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

太上皇

禅位皇帝頭銜
太上皇,皇帝之上的皇帝,聽起來威風凜凜,實際上卻有很多苦衷。中國曆史上的8位太上皇當得都有些不情不願。[1]中國曆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未曾為帝王,而被尊為太上皇的人。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帝。其子嘉慶隻能無奈地在其手裡邊做了四年實習皇帝。不過,曆史也很有趣,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于公元1457年在“奪門之變”中複辟,重登大寶。他是唯一一位“返虛歸真”,從太上皇“下放”為皇帝的人物。
    本名: 别名:太上皇帝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太上皇 英文名:Overlord 屬性:職位 代表人物:唐高祖、宋徽宗、清高宗等

基本簡介

1.皇帝父親的尊号。

2.特指把皇位讓給太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

3.比喻在幕後操縱、掌握實權的人物。

4.道教稱遠古時朞的帝王。

曆史淵源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每當朝會,皇帝一到,百官山呼,依次奉賀。在起兵前隻做過亭長(管理十裡地方的小官)的劉邦,此時也擺起了天下至尊的架子。不過,有一件事卻有損他的皇帝尊嚴。那就是礙于封建的孝道,劉邦在家中對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五日一朝(看望)”,而且要拜見,“如家人父子禮”。太公的管家覺得不妥,對太公說:現在皇帝雖然是您的兒子,但卻是天下萬民之主;您盡管是皇帝的父親,可也還是個臣子,怎麼能讓皇帝拜見臣子呢?這樣下去,皇帝就失去了權威。

太公認為這話不錯,等到劉邦再來看望時,就恭敬地拿着掃帚站到門口,又向後倒退,好像奴仆迎接主人。劉邦見狀吃了一驚,急忙攙扶太公。太公于是把管家講的道理說了一遍。劉邦聽了自然高興,便重賞管家,尊太公為太上皇。

後代的太上皇,倒不一定都是做皇帝的兒子尊奉的。有的是主動傳位于太子;有的是在形勢逼迫下,不得不給兒子讓位。他們的境遇也很不一樣,有的仍牢握權柄,操縱朝政;有的頤養天年,悠哉遊哉;還有的被軟禁起來,與囚徒無異。

第一位

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當是唐高祖李淵。公元626年,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把入朝途中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一齊殺掉。這時的李淵正在皇宮的内湖上泛舟嬉戲,突然一群兵士擁至跟前,聲稱奉秦王之命為皇父護駕。李淵得知兩子被殺,驚慌莫名。剛剛坐了九年皇位,皇帝瘾還沒有過夠,但他深知朝廷局勢已為次子控制,迫不得已,隻好下诏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繼大統。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願背上逼宮篡位的千古惡名,于是他的謀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尊奉皇父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體面。可以說,李世民是發明“太上皇”的始作俑者。李淵做了10年太上皇,于公元635年抑郁而逝。

第二位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殺掉毒死唐中宗李顯的韋後,擁立父親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睿宗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兒子為自己争得的,三年後便知趣地傳位于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第三位

算起來,太上皇在唐王朝頗受偏愛呢,自從李淵成為首位太上皇之後,唐王朝接連二三地出了三位太上皇。李隆基讓父親做了太上皇,他兒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讓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暴發,次年叛軍逼近國都長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歲高齡的李隆基在倉惶之中西逃成都。但他仍舍不得放棄帝位。當時承擔抗擊叛軍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長安千裡之外的肅州靈武宣布即位,同時根據祖宗先例,遙尊遠在成都的李隆基為太上皇。安史之亂平定後,李隆基回到長安,不得不承認這個既成事實。

宋王朝

在兩宋300年曆史中,也曾出現過三位太上皇。

大宋王朝的第一位太上皇:宋徽宗趙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毀約大舉南下,對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圍之勢。兵臨城下,朝内一些當權大臣以非帝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為由,逼迫徽宗傳位于太子趙桓,是為欽宗。但金朝并不因此罷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趙佶與欽宗趙桓雙雙被金兵俘虜,史稱“靖康之恥”。父子二人被擄至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先後客死他鄉。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趙佶是一位非常不錯的書法家。如右圖為其書法。

大宋第二、三位太上皇:南宋時期的宋高宗趙構。趙構沒有親生兒子,立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為太子。由于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将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因此開國200餘年他的嫡系子孫一直沒有人做過皇帝,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種議論。尤其是金兵壓境、局勢危急之時,滿朝文武大臣越來越傾向于盡快讓趙匡胤的後裔擔負護國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趙構在各方壓力下不得已宣布禅位于太子趙慎,是為孝宗。孝宗做了27年皇帝後,在内憂外患中将位傳于趙慎(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孝宗成為宋朝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孝宗做了6年太上皇,而高宗做了26年太上皇,是在此位上坐得最長的太上皇。

明朝

明朝唯一的太上皇是明英宗朱祁鎮。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刺部進犯明朝北部邊疆,前鋒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率50萬大軍親征瓦刺。明軍由于指揮不靈,行動遲緩,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被瓦刺軍包圍,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書于謙等擁立鄖王朱祁钰為帝(明代宗),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一年後雙方議和,明英宗被送還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于公元1457年在“奪門之變”中複辟,重登大寶。

最成功

曆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弘曆25歲登基時,曾經燒香禱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動禅讓給兒子。但這并不說明他不想做終身皇帝,而是他沒有想到自己會如此長壽。他于公元1735年登基,到1796年已坐夠了61年皇位,與康熙做皇帝一樣長了,再不兌現諾言,實在無法向上天和臣民交待。于是他宣布禅位給太子颙琰(即嘉慶),但他同時又宣布自己身體康健、精力充沛,仍要過問軍國大事,指導新皇施政。

其時,嘉慶已人到中年(37歲),根本不需要這樣一個頂頭上司。但皇父執意如此,他也無可奈何。乾隆做了4年名副其實的太上皇,嘉慶也隻得伴随皇父當了4年實習皇帝。乾隆皇帝據說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明君,一生最愛人誇其文治武功。而且他還是中國曆史上“出産”詩詞最多的皇帝,據說現存6千餘首,頂得上全唐詩。他做了太上皇之後仍能手握大權,由此看來其文治武功雖不能确定,但政治手腕的确爐火純青。

上一篇:丁鵬

下一篇:窦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