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骢

宋文骢

中國工程院院士
宋文骢(1930.03.26-2016.03.22)飛機總體設計專家。出生于雲南省昆明市,原籍雲南省大理人。1960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飛機設計戰術技術論證、氣動布局專業組的創始人之一,在先進氣動布局、航空電子綜合技術、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技術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取得了多項創造性成果,研制成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三代戰鬥機的設計技術。榮獲國家科技技術進步二等獎、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重點型号設計定型一等功、重點型号首飛特等功。[1]
    中文名:宋文骢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雲南省昆明市 畢業院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職業:飛機設計專家 代表作品:殲擊Ⅲ型飛機研制中的設計師系統,關于我國殲擊機發展的思考 主要成就:中國氣動布局專業組創始人等 籍貫:雲南省大理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0年3月26日 去世年月:2016年3月22日 政黨:中國共産黨 稱号:中國殲-10之父

人物簡介

宋文骢,飛機總體設計專家,殲10飛機總設計師。出生于雲南省昆明市,原籍雲南省大理。1960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型号總設計師、自然科學研究員。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院士,198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0年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号。他在航空工業戰線奮鬥了50載,先後參加過東風113号機、殲七、殲八、殲九、殲-10飛機等多個飛機型号研制,擔任過兩個國家重點型号殲-7C、殲-10飛機的總設計師,取得了一系列創造性的重大成果。

2009年10月1日的盛大國慶閱兵典禮上,由宋文骢擔任總設計師的新一代多用途戰鬥機殲-10,編隊越過天安門城樓,是本次閱兵大典後人們最津津樂道的幾大亮點之一。從解放昆明時的一名偵察兵成長為共和國的“藍天驕子”,如今年近八旬的宋文骢,被雲南讀者推舉為央視2009“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

人物經曆

早年求學

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于雲南昆明一個普通市民家庭,為家中長子,父母取小名為“泰鬥”。

1935年,父親送5歲的宋文骢到學堂讀書。

1942年9月,宋文骢考入雲南省立大理中學(現大理一中)。

1946年7月,在大理讀完初中後,宋文骢回到了昆明。9月,宋文骢考入昆明天南中學(現昆明市西山第一中學),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進步思想,秘密參加黨的外圍組織“雲南民主青年同盟”。

參軍

1949年7月,宋文骢正式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的一名偵察員,解放後,在雲南軍區情報處擔任諜報組和偵查組組長。

1950年,宋文骢加入長春空軍第二航校,成為第一期學員,并在空軍某部任飛機機械師、中隊機械長。

1951年5月,宋文骢提前畢業,成為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分配到空軍第九師27團擔任機械師。

1953年3月,由大隊政委和機務主任介紹,宋文骢加入中國共産黨。

1954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成為第三期空軍工程系飛機、發動機專業學員。

1957年,宋文骢被評為哈爾濱市勞動模範。

飛機設計

1958年,宋文骢參加東風項目,分配的沈陽112廠設計室,擔任改型飛機總體設計組組長。

1959年11月,上級将第一設計室(東風107項目設計室)和第二設計室合并,宋文骢擔任新組建設計室的總體組組長。

1960年7月,宋文骢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分配到沈陽601所任設計員、專業組長。

1961年8月,新組建的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沈陽誕生,宋文骢擔任氣動布局組組長。

1962到1964年間,宋文骢帶領戰術、布局專業組進行了20多種不同平面形狀和參數組合的新機方案設計研究,最後集中到兩種正常式布局方案——單發動機和雙發動機。

1964年,宋文骢力主的雙發方案獲批,成為中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超聲速殲擊機——殲-8飛機研制成功的關鍵。

1969年7月,殲-8飛機試飛成功。

1970年,宋文骢離開沈陽,赴成都組建新的殲擊機研究所——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分所(成都611所)。

