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樁功

太極樁功

太極拳的基本功修煉
太極功是武當張三豐對太極老架的一種輔助所開創的内丹功法。其内容包括:太極樁功;太極坐功;和太極丹道法。千百年來,傳統武術在漫長的曆史流傳的過程中,從零星閃爍的遠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當今的衆多的門派。能夠使他們延續、發展到今天的動力是什麼呢?内功!内功是傳統武術的精華所在,而内功的具體修煉是以站樁功的方式來完成的。
    中文名:太極樁功 外文名: 别名: 原 理: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 分 類:站樁 行樁 化樁 方 法: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 要 求:頭易正,肩易順,胸易出,腰易穩 美稱:百日功

太極樁功簡述

千百年來,傳統武術在漫長的曆史流傳的過程中,從零星閃爍的遠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當今的衆多的門派。能夠使他們延續、發展到今天的動力是什麼呢?内功!内功是傳統武術的精華所在,而内功的具體修煉是以 站樁功的方式來完成的。

站樁功是傳統武術内練能力的基礎。習練者在站樁中,通過思維意識的運用,而進入意識相對的靜止狀态,從中實現人體的陰陽平衡、開通經絡、調和氣血、補養元氣,達到培本固元地目的。通過在樁功中的鍛煉,才能使體内的真氣運動自如,通過心法的應用才能進入靜定的狀态,才能達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衆多的樁法中,首當典範的是 太極樁,在很多的門派中都有太極樁之名,然而,名雖相同,而實質的内容卻各有所别。一般的太極樁強調:在站樁過程中,要調身型,使肢體放松,消除體内僵硬之勁。而武當太乙密傳丹派的太極樁則強調:松緊有度,更強調意識的運用。筆者就 武當太極樁的内涵論述于下:

太極樁功分類

太極拳流傳至今,名家輩出,每個練習者都有自身一定的體認,各家體認不同,難以統計。筆者在此僅就傳統的基本功闡述一下。

一般而言,樁功修煉包含站樁、行樁、化樁三種境界,由于層次不同,具體要求也有所區别,是根據修練的自我層次而定的。

站樁

是在靜止狀态中實現中和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培養人體内在潛能,蓄 力于體内的過程。

同時,站樁可以提高人體抗擊打能力及發放能力,還可以鍛煉神經末梢 ,增加反應靈敏度。

在站樁修煉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視觀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種精神誘 導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體與外物相互作用時(例如意想兩手抱球于胸前),體會身 體所發生的相應變化。然後,在意念假借基礎上,利用内視觀想的方法來體察自身表皮、 肌肉、筋、骨、髓的變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頭頂藍天,腳踏大地,身體充塞于天 地之間。在實際站樁過程中,意念是十分豐富的,每個環節都互有區别,各盡其用,本文 不能詳談。先天無極門的樁功,為充分發揮人體潛能,将勁力有效調動起來,在上述意念 誘導訓練的同時,更注重丹田開合及周身氣血鼓蕩。因為丹田乃氣機發起之源,隻有充分 啟動丹田,才能實現身如氣囊力貫周身。通過站樁,可達到内外三合(即神與意合、意與 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 相抗,不偏不倚。

行樁

是在運動中通過單式習練,将站樁中生出的六面平衡混圓力發揮出來,并在此 基礎上産生整體八面螺旋力。使肢體在運動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運轉自 如。這一步主要是把站樁中所練出來的内涵與運動實戰有效的連接到一起,有些習練者在 站樁時能練出整體力,但在運動當中這種整體力又散了,這就是在行樁這個環節上沒有有 效的深入練;導緻中間脫節,這種脫節使你日常訓練的内涵不能有效的發揮,實乃練功中 一大損失!

化樁

是在站樁、行樁的基礎上,行走坐卧始終處于樁态,全身任何一點皆具八面螺 旋力,在這個階段對間架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為修煉者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在太極拳 陰陽轉換的哲理中進行的,大可無外,小可無内,無形無象,隻有神意猶存,初步接近後 天返先天的境界。

太極理法

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産陰陽。”陰陽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本性。它既相對,又相溶。相對者:陰極必反,陽極必變者是也。相溶者,陰陽相抱,則萬物必昌。此乃萬古不變之理也。也是道的基礎。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極理論之精髓。

太極之名由來已久:最早見于《易經·系辭》中所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清代 王宗嶽在《 太極拳論》中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都說出了太極的含義:即太極是由無極演化而生,是陰陽的本性。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所以古人在不斷地總結完善這一學說,最終得出:“天下萬物皆可分陰分陽”。并且用它來幫助人們觀察和了解、認識事物及其發展。把陰陽對立統一的辨證理論體系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

