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诃夫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诃夫

短篇小說家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诃夫( 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年1月17日-1904年7月15日)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與莫泊桑和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作品三大特征是對醜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醜惡現象。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中文名: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诃夫 外文名: 别名:契诃夫 民族: 出生地:俄國羅斯托夫州塔甘羅格 畢業院校:莫斯科大學 職業:作家 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草原》《勝利者》等 主要成就:世界短篇小說巨匠 英文名:Anton kowolski vicki Chekhov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60年1月29日 去世年月:1904年7月15日 宗教:東正教 文學運動:現實主義 逝世地:巴登維勒 安葬地:俄羅斯聯邦莫斯科市 配偶: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契诃娃 個人稱号: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之一

人物生平

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當時俄國仍使用儒略曆,為1月17日)誕生于俄國羅斯托夫州亞速海邊的塔甘羅格。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成為作家

在家裡活下來的六個子女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農奴。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葉果羅夫·契诃夫當上了自己所從屬的地主家的糖廠經理,并陸續積累了一筆錢,終于在1841年為自己的全家贖了身。契诃夫的父親帕維爾·葉果羅維奇·契诃夫獲得自由後娶了一名名叫葉夫根尼娅的服裝商人的女兒,在塔甘羅格當雜貨店店主。對東正教十分虔誠甚至于狂熱,這對契诃夫後來的的悲天憫人有着很深的影響。

父親的商店經營慘淡,這使得契诃夫從小生活艱難。父親對孩子非常嚴厲,經常打罵。盡管如此,契诃夫對父母始終非常孝順。他的母親經常給兒女們講故事,而且講得很好。她講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裝商人父親在整個俄國旅行的故事。契诃夫從小就喜歡喜劇和表演,這為他後來的劇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礎。

契诃夫後來曾說:“我們的天賦源自我們的父親,但我們的靈魂源自母親。”1867年,他進入當地的一所希臘小學讀書。1876年,契诃夫的父親的商店破産,舉家逃往莫斯科避債,并在那裡謀生。契诃夫因學習法語未能成行,靠擔任家庭教師、變賣家裡的物品和在倉庫工作等方式來維持生計,于1879年完成高中學業,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團聚。在這裡他獲得了獎學金得以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這年年底,他寫成了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這是他的處女作。

登上文壇

由于家境困難,1880年,契诃夫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為一些幽默刊物寫些短小的幽默作品,借以維持生活,他就這樣開始了文學生涯。這些搞笑作品藝術價值不是很高,但可讀性很強,而且也能見容于當時的書刊檢察機關。

他逐漸擁有了一批讀者。漸漸地,他的名聲開始傳播。不過,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針砭時弊、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和世态人心的佳作。1880年3月,他将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發表在《蜻蜓》雜志上,這既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當時他正在上大學一年級,他署的名是“安托沙·契洪捷”(АнтошаЧехонте)。文中諷刺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自命不凡的舊式地主的愚昧無知,發表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很明顯,他受到了當時俄國大量流行的幽默雜志的影響)。

此時他寫得很快,作品數量很多。很快不少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愛挖苦人的作者,他也引起了一些著名作家的關注。他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給《蜻蜓》、《花絮》等雜志投稿,用的是筆名。他在成名之後繼續着自己早年的這一習慣。1880年,他的處女作發表之後,他結識了著名風景畫家列維坦,并成為至交。

1885年,他創作并發表了《皮靴》、《馬姓》、《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裡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裡什别葉夫中士》、《獵人》、《哀傷》等短篇小說名篇。他也開始嘗試創作劇本。1883年,他發表了一些早期創作的短篇小說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Смертьчиновника)、《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1884年契诃夫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行醫執照。這一年,他又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名篇:《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Хамелеон)、《外科手術》。他在《變色龍》中将其諷刺手法使用的淋漓盡緻。他的創作開始轉向勞動者的困苦生活,藝術性也不斷提高。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墨爾波墨涅的故事》(СказкиМельпомены),裡面收集了六個在幽默刊物發表過的短篇小說。該書的出版堅定了他文學創作的決心。此前他在大學畢業時曾給自己這樣定位:“醫生是我的職業,寫作隻是我的業餘愛好。”

風格轉變

1886年,他發表了《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别墅裡》、《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藝術品》、《白嘴鴉》等短篇小說,以及《苦悶》(Тоска)、《萬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長》等系列短篇小說。這裡面的《苦悶》和《萬卡》是其早期創作的一次思想和藝術上的飛躍,他在裡面不再寫幽默故事了。接着,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悶》、《萬卡》,尤其是前者,講述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馬車夫無處傾訴自己的苦悶,隻好向自己的馬傾訴的故事。這部作品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後來被衆多名家一緻贊賞。新西蘭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甚至曾說“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于一炬,而《苦惱》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

