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壩縣

平壩縣

貴州省安順市下轄縣
1914年改安平縣置,屬貴州貴西道。治所即今貴州平壩縣。1923年直屬貴州省。郭子章《郡縣釋名》貴州卷載:明置平壩衛,“城東南有上壩,西南有下壩,二壩既平,故雲平壩。古稱平原、平城亦此義也。[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山裡江南、百泉之縣、屯堡之鄉 中文名稱:平壩區 外文名稱:Ping Ba county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城關鎮、白雲鎮、高峰鎮等 政府駐地:安平街道中山南路 電話區号:0851 郵政區碼:561100 地理位置:貴州省中部偏西 面積:999平方公裡 電話區碼:0853 人口:35.88萬人(2013年戶籍人口,含高峰鎮、馬場鎮) 郵編區碼:561200 方言:西南片—雲貴官話 氣候條件:北半球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天龍屯堡、斯拉河、高峰山 機場:安順黃果樹機場 火車站:新平壩火車站、滬昆高鐵平壩南站 地方領導:書記:沈新國縣長:唐友波 車牌代碼:貴G 縣長:唐友波(2014年) 行政代碼:520421

地理位置

經緯度

東經:106.278度北緯:26.449度。

中心城區到省會貴陽市48公裡、距安順市39公裡。全縣面積999平方公裡。縣城面積17.5平方公裡。規劃待建設面積38平方公裡。

時區

北京時間(中國标準時間)UTC+8。

海拔氣候

平壩縣境内地勢平坦,河流縱橫,最高海拔1645.6米,最低海拔963米,市區中心平均海拔為1250米,年均氣溫13.3℃,1月平均氣溫6.0℃,極端最低溫度-7.4℃。7月平均氣溫23.5℃,極端最高氣溫31.8度。

平壩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平壩氣候的特點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全年無沙塵天氣,無台風影響,紫外線輻射強度較低,氣候溫和,青山綠水,環境優美,自然生态環境保存完好。

資源

平壩是“貴州大寶藏”。縣境内蘊藏有豐富的。煤炭、鋁土礦、硫鐵礦等礦産資源30多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15種,是全國200個重點産煤縣之一,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2003年在斯拉河上建成發電的引子渡水電站裝機容量36萬千瓦,是貴州省首批“西電東送”标志性工程之一。

縣内自然資源豐富。礦産資源分布廣、儲量大;能源資源煤、水、電并存,水火互濟;旅遊資源多姿多彩,不可多得;曆史文化神奇奧秘,古掘古樸;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價質高。資源優勢明顯,透出誘人的開發前景。

友好城市

山東省青島市;安徽省肥東縣;蘇州市吳中區。

地方特産小吃

貴州菜主要屬于川菜系列,但貴州菜又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雲南為甜辣型,而貴州主要是糟辣、酸辣為主要特色。

貴州的主要黔味名菜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霸王别姬”、蘭球鴿蛋、套全鴨、天麻鴛鴦鴿、鹽酸菜燒幹魚、糟辣脆皮魚、龍爪雞絲、金鈎挂玉牌、辣子雞、闆栗燒雞、魔芋鍋粑炒肉絲、涼拌折耳根、酸菜豆米湯、平壩地方菜肴屬黔菜系跟四川、湖南菜口味接近,與川菜相比最大的的差别是由麻辣改成了鮮辣和酸辣。吃不慣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

平壩清真清炖牛肉粉(貴州名小吃)、平壩清真清炖鵝肉粉(中華名小吃)、平壩油炸豆沙粑、平壩紅油素卷粉(米皮)、平壩酸辣燙火鍋、平壩清真全牛宴(中華名宴)、平壩清真清炖鵝肉火鍋(貴州名火鍋)、平壩紅油喬涼粉、蝦兒涼粉、腸旺粉面、肉沫粉面、大排粉面、辣子雞粉面、紅燒肉粉面、豆面糍粑、香酥肉餅、米湯+油炸豆沙粑、平壩糯米飯等。

