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贻

孔令贻

孔子76代嫡孫
孔令贻,字谷孫,号燕庭,孔子76代嫡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的孔令贻接任世襲衍聖公,1898年孔令贻奉谕為翰林院侍講,并正式主持府務。1892年署理四氏學學務。1907年奉旨稽查山東學務。1914年中華民國封衍聖公。1915年袁世凱陰謀複辟帝制,組織“籌安會”,孔令贻為“名譽理事”,袁稱帝後,加封孔令贻“郡王”銜。1919年春,進京為廢帝溥儀祝壽,蒙賞紫禁城騎馬。同年秋于11月8日在北京太仆寺街衍聖公府病逝。[1]
    本名: 别名:衍聖公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山東曲阜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孔令贻 外文名:kong ling yi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職業:世襲衍聖公 信仰:儒學 性别:男 出生年代:清末民初動蕩年代

生平經曆

光緒任職

1888年(光緒十四年),受“陛見”,賜禦書“斯文在茲”匾額及“福”、“壽”二字,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朱子全書》各1部以及絹箋、筆墨、文绮等。在京期間與吏部右侍郎孫毓汶之女結婚。1889年(光緒十五年),奉谕為翰林院侍講,正式主持衍聖公府府務。1892年(光緒十八年),署理四氏學堂學務。

抵制洋務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西方傳教士欲在曲阜古泮池興建教

堂,他與知縣及地方士紳協力,在古泮池北岸建起“文昌祠”以抵制傳教士。1904年(光緒三十年),津浦鐵路線路勘測中,欲由歇馬亭經孔林西直達鄒縣,他以“破壞聖脈”、“震動聖墓為由,奏請朝廷批準,使鐵路線改道兖州。同年,被山東巡撫保鑫飯立四氏師範學堂總理,他“親身在堂,督率教習”,還将衍聖公府捐納功名的巨款及曲阜60戶族人所集錢2萬餘千文,于全縣16社各設初等小學堂1所,城内設高等小學堂1所。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春,奉旨稽查山東學務。

他自認負有“改良校務,尊崇正學之責”,先後到濟南、泰安、兖州、濟甯、萊州、膠州、登州、青州六府二直隸州視察。随行役等經費“均自行發價,概不騷擾。沿途隻要公館1所、燈油茶水,餘毋庸供給。”周曆各郡縣,對師生教、學,細加觀覽,“随時示以改良之法”,“誨以明人倫崇正學,期有合于立人達人之旨”。次年春因丁母憂,離職守孝。

民國初年

民國初年,地方上拟推舉其為國會議員,堅辭不就。1912年2月,袁世凱竊任臨時大總統,他上書恭賀。是年,在他的倡議和資助下,曲阜縣興辦了接種牛痘的防疫機構。次年,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準予衍聖公仍舊膺受前代榮典、祀典,并頒給“一等嘉禾章、一等大绶寶光嘉禾章”。1915年,袁世凱陰謀複辟帝制,他積極參與“籌安會”活動,被推選為“名譽理事”,并任教育界請願團理事長,代表教育界勸袁稱帝。袁複辟後,加封其“郡王”銜。

洪憲帝制失敗後,康有為提出“孔教為中國之基礎”,孔令贻即發出“請定孔教為國教”的通電。1917年7月,張勳擁戴廢帝溥儀複辟,他發賀電稱是“日月重光”、“普天同慶”,并準備好巨款在曲阜為張勳建“生祠”,還撰寫了“生祠啟”,後因張勳複辟失敗作罷。1919年,入京為廢帝溥儀祝壽,被賞賜“紫禁城騎馬”。

離世

同年秋,再次赴京,為繼配陶氏之父陶式送殡,突發背疽,醫治無效,11月8日病逝于太仆寺街衍聖公府。

家譜一覽

50世祖華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黃帝(姬軒轅)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極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商部族首領)

42世祖昭明(商部族首領)

