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

安溪縣

福建省泉州市轄縣
安溪縣,古稱清溪,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廈、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隸屬泉州市。縣域範圍東經117°36′-118°17′,北緯24°50′-25°26′,東接南安市,西連華安縣,南毗同安區,北鄰永春縣,西南與長泰縣接壤,西北與漳平市交界。全縣總面積3057.28平方千米,轄24個鄉鎮、488個村居,戶籍人口121.2萬人,常住人口100.4萬人,有漢族、畲族等多個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1985年被國家批準為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之一,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溪縣常住人口為1003599人。2020年,安溪縣榮獲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鎮(尚卿鄉),全國文明村(福田鄉豐田村)、省級金牌旅遊村(虎邱鎮湖坵村)等稱号。2020年,安溪縣地區生産總值747.63億元,同比增長3.3%。 [1]
    中文名:安溪縣 外文名:Anxi County 别名:清溪、茶都 行政區劃代碼:350524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泉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部 下轄地區:15個鎮和9個鄉 政府駐地:安溪縣鳳城鎮大同路1号 郵政區碼:3624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雁塔、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安溪革命烈士紀念碑、莫耶故居、安溪鳳山旅遊區、安溪文廟、清水岩 火車站:安溪站、安溪東站 車牌代碼:閩C 方言:閩南語泉州話 面積:3057.28 km² 地區生産總值:747.63 億元(2020年) 人口:1003599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安溪,周屬七閩地。春秋戰國屬越地。秦屬閩中郡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無諸因助漢滅秦、楚之功被封閩越王,屬閩越國地。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因閩越國不斷舉兵侵百越,漢興師問罪,廢除閩越王封号,并先後封兩王(越繇王與東越王)以共領故閩越國地。元封元年(前110),東越王叛漢被殺,漢改封越繇王為東成侯,并命軍吏徙閩越民于江、淮間。始元二年(前85年),遁逃山谷未遷的閩越民自立冶縣,安溪屬冶縣。

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260),以南部都尉地為建安郡,增設東安縣,安溪屬東安縣。

晉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安溪屬晉安縣。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改晉安郡為晉平郡。齊仍為晉安郡。梁天監中析晉安郡置南安郡。安溪屬南安郡晉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改南安郡為南安縣,安溪屬南安縣。

唐武德元年(618),南安縣屬建州。五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豐州。貞觀九年(635),豐州并入泉州(即今福州)。安溪仍屬南安縣。嗣聖元年(684),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龍溪置武榮州,屬武榮州南安縣。景雲二年(711),改武榮州為泉州(即今泉州),天寶元年(742),改泉州為清源郡。幹元元年(758),複為泉州。安溪一直屬南安縣。

唐鹹通五年(864),劃南安縣西界兩鄉始置小溪場,屬南安縣。後周顯德二年(955),小溪場監詹敦仁向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申請建縣獲準,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縣,屬清源軍。

宋幹德二年(964),清源軍改為平海軍。清溪縣屬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978),乃複為州。清溪縣屬泉州。

宋宣和三年(1121),厭其名與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臘起義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為安溪,屬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泉州為泉州路總管府。安溪縣屬泉州路總管府。大德元年(1297),置福建平海行中書省,以泉州為治所。屬泉州。二年改泉州路為泉甯府,不久泉甯府複改泉州路。安溪縣屬泉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複立泉州分省,後複為路,安溪縣屬泉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泉州路改為福建行省泉州府。九年,福建行省改為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安溪縣屬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沿明制,安溪縣仍屬泉州府。

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翌年(1912),成立中華民國,改為民國紀年,并廢府、州、廳,福建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全省分為東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3年6月,依原轄區域置閩海、廈門、汀漳、建安四道;安溪縣先後屬南路道、廈門道。

