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

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

成功書籍
《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主要内容:三十六歲怎樣才能夠成功呢?這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我們依據古今中外賢達的智慧和經驗,詳加說明。我們相信,路是人走出來的。成功之路,也是成功的人,共同走出來的。然而,成功并沒有高速公路,它是多種道路共同組合而成的道路網絡。最有效的方式,是耐心把我們所說的道理,逐步用心去實踐。古聖先賢的道理,是不會錯的。長久以來,是我們做錯了,才搞得亂七八糟。我們必須正本清源,體會真正的用意,走出合理的途徑,才能夠成功。成功,似乎是一種标志。象征我們努力的成果,表示我們這一輩子沒有白活。成功,又像是一種度量衡。評定我們在社會中的等級,硬生生地把人分隔開來,十分無情。 條條大路都有成功的可能。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選擇,尋找合理的途徑。想要在三十六歲以前成功,就來看看《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吧!
  • 作品名稱: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曾仕強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
  • 書名: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
  • ISBN:9787561344590
  • 頁數:181
  • 定價:20.00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尺寸:18.2 x 12.8 x 1.4 cm
  • 重量:200g
  • 品牌:北京泰學新心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 ASIN:B001I2OWWG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裝: 18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定價:20元

開本: 32

ISBN: 7561344597, 9787561344590

條形碼: 9787561344590

商品尺寸: 18.2 x 12.8 x 1.4 cm

商品重量: 200 g

品牌: 北京泰學新心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ASIN: B001I2OWWG

内容簡介

《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主要内容:三十六歲怎樣才能夠成功呢?這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我們依據古今中外賢達的智慧和經驗,詳加說明。我們相信,路是人走出來的。成功之路,也是成功的人,共同走出來的。然而,成功并沒有高速公路,它是多種道路共同組合而成的道路網絡。最有效的方式,是耐心把我們所說的道理,逐步用心去實踐。古聖先賢的道理,是不會錯的。長久以來,是我們做錯了,才搞得亂七八糟。

我們必須正本清源,體會真正的用意,走出合理的途徑,才能夠成功。成功,似乎是一種标志。象征我們努力的成果,表示我們這一輩子沒有白活。成功,又像是一種度量衡。評定我們在社會中的等級,硬生生地把人分隔開來,十分無情。 條條大路都有成功的可能。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選擇,尋找合理的途徑。想要在三十六歲以前成功,就來看看《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吧!

作者簡介

曾仕強,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台灣興國管理學院首任校長;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中國式管理》;《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曾仕強剖析胡雪岩商道》等數十種着作。

目錄

前言——為什麼三十六歲就能成功

壹 首先要使自己的頭腦清楚

一、厘清自己的觀念

二、了解自己的性格

三、調整自己的習慣

四、培養自己的興趣

五、判斷自己的能力

六、确立自己的理想

貳 明确地歸納自己的成功目标

一、往日的做法

二、不良的現象

三、現代的方式

四、目标的制訂

五、可行的分析

六、分段的目标

叁 同時兼顧成家和立業

一、做一個完整的人

二、做一個幸福的人

三、做一個美滿的人

四、做一個喜悅的人

五、做一個充實的人

六、做一個智慧的人

肆 設法把相關資源組織起來

一、有組織才有力量

二、學識要靈活運用

三、立業要結合衆人

四、家庭要以和為貴

五、發展要群策群力

六、組織力确保成功

伍 掌握知己知彼的成功秘訣

一、知己知彼則立于不敗

二、知人不易知己更加難

三、知人知己還需要知境

四、知機才能夠掌握良時

五、知機有賴良好分析力

六、最要緊在階段性調整

陸 用自力互動來創造成功的機緣

一、成功靠機緣

二、人人是貴人

三、處處是吉地

四、時時是良時

五、自力勝他力

六、互動有感應

柒 發揮随時調整的調節力

一、預見力必須正确發揮

二、時時要具備改善意識

三、能進即進該退就要退

四、微調整可避免大變動

五、随時要配合原訂目标

六、調節得當樣樣都成功

捌 不怕有過失隻怕不能夠補救

一、養成每天自我反省的好習慣

二、反省的目的主要在預防犯過

三、萬一防止不了就要勇于承認

四、不與自己妥協才能知所悔改

五、過失的根本原因在不良習慣

六、不良習慣要從今起連根拔掉

玖 實踐即知即行的成功途徑

一、一步一步走出成功的道路

二、知之為知之而不知為不知

三、有計劃的實踐能确保成功

四、要有完成大志的真實本領

五、邊做邊修訂計劃比較可靠

六、成功要靠經年累月的努力

拾 堅毅進取還要十分忍耐才能保證成功

一、要讓好人說好也要讓壞人說壞

二、忍耐能夠使人的白發變成黑發

三、心上一把刀不可求逞一時之快

四、随遇而安并不是盲目随波逐流

五、見小官大視之見大官則小視之

六、不進步就退步要堅持趕上時代

結語——36歲當然能夠成功

一、不要輕言失敗

二、不要輕言成功

三、要有信心走上自己的成功大道

文摘

壹 首先要使自己的頭腦清楚

一、厘清自己的觀念閱讀本篇,有助于了解:

1.為什麼要使頭腦清楚?