平壩窖酒(中國名酒);精美刺繡(背扇);苗族挑花刺繡;屯堡地戲面具;重彩真絲蠟染;平壩貢皇大米;平壩大蒜;林卡辣椒;夏雲綠茶;夏雲毛峰;平壩牛幹巴;屯堡古酒。

行政區劃

名稱:平壩縣(英語:countyofpingba漢語拼音:pingbaxian)。平壩縣。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省:貴州省(GuizhouProvince)

行政區類别:縣,貴州省安順市次經濟中心城市,貴陽城市經濟圈重要組團,黔中城市圈,黔中農業産業帶區域中心。貴州省财政直管縣。

政府:平壩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中山南路。縣委書記沈新國,縣長陶文彩。

人口:2010年末總人口30萬人【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其中城鎮人口14.5萬,是安順第二大城市。

轄區鄉鎮及街道辦事處:轄兩辦七鎮二鄉;

1、鼓樓街道辦事處:下轄【鼓樓社區、自強社區、東方社區、中山社區、塔山村、中山村、順城村、城垣村、廖家灣村、城北村、信泉村、蒙壩村、朝田村、貓壩村、大關村、小關村】

2、安平街道辦事處:下轄【原城關鎮塔南社區、文明社區、城南村、堯南村、大硐村、八角村、頭鋪村、五裡村、謝華村、陶關村、馬田村及黎陽第一、第二社區和原白雲鎮新場村、大寨村、金梯村】、白雲鎮、高峰鎮、天龍鎮、夏雲鎮、馬場鎮、樂平鎮、齊伯鎮、十字回族苗族鄉、羊昌布依族苗族鄉。

2000年,平壩縣轄6個鎮、2個鄉、2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395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城關鎮47528、白雲鎮39635、高峰鎮29473、天龍鎮20046、夏雲鎮37459、馬場鎮48093、樂平鄉37859、齊伯鄉16026、十字回族苗族鄉28016、羊昌布依族苗族鄉19824。

2003年,平壩縣轄6鎮、4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193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35.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42萬人,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少數民族9.6萬人。

現轄:鼓樓街道辦、安平街道辦、白雲鎮、天龍鎮、夏雲鎮、樂平鎮、齊伯鎮、十字回族苗族鄉、羊昌布依族苗族鄉。

曆史沿革

春秋時,屬牂牁古國。戰國時,屬大夜郎國至夜郎邑。秦時,屬象郡所轄夜郎縣。漢時,屬牂牁郡所轄夜郎縣。

西晉時,改屬牂牁并渠縣。東晉時,屬夜郎郡之廣談縣。南齊時,牂牁郡改稱南牂牁郡,夜郎郡所領不變。

隋時,屬牂牁郡賓化縣。

唐時,轄區分割更叠較大,東南部屬琰州應江,大部分地區又屬清州,西南部曾屬羅氏鬼國和羅甸國。

宋時,屬紹慶府普裡部。

元初屬普定路及普定府。至元十七年(1280),改屬順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順元路改亦溪不薛(蒙語,意“水西”)宣慰司,平壩繼屬之。至元二十六年(1289),改金竹寨為金竹府(同金築府)後,改屬金築府。

明朝推行衛所制,平壩地方政權始逐步建立。明洪武十五年(1382)因路當驿站,首置驿站名沙作站(今平壩縣下頭鋪村),逐步顯示了平壩在黔中地區的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原“盧唐三寨及今金築府地”置平壩衛,平壩之名由此而始,含有“地多平曠”之意。平壩衛隸于貴州都司,下轄5個千戶所,設指揮使1名,為軍政合一建置。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平壩衛,設縣,名安平縣,隸于貴西道安順府。

