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馬

始祖馬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馬科
始祖馬,學名Hyracotherium,又名始馬,古代哺乳動物的一屬,化石發現于北美洲及歐洲,大約在始新世(五千萬年前)生存,公認為馬的祖先。始祖馬又分許多種,在北美地區大面積繁衍的,是一種名叫Sifrhippus的始祖馬。始祖馬(學名Hyracotherium),又名始行馬或始馬,曾被認為是馬科中最早的成員。始祖馬的大小如狗一般,生存于北半球,分布在始新世早期至中期(距今約6千萬至4千5百萬年前)的亞洲、歐洲及北美洲。始祖馬的第一個化石标本是由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RichardOwen)于1841年在英格蘭發現,他基于牙齒的緣故而懷疑這是一頭蹄兔目。
    中文名:始祖馬 拉丁學名: 别名:始馬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Eutheria) 目:奇蹄目(Perissodactyla) 亞目:馬型亞目(Hippomorpha) 科:馬科(Equidae) 亞科:始祖馬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始祖馬 亞種: 分布區域:北美洲,歐洲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英文名:Hyracotherium 食性:草食性動物

基本介紹

始祖馬是古代哺乳動物的一屬,其化石發現于北美洲及歐洲,大約在在始新世(五千萬年前)生存,公認為馬的祖先。體高約30厘米,脊背能彎曲,背部稍向上拱曲,尾巴較短。四肢細長,靠腳趾行走,前足有四始祖馬化石趾,後足有三趾。以嫩樹葉為食,雖然吃草,但不能像現代馬那樣大口咀嚼。因身體靈活,可在草叢和灌木中穿行。始祖馬(學名Hyracotherium),又名始行馬或始馬,曾被認為是馬科中最早的成員。現時它被認為是屬于古獸馬科,這這是一種與馬及雷獸有關的科。始祖馬的大小如狗一般,生存于北半球,分布在始新世早期至中期(距今約6千萬至4千5百萬年前)的亞洲、歐洲及北美洲。

相關信息

始祖馬的第一個化石标本是由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RichardOwen)于1841年在英格蘭發現,他基于牙齒的緣故而懷疑這是一頭蹄兔目。他并沒有發現完整的骨骼,故将它命名為“似蹄兔獸”(Hyracotherium),即始祖馬的學名。于1876年,奧塞内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C.Marsh)在美國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骨骼,并命名為曙馬(Eohippus)。後來發現這兩個發現非常接近時,始祖馬因最先被發表,故曙馬則成為了異名。

始祖馬生活的森林逐漸幹枯萎縮,它們無法有足夠的食物生存。始祖馬不得不改變了生活習性,為了适應新的環境,始祖馬加快了進食速度,于是演變成為了全齒動物,慢慢以嚼食堅硬的甘草為生。

始祖馬平均隻有60厘米長及肩高20厘米。它的前肢有四趾,而後肢則有三趾。頭顱骨很長,有44顆低冠的牙齒。據信始祖馬是草食性的,主要以樹葉、水果及堅果為食物。

有些科學家相信始祖馬隻是馬的祖先,也有可能是其他奇蹄目,如犀牛及貘的祖先。始祖馬被認為是一類古獸馬,而非嚴格意義上的馬(horseproper),但這情形僅見于模式種的H.leporinum。大部份其他的古獸馬物種都被認為是屬于馬科,且都被分類在其他的屬中,如Arenahippus、Minippus、Pliolophus、Protorohippus、Sifrhippus、Xenicohippus、甚至曙馬屬。Xenicohippus曾一度被認為是早期的雷獸。

滅絕原因

始祖馬出現于五千六百萬年前的北美洲。由始祖馬分化出了林林總總的衆多支系。有的支系越來越大,越來越擅長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發展。到中新世的時候以三趾馬為代表的馬類動物演變成了一類十分繁盛的動物群,是地層古生物中常見的化石動物,常常作為地質年代斷定的重要依據。現代馬的最直接祖先是出現于一千二百萬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馬,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出現。北美洲一直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馬從這裡起源并向四周輻射。

