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宮

娲皇宮

中國神話女娲娘娘煉石補天,抟土造人之地
娲皇宮,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皇山上,為中國神話傳說女娲娘娘煉石補天,抟土造人之地。娲皇宮始建于北齊時期,初為北齊文宣帝高洋所建離宮,初開三石室,雕數尊神像。後經曆代修葺續建,娲皇宮現今占地面積達76萬平方米。如今建築多為明清時期,而北齊遺迹,僅留石窟與摩崖刻經,共6部,是中國現存摩崖刻經中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為女娲誕辰,女娲祭典之日。是時全國多地的人以及海外華僑前來祭拜華夏族人文先始,是中國規模最大、肇建時間最早、影響地域最廣的奉祀女娲的曆史文化遺存,被譽為“華夏祖廟”,為全國祭祖聖地之一。1990年娲皇宮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2年娲皇宮景區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地址: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索堡鎮 類别:名勝古迹 開放時間:08:00-17:00 票價:60.00元 景區級别: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保護級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占地面積:76萬平方米 建造時期:北齊時期(550~559年)

地理位置

娲皇宮位于涉縣西北約10公裡的鳳凰山上,距邯鄲百餘公裡,相傳是“女娲煉石補天,抟土造人”之處。  娲皇宮始建于北齊文宣帝時,是中國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的古建築,現有房屋135間。娲皇宮建在山勢陡峭的山腰上,主要有娲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鼓樓、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等大小 12座建築。娲皇閣是娲皇宮的主體建築,坐北朝南,高達 23米,是四層樓式結構,布局奇巧。第一層内供奉有女娲神像,二至四層均設有走廊,可以登臨遠望。

娲皇閣外的山崖上,有北齊摩崖石刻群,刻有《法華經》 《神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盂蘭盆經》、《十地經》等十部真經,洋洋灑灑 13多萬字,字迹工整秀麗,有“天下第一壁經群”之稱,對研究我國佛教曆史、書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娲皇宮是我國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築,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晉陽所建的又一離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娲皇宮初開三石室,雕數尊神像。後經曆代修茸、續建,現有建築房屋135間,占地面積76萬平方米,分山上山下兩組建築。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宮、廣生宮和碑坊等,向上繞行十八盤石徑,便可到達最高處的娲皇宮。

簡介

娲皇宮位于河北邯鄲涉縣,因神話故事中的的女娲在此煉石補天而得名。娲皇宮建于北齊時期(550~559年),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1400年的曆史。娲皇宮俗稱“奶奶頂”,是中原地區唯一祭祀女娲的宮殿。

娲皇宮,是為祭祀中國古代著名神話傳說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據《淮南子·覽冥訓》、《路志》、《獨異志》等典籍記載,傳說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繼嗣,“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足以立四極”,從此人類和萬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間對她的崇敬與懷念。對于以人倫道德為核心的封建文化統治下的漢民族,便視女娲為有蓋世之功的女性神聖,于是為之建宮立廟,永世享受人間的崇拜。

娲皇宮古迹始建于北齊,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時(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宮。據這裡碑文記載,此處古迹最早創建于漢文帝時,但當初規模很小,僅有“神廟三楹”。另據《涉縣志》記載,北齊文宣帝高洋,以邺為都城(邺,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邺鎮),以晉陽(今山西太原)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晉陽,往來于山下,“遂起離宮,以備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釋氏,喜刻經像”,在這裡較大規模地修建了娲皇宮,并在山麓開鑿石室,内刻佛像,以後又将佛經“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陸續修建了不少宮宇,清代又曾大規模重修。累經曆代叠次修建,這裡漸而成為占地1.5萬多平方米的一組建築群。

