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經先

孫經先

博士生導師
孫經先,教授,博士生導師,1948年1月生,1981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84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中文名:孫經先 民族:漢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 學位/學曆: 職業:教授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出生年月:1948年1月 性别:男 代表作品:非線性泛函分析及其應用

人物經曆

畢業後留山東大學數學院工作,1991年破格晉升教授職稱,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起任博士生導師,2001年受聘江蘇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現任徐州師範大學數學學院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石油大學兼職教授,全國非線性泛函分析學術會議聯絡組成員。自1985年起到1995年,協助指導和代理指導博士生20餘人;指導訪問學者10餘人;1995年到2001年直接指導博士生7人。

研究方向

非線性泛函分析、非線性積分方程、抽象空間常微分方程。

主要貢獻

孫經先在非線性泛函分析及其應用領域中進行了長達30年的科學研究,獲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代表性工作獲得了國際著名數學家Haim Brezis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恭慶教授的高度評價。

曾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在JDE、JMAA、NA、數學學報等國内外著名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專著3部;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國家優秀圖書一等獎1項。

2010起,孫經先教授開始關注人口統計學研究,利用數學思維和方法對中國20世紀60年代人口變動問題進行了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權威理論期刊《馬克思主義研究》上。

主要獎項

1988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獲得國家優秀圖書一等獎;

1993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獲2007年度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學金二等獎(臨界點理論中的流不變集與橢圓型方程的解)。

主要觀點

2013年8月23日,孫經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了一篇名為《“餓死三千萬”不是事實》的文章。

他認為,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三千萬”的說法是“重大謠言”,“片面地、無端地誇大非正常死亡人數,并不是嚴謹的學風”。他估算,在三年困難時期,全國僅有250萬人“營養性死亡”,遠低于此前3000萬人的推算。

關于“三年自然災害”非正常死亡問題,原新華社高級記者、現任《炎黃春秋》雜志社副社長的楊繼繩2009年曾在香港出版《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一書,估計中國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3600萬人,曾引起重大影響。

但是,孫經先否定了上述觀點,認為這三年僅有250萬人非正常死亡,而且該觀點源于他對中國三年困難時期戶籍人口數量減少的研究。财新記者發現,孫經先的這一觀點并非最新提出,而且因統計假設、推算方法有重大缺陷,已遭到該領域專家的嚴肅批評。

孫經先稱,1959年底以前,因工業“大躍進”,大量農業人口遷移到市鎮,但因農村戶籍沒同步注銷,于是重報虛報戶籍人口1162萬,同時,廣大農村因較嚴重的死亡漏報,750萬死亡人口沒有及時注銷戶籍。1960年至1964年,上述共1912萬虛假戶籍人口才被注銷。

到了1960年到1963年,由于經濟困難,中國大規模精簡城鎮人口,大量工人被迫從城市返回農村,全國約有1482萬人自城鎮返回農村後,沒有及時在農村辦理戶籍遷入,成為沒有戶籍的人。

孫經先據此認為,1960年—1964年中國戶籍統計人口(不考慮自然增長)總計減少的3394萬僅僅是統計數據的減少,而非實際人口減少。這是因為,該時期内,1162萬重報虛報戶籍人口被注銷、750萬死亡漏報人口被注銷、1482萬漏報戶籍人口。

因此,他認為,“把這一減少解釋為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三千萬’,是完全錯誤的”。孫經先進一步估算,三年困難時期“營養性死亡”人數在250萬以下。

上一篇:簡美妍

下一篇:何鐵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