民國16年廢道。福建省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安溪縣直隸福建省。

民國22年11月,十九路軍于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将福建劃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四省和福州、廈門兩特别市,安溪縣屬興泉省。23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敗,所設四省取消,安溪縣仍隸福建省。是年7月,福建省政府遵照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訓令,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将全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安溪縣隸屬第五行政督察區。24年10月,全省改為7個行政督察區和廈門市,安溪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進軍福建。8月17日福州解放,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月31日安溪縣城解放,9月正式成立安溪縣人民政府。是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全省劃為8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安溪縣隸屬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之後,行署名稱略有更改,先後隸屬泉州行署、晉江區專員公署、晉江專署、晉江地區行政公署。

1986年1月,泉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安溪縣隸屬泉州市。1990年,安溪縣域東西長74公裡,南北寬63公裡,總面積3057.28平方公裡,是泉州市幅員最遼闊的縣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财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安溪縣在其中 。

2020年6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安溪縣參内鄉長坑鄉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閩政文〔2020〕116号)同意撤銷安溪縣參内鄉,設置參内鎮,行政區域不變,政府駐地不變;同意撤銷長坑鄉,設置長卿鎮,以原長坑鄉的行政區域為長卿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安溪縣轄15個鎮、9個鄉:

鎮:鳳城鎮、湖頭鎮、蓬萊鎮、官橋鎮、劍鬥鎮、城廂鎮、魁鬥鎮、金谷鎮、龍門鎮、西坪鎮、虎邱鎮、感德鎮、蘆田鎮、參内鎮、長卿鎮 

鄉:湖上鄉、尚卿鄉、大坪鄉、龍涓鄉、藍田鄉、祥華鄉、桃舟鄉、白濑鄉、福田鄉

共有19個社區、3個居委會、43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溪縣,古稱清溪,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廈、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隸屬泉州市。縣域範圍東經117°36′-118°17′,北緯24°50′-25°26′,東接南安市,西連華安縣,南毗同安區,北鄰永春縣,西南與長泰縣接壤,西北與漳平市交界。全縣總面積3057.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安溪縣屬戴雲山脈向東南延伸部分。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山巒起伏,山峰林立,山勢峻峭,坡度大,河谷狹窄,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最高山峰太華尖1600米。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東南部地勢相對較平緩,千米高山475座,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城廂經兜村最低海拔32米。以丘陵山地為主,河谷盆地串珠狀分布在西溪、藍溪沿岸。主要河流貫串盆地,并切穿盆地之間的山嶺。

氣候

安溪縣屬南、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異,形成内外安溪明顯不同氣候特點。東部外安溪屬南亞熱帶,年平均溫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長而炎熱,幾乎占近半年時間,冬季短暫而無嚴寒,農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内安溪山巒起伏,地形錯綜複雜,受西北方氣流影響較大,加上山脈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複雜氣候狀況。

水文

安溪縣境内地表水資源主要來自降雨量,多年平均,年來水量為29.90億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地表水3320立方米,降水分布随海拔的增高、山巒起伏、熱力對流和地形擡升影響,村内、珠洋、珊屏降水量大于1900mm,為安溪縣高值區,長坑次之,為1800~1900mm;祥華、感德、劍鬥、尚卿、西坪、虎邱、官嶺為1700~1800mm;龍涓、福前、仙榮、湖頭、蓬萊、城關、官橋、桃舟為1600~1700mm。

安溪縣境内東部河流屬晉江水系,流域面積1909.6平方公裡,占全縣流域總面積的63.38%。幹流西溪(清溪),主支流有藍溪、龍潭溪、坑仔口溪、雙溪、金谷溪、龍門溪。西部河流屬九龍江水系,流域面積1103.2平方公裡,占全縣流域面積的36.62%。主支流有福美溪、白荇溪、祥華溪、龍涓溪、舉溪,河系發育受地層結構影響,呈格子狀分布。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林木樹種:有馬尾松、建柏、油杉、木荷、樟樹、苦楝、赤皮、栲樹、紅栲、米槠、甜槠、石栎、兩廣石栎、青崗栎、南嶺栎、栎葉枇杷、紅楠、大葉楠、檫樹、酸棗、山杜英、紅豆樹、少葉黃杞、蕈樹、山礬、相思樹等。主要供作用材。樟樹供作造船和煉制樟腦油之用。