太極理法主要講的是陰陽對立統一的辨證關系。應當說它适合任何一個領域,包括武術技擊。在武術技擊中更注重陰、陽、虛、實、動、靜的變化。比如技擊中的動,樁功中的靜等無不體現了太極理法。談到武術技擊,更要講樁功!樁功的修煉包含靜樁、動樁,兩種方式,由于練功的形式不同,具體要求也有所區别,要根據自我修煉的目的而定。

太極樁功原理

武當太乙門十分注重樁功的修煉,太極樁是武當太乙門密傳丹法的入手功夫,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樁法。太極樁的修煉方式突出的體現了武當太乙門以武入道特色,同時也完美地體現了太極理論在内功中的具體應用。

太極樁功曆史久遠,相傳太極樁功是 道祖老子所傳,經 尹真人而留于武當。雖然此說已無法考證,但根據此樁的功能、效果也可窺知,發明此樁的人是一位聖者。而此位大賢精通陰陽五行、人體經絡、 武功技擊、金丹内煉等諸多學說。

太極樁法在練外形方面有獨到之處: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所謂三才即:(1)練人之天極——雙臂之厚重;(2)練人之無極——丹田之混元;(3)練人之太極——雙腿之輕靈。三才相合即入無極而成混元,即可功成。繼而精求勁法,在身體用勁方面,力求剛、柔有度,陰、陽變換有法,正如祖師所講:“勁法太極在一法之中仍然體現。以太極樁為例:用功之時,必先以剛勁而用之,以求開筋、開骨之效。剛勁用後即棄之,棄之則松,松則柔。以剛求柔,以剛用柔,以柔用剛,剛柔相濟,始合太極,渾然一體,其功乃成。”先用剛勁,剛勁用過之後,就棄之,則柔勁自現。正所謂陽盡之後陰則自生,一陰一陽交替而用,周而複始則合太極。從中可看出,太極樁勁路的剛、柔變化是有法度的。

太極樁内在的意識活動方面也具獨到之處:

(一)下手即合太極。先動足少陽膽經,以足少陽膽經之真氣來推動足少陰腎經之真氣。以形成少陽、少陰兩經相互交換,相抱相容,形成一陰一陽交替而用,周而複始之太極之狀。足少陽膽經在人身主人之膽腑,其性猶以活躍、善動而著稱,更有強膽量,練精神、臨敵而不懼、 泰山崩于面前而心不動之能,是武功練習聽功所必須練習的經絡。與足少陽膽經相互交融的足少陰腎經則更為重要,足少陰腎經在人身體主腎髒,腎髒是人先天之祖氣的所藏之地,後天生精之所。有強筋骨、壯精神、聰耳明目、滋潤五髒,是強身健體、 修真成聖的重要的髒腑。腎髒的強弱将直接影響習武、修真的結果。因此,下手先修煉上述二經,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另外,由于少陰、少陽兩經的相互交換直接導緻的結果就是:腎水升騰!由此而使五髒得以滋潤,正如 閻老祖師所講:“一法之中,有先動陽而後動陰者,即抽坎中之真陽,添離中之真陰。如太極樁,先升腎中之純陽,添心中之真陰者便是;”真陽上升、真陰下降。陰陽交替、周而複始始入太極之狀,則丹功成矣。

(二)易筋騰骨布氣:易筋者,通過 身體姿勢的調整,使身體的筋脈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強健有力。古語說,筋長一寸,力長一分,充分的說明了筋腱的作用。加強筋腱的鍛煉,無疑對身體的柔軟性、輕靈性,都有莫大的好處。傳統的養生理論認為:人身體的能量供養途徑有三種:1、經脈中的真氣供養;2、血脈中的氧氣供養;3、筋脈中的能量供養。可見,易筋的鍛煉是有理論根據的,在實踐中也證明了這一方法的有效性。

騰骨者:通過特定的方法,使身體的皮膜,骨膜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逐步的産生形如空鼓的氣囊,以這種特性的功能,來産生巨大的抵抗外界擊打的能力,騰骨者有二:1、皮肉之間的騰起,是有效地抵禦外界來侵的第一道屏障。2、筋骨之間的騰起,即通常所說的騰膜。此處是抵禦外界侵犯的後一道防線,是否能夠有效的抵禦外界的侵入,關鍵在于易筋騰骨功夫的優劣。易筋騰骨産生的氣囊充分的發展到全身,所謂氣:即是通過各種練功方法的鍛煉,所得到的真氣,練功者通過特殊的方法把真氣布于全身的筋骨、皮肉之間的氣囊之中,使之産生巨大的保護身體的能力,這種方法叫做布氣。

太極樁在行功中,通過不同的意識活動,合理的把易筋、騰骨、布氣,這三種不同的功夫和為一體,使養生、練氣、強筋等多個目的同時實現。

(三)換勁有法循:

