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

孔祥熙

中國銀行系統的創建者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縣一個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第75代孫,嶽父是宋嘉樹。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财政部長。1937年4月孔祥熙作為“中國特使”前往倫敦參加英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在英國受到了王室空前隆重的接待和禮遇。泰晤士報曾刊出一幅漫畫,畫有一棵大樹,旁倚一支蘑菇。文字說明是英國王室的曆史與孔子家族相比,猶如蘑菇之比大樹。在座賓客都認為這是個再好沒有的比喻。據講當時的英國王室所以如此盛情,并非因為孔祥熙是什麼代表蔣介石的“中國特使”,而是因為他是來自世界上最古老的貴族世家孔門的後裔子孫。英國人對我們至聖先師孔子的景仰,使當時的孔祥熙平添了許多的風光。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币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控制等。[1]1967年8月15日在紐約心髒病發去世。
    本名:孔祥熙 别名:庸之 字: 号: 所處時代:近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山西太谷 主要作品:《二十五年來中國之工商》;《西安事變回憶錄》;《抗戰以來的财政》;《孔庸之先生演講集》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國籍:中國 職業:國際奧委會委員,行政院長,中國銀行總裁 畢業院校:耶魯大學研究生院 政黨:國民黨

人物生平

早年

孔家祖籍山東曲阜,其先祖孔宏用于明代萬曆年間到山西做官,後人遂落籍山西,經商謀生。到孔祥熙的祖父孔慶鮮時,因接掌堂叔孔憲仁所經營的票号,才漸臻富有。孔祥熙的父親孔繁慈是個貢生,曾在票号擔任過文案,因染上吸鴉片惡習,家境逐漸衰落。

孔祥熙五歲時由母親龐氏啟蒙教讀,七歲時母親去世,其父到太谷城西張村設私塾授課,他随父讀書,從而打下國學知識的基礎。

1889年,孔祥熙患了痄腮,請中醫治療未見功效,後來潰爛成瘡,病急改往太谷前街基督教會所設的診所求治,不久潰瘡痊愈。治病期間,孔與診所的洋大夫和護士們處得很熟,曾去參觀教堂、診所、學校等教會所設機構,給他留下較深的印象,“他由參觀而留連,進而渴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1890年春,教會所辦太谷福音小學招生,孔祥熙要求入該校讀書,獲得父親的同意,但是族人多反對,認為違背了孔氏子弟讀“聖賢書”的傳統,經過多次争辯,最後以承諾隻在校讀書不信奉洋教,才被允入學。在1894年底,孔小學畢業,成績優良,但對八股試帖之類的制藝卻未學習。為将來打算,孔繁慈支持兒子繼續念新式學堂,走求新知的道路。次年經教師魏祿義的推薦,到直隸通州(今北京市通縣)美國公理會所設的潞河書院讀書。孔在校學習勤奮,由于國學根底較好,在随同教士到校外講道時,能把儒家思想和基督教義結和起來以增強宣講效果,因而受到書院的重視。潞河的女傳教士麥美德對孔尤為關注,引導他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孔受教會宣傳的“自由、平等”觀念的影響,對清政府的專制腐敗不滿。在聽到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和興中會的革命宗旨後,深受啟發和鼓舞。孔和同學李進方于1899年在校秘密組織“文友會”,聯絡同學探讨新思想。

1900年義和團反帝運動爆發,各地教會首當其沖,潞河書院也被迫停課,孔祥熙暫時回到家鄉。當時山西巡撫毓賢,正唆使清兵和拳民在各地焚燒教堂殺戮教徒,孔祥熙和妹妹孔祥貞也躲進福音教堂避難。由于形勢日惡,孔家兄妹依靠族人和鄉親的掩護才先後逃離險境。而被困在太谷教堂内的美國傳教士和中國教民共14人,則在半月後均被殺害。義和團被鎮壓後,孔祥熙找太谷知縣料理了被害教徒的後事,并與同學張振福赴京向華北公理會彙報了太谷教案的情形,然後作為華北教會派赴山西教案善後談判代表葉守貞和文阿德的助手,赴晉談判。在辦理太谷教案事畢之後,華北公理會對孔“忠心事主”的品質和處事幹練的才能十分賞識,決定推薦孔祥熙到美國歐伯林大學學習。不久經潞河書院教務會議通過,由該校資送赴美。

1901年秋,孔祥熙在麥美德教士護送下赴美,入俄亥俄州歐伯林大學,起初主修理化,後來改修社會科學。1905年考入耶魯大學研究院,研習礦物學。1907年耶魯畢業時,獲得理化碩士學位。孔自稱對未來的抱負是:“提倡教育,振興實業。”

孔在歐伯林讀書時,與美國同學保羅·考賓(PaulL·Corbin)最為友好,曾相約學成之後返回太谷宏揚教會事業。孔返國之前,歐伯林大學的中國學社為孔舉行歡送會,有人提出由孔捎回捐款,在太谷為死于庚子教難的傳教士修築紀念堂的倡議;孔則提出設立學校,啟迪民智、造就人材,它的紀念意義更佳的意見,當場得到一緻贊成。随後,為此募集到一筆為數可觀的辦學基金。

1907年秋,孔祥熙回到北京。那時正值清政府重用留學生之際,郵傳部、北洋大學堂和長沙旅京士紳曾先後派人來邀請,孔均婉辭,決心返回太谷辦學。起初,孔接辦太谷南街基督教公理會明道院附設小學,繼而在原址擴充增加中學課程,成為太谷的第一所中學。學校取名“銘賢學堂”(英文名OberlinSansiMemorialSchool),寓有紀念庚子年死難教友的意思。孔自任監督(校長)兼授史地、礦物等課程,教員多半由傳教士擔任,祥熙的父親孔繁慈也在該校教授經史課。到1909年春,銘賢的學生增至一百數十人,原址不敷應用,經研究後于這一年的秋天把學校遷到太谷東關楊家莊孟氏别墅新址,并在這裡進行了頗具規模的學校建設。