野生果類:有毛花猕猴桃(俗稱毛桃)、京梨(俗稱扁擔錐)、茅莓、桃金娘。

牧草種類:有野古草、芒白茅、五節芒、美麗胡枝子、截葉鐵掃帚、雞眼草、野葛、刺子莞、碎米莎草、馬蘭、勝紅薊等多種以及雜草。

藥用植物:有山蒼籽、三尖杉、黃柏、狗脊、黃枝子、巴戟等。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分布于内安溪山區。

獸類,虎、豹、狼少見,主要是山獐、豪豬、豹貓(石虎)、野兔、山羊、水獺、穿山甲等。

爬行類,有蟒蛇(錦蛇)、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竹葉青、壁虎等。

兩栖類,有棘胸蛙、虎緻蛙、澤蛙、水龜、平胸龜。

鳥類,種類繁多,遍布全縣,主要有鸠、家燕、老鷹、布谷鳥、白閑、普通秧雞、藍胸秧雞、鹦鹉、貓頭鷹、斑啄木鳥、黃鹂等。

微生物,食用菌資源,主要有紅菰、香菰等。

土地資源

安溪縣耕地面積41.1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8.4萬畝,旱地面積2.7萬畝。縣境内的水稻土,是在人為開墾,經旱耕、水耕熟化過程作用,所形成的區域性土壤,它的分布受地形、母質、水文、農業生産條件及人為綜合影響而呈區域性分布。分為河谷平原區和山坡、山壟地片。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溪縣常住人口為1003599人。

交通運輸

2019年末全縣公路通車總裡程達5110.74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132.56公裡;二級公路171.58公裡;三級公路320.57公裡;四級公路2076.69公裡;等外公路2409.34公裡。公路密度達167.18公裡/百平方公裡。年末全縣共有營運汽車總數1626輛,其中客運班車297輛,貨運汽車1211輛,出租車118輛。 

“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規劃有甬莞、政永、沙廈、泉三高速連接線四條高速從境内穿過,總裡程148.5公裡、設11個落地互通,其中福廣高速,經南安(金淘)至廈門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底通車,安溪已經融入泉州、廈門“一小時經濟圈”。

漳肖泉鐵路,即漳平-泉州-肖厝鐵路,在安溪縣境内設有安溪、湖頭、感德、福德等站點,均為貨運站點,不辦理客運。群衆可通過高鐵泉州站往返安溪,泉州火車站至安溪有接駁班車。

經濟

綜述

茶産業是安溪的民生産業、支柱産業,改革開放以來,随着安溪茶産業效益的逐步提升,安溪實現了從“全省最大國定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的華麗轉身,成為福建省依靠産業發展實現脫貧的典型。

2019年,安溪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731.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2.58億元,增長4.1%;第二産業增加值377.38億元,增長8.3%;第三産業增加值301.53億元,增長8.0%。第一、二、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4.0%、56.2%、39.8%,分别拉動GDP增長0.32、4.42、3.13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所占比例調整為7.2:51.6:41.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71296元(折合10335美元),比上年增長7.4%。

2019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1.28億元,比上年增收1.16億元,增長2.3%。按征收部門分,其中,稅務部門征收44.07億元,下降0.2%;财政部門征收7.21億元,增長2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02億元,增長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37億元,增長18.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67億元,增長2.7%;教育支出19.00億元,增長2.5%;衛生健康支出4.40億元,下降14.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72億元,增長11.8%。另外,基金收入13.28億元,比上年下降11.1%。

2020年,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統籌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運行在承壓中平穩向好。 

根據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安溪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47.63億元,比上年增長3.3%。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56.24億元,增長4.0%;第二産業增加值379.50億元,增長5.2%;第三産業增加值311.89億元,增長0.8%。三次産業結構比為7.5:50.8:41.7。