在内家功夫的練法中,常常有勁力的說法,所謂勁力:就是武術技擊的勁法。内家功夫通常将勁分為兩種:1、後天勁,即人的自身肌肉所産生力量。2、先天勁,人身體自身所帶來的潛在的能量,俗稱先天勁。内家功夫首先練的功夫就是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使先天的内勁體現出來。

換勁者:内家功法以換掉後天的肌肉力量為主要的目的,後天之勁退去,先天内勁自生,傳統内家理論把這一過程稱為:換勁。

太極樁在換勁方面依然遵循着太極理法,既由無極開始,繼而太極、兩儀、四象、八節、九宮定成局的方針進行的。

(1)由上向下換勁:由上身陽經之内勁開始,向下身進行内勁的轉換,其間内氣、血則随同意識的不斷的變化,而行遍下身,使下肢經絡完整、充實,達到沉穩中透着輕靈,剛建中含有柔軟的境地。

(2)由下反上換勁:由腰背間而向兩臂進行勁力的轉換。其間内氣、血則随同意識的不斷的變化,充實上肢,當經絡完整、充實後,達到兩臂沉重中透着鼓脹,剛建中含有輕靈的境地。

(3)由中向梢換勁:本着“勁由丹田出”的原則,由中向梢進行勁力的轉換。使之内氣、内勁由丹田發向四梢,節節灌通,使内勁運化通達,達到經脈暢通無阻的境界,進而達到内、外三合一體,意念一動,周身皆一體、整如泰山的狀态。

(4) 六合一體整勁:何謂整勁?即周身内、外三合融為一體,所發出的整體如一的勁力。在站樁時通過不斷地運用意識的轉換,使身體的橫、豎、内、外的各種勁力,有機的結為一體。在意識的引領下,由丹田到四肢,節節貫通,使之達到意識一動,則氣達四梢,逐步地做到一發動,周身皆動。大有泰山倒、高樓傾之感。

(四)丹田培元練氣:“丹田練氣”,是所有功法所要求的,太極樁在這方面尤有獨到之處,先動足少陽,足少陽一動,則周身内氣開始活躍。動足少陽經後再動足少陰,足少陰一動則補先天之 元陽,強化五髒,練後天的五谷之精,化為真氣補充五髒,行先天之真陽,補心中之真陰,達到坎離交媾,陰、陽互換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之後,引周身真氣歸于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納、開合、鼓蕩、填充。讓丹田——這氣機發起之源,充分吸納周身的元氣使之更加飽滿、堅實。在整個的練功的過程中,通過丹田不斷的把元精轉化為元氣,然後再開通經絡,使丹田的元氣通過經絡的運化到體内的各個髒腑,充實于五髒。逐步的達到精旺、氣滿、神全。丹田的混元罡氣飽滿,為周天循經行氣做好必要的準備。

(五)周天行氣循經:武當太乙門的功法均以練精化氣為修煉宗旨,以練就丹田混元氣為入手,繼而運氣行走經絡,讓丹田混元氣按内功需要的不同,而行走不同的經絡,以達到不同功夫的要求,這就是所說的:“循經行氣”。太極樁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陽、足少陰兩經作為循經行氣的入手,繼而行氣于督、任二脈,以達小周天的目的,此乃武功、丹功所必需達到的。而行氣于 大周天,布混元罡氣于周身經絡,達到“法密如籠”的境界,才是太極樁外功的最終追求。練到此境界,太極樁在外功方面,才達上乘功夫。

(六)光華内收練神:

神為内功之主帥,練神之清明,則意之靈便,意識是内功習練法中的君主,任何功夫的練法,均離不開意識的運用。因此,在練太極樁功時,要十分的注意意識的運用,所謂“光華内收練神”是指:在練功的過程中,神光内收,專心的注意意識的運用,轉換以及體内氣血運行的變化。反觀内照,精神内守是練太極樁是應用的必備方法。也是太極樁武道合一的具體地表現。神到、意到、氣到、力到是内家功夫的内三合的基本要求。而内視練氣的法則則是練内功的共法,“内景隧道,唯反觀者可以照察之”更充分的說明了神光内收可以開通經絡隧道的特性。光華内收以後,随着神光的内收,練功者的心态也逐漸得趨于平穩,安詳,則逐步地進入禅定的狀态,達到内功的大成高妙的境界。

太極樁的架勢與動作結構

正确的行功樁架是保證功夫上身的基本條件,架勢的體悟則體現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極樁是武當太乙密傳丹派的入門功夫,對樁架、結構也有特定的要求。現論述于下:

(1)太極樁(一):

