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聯五烈士

左聯五烈士

被國民黨殺害的五位左翼革命作家
左聯五烈士,指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殺害的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學者朱正聲稱左聯五烈士是中共黨内鬥争的犧牲者,其于召開“非委”會議時被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逮捕實是王明手下告密。"左聯五烈士"事件的發生不是一個純文學事件,而是一個包含多重政治因素的曆史事件。[1]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左聯五烈士 左聯五烈士: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铿 職業:左翼革命作家 代表作品:《為奴隸的母親》《到莫斯科去》 時間:1931年2月7日

生平介紹

五位“左聯”作家于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秘密槍殺。

“左聯五烈士”同于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除殷夫外,其餘四人均為共産黨員,李偉森還擔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

柔石,原名趙平複,最初從事教育工作,并參加新文學運動。

1923年開始創作;1928年夏,他到了上海,與魯迅有較多往來,在魯迅的幫助下譯介外國的尤其是東歐和北歐的文學,編輯《語絲》、《朝花旬刊》、《萌芽月刊》等刊物,這些活動對于他的創作起了積極的影響。

他曾經寫《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作品。

胡也頻于1924年開始文藝活動,與人合編了北京《京報》附刊之一《民從文藝》,同時用胡崇軒署名在這個刊物上發表作品。1928年春,他到了上海,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明确地以文學為革命服務。

在《到莫斯科去》的序文中,他強調創作應“抓住這鬥争底時代的現實”,“深入于無産階級的社會而經曆他們的生活和體驗他們的意識”,這些主張影響到他的創作。他曾寫《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們前面》等作品。

殷夫,原名徐祖華,筆名白莽。他從1924年左右就開始寫詩,1928年創作較多,迅速成為無産階級的革命詩人。殷夫與革命發生關系較早,1927年4月在上海第一次被捕。

1929年,他離開學校,專門從事青年工人運動,創作趨向高潮,以殷夫、白莽、莎菲等筆名發表了不少詩歌、散記、論文。

魯迅十分珍惜殷夫的詩作,在《孩兒塔》的序文中,他寫道。

“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于别一世界。”

李偉森,筆名李求實,主要從事實務工作,他從革命需要出發,寫了不少論文、雜文,編過《革命歌集》,譯了傳記《朵思退夫斯基》(即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作過一些文藝短評和零星翻譯。他不是左聯成員,但與左聯關系密切。

馮铿早期主要寫抒情小詩,參加革命鬥争後多寫小說,風格有變化。

相關曆史

除李偉森沒有正式加入“左聯”,但工作上有緊密聯系外,其他四位都是“左聯”盟員。1931年2月7日他們被國民黨反動派同時殺害于上海龍華。

1931年2月7日,胡也頻、柔石、殷夫、馮铿、李偉森五位"左聯"作家同另外十九位共産黨員一起,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秘密槍殺。

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于1月7日以”共産分子“、”宣傳赤化“等罪名将五人逮捕,然後殺害。

"左聯"全稱"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于1930年3月2日,是以創造社、太陽社成員和魯迅麾下的作家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聚集了當時幾乎所有中國左翼作家中的精英人物,組成了反抗國民黨政府文化”圍剿“政策、建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推動文藝大衆化運動的文藝集團。

"左聯"的作家不僅用文字回擊國民黨的文化"圍剿",還直接參與了同國民黨當局的政治鬥争。許多作家走向街頭,在中心城市舉行公開的"飛行集會"、"節日遊行"、"總同盟罷工",甚至宣傳"武裝暴動",付出了血的代價。

烈士們生前在從事實際革命鬥争的同時,積極進行文學活動,以各自的不同鬥争經曆和親身感受創作了一批可貴的文學作品,為初期無産階級革命文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以柔石的小說和殷夫的詩歌所産生的影響較為突出。

他們被害後,“左聯”發表了抗議和宣言,指斥反動派的罪行,得到了國内外進步力量的支持。

相關作品

中共黨史上的一個"秘密"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紀念亡友白莽、柔石、馮铿、李偉森和胡也頻。

魯迅先後寫下《中國無産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為了忘卻的記念》等文章,深情地稱頌烈士們的革命精神和文學成就。

“左聯五烈士”去世後,魯迅對他們的犧牲感到無比悲憤。在得悉噩耗時,他寫了悼念文字,指出他們以鮮血為中國無産階級革命文學"寫了第一篇文章"。

又說:“大衆存在一日,壯大一日,無産階級革命文學也就滋長一日”(《二心集·中國無産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事隔多年以後,又寫下《為了忘卻的記念》(1933年)、《白莽作〈孩兒塔〉序》(1936年)等文,贊揚他們的為人,肯定他們的文學成就。

死亡真相内鬥

“事實上,他們(即"左聯五烈士")并不是在"左聯"活動中被捕,也不是以左翼作家的身份被殺的。他們是中共一場黨内鬥争的犧牲者。”

學者朱正在《一個人的呐喊:魯迅1881-1936》一書中這樣寫道。這無疑向人們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真相。

1931年1月7日,共産國際駐中國代表團團長米夫主持,秘密召開了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目的是扶持王明成為中國共産黨的領袖。會上,王明和博古都被增補為中央委員,王明甚至還成了政治局委員。但是,會上26人聲明選舉不合手續,會議決裂。

1月10日,共産國際3名代表邀請反對者開會以消除分歧,但雙方還是堅持各自原來的意見,不歡而散。羅章龍、史文彬等反對者随即成立“中共中央非常委員會”,簡稱“非委”。

革命文藝界也發生分裂,“非委”的文藝組織中國革命文藝聯盟(簡稱“革文聯”)是李求實組織起來的,其成員有柔石、胡也頻、殷夫等人。

1931年1月17日,“非委”在東方飯店舉行擴大會議,殊不知整個會場已被50多名便衣警探包圍。衆人開完會撤退時全都被捕,當場抓了29人,當晚和第二天又抓了12人。

當時有事沒出席擴大會議的“非委”成員羅章龍在《上海東方飯店會議前後》一文中說,這次大逮捕顯然是有叛徒告密。究竟是誰告的密呢?

對此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叛變的中央特科責任人顧順章打電話告密;另一種說法是一個從莫斯科東方大學回國的學生唐虞,他與王明很要好。

2月7日深夜至8日淩晨,這一批政治犯中的23人在龍華警備司令部被秘密處死,其中的柔石、殷夫(又名白莽)、胡也頻、馮铿和李求實(又名李偉森)原是“左聯”的成員,他們就被稱為“左聯五烈士”。

上一篇:郭強

下一篇:魯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