第一産業

2019年,安溪縣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産值88.37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農業産值70.32億元,增長4.4%;林業産值0.85億元,增長16.0%;牧業産值14.38億元,增長1.8%;漁業産值0.28億元,下降0.1%;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2.54億元,增長5.5%。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3.99億元,增長4.1%。

全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271427畝,比上年增加2691畝,其中稻谷種植面積145343畝,比上年減少2622畝;蔬菜種植面積218646畝,比上年增加20664畝。糧食總産量87367噸,比上年增加2143噸,其中稻谷53010噸,比上年減少669噸;蔬菜246893噸,比上年增加23078噸;茶葉73428噸,比上年增加2192噸;水産品1587噸,比上年增加3噸。

全年肉蛋奶總産量39418噸,下降9.65%。其中,肉類總産量24343噸,下降11.56%;禽蛋14725噸,下降6.51%。肉豬出欄數14.21萬頭,下降15.62%;年末生豬存欄數12.81萬頭,下降11.23%。

2020年2月26日,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産業

2019年,安溪縣實現工業增加值311.62億元,比上年增長9.0%,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4.74億元,增長9.0%。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産值93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90.52,比上年下降4.67個百分點。其中,總資産貢獻率28.36%,下降5.90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20.55%,下降12.01%;資産負債率22.20%,下降2.84%;流動資産周轉率5.07次,下降0.16次;成本費用利潤率15.76%;全員勞動生産率30.82萬元/人;産品銷售率96.95%,下降1.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9.78億元,比上年減少2.43億元。

全社會用電量41.07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0%;其中工業用電量25.29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6.4%。

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5.94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全縣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有64家,完成建築業總産值232.09億元。全縣建築房屋施工面積864.5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501.43萬平方米。

房地産開發投資105.30億元,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資85.09億元,增長8.6%;辦公樓投資3.18億元,增長32.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83億元,下降11.9%。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41.29萬平方米,增長12.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89.43萬平米,增長6.2%;商品房銷售額188.38億元,增長10.5%。

全縣建成區面積29平方公裡,建成區綠地面積11.59平方公裡。全年城區供水總量2909.1萬噸。

第三産業

2019年,安溪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按構成分,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62.70億元,增長19.5%;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95.38億元,增長10.0%。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統計的我縣20類商品中,15類商品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75%。其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18.9%、飲料類增長21.8%、煙酒類增長39.5%、日用品類增長13.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9.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30.2%、家具類增長33.6%、汽車類增長10.2%。全縣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5.29億元,比上年增長30.2%。

全年進出口總額42.30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出口38.59億元,增長6.3%;進口3.71億元,增長5.6%。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34.88億元,比上年增加2.04億元。新批外資項目5個,增資項目1個;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7.2%。

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0587萬元,增長43.1%;完成電信業務收入23025萬元,同比下降4.4%。

全年共接待國内外旅客848.92萬人次,增長10.7%;實現旅遊總收入111.13億元,增長18.8%。

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503.09億元,比年初增加43.3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4%,其中人民币各項存款餘額501.74億元,增長9.8%。人民币存款中,住戶存款餘額340.6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3%。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貸款餘額476.49億元,比年初增加60.91億元,增長14.7%,其中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476.48億元,增長14.7%。人民币貸款餘額中,住戶貸款餘額320.5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1%。全縣銀行類金融機構14家,營業網點共116個,實現24個鄉鎮全覆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典當等類金融機構10家,保險機構17家,證券營業部2家。

2019年全縣電商交易額達107.92億元,其中茶葉銷售額46.41億元,電商已成為助力安溪鐵觀音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 