建築布局

娲皇宮的建築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勢,匠心獨運。它由四組建築組成,每一組都各具神韻,自成一體,又和整體格局和諧統一。山腳三處建築,自下而上,依次為朝元、停骖、廣生三宮。朝元宮(十方院),因其為山前首廟,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燒),停骖宮(歇馬殿)是一行宮,為聖駕及香客休憩處,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娲皇誕辰之日,民間在此宮舉行衆神慶壽之儀。這個宮(歇馬殿)的山牆上,畫有娲皇宮全景和一幅壁畫:“伺辇圖”。一輛華貴的車辇上坐着女娲,神龍牽車,仙女陪伴,天兵護衛,騰雲駕霧,馳騁萬裡長空,是一幅珍貴的藝術品。廣生宮(子孫殿),為一座神廟,乃神話傳說中求子之場所。停骖、廣生二宮,各有正殿、配殿,分别為懸山、硬山式建築。由山腳向上繞行十八盤後,過廣生宮便是“奶奶頂”即娲皇宮所在。

娲皇宮是最後最高的一組主要建築,于鳳凰山崖險峻陡峭之處就勢築台而建,娲皇閣(三閣樓)居中,梳妝樓、迎爽樓分立左右,鐘鼓二樓南北對峙,還有六角亭、靈官閣和題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選其位,呈點綴之态,全部建築布局合理,既和諧對稱,又不拘一格,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獨特風格。

娲皇閣(三閣樓),坐東面西,為娲皇宮主體建築,古有“倚崖鑿險,傑構淩虛”之稱,它懸空而立,高達23米,為歇山鬥拱硫璃瓦頂。該閣建在北齊大石窟的洞頂上,以條石拱券為基,上建三層樓閣,分别名之為“清虛”、“造化”與“補天”。各層均三面設廊,背倚懸崖,用鐵索将閣與崖壁所鑿八個“拴馬鼻”相系,若遊客盈樓,鐵索即伸展,繃如弓弦,樓體前傾,因而又被稱作“吊廟”、“活樓”,構思奇巧,為建築史上動靜結合的傑作。縱觀娲皇閣,嵌于絕壁,雕梁畫棟,登樓遠眺,太行群山湧翠,漳水如帶,堪稱“天造地設之境”。

千百年來,娲皇宮曆經數代,屢遭焚毀,今日所見,多為明清建築,而北齊遺迹,僅留石窟與摩崖刻經。崖壁現留石窟三處,除娲皇閣底基石窟外,其右側另有“眼光”、“蠶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壞,殘缺不齊,惟内壁環刻經文較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當首推摩崖刻經最為珍貴,為此處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經,共分五處镂于崖壁,總面積為165平方米,共刻經文13.74萬餘字,最大的一處,面積54.18平方米,字數也多達4.1萬有餘。字體全為魏碑書法,“銀鈎鐵畫,天下絕奇”,堪稱藝術珍品。所刻經文内容,均屬大乘佛教之經典,這對研究佛教和北齊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曆史标本和資料,在國内也屬罕見。從國内現存的北齊石刻看,内容多與佛法有關,在當時雕佛刻像之風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來摩崖石刻藏經,還很少見,可以說,無論在石刻建築、藝術價值和藏經内容上,娲皇宮的摩崖刻經均有較高的曆史和藝術價值,它也是北齊文化的一個縮影。同時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經,而後才立廟拜神,這也體現了漢民族文化心理的特點,即崇佛與崇神并舉的多種崇拜的宗教觀念,所以,從摩崖刻經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國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一個形象的見證。

