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睿皇後

孝和睿皇後

中國清朝嘉慶帝第二任皇後
孝和睿皇後(1776年-1850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乾隆五十八年癸醜六月二十六日(1793年8月2日)午時,生皇七女。乾隆六十年乙卯六月二十二日(1795年8月6日)寅時,生皇三子綿恺。同年皇七女夭折,年僅三歲。嘉慶元年丙辰正月初四日(1796年2月12日),冊封為貴妃,于承乾宮接貴妃冊寶。嘉慶六年榮登皇後之位,兩個兒子和女兒都死在她前面,晚年無親子相伴,但道光視他為生母一般敬重,晚年也算是安樂,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壽康宮,終年七十四歲,葬于昌陵西面三華裡處昌西陵。[1]
    别名:孝和睿皇後,恭慈皇太後 兒子:皇三子綿恺、皇四子綿忻 職業:側福晉、貴妃、皇貴妃、皇後、皇太後 陵墓:昌西陵 丈夫:嘉慶帝 民族:滿族 國籍:中國(清朝)

人物生平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出生。

乾隆五十五年,入潛邸為側福晉。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皇七女,未命名,幼殇,未封。

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生皇三子綿恺。

嘉慶元年冊為貴妃。

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

嘉慶六年正月初八立為皇後。

嘉慶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綿忻。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尊奉為皇太後。

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壽康宮,終年七十四歲,葬于昌陵西面三華裡處昌西陵。

嘉慶帝為皇子時,鈕祜祿氏被冊為側福晉。仁宗即位後,封為貴妃。皇後喜塔臘氏逝世後,太上皇乾隆帝命其為皇後,先封為皇貴妃,嘉慶六年,冊為皇後。

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皇後喜塔臘氏病逝後,她的兒子交由孝和睿皇後照顧。孝和睿皇後有兩個兒子,即皇三子叫綿恺與皇四子綿忻。孝和睿皇後對旻甯很好,可說視如己出,對他倍加愛護和關照,所以旻甯做皇子的時候和他這兩個弟弟,同父異母弟弟,就是綿恺和綿忻的關系也很好,和繼母的感情也十分親近。道光能夠即位孝和睿皇後也有推舉之功,所以道光帝視她如同生母一般,更稱其為皇母。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己卯廿五日,仁宗駕崩事出突然,繼承人選未及明示。據禦制《古今儲貳金鑒》序,雍正以後的清代曆朝皇帝,在選定繼承人之後并不明白宣布,隻預立密诏二道放好就可以了,一藏于幹清官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一藏于皇帝随身所帶的金盒中,鈕祜祿氏身為仁宗皇後,當然不會不知道這種事情“立儲家法”。

然則她之所以要在嘉慶崩駕後傳懿旨令綿甯繼位,是因為她清楚知道綿甯為乾隆指示,嘉慶屬意的繼承人,乾隆曾與晚年親自于宮内操辦綿甯與原配孝穆成皇後的婚禮,并賜皇孫夫婦婚後仍居宮内,此乃清朝皇帝對皇孫特例之舉,為清朝最隆重的由太上皇,皇帝全部參與的皇孫婚禮,也是乾隆暗示道光為皇太孫之舉,嘉慶生前也為道光培植勢力,大力封賞。孝和皇後鈕祜祿氏此無私之舉為道光所衷誠敬服,因而其後母子關系融洽。

《翁同龢日記》,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記載:醇邸言,宣宗晚年,每披軍報,必不怡良久。一日問孝和睿皇後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強為慰借。太後厲聲日:“祖宗創業,尺土一民皆艱難締造,何今輕棄之耶?”上長跪引咎。

但孝和也有不為禮法所容之舉,在道光朝第一大案,甚至是整個清王朝數一數二的貪渎大案修建皇陵的案件中,主犯英和徇私舞弊,玩忽職守,貪渎皇陵款項,居然不顧常識不給皇陵裝任何外水系統,也不修任何防水系統,使皇陵成為名副其實的豆腐渣,并且阻攔言官上奏道光實情,道光第一次派人調查此案時又暗中操作使調查結果避重就輕,犯罪事實明确,罪大惡極,且涉及皇帝地宮,孝穆皇後靈柩被淹,按律理當處斬并追究家人,但孝和居然插手外朝,為英和求情,要求道光特别開恩從輕發落英和,使其最終僅僅流放一年半就返回原籍,子孫繼續做官。