安溪借鑒引進葡萄酒莊園經營模式,在全國最早探索茶莊園業态,充分展示文化内涵及功能。截至目前,安溪縣已初步建成10幾家上規模上檔次的茶莊園,20家茶莊園已建成或正在抓緊建設中。茶園莊園化管控茶園達28萬畝,占全縣茶園面積4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安溪縣共有各類學校500所,其中幼兒園224所,小學222所,初級中學32所,完全中學1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前教育階段在園(班)48906人,入園(班)16790人,離園(班)18802人;小學階段在校生112287人,招生18362人,畢業生13873人;初中階段在校生35008人,招生13470人,畢業生9532人;高中階段在校生14297人,招生4719人,畢業生4326人;中專職業在校生5845人,招生2411人,畢業生2686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76人,招生19人,畢業生29人。各類學校教職工14956人,其中專任教師12396人,每一教師負擔學生17.5人。

2019年,安溪縣共有各類學校497所,其中幼兒園224所,小學217所,初級中學33所,完全中學1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前教育階段在園(班)47656人,入園(班)13130人,離園(班)18559人;小學階段在校生112556人,招生17922人,畢業生19496人;初中階段在校生49582人,招生19398人,畢業生11546人;高中階段在校生14647人,招生5208人,畢業生4776人;中專職業在校生5600人,招生2285人,畢業生1611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204人,招生39人,畢業生44人。各類學校教職工16000人,其中專任教師13127人,每一教師負擔學生17.5人。

截止2019年5月,安溪縣有1所本科高等院校: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1所專科高等院校: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慈山分院。

科學技術

2019全年專利申請4950件,其中發明403件,實用新型1002件,外觀設計3545件;專利授權3327件,其中發明27件,實用新型396件,外觀設計2904件;年末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27件。2019年,全縣共有19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比2018年新增4家;21家國家高新技術培育入庫企業,比2018年新增7家;13家省高新技術培育入庫企業,比2018年新增8家;6家市級瞪羚企業,比2018年新增3家。

2019年,全年新增注冊商标10775件,累計有效注冊商标38439件;全縣累計擁有安溪縣鐵觀音地理标志産品專用标志使用資格134家。

全縣共有地震前兆台站1個,前兆宏觀觀測點2個,測震台5個,地震預警終端314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24個。

依托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安溪農民講師團等載體,構建以茶業萬人培訓工程為塔基、培育千名新型職業農民為塔身、培養百名茶産業領軍人才為塔尖的人才金字塔。

文化事業

2019年末共有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總量24.5萬冊;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24個,村級文化室472個;博物館1個;高甲劇團1個,演出場數109場,觀衆人數9.0萬人次;影劇院1個,公益活動文藝演出45場,觀衆人數2.9萬人次。

年末全縣有廣播電台1個,電視台1個;調頻轉播發射台1座,電視轉播發射台1座;調頻發射機3部,電視發射機5部;廣播節目1套,電視節目1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3.2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40%。全縣有線電視用戶179362戶,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幹線總長7823公裡。

醫療衛生

2017年,安溪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個,其中醫院10個,衛生院及服務中心(站)24個。預防保健機構(含婦幼所、院)1個,個體診所716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043人,其中執業醫師841人,注冊護士1406人。年末共有衛生機構實有病床3629張。

2019年末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個,其中醫院11個,衛生院及服務中心(站)24個。預防保健機構(含婦幼所、院)1個,村級衛生室630個,個體門診部、診所57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705人,其中執業醫師1132人,注冊護士1771人。年末共有衛生機構實有病床4524張。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體育事業

2019年末共有體育中心1個,體育健身場地2544個,鄉鎮體育健身活動中心24個,登山健身步道2條。全年銷售體育彩票7142萬元。

社會保障

2020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4元,比上年增加1493元,增長6.2%,高于GDP增速。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48元,增長2.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45元,增長6.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1.86,比上年縮小0.06,城鄉收入差距連續三年縮小。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9.54%,基本醫保參保率95.32%。發放城鄉低保、撫恤補助等保障金1.04億元。建成縣社會福利中心二期及112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