孔祥熙辦學,德智體并重,并親自教授體操。當時國内尚無現成的體育教材,他取法美國步兵操典,自制木槍,操練學生。由于課程内容新鮮,很受學生們的歡迎,同時也引起社會的重視。太谷商會會長慕名前去禮請孔祥熙擔任商團教官,代為訓練商團團員。不久,太谷警局也請他擔任顧問,由此孔和太谷地方治安力量也有了密切聯系。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各省紛紛響應,10月29日太原光複。此時太谷的清政府官員早已聞風隐匿,地方群龍無首,從太原潰散出來的清兵成群結隊直奔太谷。士紳們要求孔祥熙出面維持治安,他慨然從命,稱太谷義軍司令,調集商團團員和銘賢學生組織的義勇隊,執槍閉守四門,孔自率一隊登上北門,向圍城的潰兵作勸導并答允散結川資3000兩,使潰兵繞城外而去,從而使太谷免遭劫掠。随後,各界集議将本縣商團及銘賢部分學生武裝起來,成立太谷營務處,推舉孔祥熙為營務處總辦。附近各縣知道後,也紛紛仿效太谷的辦法。當山西革命軍和清軍在娘子關交戰時,銘賢的十多名學生組成敢死隊,奔赴前方參加抗擊清軍,孔則負責維持地方秩序,直到南北和議告成。

經銷煤油

孔祥熙留學歸國後緻力創辦銘賢學堂,在提倡新式教育培養人材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他并未忘情對“振興實業”發财緻富的追求。在1912年,孔從生活中觀察到煤油已成為居民夜間燃燈照明的必需品,經營煤油定有大利可圖,于是夥同五叔孔繁杏設立樣記公司,向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交付一筆為數可觀的保證金,從而取得了在山西全省經銷亞細亞殼牌火油的總代理權。這一獨家經營,每年給孔家帶來可觀的利潤,使孔祥熙成為買辦商人。

在孔祥熙開始走上經商緻富之路的得意時刻,他的結發妻子韓玉梅因染上肺病而撒手西去。這一意外的打擊使得孔祥熙一度悲痛不已,意興闌珊。偏偏在這個時候,國内政治形勢又因為袁世凱鎮壓了孫中山等人領導的“二次革命”而日益惡化。于是,孔祥熙隻好壓抑喪妻之痛,追随孫中山前往日本,從事革命活動。

在協助孫中山成立中華革命黨的過程中,孔祥熙結識了著名華僑資本家宋耀如的長女、時任孫中山英文秘書的宋藹齡。兩人于1914年春在日本橫濱結為夫婦,并在1915至1921年間陸續生下兩雙兒女,即長女孔令儀、長子孔令侃、次女孔令偉(原名孔令俊)、次子孔令傑。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另行成立國民政府以後,孔祥熙極力勸說時任武漢國民政府财政部長的宋子文到南京投靠蔣介石,為其當家理财,并和夫人宋藹齡一起促成了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事。從此,他的政治命運便和蔣介石緊密聯系在一起。

1927年8月,南京政府内部矛盾加劇,蔣介石被迫辭職下野。為了策劃蔣重新上台,孔祥熙奔走于甯、漢、滬、粵、晉、豫各地,拉攏各方,“苦心疏解,曆時數月,極盡調護斡旋之力”,最後孔和馮玉祥聯合發出通電,呼籲甯漢“雙方團結”迎蔣複職。1928年1月,蔣介石恢複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為了酬答襟兄孔祥熙在公私兩方面所作的諸多貢獻,二月特派孔為南京政府工商部長,繼又選其為“國府委員”。從此,孔的官運、财運十分亨通。

孔祥熙于1928年3月27日正式就任工商部長,1930年工商、農礦兩部合并為實業部,孔繼續擔任部長。就任之初,孔曾發表施政宣言,聲稱“自當以休養生息恢複元氣為第一步,以積極準備力圖發展為第二步”,“并以全民福利為主旨,以中外合作為方術”,“謹遵總理民生主義及建國實業計劃,力謀發展國家富源,改善人民生計”等。孔主持厘定了工商法規100餘種,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工會法、商會法、票據法、公司法、海商法、工廠法、船舶法、商标法、交易所法和保險法等,其目的在于從工商方面來加強南京政權的統治,這在當時工商法規類多缺略的情況下,是有一定需要的。蔣介石重新上台之後,除1928年把奉系勢力逐往關外,對内仍堅持搞軍事獨裁,各軍事實力派之間為争權奪利常兵戎相見,以緻内戰連年不斷,對工農紅軍則進行“圍剿”。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趁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内憂外患使“百業凋敝、民生困苦”,“國民經濟瀕于破産”,自然沒有力量去進行工商、實業建設,正如孔自己所承認的,“因時事多艱,未能多所建樹”。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國民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國民衆的公憤,強烈要求全國團結一緻抗日。各地愛國青年學生紛紛前往南京請願,并痛毆了執行對日妥協退讓政策的外長王正廷。國内各反蔣政治派别,則要求蔣介石下台。蔣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孔祥熙除了替蔣聯絡各方力量外,決定和蔣同進退。年底,行政院改組,孔辭去實業部長職務。

1931年底,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産生出以孫科任行政院長、陳銘樞為副院長的國民黨政府,是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各派間暫時妥協的産物。由于孫科、陳銘樞沒有力量應付“财政危機”和“外交危機”,很快就陷入困境。1932年1月下旬,蔣介石、汪精衛經過密謀後合流,由汪精衛接任行政院長,宋子文任副院長、兼财政部長;3月6日,蔣介石經國民黨302次中政會推舉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軍事參謀部參謀長,重新掌握了軍權。孔祥熙則于4月13日被南京政府特派為考察歐美各國實業特使,赴歐洲考察實業。

孔祥熙此次考察之行,是接受蔣的秘密委托,向德、意等國接洽購買軍械、飛機和在中國設廠自制武器等事宜。在意大利時,墨索裡尼曾建議:中國建設國防應從空軍着手,因空軍可較快發展,所需經費也比海軍少,将來戰争勝負将取決于空軍。孔立即把建議内容電告南京,被蔣介石所采納。孔在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時,給南京政府訂購了大批軍械,聘請德國軍事顧問,為蔣繼續“圍剿”紅軍效力。孔在英國時,曾和英方财政專家商讨改進中國經濟的方法。孔于翌年3月回國。

