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血證

屠城血證

中國大陸1987年羅冠群導演電影
《屠城血證》是翟乃社、陳道明、雷恪生、沈丹萍、吳莉婕、劉江等主演,羅冠群導演的電影,于1987年上映。影片圍繞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展開,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用電影的方式展示給世人,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關于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片;該片獲1988年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獲1991年日本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獎。
    中文名:屠城血證 外文名:Massacre in Nanjing 其他譯名: 類型:曆史 出品公司:福建電影制片廠、南京電影制片廠 制片地區: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羅冠群 編劇:謝光甯 制片人: 主演:陳道明,翟乃社,沈丹萍,雷恪生,劉江,吳莉婕 片長:100分鐘 票房: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日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日本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獎 在線播放平台: 出品時間:1986年

劇情簡介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城,開始對我無辜同胞進行長達六周的血腥屠殺……

展濤是金陵大學教授米爾斯的學生,米爾斯的女兒凱蒂深愛着展濤,日軍入侵,她勸展濤随外輪赴美。但國難當頭,展濤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醫術救治受傷軍民。

展濤帶傷兵醫院的難民轉移到國際安全區,并勸說魯營長及部下按國際規定,把槍支扔到水塘中。不料,日軍無視國際規定,又闖進國際安全區屠殺手無寸鐵的軍民。

護士白燕落入魔掌,展濤欲救白燕卻被日軍拉住,強行讓他目睹日軍強奸白燕的獸行——白燕最終慘死,展濤從此抛棄幻想,投入反日鬥争。

在日軍集體屠殺我百姓時,幸存的照相館老闆範長樂,逃到米爾斯教授家,哭訴悲慘遭遇。為揭露日軍滔天罪行,範長樂同展濤連夜趕回照相館尋取被迫為日軍沖洗的殺人照片。

與此同時,日軍特使橋本為掩蓋事實真相,也派人去範家搜查。範長樂冒死取出照片,為掩護展濤帶走照片而被日軍殺害。

展濤在茶館中被日軍追殺,不幸中彈,歌女花弄影用生命掩護他脫險,展濤潛入一公館,遇見了被軟禁在此的東北逃亡學生柳晶晶——她原是日軍中尉笠原在東北讀書時的戀人,一次偶然機會她認清了披着獸皮的笠原,她正欲逃出時,遇到身入險境的展濤,她設法将展濤轉移,橋本大怒,命笠原親手殺死了她。

展濤終于在教堂與凱蒂會面,但追兵迫近,無法脫身,展濤将日軍罪證交給凱蒂,自己潛上鐘樓。橋本命士兵火燒鐘樓。

烈火中,展濤敲響了巨鐘……在震撼長空的鐘聲中,凱蒂乘坐的商船開航了,凱蒂情不自禁地打開那包血證——一張張照片,讓人們永遠記住日軍在南京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的罪行。

角色介紹

醫生展濤(翟乃社 飾)不顧死亡威脅,奮力搶救傷員。不久,日軍公然踐踏國際公約,大肆侵入國際紅十字會所在的安全區,對毫無抵抗能力的傷員和士兵進行屠殺。展濤親眼見到一幕幕慘劇的發生,悲憤交加。

照相館老闆14歲的女兒(梅婷飾)被強奸,小兒子被打死,他用兒子佩玉的碎片紮向日本兵的眼睛,死時身後一片火光,暗示着南京那三個月不滅的大火,燒毀了三分之一的建築物。

日軍中尉笠原(陳道明飾)帶領日本侵略軍公然踐踏國際公約,大肆侵入國際紅十字會所在的安全區,對毫無抵抗能力的傷員和士兵進行屠殺。

幕後制作

影片制作

影片的拍攝中還出現了一個插曲,

日軍服裝是向上影廠借的,演員劉江是八一廠的,演慣了鬼子,提出日軍的領子是直領而不是翻領。服裝師的依據是好萊塢大片《太陽帝國》中就是翻領,這麼嚴謹的大制作肯定不會出錯。後來查過資料,《太陽帝國》的背景是1941年,日軍已經換裝,1937年确實是直領,為此拍過的鏡頭全部報廢。膠片是進口的,片比被限制在1∶3,這一下子損失就很大。好在《屠城血證》是當年公映時反映不錯。