2.怎樣才能使頭腦清楚?

3.什麼是正确的成功觀念?

4.如何辨識自己的性格類型?

5.怎樣革除不良習慣?

6.如何培養興趣?

7.怎樣增強能力?

8.如何确立理想?

9.什麼叫做洞識力?

10.洞識力對成功有什麼助益?

頭腦不清楚,就不可能成功。有許多人不能成功,原因在于:頭腦不清楚。現代信息發達,知識的來源豐沛。無論電視、廣播、新聞,乃至形形色色的雜志、書籍,到處都可以獲得知識。說現代人具有更多的知識,是不争的事實;如果因此便認定現代人成功的機率更大,卻未必如此。為什麼呢?因為“頭腦清楚,知識愈多愈好;頭腦不清楚,知識愈多愈壞”。頭腦清楚,才能運用知識。知識好比肥料,用來栽培清楚的頭腦,則肥料下得愈多,頭腦愈清楚。若是拿來栽培不清楚的頭腦,恐怕肥料下得愈多,頭腦愈不清楚。頭腦清楚的人,表現出良好的洞識力,能夠明白地看出,哪些知識是“合乎自己使用”的,而哪些知識,卻顯然“不合乎自己的标準”。

我們常說現代是多元化社會,意思是“什麼話都有人講”而且“什麼事情都有相當的道理”。處在這種“好像沒有什麼是非”的環境中,一切判斷,不得不以自己主觀的标準來衡量。這種相當主觀的衡量标準,若是來自清楚的頭腦,結果應當正确;萬一來自不清楚的頭腦,往往不堪設想。相傳呂洞賓下山,有意尋覓不慕富貴而能夠傳道的弟子。他遇見一位年輕人,随手點石成金,要送給他,這位年輕人不願意接受。再用手指點更大的石頭,變成更大的金塊送給他,年輕人仍舊不要。再點一山,成為大金山,年輕人還是無動于衷。

呂洞賓以為這位年輕人不愛黃金,便問他要什麼,想不到年輕人回答:“我不要點成的金,我要你那個點金的指頭。”要頭腦清楚,必先認識自已。從“指”比金更重要來看,這位年輕人的頭腦十分清楚,知道要點石成金,必須先具備那個能點的指頭。然而,從“不愛黃金愛指頭”顯示他“貪得無限的黃金”來看,這位年輕人貪得無厭,正是“頭腦不清楚”的表現。

可見頭腦清楚不清楚,也具有“層次性”。真正頭腦清楚的人,首先明白“人希望成功,必須逐漸提升自己的層次”,使自己表現出高層次的洞識力,才是頭腦清楚的具體證明。清楚的頭腦,乃是成功的基礎。呂洞賓的指頭十分可貴,然而我們再羨慕,也不可想要他的指頭。要“金”的人,固然頭腦不清楚;求“指”的人,頭腦又何嘗清楚?要頭腦清楚,先切實認識自己。

成功的基礎,在做好下面六件事:

1.厘清自己的觀念。

2.了解自己的性格。

3.調整自己的習慣。

4.培養自己的興趣。

5.判斷自己的能力。

6.确立自己的理想。

一、厘清自己的觀念 定期清理自己的腦袋。

任何人從出生到現在,不斷地把各色各樣的觀念,堆積在自己的腦袋裡,如果從來沒有整理過,怎麼能夠期盼有一個清楚的頭腦呢?請看一看自己所使用的抽屜,

若是過一段時間,不加以整理,會不會産生下面這幾種現象?

1.堆得亂七八糟,每次想拿什麼東西,都要花費許多時間,翻來翻去,有時候還找不到。

2.有一些好東西,被長久壓在底下,壓壞了,變得不能用。

3.新的、舊的堆在一起,有時候拿到舊的,反而不會去找新的。有時候拿到新的,卻不見得合用。反看我們自己的頭腦,像不像一個長期沒有整理過的抽屜,裡面什麼東西都有,隻是亂七八糟.根本沒有頭緒?抽屜需要定期整理,倉庫需要定期清理,難道人的腦袋,就不必花費一番心思,來加以整理?