1974年2月,宋文骢被任命為611所總體室和氣動室主任。

1980年6月,宋文骢擔任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總設計師。

1981年10月,宋文骢任中國“六五”第一個重點項目殲-7C飛機的總設計師。

殲-10研發

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參加在北京召開的新機研制方案評審論證會,在會上提到世界殲擊機現狀、飛機空中格鬥能力、鴨式氣動布局等新概念,引起與會專家和部隊領導的興趣。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殲方案論證會上介紹了新式布局的飛機模型,為第三代殲擊機殲-10的雛形。之後的兩年時間裡,經過多次論證、研究和評審,新的方案被确定為中國新一代戰機殲-10的總體方案,殲-10飛機項目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宋文骢被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

1984年4月26日,經過三次新殲選型會和發動機選型會的反複研究,611所的鴨式布局被選為最終方案進行發展,殲-7C飛機完成首飛。殲-7C的研制成功,使中國跨入能完全獨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殲擊機的國家行列。

1985年,宋文骢主持組建了中國第一個航空電子系統研究室,突破數字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的國内研究空白。完成了國内從未設計過的腹部進氣道、國内獨一無二的水泡式座艙,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鐵鳥試驗台,國内第一個高度綜合化航電武器系統動态模拟綜合試驗台設計等。

1989年7月,宋文骢在廠所結合時任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總設計師。

1998年3月23日,殲-10飛機成功實現首飛,在首飛完成後,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為了3月23日。

2001年,宋文骢等人在《中國工程科學》08期發表了著名的《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布局研究》論文,為全新一代戰鬥機的預研工作起到了開創性的重要作用,文中所提出的氣動布局方案奠定殲-20隐身戰鬥機的基礎。

2003年,宋文骢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3月10日,殲-10飛機正式交付空軍。

2004年4月13日,殲10飛機最終通過國家航定委的設計定型審查。7月,宋文骢任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舉辦的第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上,榮獲終身奉獻獎。

2010年2月10日,“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評選揭曉,宋文骢當選2009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2016年3月22日13時10分,宋文骢因病在北京301醫院逝世離世,享年86歲。

2016年3月26日上午10點,宋文骢同志告别儀式在北京舉行。

重要貢獻

開自主研制殲擊機之先河

畢業不久的宋文骢奉調來到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這裡,他成功創建了中國飛機設計“戰術技術與氣動布局”專業并擔任組長,成為我國先進新式氣動布局設計技術的開拓者。在我國第一架超聲速殲擊機——殲8飛機的方案論證中,他帶領團隊進行了20餘種不同平面形狀和參數組合的新機方案設計研究,結合當時我國實際情況,做了“單發”和“雙發”兩種方案。在最終确定“雙發”方案後,他們完成了殲8飛機的作戰使用分析、多種布局參數研究和總體方案論證,為我國第一架高空高速戰鬥機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貢獻。殲8飛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國航空工業實現了從仿制到自行設計的重大跨越。

跻身自主研制第二代殲擊機大國之列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際軍事形勢發生巨變,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已經開始裝備部隊,而當時中國空軍的裝備甚至還未達到第二代戰鬥機的水平。彼時,宋文骢已奉調來到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曆任總體室主任、副所長、總設計師。在此期間,他倡導并組織開展了新型氣動布局研究,進行了大量風洞試驗、計算分析和總體方案論證工作,為我國新一代殲擊機研制做了技術儲備。n1980年,我國“六五”第一個重點項目殲7C飛機正式立項,宋文骢受命擔任總設計師。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代全新的飛機,和過去有質的不同,絕不可盲目照抄,必須結合我國工業水平,走自己的路。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全體設計人員嚴格按照宋文骢的要求,完完整整地走過了第二代殲擊機殲7C從設計到定型裝備部隊的全過程。

n勇攀第三代殲擊機高峰

在第二代殲擊機研制工作緊鑼密鼓開展的同時,為了跟上世界軍事形勢的變化,國家決定要研制适應跨世紀作戰的第三代戰鬥機。1982年2月,宋文骢參加在北京召開的新機研制方案評審論證會,在會上提到世界殲擊機現狀、飛機空中格鬥能力、鴨式氣動布局等新概念,引起與會專家和部隊領導的興趣。幾個月後,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機方案論證會上介紹了新式布局的飛機模型,這是第三代殲擊機殲-10的雛形。