1933年4月6日,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為中央銀行總裁。當時的财政狀況是:東北淪陷後稅收減少,又因加緊“剿共”而軍費支出猛增。南京政府每月國庫收入約為1500餘萬元,而每月支出則為2200萬元,其中軍費一項為1800萬元,每月赤字達700萬元,依靠發行公債和向江浙财團借貸暫時維持。面對巨額财政虧空,财政部長宋子文和江浙财團都頗為憂慮和不滿。九月,當宋子文在倫敦開完國際經濟會議回國後,發現在他出國的半年裡,因“剿共”軍費又使國庫增加了6000萬元新虧空,使南京财政困難更為嚴重。宋子文對蔣介石不恤财政困難十分不滿,由争吵而堅決辭職不幹。10月29日,蔣批準宋的辭呈,以孔祥熙繼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财政部長并仍兼中央銀行總裁。

總管财政

孔祥熙主管财政後,除繼續采用宋子文在任時所使用的增稅、借債等辦法為蔣籌措軍政費用外,和宋子文不同的是“唯蔣命是從”。而蔣對孔則寵信有加,曆久不衰。

孔在抗戰前采取的主要财政措施有:減輕田賦附加,廢除苛捐雜稅,創辦直接稅,從财政上增加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對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進行增資改組,以财政控制金融;實行法币政策,壟斷金融,操縱國計民生;整理舊債,恢複“債信”,為舉借新債作準備等。

1934年4月,孔祥熙前往長江中遊皖、贛、湘、鄂等省考察民政和财政狀況,不得不承認苛捐雜稅的“剝削悉索”,使“人民生活,日益窮困,社會經濟,日益凋敝,國家财政,永無好轉之日”。他認為欲改善财政狀況,增加收入,必須廢除苛雜,使民衆安居生産才能培植稅源。五月下旬,孔在南京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财政會議上,着重解決确定地方預算、整理地方财政、整理田賦減輕附加、廢除苛雜改良稅制和土地陳報、整理币制救濟農村金融等案。會後即由财政部明令各省執行,并規定今後不準再增加田賦附加和不合法捐稅。對于地方稅收的損失,則以煙酒牌照稅收入及印花稅收入的四成,撥歸地方以資彌補。據統計到1938年底,各省廢除的苛捐雜稅達5000餘種,廢除的稅額年達6700萬元,客觀上起了“稍蘇民困”的作用。南京政府除以此籠絡民心外,使地方實力派不能再用苛捐雜稅來予取予求,反得依賴“中央”的貼補來維持地方财政,從而增強了南京政府對各省的控制力。此舉的效果,曾使蔣介石“深感驚奇和意外”。

擴展

孔祥熙在擔任中央銀行總裁後不久,很快就明白了光憑中央銀行的實力,是無法擔當起南京政府的“錢袋”這一任務的。當時,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币不過4200萬元,較中國、交通兩行的發行量少得多;以該行2000萬股本而言,其中1000萬元是由财政部撥給的公債券而非現款,存款雖名目上有2億數千萬,但多為國庫轉帳,亦非現金。中央銀行常常因為不能按期撥款,而引起地方軍政首腦的不滿。孔接任财政部長後,就積極策劃如何增強中央銀行的實力,并把執金融業牛耳的中國、交通兩行吞并過來。

1934年5月,孔祥熙把中央銀行的資本由2000萬元增加到一億元,以加厚實力。其後又經過多方面的準備,于1935年3月28日向中國銀行發出财政部訓令,并附一張2000萬元的金融公債預約券,作為向該行增加官股的資本,從而掌握了過半數的股權。三天之後,孔對中國銀行進行了人事改組,指派宋子文為中國銀行董事長,任命宋漢章為總經理,把原任總經理張嘉璈調任中央銀行副總裁。對交通銀行,财政部則增加官股800萬元,占該行股份的半數。

中國銀行是當時國内首屈一指的大銀行,存款占全國銀行存款總額的四分之一,發行紙币占全體的三分之一,這種情形中央銀行早已十分嫉妒。南京政府建立後,中國銀行和江浙财閥曾在推銷公債、通融借款等方面給予合作和支持,從而也為銀行自身分潤到巨額債息。但是銀行家們對蔣介石政府内戰軍費開支無度、赤字龐大而心懷憂慮,眼看白花花的銀子在内戰中化為硝煙,或者落入軍閥、政客的私囊,而銀行家自身卻承擔着血本無歸的風險,他們深為焦急。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銀行家們對南京當局予取予求的做法,自然不願“事事聽命”,有時反使南京方面不得不仰承銀行家們的鼻息。這種情形是南京

軍事獨裁者所不能容忍的,蔣介石在給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葉楚伧的密電中,指責中國、交通兩行“固執其曆來吸吮國脈民膏反時代之傳統政策,……此事較軍閥割據破壞革命為尤甚也”。

孔祥熙在奪取中國、交通兩行的時候,不光是憑借所掌握的财政權力,同時也表現了他的老謀深算和工于心計。在對中、交兩行進行增資改組前夕,正是國内白銀大量外流、金融枯竭、銀根奇緊的時候,江浙工商業資本家因資金周轉不靈而叫苦不叠。此時,孔祥熙一面饬令中國、交通、農民三銀行放出工商貸款2000餘萬元,但同時卻暗中散布金融業其所以無法滿足工商界貸款的需求,是因為中國、交通兩行不合作的緣故。提出隻有增資改組,使兩行與中央銀行密切合作,則所需貸款自然不成問題,利息也可降低。這一說法,為渴望得到貸款的江浙工商業資本家所樂聞,并盼望早日實現。孔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把工商界拉過來,使銀行家限于孤立,減少了實行增資改組時的社會震動。在對中國銀行增資的份額上,孔及時作了讓步,從官股占55%改為官商各半,以安定商股資本家之心。對總經理張嘉敖則采用軟硬兼施的辦法,一方面堅持張必須離開中國銀行,免得他掣肘;另一方面又委以重任,在調張為中央銀行副總裁不久,又命張兼中央信托局局長,同年12月還任命張為鐵道部長,使張有替南京政府效力的機會。在南京政府内部,孔用不惜辭職的堅決态度,力争對中國、交通兩行的增資改組,頂住了行政院長汪精衛等人的反對和指責。汪因阻撓無效,一怒而拂袖去青島“養病”。

在增資改組中、交兩行的同時,孔祥熙還把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改組為中國農民銀行。以蔣宋孔陳為首的買辦官僚資本集團,以“國家’為幌子,達成了對中國、中央、交通、農業四行的充分控制,它為南京政府下一步進行币制改革,統一發行法币和控制整個金融業,鋪平了道路。

