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務工人員

外來務工人員

外地來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員
外來務工人員通常指的是外地來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員,和民工含義相近。一般泛指建築行業,搬運行業等等技術含量低,體力勞動為主的從業人員。有一定的歧視成分在裡面。改革開放使我國私營企業如以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私營企業的發展給勞動力就業開辟廣闊市場,使許多剩餘勞動力有幸就業。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進城務工人員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 主要成就: 名稱:外來務工人員 英文:alien workers 近義詞:民工 性質:從村鎮進城市打工的人員 從事行業:危險系數較高的體力勞動 屬于:弱勢群體

詞目釋義

所謂“進城務工人員”,實際是指本縣(市)境内,戶籍地在鄉村,進入城區從事非農産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區,以非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勞動者;或外縣(市)進入本縣(市)城區從事非農産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區,以非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勞動者。

社會總量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全國進城務工人員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為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其中,外出進城務工人員16821萬人,比上年增加211萬人,增長1.3%;本地進城務工人員10574萬人,增加290萬人,增長2.8%。2010年以來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增速持續回落。n

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個百分點。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外出進城務工人員人數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個百分點。近三年本地進城務工人員人數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長速度快于外出進城務工人員增長速度。n

按輸出地分,東部地區進城務工人員10664萬人,比上年增加210萬人,增長2.0%,東部地區進城務工人員占進城務工人員總量的38.9%;中部地區進城務工人員9446萬人,比上年增加111萬人,增長1.2%,中部地區進城務工人員占進城務工人員總量的34.5%;西部地區進城務工人員7285萬人,比上年增加180萬人,增長2.5%,西部地區進城務工人員占進城務工人員總量的26.6%。西部地區進城務工人員增長速度分别比東部、中部地區高出0.5和1.3個百分點。n

2016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27747萬人,比上年增長1.3%。其中,外出進城務工人員16884萬人,增長0.4%;本地進城務工人員10863萬人,增長2.7%。n2020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農民工總量29077萬人,比上年增長0.8%。其中,外出農民工17425萬人,增長0.9%;本地農民工11652萬人,增長0.7%。

就業優勢

單純熱情,愛崗敬業,有吃苦耐勞精神;遵紀守法,小心謹慎,相對便于管理。容易穩定;薪資要求簡單,對生活要求不高。

居住情況

(一)外出進城務工人員仍是以雇主或單位提供住宿為主n以受雇形式從業的進城務工人員,在單位宿舍中居住的占32.3%,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10.4%,在生産經營場所居住的占6.1%,與他人合租住房的占19.7%,獨立租賃住房的占13.5%,有13.8%的外出進城務工人員在鄉鎮以外從業但每天回家居住,僅有0.6%的外出進城務工人員在務工地自購房。從近幾年外出進城務工人員居住情況的變化看,呈現出與他人合租住房比重上升、獨立租賃住房比重下降的趨勢,另一明顯變化态勢是務工地自購房比重下降、鄉外從業回家居住比重上升。n

(二)四成外出進城務工人員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n從外出受雇進城務工人員的居住負擔看,49.5%的進城務工人員由雇主或單位提供免費住宿;9.2%的進城務工人員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補貼;41.3%的進城務工人員雇主或單位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與上年相比,由雇主或單位提供免費住宿的比重下降了0.4個百分點;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補貼的比重提高了0.4個百分點。

社會問題

進城務工人員問題是指中國大陸由于居民進入城市參與經濟活動後涉及的一系列權益保障的總稱。n

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問題,在政策研究界、學術界有幾種觀點:一是部分學者的觀點,讓進城務工人員在城市住下來,“三農”問題将不存在。二是國研中心研究報告的觀點,創造将進城務工人員轉化為穩定的城市産業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環境。n