41世祖相土(商部族首領)

40世祖昌若(商部族首領)

39世祖曹圉(商部族首領)

38世祖冥(商部族首領)

37世祖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商部族首領)

36世祖上甲微(簡稱微,商部族首領)

35世祖報乙(商部族首領)

34世祖報丙(商部族首領)

33世祖報丁(商部族首領)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領)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領)

30世祖商王成湯(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開國君主,原為商部族首領)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辯)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莊)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斂)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載)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羨)

14世祖微仲(又稱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啟之弟,宋國第二任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勝(子勝)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稱他為“孔防叔”)

2世祖(祖父)伯夏(子夏)

1世祖(父親)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稱之為“孔纥”)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他首改“子姓”為“孔姓”,是

1世孫(兒子)孔鯉

2世孫(孫子)孔伋

3世孫(曾孫)孔白

4世孫(玄孫)孔求

5世孫孔箕

6世孫孔穿

7世孫孔謙(又名孔慎、孔順)

8世孫孔鲋、孔樹、孔騰(漢高祖劉邦封孔騰為奉祀君)

9世孫孔忠(孔騰之子)

10世孫孔武(孔忠長子)、孔安國(孔忠次子)

11世孫孔延年(孔武之子)

12世孫孔霸(孔延年之子),被漢元帝封為褒成侯

13世孫孔福(孔霸長子,被漢成帝封為殷紹嘉侯)、孔捷(孔霸之子)、孔喜(孔霸之子)、孔光(孔霸之子)

14世孫孔房(孔福之子,褒成侯)、孔永(孔捷之子)、孔放(孔光之子)

15世孫孔均(原名孔莽,孔房之子),褒成侯

16世孫孔志,褒成侯

17世孫孔損,褒亭侯

18世孫孔曜,奉聖亭侯

19世孫孔完(孔曜長子,褒成侯,無子)、孔贊(孔曜次子)

20世孫孔羨(孔贊之子),宗聖侯

21世孫孔震,奉聖亭侯

22世孫孔嶷,奉聖亭侯

23世孫孔撫,奉聖亭侯

24世孫孔懿,奉聖亭侯

25世孫孔鮮,奉聖亭侯

26世孫孔乘,崇聖大夫

27世孫孔靈珍,崇聖侯

28世孫孔文泰,崇聖侯

29世孫孔渠,崇聖侯

30世孫孔長孫,恭聖侯

31世孫孔嗣悊(孔長孫次子、孔英悊之弟),紹聖侯

32世孫孔德倫,褒聖侯

33世孫孔崇基,褒聖侯

34世孫孔璲之,褒聖侯、文宣王兼兖州長史

35世孫孔萱,文宣公

36世孫孔齊卿,文宣公

37世孫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孫孔策,文宣公

39世孫孔振,文宣公

40世孫孔昭儉,文宣公

41世孫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孫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3世孫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贊善大夫

44世孫孔延世(孔延澤之兄),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5世孫孔聖祐:文宣公兼知縣事,無子

45世孫衍聖公孔宗願(孔延澤之子、孔聖祐從弟)

46世孫衍聖公孔若虛(孔宗願次子)、孔若愚(孔宗願第三子)、孔若蒙(孔宗願長子)

47世孫衍聖公孔端立(孔若愚之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長子,南宗)

48世孫衍聖公孔琥(孔端立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孫衍聖公孔拂(孔琥之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之子)、孔拯(孔璠長子)

50世孫衍聖公孔元用(孔拂長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遠(孔搢之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長子)、孔元纮(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孫衍聖公孔之厚(孔元孝之子)、孔之全(孔元用之子)、孔萬春(孔文遠之子)、孔之固(孔元纮之子)

52世孫衍聖公孔浣(孔之厚之子)、孔治(孔之全之子)、孔浈(孔之固之子)、孔洙(孔萬春之子,南宗)