樹立正确的成功觀念。整理腦袋,主要在厘清自己的觀念。我們提供一些正确的成功觀念,供大家參考。

1.成功固然是必要的,但是現代社會盲目鼓勵大家從事無情的競争,顯然是促使社會道德敗壞的主要原因。如果再以金錢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準,那就更加令人憂慮。追求成功,務必注意手段的合理合法。任何不擇手段以求取成功的念頭,都應該毫不猶豫地予以揚棄。衡量成功的标準,不能限于金錢或其他物質或财富,應該兼顧精神和健康等方面,以免過分看重某一種因素,而迷失了自己。

2.人無志不立,但是志向必須深長遠大,不為少數人的利益着想,去我去私,不為個人打算,更不可害及别人。關于立志的最高原則,孫中山先生認為“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凡事多問應該不應該,凡是認定應該做的,就要擇善固執,不屈不撓,不成功誓不罷休。立志做第一等人,第一等事。大家秉承所學,立志為社會人群做一番事業,這才無愧于心,心安理得。

3.人應該知命,卻絕對不可以認命。我們之所以不能成功,并非由于上天的安排,而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想成功。隻要不違背老天的旨意和社會的法則,我們都有權利選擇成功的目标,憑着我們的努力,也必然能夠成功。失敗的人常常埋怨命運不濟,成功的人才知道一點一滴都是努力的成果。可見努力能夠改變命運,甚至創造命運。

4.真正的成功,乃是一種綜合内心的滿足、快樂和自我實現的感覺。但是,中國人“在人群中成就個人”的理想,絕對不可以隻顧自己不顧别人,所以不能采取西方那種躍進的征服态度,最好以中國人漸進的感悟态度來獲取成功,比較圓滿。時下的風氣,人們逐漸傾向于淩厲而帶有侵略性的作風,動不動就令人下不了台,或者沒有面子。這種作風,并不能以德服人,僅能得到表面上的成功,殊不足取。為什麼龜兔競走的故事,中國人主張以龜為師?用意在提醒我們,勤勤懇懇,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隻要不間斷,自然有成功的一天。現代人希望速食式的成功,經常引起“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悲劇,實在得不償失。

5.财富和地位,隻是成功的副産品,卻不是成功。自已有成就感,而且也讓周遭的人,自發地覺得十分快樂,這種能夠共同分享的成功,才值得追求。成功與良好的人際關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良好的人際關系不能帶給我們成功,真正的成功卻必須包含良好的人際關系。因為人際關系失調,成功就帶有嚴重的缺陷。

6.三十六歲以前,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不要盲目要求盡早成功,以免過早的成功使自己驕狂,種下日後失敗的惡因。不要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以免過度緊張而失去成功的機會。

二、了解自己的性格從了解自己的性格着手。人的命運,其實就是自己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造成什麼樣的命運。性格決定一個人适應環境的方式,包括怎樣了解自己?怎樣影響他人?對自己有怎樣的看法?以及具有哪些特質?人的性格,受到遺傳、環境和情境三方面的影響。一個人的身高、容貌、性情、性格、肌肉成分、體能狀況,接受父母的遺傳。而早期的家庭狀況、居住地的文化、所需的環境以及各種經驗,都是塑造性格的重要因素。至于情境,則可增強遺傳和環境對性格的影響力,不同的情境,會使相同的遺傳和環境産生不一樣的性格。檢讨自己的性格,屬于哪一類型。有一種“工作匹配理論”,将人的性格,分成六種類型。

每一種類型的性格,都有其合适的職業。茲将性格與工作的匹配,列舉如下:

1.實際型——攻擊行為,多需要技巧、力量和協調的身體活動。選擇職業以農業、林業、建築業為宜。

2.探究型——除了感覺和情緒以外,需要思考、組織和了解的活動。選擇職業以數學、生物學、新聞報導為宜。

3.社會型 重視人際關系。選擇職業以社會工作、僑民服務、臨床心理學為宜。

4.傳統型——依循有規則的活動,把個人需求提升到組織或權力以及地位。選擇職業以會計、财政、法人團體的管理為宜。

5.企業型——重視以語言影響他人,獲取權力和地位。選擇職業以公共關系、法律、中小企業管理為宜。

6.藝術型——重視自我表達,藝術創作,或情緒活動。

選擇職業以音樂、藝術、寫作為宜。人與人之間确實有性格的差異,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據以選擇适合自己的職業,對于成功的影響相當大。藝術型的人,從事音樂、藝術或寫作,成功的機率最大。選擇探究型、社會型所匹配的職業,比較相近。從事實際型、企業型所匹配的工作,并不合适。而選擇傳統型所匹配的職業,最不适當。實際型的人,從事農業、林業或建築業,最容易獲得成功。選擇探究型、傳統型所匹配的職業,比較相近。