民國三年(1914),安平縣改名為平壩縣,隸屬貴州都督府安順府黔西道(又稱貴西道)。民國十二年至民國三十五年(1923~1946年),先後隸屬于貴州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區及直屬省轄。

1949年,隸屬貴州省安順專區,轄人民政府駐安平鎮(今城關鎮)。平壩縣,今屬安順市,建制一直未變。

經濟建設

西部大開發的十年,特别是“十二五”的五年,平壩縣經濟增長速度快、發展質量好、社會進步顯着、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群衆得實惠最多的時期。農業作為民生根本保持了穩定增長,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以煤炭、建材、鋁化工、電力、制藥、白酒等産業為支柱的工業系。

形成了兩區三園(黔中新區)、(黎陽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平壩夏雲工業園區)、(樂平工業園)、(羊昌工業園)的發展大戰略。為平壩工業發展夯實了基礎,旅遊商貿服務業也穩固發展。作為西部五大新區——貴安新區發展規劃核心區域,貴安新區将建設成為内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形成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特色裝備制造業基地、重要的資源深加工基地、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平壩的定位将是————建設“黔中最具競争力的中等城市”。

平壩縣2012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平壩縣統計局

(2013年4月2日)

2012年,全縣各族人民在中共平壩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确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和“抓機遇、提速度、上台階”的總要求,按照“一工二城三農村、提速轉型惠民生”的發展思路,以“重點項目、招商引資、效能建設”三個攻堅年活動為抓手,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全縣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為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國民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2012年全縣生産總值(GDP)達622007萬元,比上年增長17.4%。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73483萬元,比上年增長8.9%。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358021萬元,比上年增長18.9%;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90503萬元,比上年增長17.9%。

2012年全縣GDP增長速度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連續10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三次産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2.08:57.04:30.88調整為11.81:57.56:30.63。

圖1平壩縣2007年——2012年全縣生産總值(萬元)及其增長速度(%)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以農民增收為核心的各項惠農強農富農政策得到很好落實,農業生産平穩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完成110635萬元,比上年增長9.0%。農業産值58800萬元,比上年增長9.13%;

林業産值2210萬元,比上年增長3.62%;牧業産值45680萬元,比上年增長9.55%;漁業産值3215萬元,比上年增長4.06%;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730萬元,比上年增長3.48%。水産品産量2121噸,比上年增長20.44%。

三、工業

2012年,在縣統計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産值521670.6萬元,其中:公有制企業完成總産值64180.1萬元,占12.3%;非公有制企業完成總産值457490.5萬元,占87.7%。工業銷售産值469872萬元,産銷率為90.07%。其中:公有制企業銷售産值62396.1萬元,産銷率為97.1%;非公有制企業銷售産值407475.9萬元,産銷率為89.12%。在縣統計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30.2%,其中:公有制企業同比增長6.91%,非公有制企業同比增長75.18%。

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499230.8萬元,規模以下工業總産值23943.8萬元。縣屬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産值447432.2萬元,産銷率為89.62%。縣屬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29.03%。

四、固定資産投資和建築業

縣屬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515736萬元,首次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71.5%。其中: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55736萬元,同比增長146.3%,農村私人投資60000萬元。

年末共有資質等級建築企業3戶,全年建築企業完成總産值3905.4萬元,增長45%。房屋施工面積81410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積26543平方米。

五、交通、郵電

全年完成貨運量642萬噸,同比增長45.25%;貨運周轉量43637萬噸公裡,同比增長85.02%。客運量2566萬人,同比增長315.2%;客運周轉量75724萬人公裡,同比增長298.42%。

全年完成郵政電信業務收入16561.63萬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601.63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5960萬元。

六、商業貿易、旅遊

消費品市場活躍,消費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490.9萬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批發業實現856萬元,同比增長24.5%;零售業實現131566.9萬元,同比增長15.3%;住宿業實現499萬元,同比增長255.4%;餐飲業實現11569萬元,同比增長20.6%。