53世孫衍聖公孔思晦(孔浣之子)、孔思誠(孔治之子)、孔思許(孔津之子,孔之言之孫,孔仁玉的第11世孫,南宗)

54世孫衍聖公孔克堅(孔思晦之子)、孔克忠(孔思俊之子,孔洙之孫,南宗)

55世孫衍聖公孔希學(孔克堅之子)、孔希路(孔克忠之子,南宗)

56世孫衍聖公孔讷(孔希學之子)、孔議(孔希路之子,南宗)

57世孫衍聖公孔公鑒(孔讷之子)、孔公誠(孔議之子,南宗)

58世孫衍聖公孔彥缙(孔公鑒之子)、孔彥繩(孔公誠之子,南宗)

59世孫衍聖公孔承慶(孔彥缙之子)、孔承美(孔彥繩之子,南宗)

60世孫衍聖公孔宏緒(孔承慶長子)、孔宏泰(孔承慶次子)、孔弘章(孔承美之子,南宗)

61世孫衍聖公孔聞韶(孔宏緒之子)、孔聞音(孔弘章之子,南宗)

62世孫衍聖公孔貞幹(孔聞韶長子)、孔貞甯(孔聞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貞運(孔聞音之子,南宗)

63世孫衍聖公孔尚賢(孔貞幹之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無子而早夭)、孔尚幹(孔貞運之子,南宗)

64世孫衍聖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之子)、孔衍桢(孔尚幹之子,南宗)

65世孫衍聖公孔興燮(孔衍植之子)、孔興燫(孔衍桢之子,南宗)

66世孫衍聖公孔毓圻(孔興燮之子)、孔毓垣(孔興燫之子,南宗)

67世孫衍聖公孔傳铎(孔毓圻長子)、孔傳錦(孔毓垣之子,南宗)

68世孫衍聖公孔繼濩(孔傳铎之子)、孔繼濤(孔傳錦之子,南宗)

69世孫衍聖公孔廣棨(孔繼濩之子)、孔廣杓(孔繼濤之子,南宗)

70世孫衍聖公孔昭煥(孔廣棨之子)、孔昭烜(孔廣杓之子,南宗)

71世孫衍聖公孔憲培(孔昭煥長子,孔憲增之兄,無子)、孔憲坤(孔昭烜之子,南宗)

72世孫衍聖公孔慶镕(孔憲增之子,過繼給孔憲培,1794年襲爵)、孔慶儀(孔憲型之子,孔傳錦的第5世孫,南宗)

73世孫衍聖公孔繁灏(孔慶镕之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無子,南宗)

74世孫衍聖公孔祥珂(孔繁灏之子)、孔祥壯、孔祥楷(孔繁英長子,過繼給孔繁豪,南宗、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75世孫衍聖公孔令贻(孔祥珂之子,字谷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承襲衍聖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聖公府

76世孫衍聖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之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總統明令,承襲衍聖公爵位;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号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孫家鼐孫女孫琪芳女士;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孔德成随遷往台灣,複建台北家廟,曆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兼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開設商周青銅彜器、三禮綜合研究、金文等課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點50分在台北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詳辭世,享年89歲;長女:孔維鄂;子:孔維益、孔維甯;長孫:孔垂長

77世孫孔維益:孔德成之子,早卒,未襲封

78世孫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孔維益之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襲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孫孔佑仁:孔垂長之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灣

79世之後的輩分字: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彜、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資料來源于《孔子家譜》《孔子世家譜》)

孔令贻墓

位于孔林東北部環林路東側。封土東西13.00米,

南北9.00米,高2.80米,為中型墳冢。墓前石碑篆書“孔子七十六代孫襲封衍聖公墓燕庭先生之墓”。碑雕麥穗額、龍邊,前設石雕供案、石鼎、帛池、酒池各一件。孔令贻墓在1966年為孔林首批被破壞的墳墓之一,後修複。

上一篇:鞏賓

下一篇:金周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