經世緻用”的思想,強調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這些思想都傳達着學用結合、學以緻用的思想。n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董事長

            劉積仁

            校長

            孫偉 

            黨委書記

            -

            黨委副書記

            王顯卓

            副校長

            朱愛紅、王顯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