四行增資改組,雖然增強了财政部對金融業的控制,但仍然沒有點石成金的辦法來彌補大量軍費開支所造成的巨額财政赤字。1933年“廢兩改元”之後,國内的币制仍是銀本位,銀行發行的鈔票是一種與銀元等值的兌換券,國内銀價常因國際市場的漲落而影響币值的穩定;如果濫發鈔票,更會因通貨膨脹發生擠兌,以緻那些現銀準備不足的發鈔銀行會因此倒閉。為此,孔祥熙加緊謀劃改革币制,最後決定以不兌現的“法币”來取代銀本位币,以便壟斷金融、操縱國計民生。

南京政府實施法币政策前夕,國内金融形勢十分嚴峻。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和美國政府把白銀列為美元發行準備後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收購白銀,使我國白銀大量外流。南京政府雖下令征收銀出口稅和加征平衡稅,也未能使白銀外流中止;加上日本人在華北和上海将大量白銀私運出境,使我金融形勢更加險惡。國内公衆對紙币能否繼續兌現已失去信任,從而出現資金外逃和窖藏白銀的情況,滬、甯等地則發生了提存擠兌。南京當局迫于形勢,于1935年11月3日匆忙發布《國民政府财政部改革币制布告》,同日孔以财政部長身份發表“關于币制改革的宣言”。布告規定自次日起,以中央、中國、交通三行所發行之鈔票定為“法币”,逐漸收回三行以外的鈔票;将白銀收歸國有,限期以法币收兌;集中保管法币準備金;法币彙價由三行無限制地買賣外彙來加以維持。在國際上,改革币制雖然遭到日本的反對,但孔祥熙等人利用英、美在華利益受到日本的威脅這一矛盾,以及法币在與外彙比價上釘住英鎊而獲得英國政府的支持。其後,在解決了法币在彙率方面同時針住美元之後,美國也表示給予實際支持。币制改革獲得成功,不僅避免了一場可能使南京政府垮台的财政金融危機,它還有利于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産的恢複;也是其後我國進行八年抗戰,國家财政金融賴以維持的重要支柱之一。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的買辦官僚資産階級,正是在壟斷了金融、實施“法币”政策的條件下,才使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得以加速膨脹的。而孔家則在借公營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況下,成為國中的豪門首富。

整理舊債,恢複“債信”,也是孔祥熙在抗戰前采取的重要财政措施之一。舉債,是南京政府的财政重要進項之一。為了避免無力按期償還債務和順利募集新債,必須對過去發行的名目繁多、償期不一、手續紛繁的舊債進行整理。1936年2月28日,孔祥熙被指派為整理内外債委員會委員長。随後,共14.6億萬元,調換以前發行的39種公債中之33種,以資整理。此舉對财政部來說,達到化零為整、償付便利、拉長債期、減低利息和鞏固債信的效果。至于外債,孔尤其注意北洋政府時期所欠外債中沒有确實擔保那部分的整理。此項外債本息久拖未付,債務信譽毫無,已成南京政府舉借外債的障礙。孔和有關國家分别交涉,先後達成減免欠息、陸續償還的協議,從而恢複了債務信譽,它為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利用外資和舉借外債創造了條件。

抗戰前,孔主掌财政,源源供給南京政府大量的軍政費用,使蔣介石終于能在第五次‘圍剿”中出動百萬兵力,迫使工農紅軍撤離中央蘇區輾轉長征;在瓦解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時,孔曾拉攏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支持“中央”;在鎮壓“福建事變”中,蔣能迅速集中兵力包圍進攻第十九路軍,和收買該軍的重要将領,都與孔祥熙能不斷向蔣提供金錢分不開。但蔣對内鎮壓異己,對日本侵略者妥協退讓的反動政策,日益激起全國各階層人士的強烈不滿,1936年12月12日終于導緻了西安事變的發生。在西安事變的解決過程中,孔祥熙當時以代理行政院長的身份主持南京政府,他為了維護“四大家族”的現實利益,運用他的老謀深算,和宋子文、宋美齡以及贊成和平解決事變人士的共同努力,終于遏制了以何應欽為首的“讨伐派”的圖謀;在中共代表周恩來和張學良、楊虎城的共同努力下,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停止内戰、舉國一緻抗日成為可能。

1937年3月,孔祥熙被特派為中國特使,前往倫敦參加英皇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同時還負有向外國洽商借款和購買軍火的秘密任務。英國外相艾登在向英皇喬治介紹中國特使的時候,稱贊孔祥熙是“統一中國财政,整理中國稅制,改革中國通貨,恢複中國國際信譽,平衡中國政府預算”的“偉大理财家”。孔在歐洲期間,還先後到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德國、法國、比利時參觀訪問。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訂購了大批軍械,随即裝船東運,“七七”事變後用于抗戰。六月中旬,孔從歐洲去美國,23日接受耶魯大學所贈博士學位;27日抵達華盛頓,與美國銀行家晤談并成立借款500萬美元的協定;28日會晤美國财長摩根索、國務卿赫爾,次日會見總統羅斯福,對中日問題坦誠交換意見,羅斯福示意美國建設銀公司給予中國貸款1000萬美元。孔還獲得羅斯福的許可,訂購了一批汽油,由美輪從速運抵香港轉廣九鐵路内運,以備戰時之用。7月19日孔從紐約再返倫敦,與英國有關部門商談并簽訂修築廣梅鐵路和浦信鐵路借款合約,并商定俟機在倫敦發行債券3000萬英鎊。7月26日,孔收到蔣介石發來的“大戰已開始,和平絕望,希在國際方面多所接洽”的密電後,再去巴黎商洽借款并和法國銀行團簽訂了金融協定。而後又去柏林與德國經濟部長沙赫特洽談,但未獲具體結果。随後孔因病在德治療,于10月中旬回到國内。

1938年3月,國民政府為完善戰時行政機構,實行改組,孔祥熙被任命為行政院長,仍兼财政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不久又兼四行聯合辦事處副主席,成為抗戰時期主管财政經濟的首腦。

