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布魯克納

安東·布魯克納

音樂教育家
安東·布魯克納,男,1824年9月4日生于奧地利安斯菲爾登,著名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1896年10月11日在維也納逝世,終年72歲。
  • 出生日期:1824年9月4日
  • 出生地安斯菲爾登去世日期:1896年10月11日
  • 國籍奧地利性别:男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1835年,安東·布魯克納在赫爾興師從約翰·巴普蒂斯特·韋斯。他在這裡學習管風琴演奏和作曲基礎知識。1836年,由于父親生病,布魯克納回到安斯費爾登。

1837年6月7日,父親去世,布魯克納成為聖弗洛裡安教堂的童聲合唱團團員,并在那裡上學,接受音樂教育。

1840年,到林茨參加教師培訓班。

1841年,派往溫德哈格擔任學校的教學助理。

1843年,以同樣身份被派往科隆斯多夫。[2]

工作經曆

1845年,在聖弗洛裡安學校擔任助理教師。

1848年,被任命為聖弗洛裡安教堂臨時管風琴師。

1850年,到林茨參加高級學校教師培訓。

1851年,成為聖弗洛裡安正式管風琴師。

1854年,把《d小調安魂曲》總譜呈給維也納宮廷樂隊指揮伊格納茨·阿斯邁爾審閱,并在把《第114詩篇》獻給他之後接受了阿斯邁爾的管風琴演奏考核。

1855年,布魯克納通過高級教師考試。去維也納拜訪音樂理論家西蒙·塞赫特,并成了他的門生。接受函授課程,但經常去維也納當面請教。12月8日,經過試演,成為林茨大教堂管風琴師;遷往林茨,放棄了教師職務,開始了音樂職業生活。

安東·布魯克納

1856年任林茨大教堂管風琴師。

1860年,繼續履行管風琴師的使命,師從西蒙·塞赫特并通過考試,接受了“樂天派”合唱隊的指揮之職。

1861年11月19日,布魯克納主動要求在維也納接受音樂學院一個委員會的“音樂理論”考試;11月21日,在皮亞曆斯滕教堂即席演出管風琴賦格而受到關注;同時,在林茨樂隊指揮奧托·基茨勒處學曲式學和器樂配器,創作一部序曲和兩部交響曲總譜。

1863年,學習《唐豪瑟》總譜,首次觀看作曲家瓦格納的歌劇;在慕尼黑的一次歌詠節上,他認識了一批城市的指揮家和評論家。

1864年,《d小調彌撒曲》在林茨大教堂首演,這是使布魯克納獲得持久榮譽的第一部作品。1865年6月19日,布魯克納在慕尼黑觀看了《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并認識了瓦格納。

1866年,創作完成《e小調彌撒曲》和《第一交響曲》。1867年2月,《d小調彌撒曲》在赫貝克指揮下由宮廷樂隊首演;6月,因神經疾病去巴徳·克羅伊岑療養;9月,其老師西蒙·赫塞特去世。

1868年4月4日,和“樂天派”合唱隊首演了《紐倫堡的名歌手》的結尾部分;5月9日,《第一交響曲》在林茨首演;8月,寫完《f小調彌撒曲》,遷居維也納;10月1日,就任音樂理論和管風琴課教師職務;同時,在維也納宮廷樂隊任管風琴師。

1869年,在南錫和巴黎演奏管風琴并取得成功;同年,《e小調彌撒曲》在林茨首演。

1871年,在倫敦舉辦管風琴音樂會。

1872年,《第二交響曲》完成,《f小調彌撒曲》在維也納首演。

1873年,《第三交響曲》完成,獻給瓦格納。《第二交響曲》在布魯克納指揮下在維也納首演。

1874年,《第四交響曲》完成。

1875年,任維也納大學和聲、對位講師;11月25日,作為音樂理論講師在維也納大學發表就職演說。

1876年,在拜羅伊特觀看瓦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演出。

1877年,指揮《第三交響曲》,遭到失敗。

1878年,《第五交響曲》完成。

1879年,《弦樂五重奏》完成。

1880年,在瑞士舉辦管風琴音樂會。

1881年,修改後的《第四交響曲》在漢斯·裡希特的指揮下在維也納首演;同年,《第六交響曲》完成。

1882年,前往拜羅伊特觀看《帕西法爾》的演出,最後一次見瓦格納。1883年,《第六交響曲》中間兩個樂章在維也納演出;9月,《第七交響曲》完成,并于次年12月30日在萊比錫首演,指揮使阿圖爾·尼基什。