進城務工人員問題在建國後三四十年前表現得尚不明顯,但到了改革開放以及建立市場經濟的今天,城市與鄉村的矛盾就日漸突出。當緻富成為人們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标時,城市人占有各種政策的抉擇領導地位、占有意識領先的統治地位、占有生産資料轉化成貨币的掌控權等等,當處在兩眼墨黑最封閉的鄉村的居民進城務工時,自然會對他們制造出許多政策的限制,強加給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賦予一些帶有歧視性的概念、名詞。n

再說進城務工人員在就業方面,城市制定外來勞動力分類目錄,把髒亂差工作留給民工。進城務工人員從事行業的基本特點是:體力要求較高的房地建築工、城市清潔和環境保護的操作工種、綠化養護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鐘點工或保姆、廚師、服務員等髒、累、險、差工種。出現這些限制和歧視的主要原因是意識問題。因為意識的誤區,導緻制定政策的錯位。n

其一,在決策者眼裡,因為存在城市居民與進城務工人員的利益之争,即進城務工人員進城就業,加劇城市居民的就業矛盾,因此城市政府的政策趨向與城市居民的利益趨向一緻。n其二,政府害怕“城市病”,從而試圖将農民圈在農村。n其三,中國各大城市存在“隐性超城市化”,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進入必然使城市的“超城市化”進一步加劇,城市治理成本大幅加大。n其四,城市勞動力失業給城市政府帶來的成本十分巨大,而農村勞動力找不到工作最多也隻是回家種田,政府反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流入。n其五,城裡人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歧視一方面源自文化差異、生活習慣等由于出身形成的尊卑貴賤觀念;另一方面則是一部分城裡人認為進城務工人員搶他們的飯碗而産生的反感和仇視。n

這些原因雖是城市限制進城務工人員進入數量、工種限制等歧視性政策的直接理由,當然進城務工人員就業歧視也有一些其他深層的政治、經濟等綜合因素。

新生一代

“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主要是指80後、90後,這批人在進城務工人員外出打工的1.5億人裡面占到60%,大約1個億。他們出生以後就上學,上完學以後就進城打工,相對來講,對農業、農村、土地、農民等不是那麼熟悉。另一方面,他們渴望進入、融入城市社會,而城市在很多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好接納他們的準備。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年齡18歲到25歲,以“三高一低”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性别比例

(一)進城務工人員以男性為主,年輕進城務工人員比重逐年下降n分性别看,男性進城務工人員占66.4%,女性占33.6%;分年齡段看,進城務工人員以青壯年為主,16-20歲占4.9%,21-30歲占31.9%,31-40歲占22.5%,41-50歲占25.6%,50歲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占15.1%。調查資料顯示,40歲以下進城務工人員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59.3%,進城務工人員平均年齡也由34歲上升到37.3歲。n

(二)進城務工人員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青年進城務工人員和外出進城務工人員文化程度相對較高n在進城務工人員中,文盲占1.5%,小學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外出進城務工人員和年輕進城務工人員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26.5%和36.4%。外出進城務工人員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本地進城務工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受教育水平又明顯高于非進城務工人員。與上年相比,30歲以下年輕進城務工人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2.4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其他組進城務工人員。n

(三)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的進城務工人員占多數,青年進城務工人員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低n在進城務工人員中,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10.7%,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25.6%,既沒有參加農業技術培訓也沒有參加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進城務工人員占69.2%。青年進城務工人員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要高于年長的進城務工人員,年長的進城務工人員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要高于青年進城務工人員,年齡層次越低,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也越低。

政策關懷

背景

改革開放使我國私營企業如以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私營企業的發展給勞動力就業開辟廣闊市場,使許多剩餘勞動力有幸就業。近幾年全國各地來務工人員有不少子女在各地學校就讀.按照規定,凡戶籍在外縣外省的子女就讀每人每學期必須繳納八百元借讀費。如果一家有兩人上學那一年的借讀費就達二千多元。但這些外來務工子女大多來自安徽、河南、貴州、四川、重慶等西部地區或貧困地區,家庭經濟困難,繳不起這筆費用,就會失學,喪失學習的機會。