這一年,一個不起眼的名叫德米特裡·瓦西裡耶維奇·格裡果羅維奇(ДмитрийВасильевичГригорович)的作家發現了契诃夫的才華,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中肯定他的文學才華,他鼓勵契诃夫充分發揚他的這一天賦,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華,使他自己的創作态度更加嚴謹,多寫有意義的作品(此人因此而被稱為“著名作家”)。契诃夫深受啟發,開始以嚴肅的态度對待寫作,以後逐漸寫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佳作。這一年,他寫出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說。

也是這一年,他的劇本創作的嘗試也終于有了結果:《論煙草的危害》,這是一部輕松的喜劇。

告别喜劇性小說的創作

1887年由于過度勞累和健康不佳,契诃夫前往烏克蘭東部旅行。旅行歸來後,他寫了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也是這一年,他的創作高峰到來了。這一年,他發表了《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等優秀的短篇小說。他也發表了通俗喜劇《蠢貨》和四幕喜劇《伊凡諾夫》。接着,他出版了小說集《在黃昏》,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并把這個集子獻給了德米特裡·瓦西裡耶維奇·格裡果羅維奇。

1888年,他把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發表在嚴肅的文學雜志《北方導報》(Северныйвестник)上。這部作品頗得好評,标志着他告别了喜劇性小說的創作,是他成熟的标志。他被俄國科學院授予“普希金獎金”。然後,他創作完成了另一短篇小說力作《精神錯亂》。

1889年2月,《伊凡諾夫》在彼得堡皇家劇院演出。然後,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沒有意思的故事》。接着,他寫成了獨幕笑劇《求婚》和四幕喜劇《林神》。已經成為一名知名劇作家的他,加入了由亞曆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創辦的劇作家協會。

關注政事

1890年7月到9月,契诃夫隻身一人,先坐火車,後騎馬、乘船,來到政治犯流放地庫頁島進行實地考察。庫頁島上地獄般的慘狀和西伯利亞的城市的貧窮給契诃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黑暗的現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逐漸改變了不問政治的心态,開始著述揭露沙俄專制制度下的内幕,著名的中篇小說《六号病房》(?Палата№6?)和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均是這次考察之後的産物。這一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賊》、《古塞夫》,創作了獨幕笑劇《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

1891年,他創作并發表了短篇小說《村婦》、中篇小說《決鬥》、獨幕笑劇《紀念日》,其中《決鬥》是文學史上第一部向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觀點進行挑戰的文學作品。這一年後,契诃夫将重心轉向戲劇創作,但沒有停止小說創作。

1892年,他創作并發表了《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和《六号病房》(Палата№6)。《六号病房》表現的是重大的社會課題,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反對對人民群衆的精神的摧殘,作品語言樸實無華,氣氛壓抑,文筆精緻,但是思想深刻。列甯在年輕時讀了這部作品後“覺得可怕極了”,覺得他“自己好像也被關在六号病房裡了”。《六号病房》标志着契诃夫創作的轉折,是他在庫頁島之行後的一大成就。從此以後,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說具有了更強烈的社會性、批判精神和民主精神,藝術性也沒有絲毫的減弱。《六号病房》還秉承了《決鬥》的精神,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思想進行了更猛烈的沖擊。這一年,他進行了一次出國旅行,到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巴黎遊曆。

1893年,他創作并發表了短篇小說《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這一年,他在照顧病人時感染了肺結核(當時的肺結核幾乎是不治之症),為此,他到尼斯修養。

1894年,他創作并發表了中短篇小說《一個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學生》,以及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庫頁島旅行記》直指沙俄的專制統治和對政治犯的壓迫。

成果豐收

劇本與小說的雙豐收

1895年,他創作并發表了中短篇小說《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兇殺》、《白額頭》,并且完成了四幕喜劇《海鷗》。

1896年,喜劇《海鷗》在彼得堡皇家劇院首演失敗,在輿論的批評聲中,失望的契诃夫曾一度發誓永遠不再創作劇本。接着,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我的一生》。

1897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農民》、《貝琴涅格人》、《在故鄉》、《在大車上》等。然後,他違背了前一年的誓言,寫成了反映鄉村生活場景的四幕劇《萬尼亞舅舅》(ДядяВаня)。《萬尼亞舅舅》講述一個盲目崇拜者對“名教授”的絕望和一個想造福後代的鄉村醫生幻想的破滅。該劇是契诃夫劇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曾在莫斯科藝術劇院多次上演。1900年,契诃夫與列夫·托爾斯泰在雅爾塔

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藝術劇院,結識了高爾基,并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兩人經常在一塊研究戲劇和小說的發展情況,并研究如何為俄國的戲劇發展開辟新的道路。他開始與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等人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幫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戲劇理論。這一年,他完成并發表了中篇小說《姚内奇》(Ионыч),對“人變庸人”的過程作了深刻的藝術展現。然後,他創作和發表了“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Человеквфутляре)、《有關愛琴的故事》。這三部小說對社會上的庸俗現象和僵化的思想進行了嘲笑和批判。這些作品體現了契诃夫小說的特色:不追求情節的吸引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讓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沖突與矛盾,進而反映社會現實。這使得他的短篇小說可以給予讀者以思考和長期的深刻印象。