孝和皇太後逝世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壽年七十四歲。這一年,道光自己知道自已已經六十八歲了。孝和皇太後死後,道光在喪處“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喪的禮節,雖經王公大臣屢次奏請還宮,堅持不允。皇太後的靈柩移置绮春園迎晖殿後,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也由于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弱的老人了,哀毀勞頓,難免會損害自己的健康。何況他那時也有病在身,正是這兩種原因讓他有病開始不能起了。就在孝和皇太後逝世以後的一個多月,道光亦在慎德堂喪次崩駕。

曆史評價

皇後為人明智,在嘉慶帝死後,由于是突然死亡,宮内起初并未找到放在光明正大匾後的秘密立儲的小金盒。皇後深知道光為乾隆指示,嘉慶屬意的繼承人,且道光為嘉慶原配孝淑睿皇後所生嫡長子,宗法地位也高于妾室扶正的孝和所生之子,孝和清楚自己的兒子無論從哪一方面都不具備挑戰道光帝位的能力,如果此時孝和企圖以私心輔助親子即位,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在這種情況下,她以皇後名義降旨指定由綿甯繼位,換得道光敬佩。

史籍記載

《清仁宗實錄》

遣禮部尚書德明、為正使。禮部右侍郎周興岱、為副使。持節、赍冊、寶、冊封側妃鈕祜祿氏為貴妃敕曰椒庭備秩。贊坤極之安貞。桂殿分榮。沛巽申而畀錫冠崇班于翟鞠。壸職兼修襄順德于珩璜芳型是式。爾皇太子側妃鈕祜祿氏。柔嘉維則。淑慎丕昭。名族鐘祥允協瑤筐之吉内朝輔治。庶騰炜管之徽。茲以皇帝嗣位初元冊立皇後是用封爾為貴妃。錫以冊寶。于戲翊化六宮之長。迓厥繁禧。拜恩九禦之先膺茲鴻慶。欽此。朕謹遵奉太上皇帝敕旨舉行冊封典禮尚其祗承無斁。

上奉太上皇帝命。遣大學士劉墉、為正使。禮部左侍郎鐵保、為副使。持節、赍冊寶、冊封貴妃鈕佑祿氏為皇貴妃。敕曰、全付有家。必資賢于内助。聿綏多福。宜佐治于中闱。矧訓政之方長。尤承歡之攸贊。爰循蒇典。式舉彜章。爾貴妃鈕祜祿氏、華胄鐘祥。德門毓粹。早依光于桂邸。敬慎恒昭。嗣領秩于蘭宮。溫恭愈懋。問安侍膳。時襄溫清之文。獻繭稱絲。夙樹儉勤之本。用載揚夫蕙問。镠簡升華。伫特晉于椒塗。袆衣作則。茲封爾為皇貴妃。錫之冊寶。爾其庥承滋至。彌隆尊養之誠。化裕始基。并着謙和之範。尚徽柔之允葉。體順垂模。期蕃祉之備膺。含章撫譽。克衍坤元之慶。倍征泰運之亨。欽哉。

谕内閣、前曾奉皇考敕旨。孝淑皇後二十七月後。命立皇貴妃為皇後。今已屆期。應欽遵敕旨正位中宮。皇後之父恭阿拉、着照例封為一等候。所有應行冊後典禮。俱俟嘉慶六年二十七月釋服後。着各該衙門詳查定例。奏明擇吉舉行。

谕内閣、前于乾隆六十年。欽奉恩旨。于次年正月傳位後。冊立朕元妃為皇後。經内閣照例撰拟恩诏進呈。其時我皇考日勤訓政。一切禮儀诏令。自應統于所尊。曾蒙聖谕。循例祭告天地宗廟。不必撰拟恩诏。停止慶賀表箋。并以皇後壽節暨元旦冬至。亦俱停止箋賀。禮緣義起。朕受寶以後。敬謹遵行。嗣于嘉慶二年。先皇後逝世。蒙皇考賜谥孝淑。晉封朕之貴妃為皇貴妃。命于孝淑皇後二十七月後。舉行冊立皇後典禮。