供給保障

抗日戰争初期,由于敵強我弱,日本侵略者處于戰略進攻地位,華北、東南廣大地區相繼淪陷,占戰前财政總收入90%以上的關稅、鹽稅、統稅和煙酒稅的稅源大部喪失。為了堅持抗戰,對軍事、教育、經濟、交通等各個方面,财政上都須給予支持。孔祥熙在達成戰時财經任務,保障供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在促進戰時生産方面。國民政府為維護國家資源、增加生産,曾于1937年9月在軍委會下設立農産、工礦、貿易三個調整委員會,來分别指導進行。工礦調整委員會大力協助沿海沿江廠礦内遷,到1941年止計遷入後方各省的民營廠礦約為452家(公營和國營的在外),總計内遷機器和物資達12萬餘噸,随工廠内遷的人員約10餘萬人。對内遷廠礦諸如廠址選擇、機件補充、原料采購、技工聘用和資金調劑等,該會均予指導和協助解決。在工貸方面,财政部給工礦企業以較大幫助,僅1940和1941兩年,工貸總數即達數億元(國營廠礦在内),使内遷工廠得以較快複工。同期新建工廠亦達3000餘家,促進了後方工業的發展。又在内地成立工業合作協會,孔祥熙自兼該會董事長,以合作方式組織當地人力,利用各方物資或就地取材,在後方發展小型工業,到1941年成立了工業合作社近2000個,參加生産者達15萬人,月産值2000多萬元,效益可觀。

二、在推動戰時農業生産方面。國家銀行和農本局大量增加農貸,對提高後方農業生産關系甚大

。1939年2月财政部饬令四行向後方各省發放農貸四億元,1941年度貸出之總額則近五億元。農産促進委員會則主辦農作物優良品種的推廣,病蟲害的防治,以及水利、墾殖、肥料、蠶桑、畜牧和農村副業的推進等,到1941年計使農業增加收入達二億元。糧食增産委員會主辦糧食增産工作,據1941年公布增産總額為8970餘萬市擔。由于财政和農業主管部門注意促進後方農業生産,加上這幾年自然災害較輕,農産品有較明顯的增加,使前方軍需和後方民用賴以供應。

三、在加強金融管制和運用方面。當“八一三”上海作戰開始後,滬、甯等地發生了提存風潮,财政部急令各行應休業二日,随即于8月15日頒布《安定金融辦法》七條,對提存作了規定和限制,以防止巨額提存和逃避資金;又令中、中、交、農四行組織聯合辦事處,成為戰時金融樞紐。為了建立戰時金融網,命令四行于1939年底以前,在西南、東南、西北之各省重要地點設立分、支行和辦事處。1942年七月,将四行業務進行調整,使之各歸專業,将法币發行權集中幹中央銀行。對于普通商業銀行,則進行嚴格管理,限制新銀行的設立;并在《非常時期銀行法》中規定,商業銀行不得經商囤貨或代客買賣貨物,行員不得利用行款經營商業。抗戰初期,财政部對法币的增加發行采取謹慎态度,發行額雖有增加但屬于适應後方工農業生産發展的需要。

“通脹”

至于在管理外彙方面,孔祥熙所采取的措施則反映出按照大銀行家、官僚買辦們的私利行事;以及依附英美不顧民族利益的劣根性的一面。财政當局遲遲不能采取嚴格的統制措施,反用無限制照牌價供給外彙,來維持法币對英鎊、美元的彙率,緻使大量外彙資金得以逃避或被敵僞套購而去。後來雖然停止無限制供應,實施外彙清核辦法,先後成立中英外彙平準基金、中美外彙平準基金,但有限的外彙基金很快又被套購一空。财政部在辦理外彙上的錯誤做法,當時就受到各方面有識人士的批評;後來,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實在無異給敵人操縱之柄,來摧殘我們抗戰的經濟”。

随着抗戰由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一面,也日益暴露。在财經方面,除繼續維持抗戰的軍政需用外,那種不體恤民衆生計。苛征重斂以及趁機擴展買辦的封建的國家經資本的行徑,導緻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趨向衰落。這一階段,孔祥熙所采取的主要财政措施有下列數端:

一、改變戰時稅制和實施“公庫法”,建立國庫網。為了增辟稅源,财政部曾先後開征非常時期過分利得稅、遺産稅、财産租賃所得稅和财産出賣所得稅等;擴大貨物稅範圍,并将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屬于直接稅的,均采取分級累進制。由于采用上述措施,雖然征稅地區日狹,稅收總額卻每年增加,而工商業和民衆的稅負加重情形,就可想而知了。至于“公庫法”于1939年10月實施後,政府各機關的一切收支,均集中于各級公庫,不得各自為政,從而祛除了一些“虛僞浮濫、中飽漁侵”等積弊。

二、田賦征實和舉辦專賣。1941年4月,孔祥熙向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提出改訂國家與地方财政收支系統案、接管田賦統籌整理案和實行專賣案,并獲通過。随後,孔于六月份召開第三次全國财政會議,研讨實施辦法。改訂财政收入系統,是把此前自成一級的省财政系統,劃入中央的國家财政系統;将過去依附于省的縣級财政,獨立為自治系統。原屬各省的财政收入,統由中央接管。此舉增加了國庫的收入,并使蔣、孔采用統收統支等手段,加強了對地方控制力。

民不堪

田賦在此之前,為省級财政的主要收入,至此自然改歸中央。為了籌辦戰時軍糧和公糧,規定自1941年下半年起,将全國田賦改征實物。征收标準,規定按照各省該年度田賦預算正附總額每元折合征收稻谷二市鬥。1942年田賦征收額提高一倍,每元改為折征稻谷四市鬥。此外還有“随賦帶購”和“随賦帶征”(縣級公糧)等名目向農民勒收糧食。而四川、廣西等省經過批準把“随賦帶購”,改為“借糧”,更是不費一文便把農民的口糧強

借而去。據官方統計,1941年征收稻谷2400餘萬石,1942年征購合計得稻麥655餘萬石。田賦征實的實施,對于解決重慶政府的戰時軍、公糧的供應,緩和糧價的上漲,充裕國庫,維持戰時财政等功效是十分明顯的,是抗戰後期财政賴以支撐的另一重要支柱。但田賦征實以及“帶征”、“帶購”。“帶借”,無疑極大地加重了農業的負擔。地主則想方設法通過加租加押等手段,把賦稅負擔盡可能轉嫁到佃農身上。加上征兵、工役和拉夫,農民負擔之重,竟到難以維持溫飽和進行簡單再生産的地步。國民黨統治區的農業生産,因而日趨衰落。