娲皇閣亦稱三閣樓,坐東面西,建在北齊大石窟的洞頂上,從下向上依次名之為"清虛"、"造化"、"補天",通高23米,建築式樣為歇山頂,七踩三下昂鬥拱,龍形要頭,屬典型的清式建築,是娲皇宮的主體建築。它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岩、下設深壑,猶如桂殿蘭宮嵌于絕壁,故有"倚崖鑿險,傑構淩虛,重碧燦然,坐若霞蔚"之贊。其天然獨特的地勢妙不可言,巧奪天工的建築風格堪稱一奇。各層均三面設廊,背依懸崖,以九根鐵索将樓體系于崖壁,據傳遊客盈樓時,鐵索即啷啷作響,故素有"話樓"、"吊廟"之稱。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當首推摩崖刻經最為珍貴。摩崖刻經共有六部,分五處镂于崖壁上,刻經總面積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經文137400餘字,字體為魏碑字法,"銀鈎鐵畫,天下絕奇",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齊文化的一個曆史縮影,具有極高的 研究價值,被譽為"天下第一壁經群"。涉縣娲皇宮,為國家 AAAA 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北齊,是神話傳說中女娲氏 “ 煉石補天,抟土造人 ” 的地方,由朝元宮、停骖宮、廣生宮和娲皇宮四組建築組成,占地面積 550 畝。計有古建築 135 間,北齊石窟 3 個,北齊摩崖刻經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體,是我國最大的奉祀中華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築群,自古就有 “ 蓬壺仙境 ” 之美譽。其中的北齊摩崖刻經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 槃 略說教誡經》、《佛說盂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 刻經面積 165 椒矯祝 ?nbsp;5 處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經文 13.7 萬多字,字體有隸、楷、魏碑體, “ 銀鈎鐵畫,天下絕奇 ” ,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現有摩崖刻經中時代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也是我國佛教發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彌足珍貴的資料,對于研究中國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書法镌刻演變曆史有着重大意義和價值,經考證為 “ 天下第一壁經群 ” 。主體建築娲皇閣共分四層,通高 23 米,擁群峰以渲勢,依懸崖以據險,奪天工以稱奇,臨清漳以蘊秀,涵攝了山川之鐘秀,彙集了古建之精華,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岩,下瞰深壑,為河北省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素有 “ 活樓 ” 、 “ 吊廟 ” 之美稱。

山下建築

有朝元宮、停骖宮、廣生宮。朝元宮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重修于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停骖宮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重修于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廣生宮建于元末明初,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兩次重修。

山上建築

娲皇宮為代表性建築,由娲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樓、鼓樓、山門、牌坊、皮瘍廟等古建組成。 娲皇閣座東面西,共分四層,歇山琉璃剪邊頂建築,一層為拜殿,二、三、四層分别為“清虛閣”、“造化閣”、“補天閣”。梳妝樓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682 年),重修于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鐘樓建于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 1606 年),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造一高 1 米多、口徑 1 米的八卦鐵鐘懸挂其中。鼓樓建于明萬曆十四年(公元 1586 年),共分三層,總高 15 米,是通向娲皇閣的重門,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樓内置直徑為 0.68 米的大鼓。皮瘍廟建于明萬曆年間(公元 1573 — 1620 年),重修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 1733 年)。 

 眼光洞、蠶姑洞和拜殿三處石窟均鑿于北齊,蠶姑洞鑿于北齊天保年間(公元 550 — 559 年),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内雕蠶姑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經《十地經》的結尾部分。眼光洞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内雕眼光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經《十地經》。拜殿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公元 555 年),是最大的一處石窟。

鑿壁古碑

鑿壁古碑位于山上牌坊外右側山崖上,刻于北齊天保年間,通高 4.33 米,寬 1.33 米,依山镌刻,龜座、蛇身、龍頭。

古迹詳解

娲皇宮位于河北省涉縣城西北十多公裡處的鳳凰山上,因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的女娲煉石補天于此而得名。始建于北齊時期(550-559年,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1400年曆史。娲皇宮俗稱“奶奶頂”。據說是中原唯一祭祀女娲的宮殿。鳳凰山下的清漳河,水流潺潺,河石似卵,固紋色彩斑斓,石呈青藍紅白紫五色。相傳這五 色石是當年女娲補天時剩馀下來的碎渣兒。在清澈的河水映襯下,五色石顯得更加玲珑剔透,晶瑩珠玉。娲皇宮建在山勢陡峭,地勢險峻的山腰上。翹首仰望,石崖高聳,玉宇瓊樓,重檐飛閣,嵌于絕壁,實有“聳峰危閣與天齊,俯瞰麈寰處處低”的感覺。娲皇宮共有四組建築,山下最前邊是朝元宮,山坡上有停駭宮和廣生宮。向上繞行古道十八盤”,便是主體建築娲皇宮。娲皇宮有“吊廟”、“活樓”之稱,也叫“娲皇閣”,是這裡最富特色的建築。其為四層樓閣,高23米,長16.8米,進深13.6米,背北朝南置於懸崖石坎上,緊緊靠百尺絕壁淩空而起,重重飛檐彩木,宛如淩空欲飛之鳳翼。北面山崖八根鐵索盤石而系,把樓閣縛在絕壁上。每逢遊客雲集,閣即前傾,鐵索伸展,繃如弓弦,遊人無不屁個索伸忌湖如弓弦,遊人無不敬歎,拍手叫絕。鐘鼓樓、迎爽樓、梳妝樓、六角亭分築兩側。琉璃瓦頂,畫棟雕梁,雄偉壯觀。整個建築倚山就勢,構築嚴謹,巧奪天工。登閣遠眺,太行群峰疊翠,景色宜人。