從事藝術型、企業型所匹配的工作,并不合适。而選擇社會型所匹配的職業,顯然最不恰當。企業型的人,從事公共關系、法律、中小企業管理,成功的機率最大。選擇傳統型、社會型所匹配的職業,也比較相近。從事藝術型、實際型所匹配的工作,很不合适。而選擇探究型所匹配的職業,很難獲得成功。探究型與實際型、藝術型相近,與傳統型、社會型較遠,而與企業型最不相似。社會型與藝術型、企業型相近,與探究型、傳統型較遠,而與實際型最不相配。

傳統型與實際型、企業型相近,與探究型、社會型較遠,而與藝術型最難匹配。然而要确定自己屬于哪一型的性格,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古以來,就有人主張“從面相來了解人的性格”。通常我們把臉部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包括眼睛和額頭;中部包括頰骨和鼻梁;下部包括鼻梁下端和整個下颚。上部為知性部分,表現出一個人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中部為感情部分,代表對家人的親情和對子女的喜愛;下部則為适應部分,表現出一個人與本能欲望的關系以及自然的活動性。我們可以從臉部的上、中、下哪一部分特别突出,來判斷自己的性格。

有人則認為,臉部分為左、右兩半,左半部代表社會性格而右半部表現内心性格。從臉的左右不相稱,可以看出自己的性格。有人主張從手相看性格,也有人認為筆迹是精神的表現,可以從筆相當中,看出性格。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的證明,隻能參考而已!比較妥當的做法,是請教高明。最方便而可靠的方法,莫過于請教父母、師長或親朋好友,或者到各地的心理輔導中心做一些職業性向測驗。因為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性格,多半十分清楚,而性向測驗這類科學方法,當然比算命或道聽途說更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性格。

三、調整自己的習慣從習慣來判斷自己的性格。

性格比較不容易判斷,習慣卻能明顯地看出來。當我們經常重複同一經驗時,我們便知道:自己有這種習慣。把過去所經驗的反應方法和行動方式,表現在眼前,就叫做習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改變自己的性格着手。而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最好調整自己的習慣。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所要調整的,乃是不良的習慣。破除壞習慣。一方面可以擺脫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方面可以給自己減少成功的阻礙,有利于如期獲得成功。抓出自己的不良習慣。什麼是不良習慣呢?

下面六種形态。都是不良的習慣:

1.對身體有害的習慣:吸煙、暴飲暴食、吸毒、酗酒,明顯地傷害自己的身體。長期壓抑憤怒,也會造成生理上的傷害。

2.會激怒别人的習慣:喜歡敲打桌子;經常發出嗯嗯哼哼的聲音;講話之前用力清喉嚨;總是希望受到别人的恭維;随便用手推扯别人。

3.自己不喜歡的習慣:咬指甲、抓頭發、打哈欠、挖鼻孔、扯衣服、捏手指以及一些影響觀瞻的動作,如果自己并不喜歡,最好改掉。

4.自己不贊成的習慣:洩露别人的秘密、背後議論他人的是非、随手拿取别人的東西、浪費公物、踐踏草地、随手丢棄廢物、扯謊等等抵觸自己道德标準的行為。

5.對自己不利的習慣:到時間一定要吃飯,吃不到就亂發脾氣;不停地問人家現在幾點鐘;不管大家在做什麼,堅持按自己既定的生活規律,以緻無法享受某些經驗,例如除夕守歲、中秋賞月等等。

6.會影響效率的習慣:浪費時間說一些口頭禅;花費精力做一些毫無益處的動作;說一些沒有意義的話;做一些無聊的事,不僅浪費,而且可能惹麻煩,最好趕快加以破除。

下決心革除自己的不良習慣。習慣是重複出現的行為,如果不下決心改掉壞習慣,就會不斷地繼續下去。

破除不良習慣的方法,溫伯(Ceorge Weinberg)博士提出三大步驟,簡單說明如下:

1.分析自己的習慣。依據上面所列舉的六種範圍,把自己的壞習慣找出來,并且花一個星期,好好觀察這些不良習慣是怎麼運作的?

2.了解自己的習慣。觀察自己在什麼時候出現這些壞習慣,包括大概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在這個時候,通常和哪些人在一起?他們給自己怎樣的感覺?