孔祥熙平日口頭上也大談“國計民生兼顧并籌”,而事實是隻顧增加國庫收入而不恤民衆生活,這在财政當局實施的“專賣”和“統制物資”等政策中,表現尤為突出。統制物資政策的實行,加強了官僚資本對商業的壟斷,嚴重摧殘了農業和工礦業的生産。如貿易委員會和各專賣機構,一面以低于生産成本的價格統購産品,以剝削生産者,使生産規模日趨萎縮以至無法維持而停産倒閉;一面又以專賣方式,擡價出售統銷産品,以搜括廣大消費者,使民衆生活更趨艱難。而孔祥熙卻把這種殺雞取卵的卑劣行徑,視為“理财的良策”。對于民族工業,政府有關部門除在原料、産品和貸款上進行控制外,更用“加入股份”、“共同經營”和“接管”等手法予以吞并。據統計,抗戰後期僅資源委員會下屬的79個企業,其中吞并沒收而來的占28個(吞并後停閉的15個廠礦尚未列入),與各省地方官僚資本及其他機關合辦的30個,而該會自辦的隻有21個。“四大家族”正是打着“抗戰建設兼顧”的旗号,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橫征暴斂,巧取豪奪,使所掌握的國家壟斷資本得到進一步的膨脹,但它是以損害農業和民族工商業為代價而取得,必然使國民經濟更趨衰敗,而孔祥熙所主持的财政,其來源不能不更多地依賴增發通貨來支撐了。

豪門國蠹

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口頭上也号召“舉國抗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而孔祥熙及其家屬則利用所掌握的權力,謀取私利,大發國難财。國民黨統治區的廣大民衆,對“四大家族”在抗戰後期的獨裁、貪婪、不恤民生的所作所為,日益不滿。

1944年5月,中國西南實業協會、遷川工廠聯合會、中國全國工業協會等五個工業團體共同拟就《解決當前政治經濟問題方案建議書》,送交國民黨五屆十二中全會。其後,黃炎培等30人發表《民主與勝利獻言》,要求國民黨改弦更張,實行民主政策。抗戰七周年紀念日,各地學生曾紛紛集會,揭露國民黨的腐敗統治,要求改良政治。國民黨内與孔家争權争利争寵的各派系也趁機而動,予以抨擊。隻是由于蔣介石的庇護和壓制,孔家貪污蠹國的醜行一直未曾得到徹查和應有的懲處。

1944年6月,孔祥熙趁出席國際貨币基金世界銀行會議赴美,以轉移公衆不滿的視線。孔抵美國後除參加會議外,并以中國政府主席蔣中正的私人全權代表身份,向美國政府要求援助和交涉解決美軍在華費用的墊款問題。會談中,因在所墊付法币折合美元比價問題上和美方意見分歧很大,遭到美方的反對。孔去美國之際,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役中大潰敗,大片國土淪入敵手,人民的生命财産受到巨大損失,使中外震驚、輿論嘩然。美國政府曾向蔣介石提出由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來全權指揮中國戰區的作戰部隊,以改善軍事局勢的強硬要求,後雖經蔣介石、孔祥熙等軟拖硬抗而頂了回去;其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又通過宋子文轉達提議,要求中國政府更換已成衆矢之的的軍政部長和财政部長。11月,蔣介石隻好發表以陳誠、俞鴻鈞接替何應欽和孔祥熙的命令。孔自擔任财政部長到去職,在任長達11年之久,可見受蔣寵信之專。孔辭财長職後,滞留在美國半年餘,于1945年辭去行政院副院長,七月離美返國,同月辭中央銀行總裁和四聯總處副主席職務,10月辭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職,至此僅保留了中國銀行董事長的職務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的頭銜。

孔祥熙亦官亦商,聚斂了巨額資财,在官僚資本家中居于首位。孔在從政前雖也有些資産,但成為國中首富是到南京政府做官之後。他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在使國家壟斷資本孔家的資本主要是商業資本,他家的山西裕華銀行隻是商業資本的保姆,工業資本則多半是他人依附或偶爾為之。抗戰時期孔家的商業,主要由他的精明能幹、長于斂财的妻子宋霭齡和長子孔令侃、次女孔令偉經營的。

抗戰前,宋霭齡曾夥同宋子良、陳行、徐堪等在上海組織七星公司,專做證券、标金、棉紗、面粉等的投機,在交易市場上多次掀起風潮,引起對手的怨恨和輿論的抨擊,但由于有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庇護,終于無事。抗戰初期,宋霭齡僅在套取外彙的投機中,據說就“撈了800萬英鎊”。1939年時,宋霭齡在美存款,居重慶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國銀行中的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國記者賽利文稱為“中國人民的錢袋”。孔的長子孔令侃在21歲時,便被蔣介石指派為中央信托局常務理事,肩負實際責任,他利用進口軍火大獲巨額回扣;抗戰期間利用西南運輸公司,掌握“國家專運”特權,趁機裝運私貨,走私販私,獲取暴利。孔令侃“經商賺錢”的本領,曾經受到孔祥熙的誇獎。孔的次女令偉在重慶掌管祥記公司、廣茂興、晉豐泰等企業,利用當時工不如商、商不如囤以及豪門權勢,大搞囤積居奇等不正當經營,大發國難财。至于1944年的朋分美金公債案,更使重慶山城輿論沸沸揚揚,導緻孔祥熙被迫下台。

抗戰勝利後,孔祥熙雖然不居高官,但認為行政院長宋子文推行的外彙開放政策,實是買辦事業興旺發展不可多得的良機,于是大肆擴充商業規模。孔令侃主持的揚子公司和長江公司,孔令偉主持的嘉陵公司,都是不同于“祥記”而為現代大型的國際貿易公司,均以經銷美國貨為主。戰後孔家的财富繼續增長,孔家企業違法經營的醜聞也時有發生。