在随後兩年多的時間裡,經過多次論證、研究和評審,國家明确了我國第三代戰鬥機正式采用宋文骢提出的鴨式氣動布局方案,殲-10工程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1986年,56歲的宋文骢再次被推上了中國航空曆史舞台的前端,被國家任命為重點型号工程——殲-10飛機的總設計師。殲10飛機的研制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風險很大,困難很多。宋文骢帶領團隊,攻關排難,勇往直前,創建新專業,建立新體系,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前行。

在技術管理組織方面,宋文骢始終堅持全機各系統都要自上而下進行設計,自下而上進行綜合;所有的大系統都要由總體設計單位進行綜合;必須全過程分階段經過科學驗證後優化叠代。面對新成品多、關鍵技術問題多的情況,宋文骢狠抓新成品質量控制,首次将飛機的可靠性設計納入飛機設計專業,規定了新成品研制的工作任務、進度和評審要求;同時對飛機各階段技術狀态進行嚴格把關,認真清理技術狀态,要求總體設計單位動态跟蹤,把發現的問題通過試驗逐一解決,将成品和各個系統有機結合在一起。這些對保障飛機研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殲10飛機的研發過程,也是不斷突破和邁向新目标的過程:國内從來沒有設計過的腹部進氣道;國内獨一無二的水泡式座艙;我國第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鐵鳥試驗台;國内第一個高度綜合化航電武器系統動态模拟綜合試驗台……其在先進氣動布局、航空電子綜合技術、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等90年代的先進技術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由于宋文骢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殲10飛機的研制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設計技術成果,并廣泛應用于其他航空武器裝備研制之中,帶動了整個中國航空工業的進步,為下一代戰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培養出了一大批以任殲10雙座飛機和“枭龍”飛機總設計師的楊偉為傑出代表的,全面掌握航空高新技術的飛機設計師、航電專家、飛控專家和機械、軟件開發等優秀人才,成為國之棟梁。nn

主要榮譽

1990年7月,宋文骢的《2000年的中國軍用航空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獲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1年,殲-7Ⅲ型飛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宋文骢排名第一,并榮立個人一等功。

1992年,宋文骢被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号。

1996年,宋文骢被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和中國國防工業工會授予航空工業勞動模範稱号。

1999年,宋文骢被國家人事部對其記“一等功獎勵”。

2000年,宋文骢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号。

2001年,宋文骢被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授予“航空報國金獎”。

2002年,宋文骢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3年,宋文骢被國家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舉辦的第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上,宋文骢榮獲終身奉獻獎。

2007年2月27日,宋文骢主持設計的殲-10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7月1日,榮獲“建設成都傑出貢獻獎”。

2010年2月10日,“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評選揭曉,宋文骢當選2009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人物評價

殲-10試飛員張景亭:在殲-10這個項目中,宋文骢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激情,對工作很認真,在一些事情上表現得舉重若輕,是一個童心未泯的總工程師。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宋文骢的頒獎詞: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中年發奮,澎湃強國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進鋼鐵雄鷹。青骥奮蹄向雲端,老馬信步小衆山。他懷着千裡夢想,他仍在路上。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杜玉波,對宋文骢這樣評價:五十載春秋風華,二十年丹心鑄劍,他的心血和靈魂全部默默傾注給了共和國的藍天衛士,熔做了他的體,化作了它的魂。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紀寶成,對宋文骢這樣評價:終于,中國的藍天上翺翔着可以與先進國家水平媲美的戰鬥之鷹,這是中國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蘊持偉力,鑄就祖國藍天的龍魂。

上一篇:東北二王

下一篇:王光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