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蘭節

孟蘭節

佛教節日
盂蘭實際是佛教的節日,"孟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1]
    中文名:盂蘭節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節日性質:佛教的節日 意思:救倒懸、解痛苦 日期:農曆七月十四日 記載:佛說盂蘭盆 情懷:廣闊胸襟

節日儀式

首先是淨壇繞經,即繞誦《盂蘭盆經》。先由住持主持繞壇、誦經、灑淨儀式,大衆随行繞行,口誦《盂蘭盆經》三遍;然後,大衆依照早晚課誦時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詞,祝願一切冤親同得超度;祝詞完畢,大衆起立,聽維那念誦佛名,随磬聲行跪拜禮。跪拜完畢後解散。

第二項内容是上蘭盆供。僧衆重新入壇,禮佛三拜後,住持拈香,維那舉“獻供贊”,大衆同唱。然後,再次反複讀誦經文,并說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時伴行禮佛跪拜禮。最後念誦一段回向詞,上蘭盆供儀式結束。

最後一項儀式是衆僧受食。上供完畢,悅衆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論是來客還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後,集體念誦一段祝禱詞,然後各自捧缽回寮。整個盂蘭盆會儀式結束。

節日介紹

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當時佛陀的弟子目揵連尊者,以神通力發現其去世的母親在餓鬼道受苦,目揵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萬分。目揵連焦急憂慮,于是去問佛陀應如何救渡。

佛陀告訴目揵連尊者說:“你母親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貪,縱使你神通弟一也無法解救她的苦難,必須靠十方衆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郅到解脫!”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歡喜日”,亦是衆僧自恣日。所謂自恣就是自己檢點,如發覺自己有過失,應對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過,亦應對僧衆忏悔。當日一切聖聖衆,均精持律儀,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時候設齋供僧,功德最為殊勝。

故此佛陀咐囑目揵連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準備飯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燒香燃燈,将世上最珍貴的食物酂趍鼘窬都放在盂蘭盆内,供養十方大德衆僧。當衆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災,使在世人增長福慧,先亡超度。

後來目揵連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設盆供養及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親得以脫離餓鬼之苦。

根據經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勝會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現世父母、六親眷屬,能脫離三塗,衣食豐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脫離餓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樂無極。如父母在,更能福樂百年、長壽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所以身為佛子,為修孝道,應常念及過去仍未解脫之先祖父母,于盂蘭超幽法會中供養上師大德,燃燈供佛作大功德,以報父母之恩乃利樂解脫十方孤魂餓鬼衆生。

故盂蘭節原是一個孝親感動的日子,但随着中國民間傳統的暄染,變成現在鬼門關大開,燒街衣的恐怖日子,不過,這也代表着中國人有一副布施的廣闊胸襟及情壞,念念不忘布施給鬼道的衆生,但真正的來由及義意,我們也得要清楚。

其他習俗

燒包、放焰口、普渡拜拜、搶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