行功姿勢: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成11字形。頭正身直,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從頭到腳,進行周身放松。兩手自然下垂,貼于大腿兩側。舌抵門牙牙龈。

心法:身體放松後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合為一體進入忘我境界。

(2)太極樁(二)

1、兩腳橫開,比肩略寬一腳,兩腳成11型站立,從頭到腳依次放松,然後兩腿微屈,成高馬樁,有圓裆之意。含胸拔背。

兩臂慢慢擡起與肩平,肘略低于肩,兩肩胛骨用力貼向前胸,兩臂在胸前成環形。(以身體感覺舒适為度)。

2、兩手十指自然張開,彎曲,形似虎爪,兩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圓狀。

3、頭項不偏不斜,項部直立,以頭部舒适為度。

4、兩眼開目平視兩手間(也可平視遠處一定目标)。眼不可睜太大。

心法:

1、肩井與 湧泉成一線1–2分鐘,找放松的感覺,湧泉有麻、熱、脹即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

3、肩胛骨前貼。

4、臀部前貼。

5、膝關節外撐。

6、手臂外撐(即要外撐又要内抱有挾球感)。

7、 意守丹田呼吸 氣沉丹田。

1–7每個動作1–2分鐘,一個輪回8–10分鐘,能做幾輪回做幾個,一般8–10個輪回。

(3)太極樁(三)(收式):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内勞宮扣于右手外勞宮,扣于丹田處,頭正體直,目視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回收丹田。

太極樁的體态動作要求

(1)頭易正:頭居人體最高處,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傾斜,俗語講:“上不正,則下斜”,頭正神清,神态端莊,收颏直頸而其頭必正直,大有統領全身之意。

(2)肩易順:順肩者,兩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順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張,毫無拘禁、高聳之狀,以合出勁之态,此勢乃此樁基本架式要求。

(3)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嚴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壯神威,挺胸則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靈活,腰部靈活,則身體輕靈,周身合力 易成。

(4)腰易穩:腰,為人身骨節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運動的紐帶,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緊的是穩,穩而厚重則堅實,上、下行氣不滞,則出勁不空。

(5)足 易堅:足堅者,兩足放平,大趾内側用力向下扣,使腳部穩穩的立于地上,古語言:百力皆發于腳,足之堅穩否,将直接的影響步法、身形、發力的能力。練時,必使筋絡舒展,不可用拙力,否則足便不穩,焉能功成?

(6)膝易曲:膝要善曲,而 曲中求直,則為下盤穩固之道。兩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脈舒展,而下盤則堅。練時切不可用後天之拙力,拙力一生則足吃重力,便失之大地之穩重。要知膝之拙力一生,真氣運行受到阻滞,身體不舒,身體關節即失之靈活,練習要有外撐之意。

(7)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練 太極内功的具體要求。行功時,兩手要向前合抱,猶如老翁抱樹。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開,此乃站太極樁基本姿式,行功時,要盡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達筋肉伸展,真氣運行自如之目的。

(8)脊骨直:脊骨是人身體的支撐所在,其内是衆多神經的通道,是支配人體活動,意識傳導的主要途徑。因此,此通道越是平直,則閱曆與神經意識的傳導,而使人動作敏捷,背直則腰易下,則身體上身松弛,真氣暢通無礙,其先天真力自出。

太極樁内功檢驗标準

太極樁在武當太乙門密傳丹派中,素以百日功成而著稱,有百日功之美稱。是太乙門衆多功法中的一個比較好的樁法。其每個階段的檢驗标準也不一樣。根據學員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們先将太極樁初期的檢驗标準介紹如下,供廣大學員參考: 

站太極樁一星期:

1、精力、體力比以前有所變化。

2、睡眠有沉實感。

3、個别的學員有身體輕靈的感覺。

4、有興陽的現象。(男同志)

站太極樁半個月内:

1、精力、體力更加旺盛,抗疲勞能力明顯增強。 

2、在站樁中,所有的心法感覺均有良好的進展。

3、睡眠安詳,沉穩。

4、身體具有輕靈,柔軟的輕身感覺。

5、有較強的食欲。消化功能增強。

6、陽舉現象明顯。

二個月内:

1、精力旺盛、體力充沛。

2、食欲旺盛、消化功能極強。

3、輕身功夫初步的上身,日常中(非功态)身體倍感輕靈。

4、周身關節靈活。自感身體柔軟異常。

5、身體有想挨打的感覺。

6、打擊力量有明顯的增強。

百日内:

1、輕身功夫上身

2、抗擊打的護體神功初成。

3、身體柔軟、輕靈異常。

4、打擊力、穿透力大幅度增加。

以上是站太極樁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标準,望廣大學員自己認真地對照檢查。以後還要經過鐵甲金身,渾圓如一等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