影片圍繞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展開,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用電影的方式展示給世人,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關于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片。在影片結尾處,一群老百姓被活埋之後,鏡頭對準了一雙露在泥土之外的手,這雙手漸漸被鏡頭固定,這時傳來了畫外音“三十萬!”。這段鏡頭帶給觀衆相當的震撼力。

曆史原型

一部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紀實電影《屠城血證》,曾使許多人記憶猶新。其中,冒死保存16幅血證照片的主人公原型羅瑾老人,于2005年2月5日因病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不幸逝世,享年82歲。

1937年12月,日軍侵占南京時,15歲的羅瑾在照相館當學徒。1938年的一天,兩個日本軍官到照相館沖洗膠卷。羅瑾發現這些照片都是日軍屠殺南京同胞的場面。為了保存日軍罪證,他就悄悄多洗了幾十張,小心翼翼地藏在房梁上。當年羅瑾先生不顧個人安危,冒死保存日軍罪證的壯舉,被改編成文學劇本,拍成電影《屠城血證》,後來還拍成電視紀實片《曆史的見證》,被廣為傳頌。

幕後花絮

“第一個螃蟹”吃得很痛苦”

74年裡的很長一段時間,那段曆史像是深深被埋藏起來,“像我這段年紀的人,大家都不知道這段曆史。”導演羅冠群說。

直到70年代末,日本“篡改曆史教科書”,在書上否認侵華事件被報道後,羅冠群才陸續了解到1937年的南京。

80年代初,羅冠群的父親來南京,提出要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看看,“我陪他去的。”

那是五一節前後的一個陰天,看着紀念館内的照片和紀念碑,“内心真正震動了。”而就在那時,響徹南京上空的防空警報被拉響(過去,每逢節假日南京都會響起防空警報),“我像是回到了1937年,聽見無數被日本軍殘害的南京老百姓的呐喊……”羅冠群當時就決定,他要拍一部以這段曆史為題材的片子,“如果不拍,我死不瞑目。”

做這個決定需要勇氣,可把這件事完成更需要勇氣,“當時壓力很大。”當時他得到的“指示”是,拍可以,但不能影響中日關系。

政策問題解決了,他又遇到了經濟問題,“當時的南京電影制片廠沒有錢,還欠了很多債。”可幸運的是,羅冠群最終找到了另外一家電影制片廠合作拍攝。

由“16張照片”開始

“巧的是,編劇謝光甯跟我說,他正在寫一個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劇本。”羅冠群當時就興奮了,給了謝光甯莫大的支持。那時,羅冠群正在和謝光甯合作另外一部影片。就在去電影局審核影片時,羅冠群又跟局裡的人說了要拍“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影,當時就獲得了支持。

回到南京,羅冠群開始了工作。謝光甯的劇本是根據他在南京的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發現的“16張照片”開始的,“那是一個手工做的16張照片,站照片上是日本人殘害南京老百姓的場景,”照片是1946年時,南京一位老百姓提供的。後來,謝光甯去了很多家派出所,找出了提供照片的人。原來,照片是當時南京照相館一位照相師保留下來的。

據悉,日軍在南京進行殺人比賽時,就會拍照留存,為了回國炫耀,而日本人在南京一家照相館沖印照片時,就被這位南京照相師另外留存了一份。

“不像反法西斯戰争的影片,那種影片的資料有成千上萬,甚至到後來有些影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來表達,可我這個不行。”羅冠群說,影片角度不能偏,但又不能全盤紀實。“首先資料極度缺乏,其次沒有情節不行。”電影是兩條線,一條是日本軍從中山門殺進來,一路屠殺到總統府……這是一條實線,最大可能地反映當時真實情況;另外一條則是由5個人物故事組成的虛線,他們沒有槍沒有炮,但是他們有反抗,有覺醒,誓死把16張照片送出去。

“雖然曆史上,赤手空拳的南京老百姓基本沒有反抗……”但羅冠群依然發掘出中國人的“脊梁”。如片中主角展濤的覺醒、照相師最後為保護照片的犧牲、留學生柳晶晶的犧牲、小戰士的犧牲等等都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影片中,陳道明飾演一位日軍軍官笠原,而10多歲的梅婷飾演照相師的女孩兒。

那些群衆演員:真的就是“幸存者”