世人側目

1946年長江公司的糧食案,1948年揚子公司的囤積案,曾轟動一時受到社會輿論的指責。這些事實說明,孔家的“商譽”和以往的“官聲”一樣令人側目。

為了謀求東山再起,孔祥熙也曾進行過一些活動,1946年曾當選為“國大”代表,但由于政學、CC等派系的抵制,孔複出無望。1947年秋,孔以接獲宋霭齡在美病重的電報為由,匆匆離滬去美國。1948年一月,孔辭去中國銀行董事長職務。1949年大陸解放,蔣介石集團退處台灣,曾聘孔祥熙為“資政”。1962年孔赴台灣暫住。1966年宿疾複發赴美治病,1967年8月16日因心髒病在紐約去世。

主要影響

從政經曆

1926年孔祥熙回廣州,任國民政府廣東省财政廳長,兼理後方财務。

1928年孔任南京政府工商部長。1930年改為實業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辭去國民政府主席,孔祥熙亦同時請辭。1932年奉命到歐美考察,同時秘密向德國、意大利購入武器。

1933年4月回國後,被任為中央銀行總裁。同年10月,宋子文辭去财政部長,由孔祥熙同時兼任行政院副院長及财政部長。之後孔祥熙一路擔任财長一職,直至1944年。

孔上任财長初期,即以改革稅收,加強以财政控制地方和減輕民困;同時改組銀行體系,透過增加資本,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置于國民政府财政部的控制之下;然後再改革币制,以法币取代銀本位,制止白銀外流;此外還整理了政府的債務。此等舉措,使國民政府得以以國家資本控制金融市場,不但為當時的軍事行動提供财源,亦為之後抗戰提供财政基礎。

1936年西安事變時,孔祥熙力主和平解決。抗戰開始以後,孔更曾一度任行政院長。抗戰初期各界對孔的财政政策尚無大怨言;但到了抗戰後期,民間對孔祥熙及其家屬亦官亦商,利用權力進行投機及發展私人資本大感不滿。而美國人亦留意到孔家不正常的斂财手法。1944年傅斯年在參政會上向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發難,揭發其在發行美金公債中貪污舞弊。不久,孔被免去财政部長職位。1945年孔再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及中央銀行總裁。1947年以宋霭齡病重為由赴美國定居。1948年辭去最後的中國銀行董事長職。

經濟思想

孔祥熙的經濟思想可歸納為發展實業論,銀行論,貨币論和财政論四個方面:

發展實業論

孔祥熙自稱在美國留學時即抱定了"提倡教育,發展實業"八個字的"救國志願".1928年4月任工商

部長後,他發表了《工商行政宣言》,1930年12月孔祥熙任實業部長後,又發表《實業行政宣言》,提出施政綱目33條。綱目中提到的實業範圍為"工商農林漁牧礦墾各業"。總的目标是:"政府首當實施林墾政策,開發東北西北西南各省荒地,移民殖邊,以裕民生而固國防,俾人口得平均分配,地力得廣泛利用.更應獎勵農林漁牧,開發礦藏,使地無棄貨,人

盡其力,以增加生産,恢宏工業,庶使百業興盛,産品日增,出口貿易,得以充分增進,國民經濟,得以充分發展,勞資協調,民生樂利,總理實業建設之方略,即可早日實現。"

銀行論

孔祥熙很重視金融.他于1931年提出六條發展實業的政策,第三條就是活動金融.他說:"中國币制紊亂,又無強健有力之金融機構,是以經濟事業,不易發展".中國的現金并不缺乏,"其病在不能集合,不能流通".應建立健全的金融機構,"能得到人民之信任,吸收存留于人民手中及埋藏地窖内之金銀,以存于銀行",再推廣儲蓄及簡易保險等業,收集零散資金,集少成多,用來興辦各種實業和供農工商民需要."使金融活動,猶如人身之血脈流通.如此則各種實業,自易順利發展,十年廿年後,便可迎頭趕上西洋,實現民生主義之經濟建設."要通過健全銀行機構來吸收資金,"使金融活動,猶如人身之血脈流通".以後仍常以金融比血脈。

貨币論

實行法币政策并不是孔祥熙的創造,事先國内已經有這方面的輿論,而且據說孔祥熙并沒有參與法币政策的拟訂.實行法币政策意味着放棄銀本位,但孔祥熙不敢承認.在财政部的《新币制說明書》中有一小節為"新貨币制度絕非放棄銀本位",理由是中央造币廠仍按照《銀本位币鑄造條例》鑄造銀币,"法币之準備,仍以現銀為基礎,保持以前之準備辦法,有多少準備方可發行多少法币,法币與現銀間并未脫離關系"."所以新貨币制度,不是放棄銀本位.而是增加銀本位之健全,亦不是紙币政策,而是企圖法币流通之充實"。

财政論

關于财政的作用,孔祥熙曾表示不能僅限于征稅聚财.1936年他指出:"理财者之使命,不僅須有征稅聚财之消極功能,更須斟酌時代環境,力謀财政建設,直接間接,為社會經濟求發展,為國家民族求富強……而其要旨,則必以國計民生為依歸."他解釋"國計"說:"所謂國計,非僅充府庫,足國用而已,必也于足用之外,謀所以利用之方."又解釋"民生"說:"所謂民生,非僅薄賦斂,不擾民而已,必也于與民休息之餘,更力謀人民富力之增進,凡有關平均人民負擔,發展人民生産,改進人民生活諸端,均應作積極之建設."這是說理财的目标應比充府庫,足國用,薄賦斂,不擾民的要求更高,要力求促進經濟的發展,接近于中國古代的廣義理财思想。

轶事典故

身世

孔祥熙是祖籍山東曲阜,祖上在明末遷往山西太谷。孔子家族自乾隆年間之後就一直未修家譜,他們這一支系自孔聞美便未能入譜。民國初年,孔祥熙路過山東濟南,結識了與孔府血緣關系較近的八府長孫孔祥勉,請其代查族譜,通過孔祥熙提供上溯幾代的名字,查實屬于孔氏“六十戶”中的“紙坊戶”。孔祥熙得知自己孔裔身份後十分高興,以德國設計的青島電話機械綱絡藍圖一份酬謝孔祥勉,日後常以孔子七十五代孫的身份示以衆人。

1930年,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主持編修《孔子世家譜》,孔祥熙不僅捐款大洋一千元,還派員四處查訪孔氏族人。他在《孔子世家譜》卷四十九“紙坊戶”譜中占據了将近六面。