3.調整自己的習慣。在觀察和了解壞習慣的那一個星期中,繼續原來習慣的沖動會逐漸增強,這是許多惡習無法革除的主要原因。切實調整自己的習慣,必須把握下面三大法則:(1)當決心根除一個習慣的時候,要馬上全部停止這種行為,不要逐漸減少次數。(2)嘗試革除一個習慣時,任何湧現在心頭的自我反省,都應該仔細加以斟酌。(3)一旦感覺到這個習慣發出的沖動,就要勇敢地承認,并且不要苛責自己。這時候可以想象自己變成一個嶄新的人,這種沖動不過是暫時的反應而已,很快就會有所改進。最要緊的是立即行動。

調整習慣的時候,如果覺得舊有習慣的沖動十分強烈,可以自己問一些下面的問題:

1.為什麼還想做這個不好的習慣呢?

2.不做這個習慣,會失去什麼呢?

3.放棄這個習慣,有什麼傷害?

4.别人會怎麼說我呢?

5.可能會發生哪些可怕的事情呢?

6.目前的狀态使我想起過去的什麼?

溫伯博士告訴我們,同時消除五個習慣,比一個一個消除來得容易。要求成功,最好把自己的不良習慣,一齊找出來,下決心一次把它們調整過來。

四、培養自己的興趣有興趣就容易成功。梁啟超先生說他是一位興趣主義者,主張“凡人必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他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隻嫌二十四小時不能擴充到四十八小時,不夠享用。他一年到頭不肯歇息,問他忙些什麼?忙的是他的趣味。他以為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常常想勸别人也過同樣的生活。

凡屬趣味,梁先生一概都承認它是好的。然而,什麼是趣味呢?他說:“凡一件事做下去不會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結果的,便屬趣味的主體。”賭錢有趣味嗎?輸了怎麼樣?喝酒有趣味嗎?病了怎麼樣?做官有趣味嗎?沒有官做的時候怎麼樣?跳舞有趣味嗎?不跳的時候呢?諸如此類,雖然在短暫的時問内好像有趣味,結果,卻經常鬧得很沒趣。梁先生認為這些事情,都不能算是趣味。

序言

為什麼三十六歲就能成功

成功的基礎,在确立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人生的目的,在死後榮登天國,到天堂過着美滿的生活。

這種想法,偏重死後的未來世界。具有這種念頭的人,比較有宗教家的傾向。

但是,死後要進入天堂,有賴于生時的自我努力。生的時候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仍然需要自己去探索。

有人說:人生的目的,在求取快樂。

人的感覺,一般說起來,有“痛苦”,有“快樂”,也有“不苦不樂”。人生的目的,即在避開痛苦,求取快樂。對于不苦不樂的部分,采取不關心的态度。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隻要能夠快樂,不可輕易放過。

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呢?一般人所追求的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莊子就不以為樂。他認為真正的快樂,應該是精神上的甯靜。

于是有人說:人生的目的,在以公衆的快樂取代個人的快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快樂的事情,可以多做;利己害人的事,絕對不能做。

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主張以最大多數的最大快樂,作為人生的目的。他認為快樂是可以計量的,他分别從強弱、久暫、遲速、衆寡、連續與否、确否實在以及有無痛苦的成分在内等七種因素來衡量。不過他所能計算的快樂,實際上大多偏重在物質方面。

這種計量快樂的做法,好像功利的味道十分濃厚。一個人如果處處盤算自己所能獲得的快樂,他果真能夠真正的快樂嗎?

有人主張苦修才是人生的目的,從禁欲、苦行當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脫。

也有人認為一切憑良心,擇善固執,無論所言所行,都合乎道德标準,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

有人熱心改造自然,有人倡導改善社會,也有人緻力發揚文化,認為這些才是人生的目的。

中國人的觀點,認為人生在求心安理得。

關于人生的目的,中國人讨論得十分熱烈,也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說來,中國人普遍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求心安理得。”不知道大家看了以後,有什麼樣的感想?心安理得,是不是人生的目的呢?

孔子一輩子辛苦,說的道理未必為當權者所接受,死後不斷遭受無情的批判,但他心安理得,堪稱為大聖人。

文天祥、史可法、嶽飛的成功,并不在他們的事功,實在是他們求得心安理得。

鄭成功可以說在事業上沒有成功,我們肯定他的成功,事實上也是看到他已經心安理得了。

我們追求成功,最好以心安理得為先決條件。在無所愧怍的大前提下,來求取成功,才具有價值。

上一篇: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