旅遊業全年接待遊客189.5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32.7%。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穩步增長,财政支出逐年增長。全年财政總收入78251萬元,比上年增長33.9%;一般預算收入51292萬元,比上年增長42.3%。财政支出192046萬元,比上年增長18.0%。

金融平穩運行,存、貸款繼續增長。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713747萬元,比上年增加70019萬元,增長10.88%。其中:個人存款餘額403111萬元,比上年增加63745萬元,增長18.73%;企事業單位存款餘額為298642萬元,比上年增加11117萬元,增長3.87%。各項貸款餘額為590874萬元,比上年增加129852萬元,增長28.17%。

八、教育

2012年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小學校數147所。其中:教育部門辦146所,民辦1所。普通中學、職業初中校數23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3所,初級中學1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3所。中學校數中:教育部門辦22所,民辦1所。幼兒園36所。其中:教育部門辦3所,民辦31所,其他部門辦2所。

小學在校學生數32728人,比上年減少1222人,下降3.6%,初中在校學生數15972人,比上年減少7人;高中在校學生數5529人,比上年增加623人,增長12.7%。小學專任教師數1633人,比上年減少81人,下降4.7%。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1310人,比上年增加154人,增長13.32%。

全縣公共衛生事業特别是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年末醫療衛生單位數24個,編制床位數964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穩步、有序進行,全縣有280355人參加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7.34%。

九、人口與計劃生育

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6.25%,人口出生率為12.01‰,比上年下降0.23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6.89‰,比上年上升1.6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2‰,比上年下降1.88個千分點。

全縣年末戶籍人口355907人(公安年報數),其中:非農業人口64557人,農業人口292350人。2012年常住人口29.62萬人。

十、勞動就業與人民生活

就業與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61人,登記失業率為3.22%。全年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56人。轄區内全部非私營法人單位年末從業人數24643人,其中,在崗職工人數23311人,全部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7511元。

縣農經點抽樣調查結果: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391.3元,同比增長16.3%,農民人均期内現金收入6519元,同比增長4.31%,其中:工資性收入2390.1元,同比增長23.57%;在本鄉地域内得到收入2032.6元,同比增長33.48%;外出打工收入161.7元,同比下降25.7%;家庭經營收入3554.9元,同比下降13.9%。人均期内現金支出5890.4元,同比增長4.3%。

注: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國内生産總值、各産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評委貴州省經濟強縣。

平壩是安順的“東大門”,因“地多平曠”而得名。全縣轄6鎮4鄉200個行政村(居委會、社區),總面積999平方公裡。總人口39.8萬,其中苗族、布依族、回族等26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7%。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全縣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以曾慶紅副主席視察貴州特别是視察平壩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動力,搶抓省委、省政府把安順作為“貴州加快發展的經濟特區”建設的大好機遇,圍繞建設“一區三基地”和“三個率先”的目标,提速發展,實幹興平,強縣升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城鄉面貌有了較大改善,呈現出人心齊、人氣旺、活力強、發展快的良好态勢。

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四五普法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号,連續14年被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并獲全國最高榮譽“長安杯”獎。

2008年全縣生産總值322962萬元,同比增長13.2%,三次産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3.59:62.43:23.98。财政總收入37248萬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08萬元,同比分别增長32.47%、33.2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5252萬元,同比增長16.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104萬元,同比增長21.95%。農民人均純收入2930元,同比增長10.05%。

各項經濟指标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跻身全省經濟強縣行列,其中全縣生産總值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08年增幅躍居全市第一。

舊城改造的全面啟動将促進平壩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教育“兩基”工作、“科技創先”工作、“三五”普法工作2008年已相繼通過省級驗收,社會穩定,治安良好。

全縣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很快。截至2008年,全縣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預計國民生産總值32.68億元、财政總收入3.72億元、地方财政收入2.06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3.20%、32.47%和33.21%。

上一篇:九丈崖風景區

下一篇:新疆五彩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