政策提出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關于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建設中強調指出保障外來務工子女接受平等義務教育,想外來務工子女所想,急他們所急,關愛他們的學習,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給他們全免借讀費,讓他們按時上學學習,和當地學生享受平等教育權,這樣既能保證九年義務教育在全國順利實施,又讓外來務工人員安心勞動,促進我國私營企業的發展。

施行政策

2017年9月,人社部專門制定印發了《拖欠進城務工人員工資“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n2017年11月,人社部與發改委、人民銀行、住建部等30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簽署印發了《關于對嚴重拖欠進城務工人員工資用人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n2018年7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第一批拖欠進城務工人員工資“黑名單”,共涉及石家莊佐潤建築勞務分包有限公司等14家違法企業和6名違法人員。相關企業和人員将受到“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 。n2019年12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多措并舉做好穩就業工作,要求大力支持靈活就業;決定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通過《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草案)》,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頑疾。

現象焦點

有關疑問

外來務工人員是現今社會關注的焦點,全國關于民工的報道也越來越多,我們對他們的關心也越來越多。同時我們從外來務工人員的身上看到了很多現象。普遍來說,民工的生活質量在提高,經濟水平在提高,他們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從我們的調查問卷上的數據顯示,他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表明中國的經濟在不斷的發展,這是好的現象。

看來這有好也有壞,好的一面是,中國經濟的發展使他們的生活好了,不用再為了養活家裡的人而拼死拼活的出去工作,甚至兼好幾份工作,棄自己的生命于不顧,這樣的事件并不是沒有發生過。現在這樣的事件越來越少,這都是我們所期望的。生活好了之後,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在不斷改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外來務工人員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讀大學,能生活在城市裡。可是也有少部分人認為自己的子女隻要能賺錢就好,其實也是我們所在意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很難去解決。

保障

在一座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中,外來務工人員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城市建設的一線。他們為城市的發展默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而自身的權益卻容易被忽視。

以杭州市為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外來務工人員各項保障制度的創新。在立法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陸續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為200多萬在杭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培訓、居住等多方面保障。

一部旨在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勞動安全健康合法權益,有效控制和減少生産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的《杭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勞動安全衛生權益保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又正式頒布。

這一《辦法》包括适用範圍、生産經營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外來務工人員的權利與義務、監督管理和權益保障五個部分。

《辦法》規定,外來務工人員因發生生産安全事故受到傷害後,生産經營單位應當采取措施,使受到事故傷害的外來務工人員及時得到救治,并按規定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生産經營單位未按規定上報事故情況的,外來務工人員應當向政府有關部門舉報投訴。

《辦法》同時明确,接受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當執行國家勞動标準,為被派遣勞動者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被派遣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因工傷亡事故或職業病危害事故,接受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當承擔主要管理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承擔連帶管理責任。這一規定破解了困擾我國多年的被派遣勞務工工傷事故處理難題。

緩解沖突

南京建築業進城務工人員免費體檢。南京建築業進城務工人員免費參加健康體檢工作2012年12月19日啟動,約17萬已經領取了市民卡的建築業進城務工人員都可以就近到南京市内40家定點醫院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記者了解到,南京建築業進城務工人員基本醫療保障待遇都有所提高,在一年内,門診看病800元以内的報銷比例在50%到60%,住院80%以上可以報銷,大病醫療保險基金累計最高支付限額由15萬元提高到29萬元。

歧視色彩

長期以來,“農民工”已經成了人們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習慣性稱呼,與這個詞相伴的往往是更多的關注和同情。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談及“農民工”這一稱謂時表示,這樣的稱謂本身就帶有歧視色彩,呼籲社會慎用這一稱謂。n

“工農商學兵,本是職業的劃分,為什麼唯獨“農民”永遠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簽呢?”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昨天在與社科界專家學者座談時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并呼籲取消“農民工”這一稱謂:n