1987年,影片《屠城血證》公映,觀衆反映非常強烈,有很多地方的觀衆一邊看電影一邊喊口号。在南京上映,不到一個月觀衆就有140萬人次。徐州南通等地,觀影人次超過全縣總人口。“啟東3萬多人口的縣城,4天的觀衆就達5萬1千多人次……”

回想起這些,羅冠群并不覺得自豪,24年後的今天再談起這部影片,隐藏在他内心深處的遺憾終于被揭開。“我後悔,當時沒有把那些幸存者的姓名和地址留下來。”

原來,在拍攝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群衆演員邊拍戲邊哭,“拍一個日本軍屠殺的場景,兩個老太太就哭了。”後來羅冠群問了才知道,原來那兩位老人的家人都是在1937年被殘害的,而她倆都是那場浩劫中的幸存者。後來,還有一場戲是在教堂裡拍,有些群衆演員發生了笑場,其中就有個老爺爺大聲呵斥,“笑什麼笑?”大家都震驚了,原來這位老人也是幸存者,而且在當時。“他還把衣服脫下來給我們看,當時他被日軍用刺刀砍傷了肩膀。”整個攝制組的人都被這樣的場面震驚了。

曆時3個月的拍攝,整個攝制組的心情都非常悲痛,大家一心想着把片子拍好。采訪時,羅冠群表示很後悔,由于趕着拍片子,沒有把那些幸存者的姓名和地址留下來。

拍攝花絮

為了還原真實的曆史場景,在南京多處取景拍攝,除了朝天宮,還在幕府山拍攝了集體屠殺的場景,在南師大拍攝了日軍強闖安全區的場景。

影片看點

《屠城血證》絕對是一部大腕雲集的電影。主演翟乃社、陳道明、雷恪生、沈丹萍、顔彼得、劉江都是當時的著名演員。當年才12歲的梅婷,在影片中扮演照相館老闆範長樂的女兒。

《屠城血證》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影片。

影片評價

《屠城血證》以男主人公的親身遭遇,描述了一位理想主義者如何認清黑暗的現實,并與之鬥争的簡單故事,卻濃縮了南京大屠殺時期的種種災難,以小見大又舉重若輕,堪稱上世紀80年代末的精品。幻想救死扶傷的男主人公将傷兵轉移至國際安全區,并勸說國民黨軍隊按國際慣例,把槍支扔進水塘。不料,日本侵略者根本無視國際規定,闖進安全區屠殺手無寸鐵的軍民。年輕的女護士落入魔掌後,日軍更讓衆人親眼見證了強奸獸行。

自此,主人公抛棄幻想,投入反日鬥争。在日軍集體屠殺百姓時,幸存的照相館老闆冒死取出照片——日軍屠殺的證據,為掩護主人公順利而犧牲。曆經九死一生的亡命之旅,耳聞目睹了無數悲劇後,主人公終于在教堂重逢愛人——英國教授之女。然而追兵迫近,無法脫身,他隻能将日軍罪證交給女方,自己潛上鐘樓。日軍遂火燒鐘樓,烈火中,主人公敲響巨鐘。在震撼長空的鐘聲中,教授之女所乘的商船起航,她情不自禁地打開那包血證——一張張照片,讓人們永遠記住日軍在南京屠殺30萬中國軍民的暴行。

影片以一包浸潤鮮血的照片為線索,講述了5個人在那場屠殺中的命運。他們分别是:迂腐正直的醫生展濤、國民黨戰俘小廣東、照相館老闆範長樂、東北流亡學生柳晶晶和她的戀人日本軍官笠原。每個主角都死得很壯烈、浪漫,氣貫長虹,這也是日後開座談會時被專家诟病之處。

南京當時有廣東部隊,裝備還是夏天的,被征調到12月的南京,苦不堪言,電影中小廣東投降後留了把手槍。醫生展濤認為,安全區就要沒有武器,不然會給日本人以口實,偷偷地把槍收走了。當日本兵強奸醫生女朋友時,小廣東摸不到槍,無奈中舉起一把斧子,被亂槍打死。他死時背景是圖書館的彩色玻璃窗,屍體呈大字形狀,光彩絢爛。柳晶晶被戀人笠原親手殺死,她被槍決時在一片荒草中,幾朵小花在寒風中顫抖,預示着生命的力量。至于主角展濤,在烈火中撞響了巨鐘,理想色彩更濃。

上一篇:我愛你你卻愛着他

下一篇: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