1943年11月1日,孔祥勉的長子孔令朋于重慶舉辦婚禮,由孔祥熙任證婚人,他在緻詞中講了一個故事,說是1937年以特使身份代表國家參加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加冕禮,泰晤士報曾刊出一幅漫畫,畫有一棵大樹,旁倚一支蘑

菇。文字說明是英國王室的曆史與孔子家族相比,猶如蘑菇之比大樹。在座賓客都認為這是個再好沒有的比喻。

奧委委員

孔祥熙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國際奧委會委員經曆。

1939年孔祥熙當選為中國第二個國際奧委會委員,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一個國家可以有一至三個國際奧委會委員。但可以有不等于一定有,這與當時各國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有關。

在參與國際奧林匹克事務中,王正廷明顯感覺到中國話語權的單薄和中國體育運動接軌國際的步履艱難。他迫切希望在中國能夠再産生一名國際奧委會委員,便于形成合力,共同應對相關問題。

當時,國際奧委會委員需要一名國際奧委會委員推薦,由奧委會執委會批準即可。于是王正廷便廣泛遊說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成員。在對增加一名中國委員基本達成共識後,王正廷便在1939年英國倫敦的國際奧委會成員會議上,正式推薦孔祥熙出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并得到執委會批準。這樣孔祥熙便成為繼王正廷後中國第二個國際奧委會委員。

孔祥熙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并兼财政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等要職,是中國行政和經濟事務的最高長官,而他唯獨與體育事業毫無關聯。一個從未提倡過體育的人出任國際奧委會委員,讓很多人一頭霧水。其實,這正是王正廷的匠心所在。他推舉孔祥熙并非從體育事業的本身考慮,而是另有所圖。數年後,他對時任中國體協董事會總幹事的董守義有過一番表述: “體協是個民衆團體,其經費以及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經費來源都是依靠政府補助、社會捐助和門票收入三項。因此,國際奧委會中國委員中必須找一個能向政府說話的人,有找錢能力的人才行。”

在王正廷眼中,孔祥熙正是“有找錢能力的”最佳人選。其實也難怪王正廷出此之策。不過,這樣的理由僅僅隻是一個方面。當年董守義聞知後亦有所懷疑,他在回憶這段曆史時說:“初聽起來似乎也言之成理。但是在當時亂哄哄的局面下,體協本身都沒有人管,王正廷并沒有在其他方面擘劃怎樣恢複體協的工作,卻會想得這樣遠,為将來參加奧運會籌款方便起見,這時就放長線,請财神,那就不易令人理解了。”董守義的懷疑也道出了王正廷推薦孔祥熙出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真正原因并不簡單。事實上,這其中有很深的私人情感因素。

當年,王正廷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日本東京分會總幹事,不久,中國國内的動蕩局面波及到日本,留日的基督教青年會因之陷于低谷,内部産生分裂。王正廷亦在一片不和諧聲中被迫辭去總幹事職務。而他的繼任者則是當年美國耶魯大學的同學孔祥熙。其中王正廷的鼎力相薦發揮了重要作用。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王正廷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參加巴黎和會。會上,日本欲取代德國攫取在中國山東的權益。中國代表團據理力争,終于達成歸還協議。1922年3月,“魯案”公署在濟南成立,北洋政府特派王正廷為督辦,處理有關事宜。王正廷到任後,又力邀孔祥熙為其處理“魯案”的助手。孔祥熙為此專電征詢孫中山意見,中山先生當即複電敦促孔祥熙早日前往就任。孔祥熙随即向閻錫山辭去省參議之職,束裝趕赴濟南就任“魯案”公署實業處長。這是他第一次正式出任當時北洋政府的官員,并由此步入仕途。可以說,王正廷是孔祥熙入仕的重要提攜人。後來,為了青島接收上的工作便利,王正廷又兼任了中日聯合委員會委員長,而孔祥熙也由實業處長兼任“膠澳商埠電話局局長”之職。

孔祥熙以後雖然仕途得意,但與王正廷始終私交甚笃。這樣的曆史淵源,就解開了王正廷推薦孔祥熙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之謎。“私誼”是其最恰當的注腳。

孔祥熙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後,依然沒有表現出對中國體育事業以及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趣。據查相關資料,他在任期内所涉及到與體育相關的事務僅寥寥幾項:1935年11月1日,王正廷向行政院正式提出參加第11屆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計劃及經費預算。蔣介石大筆一揮,給予批準。依照體協原先計劃,代表團由80名運動員和20名相關職員組成,總計往返車船、制裝及訓練等費用,約需17萬。孔祥熙在審核時,并未作難,而是爽快地如數撥付。這種做派在孔祥熙是很難得的。但後來教育部要派出30多人的考察團随行,情況發生變化,預算費用需追加5萬。孔祥熙對此則不予認賬。王正廷被迫向張學良、商震、龍雲、李宗仁、傅作義、邵力子等籌款,才得以成行。

抗戰勝利後,舊中國體育逐漸複蘇。1945年9月7日,中國體協在重慶召開理監聯席會議。會上,王正廷提出争取1952年第1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舉行案,曾引起了國人的關注。此後,王正廷請中國體協總幹事董守義專程征求孔祥熙意見。畢竟孔祥熙是國際奧委會委員,有投票權。孔祥熙聞之後并未表現出熱情,可能政局的雲谲波詭讓他無法對8年後的情勢保持樂觀。但作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他還是表示原則支持,但要求體協與政府商定申辦具體地點後再說。結果,政府并不熱衷此事。中國最早提出申辦奧運之議就此胎死腹中,成為天方夜譚。

孔祥熙在國際奧委會委員任上,從未參加過任何相關體育會議。按《奧林匹克憲章》條款規定,一個委員兩年不參加會議或其他活動就要作辭職論。但奇怪的是孔祥熙仿佛是特殊委員,其名字每年還都在《奧林匹克公報》裡出現。

1955年8月,孔祥熙宣布辭去國際奧委會委員,結束了他的這段特殊經曆。

主要作品

著有《二十五年來中國之工商》、《西安事變回憶錄》、《抗戰以來的财政》、《孔庸之先生演講集》。

人際關系

妻子:宋霭齡(香港傷兵之友協會會長)。

兒子:孔令侃(揚子建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人)、孔令傑(國民黨政府的外交官)。

女兒:孔令偉(圓山大飯店經理)、孔令儀。

上一篇:李少石

下一篇:帕修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