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道教三清道祖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衆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1]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中國河南鹿邑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道教創始者随方設教、曆劫度人萬神之祖 外文名:Senior moral 代表作品:道德經、西升經、妙真經、内觀經、清靜經、太上感應篇、太上老君開天經、北鬥經、老子化胡經 居住地:大羅天上,太清仙境大赤天宮 别名:道祖、太上道祖、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 職業:道教道祖、三清 民族:華夏族、漢族 身份:三清之一、道祖 信仰:道教

人物生平

老子

老子,道教創始人,被尊為道教的教祖。據《史記》記載老君,又稱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谥号“聃”。全稱道德,簡稱太上老君。而老君爺也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聖人老子就是老君爺的第十八世化身,度人無數,為三教之師;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無生,先于無先,挺于空洞,陶育幹坤。号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天地未開之際,太上老君創世創神開創諸天,這也是被曆代皇帝推崇與說的最多的,也壓倒了元始度老君說。老君乃一切無有有無之祖,大道化身(自然規律),居于太清天之上(道教的居天與佛教不同),在千年中國道教的演變史中,一直擔任着極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真正意義上的道教開山教祖。

老子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相傳,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問題,他着有五千字的《老子》,此書被視為道家的開創之作及道教的經典。西漢伊始,道家學派黃老學派大興,老子和黃帝受到了先前未有的祭祀,漢人對老子和黃帝的個人崇拜也逐漸達到頂峰,漢代宮廷開始出現祭祀黃老場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黃老學派開始走入漢族民間,形成黃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學理論加上漢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時已為共識的神仙,東漢皇帝大張旗鼓去往老子廟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銘亦說老子是道的化身。

朝代

東漢

東漢張陵繼承漢代的黃老道,創立了五鬥米道的教團,用黃老之術教化西蜀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為新教團的教主。自佛教進入中原,這個和中國似曾相識的宗教使得漢朝士大夫普遍認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剛剛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發展,西來傳教的佛教徒也宣稱老子是佛陀的老師。于是,老子化胡的說法成為當時的共識。漢魏時期,老子是早期道教教團組織的最高的神。

魏晉時期

魏晉時期道教神仙已十分龐雜,但散亂無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寫的《真靈位業圖》作為第一個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開始出現。在這神譜中,陶弘景将神仙分為七個等級,每個等級設一中位,有一個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設左位,右位若幹席位,安排諸神。七個等級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級為最高,以此分級,秩序井然。各等級除了中位主神外,還有左右諸位神仙,數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級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級左位50餘神,右位30餘神。

這些左右諸神仙,有的是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聖人先賢,如第三等級的孔子、顔回、莊子、第七等級的秦始皇、漢高祖、齊桓公、晉文公、魏武帝、劉備、李廣、韓遂、孫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領袖,如第二等級的魏華存、許穆、許擁是道教上清派的創始人,徐來勒、葛玄是靈寶派的創始人,而第四階次的張陵是天師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論家。

有的是神話傳說人物,如第三階次的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第四階次的赤松子等等。總之,神譜中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無人知曉的人物,難以考其來源,有的與道教關系不大,像孔子也拉進神譜,顯得不倫不類。除陶的神譜外,還有各種不同的神譜,其結構和内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神譜隻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為最高神,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為最尊,而天師道則尊老子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問題上彼此不完全認同,随着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現,标志着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三清”尊神

“三清”尊神的建立,卻經曆了一較長的發展過程。道教初創時,是以老子為其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君,尊奉為最高神靈。例如于吉等人所編的《太平經》和張陵等人所造作的道書,皆托名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謙之所撰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和《錄圖真經》以及他的“天師”稱号,皆托名老君所賜。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鬥米道在内的早期道教的一個共同特點。乃至以後的全真道道統淵源,仍稱太上老君傳于金母,金母傳白雲上真,白雲上真傳王玄甫,王玄甫鐘離權,鐘離權授呂洞賓和劉海蟾,呂洞賓授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統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東晉中後期上清、靈寶等道派出現後,對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便發生了變化。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與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這兩派的經書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擺在一個次要的地位,有些經書甚至把它作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

這種分歧,在《魏書·釋老志》和《隋書·經籍志》對道教的介紹中,便可明顯地看出來。《魏書》卷一百一十四《釋老志》說:“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這顯然是反映了天師道以老子為最高尊神的思想。

《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志》四則稱:“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這明顯是以元始天尊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傳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三個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經書既有大中小之分,則造說這些經書的教主也勢必會有先後等級的差别,在《雲笈七箋》卷六《三洞經教部》之《三洞并序》裡即稱:“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後法三種分别。”那末,在三洞尊神之間,如何劃分先後等級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氣化三清”之說。

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經》裡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氣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說:“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别,故有三名。”即是說,三洞的本元,都是來自同一的道氣,隻是應用不同,才分為三個不同的名稱。盡管如此,但具體到究竟是由誰一氣化三清呢?則又有不同說法。一種意見是認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羅天的玄、元、始三氣所化而成。

如大約為東晉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說:“三天最上号日大羅,是道境極地,妙氣本一,唯此大羅生玄元始三燕,化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這種說法,并未解決三清尊神之間先後等級的實質問題,而且還會引來住大羅天的尊神是誰,三清尊神是否為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問題,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氣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張之。

《三洞并序》引證《業報經》和《應化經》說:“天尊日:吾以道氣,化育群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吾以龍漢元年,号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無始天尊,亦名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在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這就說,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的化身,三洞經書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所說,這樣對道教各派便不會産生等級高下之分,導緻教派之間的矛盾了。不過這很明顯是代表上清派的說法,《隋書·經籍志》采用之。道教的另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老子一氣所化,這主要以天師道為代表的道士們的思想。這種思想,其淵源甚早。

上一篇:松浦愛弓

下一篇:朱亮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