在具體描寫上,他認為:“越是嚴密,越是緊湊,就越富有表現力,就越鮮明。”列夫·托爾斯泰因此非常推崇契诃夫,說:“他就像印象派畫家,看似無意義的一筆,卻出現了無法取代的藝術效果。”高爾基也曾說:“俄羅斯的短篇小說是契诃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創立的,他們都是‘不可企及’的。”

1898年,喜劇《海鷗》(Чайка)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獲得空前成功。後來,高翔着的海鷗形象成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院徽。這一年,他與蘇沃林前往西歐旅行。他支持左拉在在德雷福斯案件裡的正義行動,并因此疏遠同意見相反的蘇沃林的關系。回國後,他因肺結核病情惡化而移居雅爾塔,在這裡,他常與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伊凡·亞曆克塞維奇·蒲甯(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庫普林等人互相交流。他曾經想與高爾基一同來中國,但因健康原因而隻得作罷。雅爾塔成了他的小說《帶狗的女人》(1899)的背景。

1899年,他創作發表了《寶貝兒》、《新别墅》、《公差》、《帶狗的女人》等系列小說名篇。這一年,他的《萬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

1900年,他創作并發表了四幕正劇《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以及短篇小說《在聖誕節節期》、《在峽谷裡》。這一年,他當選為俄國皇家科學院名譽院士。

短暫婚姻

1903年,他完成了短篇小說《補償的障礙》、《沒出嫁的新娘》(他最後一部寫成了的小說作品,也是他最具樂觀主義精神的小說),以及一部卓越的悲喜劇《櫻桃園》。1902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主教》。這一年,為抗議俄國皇家科學院無理撤銷高爾基名譽院士稱号的決定,他與柯羅連科發表聲明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名譽院士稱号。1901年,他在雅爾塔與在《海鷗》中扮演女主人公的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1868年9月21日-1959年5月22日)結婚。

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也因此而改名為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契诃娃(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Чехова)。婚後,契诃夫的健康狀況日下,直至3年後他逝世。這段婚姻很短暫,因契诃夫的早逝,而隻持續了4年,但契诃夫的妻子在他死後終生未嫁。他結婚的這一年,即1901年,他的正劇《三姐妹》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能反映他們性生活狀況的中文資料,但根據契诃夫的病情以及他們兩人結婚時的年齡,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的性生活并不美滿。

人物逝世

1904年,1月17日,《櫻桃園》在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演,由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契诃夫原本想讓它成為一部喜劇,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除了将一些鬧劇元素有所保留外,将全劇變成了一部悲劇)大獲成功。5月,他出現了嚴重的哮喘,為此,他于6月赴德國巴登維勒療養,出現了心力衰竭。7月2日,契诃夫在巴登維勒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後葬于莫斯科。

代名詞

随着文學的發展,世界文學評論家喜歡把那些優秀的短篇小說家說成是某方面的“契诃夫”,以緻一些優秀的作家往往被冠以“契诃夫”稱号,比如,美國短篇小說家約翰.契弗就被公認為是“美國郊外的契诃夫”,而愛爾蘭短篇小說家威廉.特雷弗則被稱為“愛爾蘭的契诃夫”,美國作家卡佛、耶茨,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巴爾亦在不同程度被人稱為契诃夫。為什麼會産生此種現象?主要是契诃夫的小說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直面現實的筆觸,契诃夫一生以短篇小說為主,其小說絕無一絲落入三僞文學(愚民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禦用文學合稱三僞文學),與三僞文學界限十分清楚,是純粹的文學本身的表達。生前他就以自己的小說不落三僞文學為榮。他創作态度嚴謹,重視文學的寫生,筆下一草一木無不栩栩如生,刻畫心理亦往往入木三分,是世界短篇小說巅峰之一,并成為短篇小說的代名詞。

主要作品

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于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收錄在中學課本内)《胖子和瘦子》《凡卡》(收錄在小學和中學教材内,如滬教六年級第一學期第三課)《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等等。   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是一個獨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學史上和在社會情緒中構成時代的作家中的一個。”

列夫·托爾斯泰也給契诃夫極高的評價,稱他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而且還說:“我撇開一切虛僞的客套肯定地說,從技巧上講,他,契诃夫,遠比我更為高明!”  在他的衆多小說中,《變色龍》入選上海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第一學期第八單元的第二十八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七課,其中關于契诃夫的生平也做了詳細的介紹。  《凡卡》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第二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語文五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江蘇教育出版社第四單元第十九課,滬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第三課。反映了在沙俄時期統治下,社會的黑暗和生活的悲慘。《套中人》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高中必修5第一單元第二課。

藝術創作

概述

契诃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内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醜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叙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創作特點

契诃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诃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學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诃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诃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铎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诃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

上一篇:路易斯·阿爾貝托·蘇亞雷斯

下一篇:劉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