盧展工:專家們都在這裡,“農民工”應該呼籲取消這個概念。農民是職業呀,哪有生出來就是工人的?哪有生出來就是商人的?結果偏偏農民生出來就是農民,剛生出來就變農民了,他還沒幹活兒呢,就農民了。我提了好幾次,盡量不要用“農民工”,工人就是工人,就是從農村到城市當工人就是工人。要不你幹脆都是這樣,農民幹部,當了常務副省長了也是農民幹部,農村出來的嘛。n盧展工:包括在企業、在單位的相應的待遇,你農村招進來的跟本地的就不一樣,跟城市居民就不一樣,一系列的歧視,本來應該融合,到哪個地方就應該融合到單位,融合到學校,融合到我們社會,這個社會才能和諧。“農民工”這一稱呼的背後隐藏的是一系列的歧視,要努力消除身份界限,鼓勵外來務工人員融入社會。n

社會待遇

大連市進城務工人員達92萬人。大連市委、市政府把進城務工人員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就進城務工人員最需要的職業教育培訓、子女教育、社會保障、戶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務等方面制定詳細規劃,分步落實。大連給予每位進城務工人員市民化待遇,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人員變成了新市民。 n

在大連,不論是圖書館還是文化館,都向進城務工人員免費開放。夏季的每個周末,大連還在進城務工人員聚集的地方安排露天電影、廣場演出,滿足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需求。 n

大連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納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範疇,入學率達到100%,外來務工人員随遷子女允許填報公辦普通高中和公費統招志願。大連中小學在校學生中超過兩成是“外來娃”。n

從2012年開始,大連采取全民培訓、免費培訓,将農村勞動力和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全部納入免費培訓對象,針對大連急需的20多個工種進行免費培訓。n

政策引導

李克強6日考察人社部,詳細了解農民工就業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總理說,傳統的建築業和制造業吸納農民工就業在下降,需要另辟蹊徑,通過信息咨詢、技能培訓等手段逐步把農民工引向新經濟、新産業、新業态,提高農民工就業的質量和家庭幸福感。n

心理渴望

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都少不了正常的性生活。而生活在城市裡的單身進城務工人員和留守在家的婦女們,性,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渴望不可及的奢侈的字眼。男人出外打工,妻子如果與丈夫一同去,孩子沒人看管,怕荒廢了孩子未來和前程,在家管教孩子,伺俸公婆。n

夫妻之間兩地分居,不能享受天倫之樂,長期的性壓抑,讓他們煩躁而焦慮。他們就是這樣艱難地選擇着這種痛苦的生活,忍受着分居的孤寂。繁重的體力勞動似乎還不難承受,讓他們更加難以忍受的是長期的性壓抑。尤其對于生理處于性欲旺盛期的年輕婦女來說,性壓抑已經成了她們感情生活的一大痛楚。n被警方控制的涉嫌賣淫嫖娼的男女。這些男人大多是進城務工人員,收入低微,沒有妻子或者妻子在家鄉,性生活主要找街邊站街女,因為站街女也大多來自農村,沒有好的職業和收入,故而在收費上會便宜很多。 [4] n

高危人群

本報棗莊11月30日訊(記者袁沛民)11月30日下午,棗莊市疾控中心聯合市中區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工作人員,到市中區齊村鎮齊村二街農民公寓的建設工地,對工地中的工人們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發放安全套。n

據介紹,由于文化水平低、衛生意識差、生活缺乏娛樂活動,近年來,打工者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群體逐漸成為艾滋病高危人群。外出打工者中,由于正常的生理需求沒有适當的渠道解決,由此産生的不安全性行為十分普遍。然而,由于缺乏足夠的安全知識,進城務工人員群體逐漸成為艾滋病高危人群。更為嚴重的是,許多人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将病毒攜帶回自己的家鄉,從而發生擴散。n

棗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剛告訴記者,就棗莊的情況來看,外來的打工者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棗莊去外地打工回流的人不少。進入工地宣傳就是為了讓打工者提高防範意識,遠離艾滋。

上一篇:交巡警

下一篇:錢永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