馬通過冰川時期形成的白令陸橋擴散到歐亞大陸,最後進入非洲。馬也通過中美地峽向南美洲擴撒。最晚到大約兩萬年前,馬在北美洲徹底滅絕,南美的馬滅絕得更早。原因現在仍是迷。有人認為跟美洲印第安人過渡捕獵有關。從此,在近五千六百多萬年的時間裡,北美洲沒有了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馬帶回了美洲。現代飼養的馬是由歐洲野馬馴化而來的。野生的馬已經滅絕。普氏野馬不是家馬的祖先。

馬的進化曆程充滿了艱難險阻。馬科動物曾經是如此繁盛,前後進化出幾十個屬,到最後卻隻有一個屬六七種殘存至今。馬的興衰曆程實際上是奇蹄動物的興衰曆程,奇蹄動物除了家馬外在現代普遍呈衰落的趨勢。

物種進化

始祖馬的形态和馬有很大差别,是否屬于馬類大成疑問。在最初命名時就曾把它列為蹄兔類,它很可能就是一種絕種的蹄兔。這些“馬”的化石分布廣闊,散見于新生代地層的相近層位,它們的出現和消失并不符合進化的順序。

這說明它們隻是曾經在相近時間内廣泛存在的不同動物,彼此之間并無承先啟後的過渡關系。所謂“馬”的化石系列主要發現于美洲,如果進化之說屬實,美洲就應有最多的現代馬。但奇怪的是美洲卻沒有現代馬的蹤影。進化論者對此也沒有合理的的解釋。

最新研究

2012年2月23日,美國《科學》雜志刊登報告稱,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大約5600萬年前,一種體型和貓相似的馬曾橫行北美洲的叢林間。當時,火山頻繁爆發,甲烷大量排放,緻使地球變得相當熱。為了适應這種特殊環境,小型馬大量存活,人們稱它們作“始祖馬”。始祖馬又分許多種,在北美地區大面積繁衍的,是一種名叫Sifrhippus的始祖馬。

發現始祖馬Sifrhippus的意義在于,它诠釋了動物如何在逐漸升溫、碳排放加劇的星球環境中自我調節進化,實現生存這個最終目的。因為,從始祖馬Sifrhippus的牙齒化石可以看出,Sifrhippus的體态特征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随氣候變化而變化。

科學家在美國西部懷俄明州發現不同時期的始祖馬Sifrhippus的牙齒化石,推算出它們在不同時期的體型大小。結果發現,它們的體型在大約5600萬年前的一個時長為17.5萬年的階段發生劇烈變化。

這個17.5萬年的階段是個神秘階段,名叫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階段,在這一時期,全球發生氣候突變,甲烷排放突然增加,大洋環流突然倒轉,海水鹽度、大氣濕度和溫度迅速上升,海水溫度據信上升5攝氏度以上,大西洋表面海水溫度升至23攝氏度。

許多物種正是在這一時期滅絕,而另外一些生物則改變自身體型存活了下來,始祖馬Sifrhippus就是其中之一。

“氣候劇烈變化,促使這些馬種進化,”這項古生物研究項目參與者、美國佛羅裡達州國家曆史博物館研究員喬納森·布洛克說。

研究發現,始祖馬Sifrhippus在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階段的前13萬年間體型迅速縮小三分之一,體重降至4千克,與今天家養寵物貓大小相仿;在極熱事件階段的後4.5萬年間,随着逐漸适應氣候,Sifrhippus又開始朝着大馬進化,體型體重幾乎增長一倍。

科學家說,Sifrhippus不是唯一的“變形”物種。在極熱事件階段,大約三分之一的哺乳動物都經曆了“瘦身變形”這個進化流程,有些物種的個頭甚至縮小了一半。

“這個發現具有指導意義,我們可以推測在今後100年或200年會發生些什麼,因為有些氣候變化模型預測今後100年氣溫會上升4攝氏度,”研究者之一、内布拉斯加大學教授羅斯·西科德說。

西科德說,近些年,一些科學觀察發現,某些鳥類已經出現體型變小的特征。而且,與過去相比,如今的氣候變暖趨勢可能更加劇烈。在遠古時期,氣溫上升10攝氏度往往需要花費1萬年至2萬年時間,而現代工業發展加快了這一進程。

上一篇:螲蟷

下一篇:百花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