四年四月、欽遵敕旨。今皇後正位中宮。而冊立之禮。理宜俟朕釋服後舉行。因思立後頒诏。乃本朝家法。載在會典。實亦古今通義。誠以皇後母儀天下。佐理化原。于冊立之際。祭告天地宗廟。并頒诏天下。以昭慎重。列聖舊章。自當恪守。着于本年四月十五日、禦殿行冊立禮。其應頒恩诏。着遵例舉行。一切事宜。各該衙門查照豫備。至于中外臣工慶賀表箋。及遇壽節令節奏上箋賀。欽遵聖訓。仍行停止。

命文華殿大學士董诰為正使。内閣學士普恭為副使。持節、赍冊、寶、冊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冊文曰。朕聞圖闡坤珍。俪宸樞而着象。景宣舒禦。凝寶曜以齊輝。資福耦之克承。表鴻儀而作配。宮庭禮洽。典冊光崇。咨爾皇貴妃鈕祜祿氏、粹毓名宗。慶贻勳閥。安貞中乎矩度。

主要影響

孝和皇後鈕祜祿氏此無私之舉為道光所衷誠敬服,因而其後母子關系融洽。《翁同和日記》,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記載:

醇邸言,宣宗晚年,每披軍報,必不怡良久。一日問孝和睿皇後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強為慰藉。太後厲聲日:“祖宗創業,尺土一民皆艱難締造,何今輕棄之耶?”上長跪引咎。

但孝和也有不為禮法所容之舉,在道光朝第一大案,甚至是整個清王朝數一數二的貪渎大案修建皇陵的案件中,主犯英和徇私舞弊,玩忽職守,貪渎皇陵款項,居然不顧常識不給皇陵裝任何外水系統,也不修任何防水系統,使皇陵成為名副其實的豆腐渣,并且阻攔言官上奏道光實情,道光第一次派人調查此案時又暗中操作使調查結果避重就輕,犯罪事實明确,罪大惡極,且涉及皇帝地宮,孝穆皇後靈柩被淹,按律理當處斬并追究家人,但孝和居然插手外朝,為英和求情,要求道光特别開恩從輕發落英和,使其最終僅僅流放一年半就返回原籍,子孫繼續做官。

孝和皇太後逝世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壽年七十四歲。這一年,道光自己知道自已已經六十八歲了。孝和皇太後死後,道光在喪處“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喪的禮節,雖經王公大臣屢次奏請還宮,堅持不允。皇太後的靈柩移置绮春園迎晖殿後,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也由于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弱的老人了,哀毀勞頓,難免會損害自己的健康。何況他那時也有病在身,正是這兩種原因讓他有病開始不能起了。就在孝和皇太後逝世以後的一個多月,道光亦在慎德堂喪次崩駕。

藝術形象

《滿清十三皇朝Ⅱ》

《金枝欲孽》

《嘉慶皇帝》

鐵事典故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年僅33歲的皇後崩逝!引起大家的猜測,野史把矛頭指向了孝和皇太後。

在道光二十年的《日記檔》看到以下的記錄:

初九日,谕内務府,若皇後事出,一切照孝慎皇後例辦。欽此。十一日,醜初三刻,大行皇後薨逝。敬事房傳旨,遇有皇太後有差之人,俱穿藍袍青褂,戴無纓帽,不許穿孝衣。欽此。(《日記檔》中在孝全成皇後大行後的記錄)

孝全得病,道光在她病逝前三天傳旨安排後事,證明當時皇後已經病得很重,道光帝已着手準備她的身後事;加上去世時候的場所,已經能讓各類謠言不攻自破了。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底,有一位譚姓禦史繕折上奏,稱皇太後父親的名字“恭阿拉”的“恭”字與皇太後徽号“恭慈”重複。而且,恭阿拉已經過世,皇太後每每聞聽“恭慈”這個徽号,“心瞿豈能忘所自生”,建議更改皇太後的徽号,惟這位禦史的谏言并沒有被采納。

人際關系

丈夫、嘉慶帝愛新覺羅·颙琰

繼子、道光帝愛新覺羅·旻甯

兒子、愛新覺羅·綿恺、愛新覺羅·綿忻

女兒、皇七女

母親、葉赫那拉氏(恭阿拉之妻),一品公妻,正白旗滿洲一等男白明之女。乾隆十九年生人,嘉慶九年過世。

父親、鈕祜祿·恭阿拉

上一篇:南派三叔

下一篇:王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