資源環境

截止2019年底,全縣土地面積3057.28平方公裡。全縣擁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095公頃。年末耕地面積31881公頃。全縣森林面積295.3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5.77%;森林蓄積量為762.35萬立方米。全年發生森林火災0起。

全年平均氣溫21.9℃,平均相對濕度78%,平均風速2.1米/秒,年日照時數1843小時,年降水量1466.6毫米。轄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标準,安溪縣城區空氣質量一、二級優良天數達标率為98.6%,PM2.5年平均濃度為26ug/m3;城區飲用水源達标率為100%,晉江流域水質監測省控斷面水質達标率為100%。全縣污水處理廠3座,城市污水處理率91.3%。垃圾轉運站55個,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曆史文化

風靡台灣、南洋的清水祖師信仰,即發源于此。其餘安溪鄉土神靈,亦頗受重視。

安溪縣的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湖頭米粉亦有名。

茶文化鐵觀音

安溪産茶始于1725。安溪鐵觀音天下聞名,安溪縣的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安溪是中國古老的茶區,鐵觀音境内生長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樹,茶葉在藍田,劍鬥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樹冠達3.2米,據專家考證,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安溪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暢銷海外。

台灣烏龍茶由安溪傳入,随着烏龍茶傳入台灣,安溪的茶俗也傳入台灣。以茶王賽、茶文化交流會等民間習俗加強與台灣同胞的交流往來,如今已成為安台加深聯系和鄉情的重要方式。

安溪台灣媽祖文化基地

安溪台灣媽祖文化基地項目總投資超過2億元,規劃建設媽祖文化紀念館、植物園、櫻花林等主輔工程。安溪與台灣語言文化習俗相同,台灣茶葉與安溪鐵觀音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兩岸有着深厚的茶緣,由茶緣演繹出來的茶文化,推動兩岸鄉親的交流與合作。此外,安溪台灣媽祖文化基地的建設是對媽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義。

“十裡詩廊”

安溪縣城,諸峰玉峙,一水環回,有“龍鳳名區”的美譽。流經縣城的晉江支流湖頭溪與龍潭溪,在縣城的西部兩水合一,呈“S”形自西而東奔流,人們形象地取名“大龍湖”。大龍湖形成後,安溪在規劃建設兩岸防洪堤時,别出心裁地在兩岸花崗岩護欄上,精選、镌刻了先秦以來7000多首古詩詞,形成中國獨一無二的“十裡詩廊”景觀。

風景名勝

安溪縣是“國家級園林縣城”,素有“龍鳳名區”之美譽。全縣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其中以清水岩、安溪縣文廟、安溪城隍廟最為著名。

清水岩

清水岩位于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于北宋,内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 A AA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内外的朝聖旅遊勝地。清水岩是中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存有文物古迹中,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2009年12月份,清水岩獲批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0年,“清水祖師信仰”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0年,清水岩成為中國書法家創作培訓基地 。自古就有一句俗諺,到安溪必到清水岩,到清水岩必有所得。 

安溪縣文廟

安溪縣文廟,位于安溪縣城南,始建于宋鹹平四年(1001年),屢毀屢修,格局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安溪人李光地任清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相當于宰相),他召集中國名師巧匠,參照山東曲阜孔廟、北京故宮、山西武廟等建築精華,進行重建。因此,安溪文廟素有“八閩第一”“ 安溪文廟冠八閩”、“秀甲東南”之譽,中國排名第五位。

安溪文廟是中國現存比較完整的文廟,為江南現存同類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築藝術群,它工程宏大,藝術精安溪縣湛,雄偉壯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相當高。其建築法式曾傳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證。

安溪文廟主體建築貫穿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呈左右對稱。自外至内有泮宮、騰蛟起鳳石坊、泮池、照牆、棂星門、戟門、庑廊、大成殿、崇聖殿、教谕衙等,南北長164米,東西寬36.5米,加上東邊的明倫堂,建築面積達5986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合理,層次分明,規模宏大,藝術精湛。1985年10月,被列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安溪文廟被确定為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山風景旅遊區