娲皇宮設在山勢陡峭、地勢險峻的山腰上,寬廣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鼓樓、六角亭、木牌坊、皮瘍王廟、水池房及山門等大小12座建築。娲皇閣坐北朝南,背靠斷壁,是娲皇宮的主體建築,它高達23米,為四層樓式結構,歇山式琉璃瓦頂,依山就勢,結構奇巧。二至四層,左右前三面均帶有走廊,可以登臨觀望。背靠山崖處有8根鐵索,鑿崖而系,将樓閣縛在絕壁峭崖之上。據說,每逢遊客雲集之際,索即伸展,故有 “活樓”、“吊廟”之美稱,堪稱中國建築之一絕。

閣外山崖上,有摩崖石刻《法華經》和《深密解脫經》。字體工整,挺拔秀麗,為北齊時所刻。在奶奶頂門内石壁上,有北齊碑一通,正面刻有“古中皇山”四個大字。在山崖上,有明萬曆年間“天造地設之境”的大字石刻。此外,還有北齊時期開鑿的石窟。娲皇宮古樸清幽,曆史悠久,對研究曆史、書法、石刻藝術及佛教淵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娲皇宮曆史上從明代起大小修葺達三十次,最後一次整修是在清鹹豐二年(1852年)。現存建築有娲皇閣、山門、皮瘍廟、梳妝樓、鐘鼓樓、功德祠、眼光洞和蠶姑洞。寺中摩崖刻經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刻經共有6部,計137萬餘字,有“天下第一(壁)經群”之美稱。此外保存曆代石碑達通之多。

女娲文化節

女娲乃中華人文始祖之一,位于涉縣清漳河畔、中皇山峭壁上的娲皇宮始建于北齊年間,距今已有1450餘年,是我國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祀奉女娲的古建築群,人稱“活樓吊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弘揚女娲精神,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涉縣縣委、縣政府定于每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在本縣舉辦"中國·涉縣女娲文化節"。

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主要有:拟在4月份舉辦"中國女娲文化高層論壇研讨會",邀請古文化專家、曆史學家、旅遊界、旅遊策劃界、建築界、新聞界等高層次人員或專家參加,重點研究女娲文化的内涵和定位及如何利用女娲文化節開發涉縣旅遊等問題。7月中旬,拟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大型新聞發布會,屆時邀請全國各大報社、電台、電視台、網絡傳媒公司等單位參加,發布首屆中華女娲文化旅遊節的舉辦時間、地點和活動内容等。9月25日,隆重舉行首屆中華女娲文化旅遊節開幕式,開幕式後舉辦大型的文藝表演。9月26日,在娲皇宮舉行政府公祭儀式。

在文化節期間相繼舉辦河北省攝影家看涉縣攝影比賽、登山比賽、涉縣山地車比賽、邯鄲市百名長壽老人遊涉縣活動、空中看涉縣等活動;邀請周邊省、市、縣旅行社總經理組織召開旅遊聯誼會,推介涉縣及周邊地區旅遊線路和景點,與各家旅行社互簽地接協議,以達到客源共享、優勢互補、增進友誼、增加效益的目的;組織召開項目招商洽談會、農副産品交易會,以節為媒,招商引資,提高縣域經濟開放度。

交通方式

從邯鄲火車站開始,乘坐開往涉縣縣城的長途汽車,抵達涉縣汽車站後,你可乘坐出租車直達娲皇宮景區腳下,話費大約15元。也可坐小型面包車票價5元。自駕從邯鄲走309國道,到武安後網長治方向開,到達涉縣再往索堡鎮走就到了。最好不要進涉縣縣城交通不便。

上一篇:中國旅遊日

下一篇:吳橋雜技大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