1885年,在赫爾曼·勒韋執棒下,在慕尼黑演出的《第七交響曲》奠定了這部作品的勝利前程。

1886年,《感恩贊》在漢斯·裡希特的指揮下在維也納首演;同年,獲得“弗朗茨·約瑟夫勳章”。

1887年,結束《第八交響曲》的首版工作,赫爾曼·勒韋拒絕演出。1889年10月25日,勃拉姆斯和和布魯克納在“紅刺猬”酒吧相遇。

1890年,由于生病,暫時脫離了音樂學院的教學工作,州政府給予他榮譽津貼;12月21日,漢斯·裡希特指揮演出了《第三交響曲》。

1891年,從音樂學院教授崗位退休;11月7日,維也納大學舉行儀式,授予布魯克納名譽博士稱号;12月13日,《第一交響曲》的“維也納版本”在漢斯·裡希特的指揮下首演。

1892,創作《第150首詩篇》;12月18日,修改後的《第八交響曲》在漢斯·裡希特的指揮下首演。1893年,雖身體虛弱,但仍勤奮創作《第九交響曲》;同時,創作合唱曲《黑爾格蘭島》。

1894年,前往柏林,觀看了《第七交響曲》《感恩贊》和《弦樂五重奏》的演出;11月12日,在大學講授最後一堂大課;11月30日,完成《第九交響曲》的創作,終樂章未能完成。1895年,宮廷為他在百樂宮提供一處住宅。

1896年10月11日,布魯克納去世,遺體送往聖弗洛裡安,安葬在教堂管風琴的下方。[2]

安東·布魯克納人像圖集

1855年

後世紀念

林茲市立交響和劇院樂團以布魯克納命名,為林茲布魯克納樂團;施特勞賓(Straubing)市的一個藝術學校就以布魯克納為名。[1]

人物評價

安東·布魯克納音樂錄音CD(1)

布魯克納的異性緣很奇特,這位虔誠的作曲家在自己五十歲終于在交響曲方面取得突破。他對權威的崇拜在他後三部交響曲上可見一斑:他的第七交響曲是獻給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第八交響曲是獻給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茲·約瑟夫一世的,而未完成的第九交響曲,則是獻給上帝的,“如果他不嫌棄的話”,作曲家這樣說。

布魯克納經常修改即使是已定稿的交響曲。若單單以為這是細節上的小修小補,那就錯了,他的第一,三,四和八交響曲修改的和重寫過的一樣。特别是第四“浪漫”交響曲,絕對不是同一部作品了,隻是諧谑曲和終曲和舊版有些許相同。初版是一個多層混合體,沒有考慮到演出的難度。修改版本在多個方面多顯得更平滑,在和聲和配器方面更有布魯克納的特色風格。為了短而簡明的樂句,宏大的建築音響隻好退居其次——可是人們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認識到這一點,而當時又正值布魯克納的學生費迪南德·略沃和兄弟Schalk對布魯克納交響曲的編輯版本大行其道,但他們的版本的确有助于布魯克納的受承認度上升。

這些被出版的初稿中,樂隊音色被認為更接近瓦格納理念,所有的删節隻會造成減損。布魯克納交響曲的原貌,在1932年的一場紀念音樂會上才得以重見天日,在這場音樂會上,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的前三樂章的原版被演出。[1]

創作特點

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作品多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沉思氣氛;他的宗教音樂作品被譽為奧地利教會音樂的典範,3部彌撒曲繼承了貝多芬《莊嚴彌撒曲》的傳統,《感恩贊》以十分簡潔的手法取得極佳的效果。[2]

安東·布魯克納音樂錄音CD(2)

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常常是以神秘的、“雲狀音群”開始的——弦樂聲部演奏出安靜的震音或者是顫音——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主題旋律的動機或者是呈拱形的旋律線條。

