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寺

多福寺

山西省太原市旅遊景點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裡處的崛圍山之巅,建于唐代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名崛圍教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之一,唐宋兩代香火很盛。宋末毀于戰火,明洪武年間重建,是晉王宗室的重要禮佛之所,弘治年間(公元1488年-1505年)改名多福寺。後又多次重修。現存山門、鐘樓、大雄寶殿、文殊閣、藏經樓、東西垛殿等殿宇7處。大雄寶殿為主殿,規模宏偉,并有壁畫84幅與一些塑像,均為明代遺物。寺内有霜紅龛,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隐居處。多福寺于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文名:多福寺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裡崛圍山之巅
  • 所處時代:唐朝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景點級别:中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山門、鐘樓、大雄寶殿
  • 始建年代:唐代貞元二年(公元786年)

曆史沿革

初建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裡處的崛圍山之巅,建于唐代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名崛圍教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之一,唐宋兩代香火很盛。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後唐莊宗)父子曾到此禮佛焚香,寺況空前。

修繕重建

宋末毀于戰火,明洪武年間重建,是晉王宗室的重要禮佛之所,弘治年間(公元1488年-1505年)改名多福寺。後又多次重修。

規模建制

寺院規模

進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千佛殿由南而北,鱗次列于中軸線上,構成三進院落。

兩旁鐘鼓樓、配殿、禅堂布局嚴整。山門與天王殿合一,内塑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天王殿對面這座大殿便是寺院的主建築大雄寶殿。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四周圍廊,前後出檐均有明柱,屋頂四周琉璃剪邊,宏偉而瑰麗。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薩,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兩邊是藥師佛和彌陀佛,普賢、觀音、文殊三位菩薩分立三佛之前,另在釋迦佛背後還有一尊倒坐觀音。大殿牆壁繪有84幅連環畫,反映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畫法娴熟,線條流暢,着色講究,立體感強,形象逼真,是難得的明代壁畫精品。大殿于80年代中期曾落架大修。

二進院主體建築藏經樓是一上閣下洞的雙層複合體,六根大柱把上下緊緊連在一起,渾然天成,相得益彰,洞名乘息洞,閣曰文殊閣,洞門石柱上淋漓酣暢的墨迹為傅山先生手書,頗為珍貴,最東邊洞内有傅山塑像。藏經樓東側的紅葉洞,傅山先生曾在此讀書行醫治病,洞頂殿内神龛内三尊菩薩像為後塑。藏經樓西側龍王殿内有龍王塑像,殿前水井即為文殊菩薩所賜“龍池”。

三進院的主建築千佛殿高居全寺最上部,殿内供三世佛、四大菩薩,三面牆壁共有870多尊佛像。殿前牡丹池内原有500多年前的牡丹,可惜毀于動亂年代。

▪建築風格

重修時,建築布局保留了唐代特點。

主要景觀

寺内景觀

現存山門、鐘樓、大雄寶殿、文殊閣、藏經樓、東西垛殿等殿宇7處。

大雄寶殿為主殿,規模宏偉,并有壁畫84幅與一些塑像,均為明代遺物。寺内有霜紅龛,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隐居處。唯寺前山巅磚塔,仍是宋代原構。寺内有霜紅龛,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隐居處。多福寺在山頂小峪之中,緩緩清流,過寺前蜿蜒而下,潺潺作響,極富古刹風趣。

寺内山牆有明代立粉貼金彩繪的佛傳壁畫84幅,描寫釋迦牟尼生平事迹,畫面生動、色彩豔麗,為明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

崛圍山風景區

位于市區西北24公裡處。山勢陡峻,松柏遍野,春日山花競放,秋來紅葉滿山。“崛圍紅葉”是太原著名風景之一。寺廟坐北朝南,處于松柏、山巒包圍之中。寺前東南山峰頂處,宋建七級舍利磚塔巍然聳立,登塔可俯瞰太原城全景。寺内的紅葉洞,在二進院藏經樓下,是思想家傅山先生讀書處。寺東南方有山岩,岩下即“珍珠坡”,原是僧人擔水和信士禮佛的岩石古道。現砌成340多級石磴,是遊人從山下登坡遊山的最佳路線。上坡攀登到山岩頂,有六角七層舍利風水寶塔,站在塔基上東望,晉陽大地盡收眼底;西眺,古松分列南北山坡,“南松北柏”是崛圍奇觀之一。松林中有傅山隐居的“七松庵”。