安溪鳳山森林公園位于安溪城關,以鳳山公園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經營總面積180公頃(2700畝)。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整個安溪 ,該公園以自然、人文景觀為根本,強化茶文化、宗教文化主題,集茶文化旅遊、尋根旅遊、朝聖旅遊、健身旅遊、觀光旅遊、生态旅遊6大功能為一體,公園規劃由“一園兩區”構成,即茶葉大觀園、宗教朝聖區、健身遊覽區,共有景點71處,其中現有45處,規劃建設26處。

阆苑岩

阆苑岩是安溪有名古刹,為“安溪八景”之一。始建于唐末,曆史上以産白茶聞名,岩宇大門上有一副茶聯:“白茶特産推無價,石筍孤峰别有天。”記載當時盛産白茶的曆史。

特産美食

安溪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茶樹資源十分豐富,已收集的茶樹品種達50餘種,被譽為“茶樹良種寶庫”。安溪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名茶如下:

鐵觀音:原産于安溪西坪鎮,系烏龍茶中之極品。其條索緊結沉重,茶湯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悠長,滋味醇厚甘鮮,被評為全國名茶和世界名茶。

黃金桂(黃旦):原産于安溪虎邱美莊村,是烏龍茶中風格有别于鐵觀音的又一極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獨特品質,1985年被評為全國名茶。

本山:原産于安溪西坪鎮,與鐵觀音近親,但生長勢與适應性均比鐵觀音強,成茶品質好的與鐵觀音相近似。

毛蟹:原産于安溪大坪鄉,适應性廣,抗逆性強,易于栽培,産量較高,外形條索緊結,嫩葉尾部多白毫,内質香氣清高,深受消費者青睐。

梅占:原産于安溪蘆田鎮,适應性廣,産量較高,在不同産地能适制各種茶類。制紅、綠茶香高味醇;制烏龍茶香味獨特,品質優良。

大葉烏龍:原産于安溪長坑珊屏,适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耐旱耐寒,抗病蟲害能力強,産量高,品質好,深受消費者喜愛。

名人

詹敦仁:安溪首任縣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

詹仰庇(1534~1604)明泉州安溪祥華鄉多卿人,父詹源,弘治進士,曾任監察禦史、雲南按察司副使。

李光地(1642~1718)湖頭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陳萬策(1674~1724)崇信裡(今祥華鄉珍山村)人,清著名數學家。着《四書制義》等。

謝宸荃(生卒年不詳)直隸安肅進士,授安溪令,留心民瘼,整饬有方,勇往任事。

官獻瑤(1703~1782)長坑福春人,授翰林院修撰、提督粵西學政、陝甘學政等,着有《讀易偶記》等。

城市榮譽

安溪縣榮獲“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百強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名縣”、“福建十大産茶大縣”、“2010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與“中國重點産茶縣”第一位、“中國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縣、中國商标發展百強縣、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 、中國生态旅遊大縣、中國青年喜愛的海西旅遊目的地、中國茶都‘閩南茶都、中國家居工藝城、中國著名僑鄉、福建省科普先進縣、中國茶葉第一鎮、中國藤鐵工藝品之鄉、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中國無公害農産品(茶葉)生産基地縣、中國園藝産品(茶葉)出口示範區、南亞熱帶作物(烏龍茶)名優基地、世界名茶鐵觀音之鄉、中國世博十大名茶首位、中國百個重點産茶縣首位、國家生态縣、中國新聞傳播十強縣國家園林縣城 、中國民間藝術(茶文化)之鄉、中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市(特色經濟魅力縣) 、福建省優秀旅遊縣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等榮譽。

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60位 ;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排名第56位;第二批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全國制造業百強縣(市);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32。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TOP100,排名第23;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号。 

2020年11月,入選 “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第83位。

2020年12月1日,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争力100強”。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縣城城市。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21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21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上一篇:松滋一中

下一篇:黑龍江農業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