即使是在布魯克納最短小的作品(比如教堂經文歌)中,音樂所呈現的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發展空間:不僅是因為音樂常常是緩慢的,還因為音樂在流動中有時會停下來,以便讓和弦在大廳中回響。布魯克納通過織體結構的突然轉變,表現出他令人驚異的精确變化。

許多浪漫樂派的作曲家都喜歡把富有表現力的管弦樂音色加以融合或變化。布魯克納常常會大膽地使用對比的方式,創造出巨大的聲音色塊的音效。他把演奏管風琴的經驗用在管弦樂隊的表現風格上,用中止或者是“呈階梯狀”的發展來制造音量或色彩的變化效果。

布魯克納的音樂并不總是慢速的或者是固定不變的。他的諧谑曲總是充滿了他年輕時非常熟悉的奧地利鄉村舞曲的節奏;即便是在他交響曲的第一、第四樂章中也常常會出現優雅的舞蹈節奏主題。

布魯克納也稱得上是位偉大的音樂旋律家,他的音樂旋律具有廣闊的風格特征範圍,從第七交響曲開頭較長主題的高雅溫馨,到第四交響曲諧谑曲中部的鄉村圓舞曲的質樸妩媚,可謂多姿多彩。

人物影響

布魯克納是勃拉姆斯外另一位19世紀在後世留下深刻影響的作曲家之一;特别是他的第九交響曲,在當時可謂前衛,待啟示性;布魯克納大膽的和聲對位音響可以說為勳伯格開了路。他獨特的配器和實現手法為卡爾·尼爾森和讓·西貝柳斯所推廣;布魯克納的影響其實還可見于馬勒的作品,還有新古典主義作曲家如保羅·亨德米特和約翰·尼伯姆克·大衛的作品。

布魯克納另一功績是,将彌撒和感恩贊這類宗教音樂音樂會化;布魯克納的音樂語言在20世紀的作曲家弗蘭茲·施密德和理查德·威茲的努力下繼續延伸。[1]

其他作品

布魯克納的作品以“WerkverzeichnisAntonBruckner”(安東·布魯克納作品目錄,縮寫WAB)标識。

管弦樂作品

時間

名稱

林茨稿(1865年/1866年);維也納稿(1890年/1891年)

c小調第一交響曲

(1871年/1872年)1873年、1876年、1877年修訂

c小調第二交響曲

第一稿(1872年/1873年);第二稿(1876年/1878年);第三稿(1887年/1889年)

d小調第三交響曲

第一稿(1874年);第二稿(1878年/1880年);第三稿(1887年/1889年)

降E大調第四交響曲

第一稿(1875年/1876年);1877年/1878年修訂

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

展開表格

室内樂作品

時間

名稱

1878年/1879年

F大調弦樂五重奏

1879年

弦樂五重奏《間奏曲》

器樂作品

時間

名稱

備注

1868年

回憶

鋼琴曲

1861年/1862年

c小調弦樂四重奏

四重奏

1862年/1862年

g小調序曲

管弦樂隊

1863年

f小調交響曲

《學習交響曲》

1869年

零号交響曲

交響曲

常規聲樂

時間

名稱

(1864年)1876年、1881年/1882年修訂

d小調彌撒曲

(1866年)1876年、1882年、1885年修訂

e小調彌撒曲

(1867年/1868年)1876年、1877年、1881年、1890年至1893年修訂

f小調彌撒曲

第一版(1881年);第二版(1883年/1884年)

C大調感恩贊

1892年

C大調第150首詩篇

世俗男聲

時間[2]

名稱

1863年/1864年

日耳曼隊伍

1864年

秋歌

1866年二版

夜空

1866年

祖國之歌

1892年

德意志之歌

展開表格

宗教聲樂

時間[2]

名稱

1846年首版,1888年第二版

如此之大,五聲部合唱與管風琴

1852年

聖母頌歌,獨唱、合唱、樂隊和管風琴

1854年

莊嚴彌撒曲、獨唱、合唱、樂隊與管風琴

1858年

第146首詩篇,獨唱、雙合唱和樂隊

1861年

王的随從,合唱和三支長号

展開表格

參考資料

[1] 安東·布魯克納 · 豆瓣音樂[引用日期2012-07-20]

[2] 安東·布魯克納資料[引用日期2019-07-03]

上一篇:拉裡·尼文

下一篇:馬夢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