寺院傳說

山崖腰間有淨土大佛寺。據碑文記載,漢時土山崩裂,裂陷成洞,洞内土丘形似佛,高可10丈。傳為“山崩佛現”,乃“淨土之因緣”,因名。寺始建于北齊,金泰和五年(1205)重建,分前後兩院。前院主建築大佛閣東西向,單坡二層重檐歇山頂樓閣,是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建的,沒有勾欄,登閣可參觀大佛的全方位。入閣進洞,洞深25米,寬7米,前部石碑林立,後部是石胎泥塑大佛,高10餘米,稱“土堂大佛”,也是八景之一。

相傳,在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建寺時,山中無水源,要用很多人力下山到汾河擔水,往返一次需一、兩個時辰。沒有多久,好些人的肩被扁擔磨破不能再擔水了,隻剩下阗黎二僧還在堅持。

有一天,他倆擔水上山,有個龍鐘老人迎面走過來,向他們說:“你們擔水做啥?”

“建崛圍教寺。”(寺院初名叫崛圍教寺,後改多福寺)阗黎二僧回答說。

“建造寺院?”龍鐘老人哈哈大笑:“就憑你們倆個人擔水能把寺院建成?”

二僧齊聲說:“老伯,您不要笑。我們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定能把寺建成。”

阗黎二僧按着龍鐘老人的吩咐,立即拿着盒子往回走。在路上,聽見盒子裡有響動,他倆想看一看盒子裡到底裝的是什麼東西,于是便輕輕打開一點縫兒,偷偷地往裡邊看,忽然盒裡一聲霹靂,震得他倆手都麻木了,盒子方即掉在地上,從盒子裡蹦出兩條水龍,騰空而去,一條飛往晉祠,變成了晉泉;一條飛往蘭村,變成了烈石寒泉。阗黎二僧見有兩條龍已從盒中飛出,趕緊扣住盒子,聽見盒裡還有響動,将盒子小心翼翼拿到寺院西邊那塊空地上,再将盒蓋打開,剩下的兩條小龍鑽進地裡,變成了兩池清水,這就是現今的龍池。

由于有了泉水,多福寺就很快建成了。阗黎二僧想:佛教裡隻有五台山文殊菩薩騎獅子,這位龍鐘老人又是從五台山來。因此便推想這位龍鐘老人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後人在多福寺中建了一座文殊菩薩殿。内塑文殊菩薩像,阗黎二僧也被塑像,放在文殊菩薩兩旁,稱為“舍利二僧”。

寺院文物

後院是四合院建築,南北向,主殿塑三身佛,配殿是十八羅漢朝觀音,十大閻王朝地藏,有塑像30餘尊,系明清作品。院内殘存三棵古柏,虬枝亂舞,長勢奇特,叫怪柏”、“神柏”。也是八景之一。

服務指南

地理位置

多福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區馬頭鄉莊頭村

交通

多福寺地處崛圍山頂,登上崛圍山唯有呼延村一條大路.到達呼延村也隻有835支(慢車),或者乘坐12路、821路到達柴村.乘坐私人面包車,一般情況1元/1人,或者自駕。

曆史人物及其它

傅山

多福寺是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學者傅山隐居處。傅山,字青竹,後改青主,别号頗多,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廬、僑黃、僑松等等,不一而足。陽曲人。

六歲,啖黃精,不谷食,強之,乃飯。讀書過目成誦。

明季天下将亂,諸号為搢紳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少媕冘。提學袁繼鹹為巡按張孫振所誣,孫振,閹黨也。山約同學曹良直等詣通政使,三上書訟之,巡撫吳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聞一下,甲申後,山改黃冠裝,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

相關詩詞

《宿多福寺》

作者:姚寬朝代:宋

蕭寺虛庭夜氣嘉,微風入樹碧交加。露荷滴瀝珠無翳,月桂扶疏璧有瑕。欲采蘋花歸已晚,拟尋竹葉夢還賒。愁來剩有凄涼意,織女銀河又複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