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溫·隆美爾

埃爾溫·隆美爾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 Rommel),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号“沙漠之狐、帝國之鷹”。隆美爾與曼施坦因和古德裡安,被後人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将。[1]
    本名:埃爾溫·隆美爾 别名:沙漠之狐、帝國之鷹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符騰堡邦海登姆市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法國戰役,迅速扭轉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進攻力學,大西洋壁壘等 外文名: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民族:日耳曼 職業: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非洲軍團軍長,駐法國的B集團軍群司令等 畢業院校: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 信仰:德意志 軍銜:陸軍元帥 星座:天蠍座 血型:O型

人物生平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在戰時被德英交戰雙方都稱為“沙漠之狐、帝國之鷹”。他不僅成為戰時軍民的偶像,同時也赢得了敵人的尊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是一個功勳卓着的軍官,因為意大利前線的戰功而獲得功勳獎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國戰役中,他做為第七裝甲師的指揮官而馳名一時,在北非戰場上,隆美爾進入了其軍事生涯的頂峰。在這裡,他充分顯示了他的戰術天才,指揮非洲軍數次以少勝多擊敗英軍,赢得了不朽的聲名。戰争後期,因為受到密謀刺殺希特勒事件的牽連而被迫服毒身亡。

隆美爾于1891年出生在布倫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父和父親是教師,後來都成為中學校長。母親是曾經符滕堡行政長官的女兒。隆美爾有位哥哥曼弗雷德(Manfred)與姐姐海倫娜(Helene)和弟弟蓋哈德(Gerhard)、卡爾(Karl),其中曼弗雷德在年幼時即去世。

年輕的隆美爾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工程師。但在1910年9月,他還是遵照父親的意願參加了符滕堡王國皇家陸軍,在當地的第124步兵團當軍官候補生。1911年3月,他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學習。在軍校學習期間,他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17歲的露西。9個月後,隆美爾回到第124步兵團,負責訓練新兵工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轉戰法國、羅馬尼亞、意大利戰場。他意志堅強,勇猛過人,刻苦耐勞,善用計謀。第一次參加戰鬥時,他率領3名士兵擊敗了20名左右法軍的進攻。

在喀爾巴阡山的一次戰鬥中,隆美爾率領部隊沿着一條罕為人知的山路,連續運動50小時,俘獲敵人5000多人,火炮30門

。隆美爾兩次負傷,四次獲得軍功勳章。

1917年他任上尉連長,從1919年起,他曆任步兵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直到希特勒掌權以後,他才獲得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他當戰術教官時寫的《步兵攻擊》被希特勒看中。

1939年,希特勒決定由該書的作者擔任其大本營衛隊長。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隆美爾在最高統帥部任職。占領波蘭之後,希特勒論功行賞,滿足了隆美爾想指揮一個裝甲師的意願。

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裝甲師師長。該師于法國戰役期間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稱号,取得了赫赫戰功。從此,隆美爾進入了他軍事上的黃金時代。

1941年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線的指揮權,德軍攻占了恩努菲利亞。利用英軍調防,輕敵的有利時機,采取大膽行動,把數量不多的德軍和意軍組成混合縱隊,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向前挺進了450英裡,給英軍以意外的打擊。九天之後,他又指揮部隊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和機場,占領了馬薩布萊加,把英軍逼到阿吉達比亞地區并攻占了阿吉達比亞。

他不顧意大利最高統帥部的阻止,繼續前進,經過艱苦戰鬥攻陷了梅希裡,使整個巴爾賽高原落入軸心國軍隊之手。英軍隻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托布魯克的部隊。隆美爾的進攻使英軍損失慘重,曾指揮英軍打敗意軍的奧康諾将軍也成了德軍的俘虜。隆美爾以3個德國師、兩個意大利軍和320輛坦克對陣。

1942年1月,隆美爾獲栎樹葉雙劍勳章,升任非洲軍團司令。不久,他奪回了昔蘭尼加,由此被提升為上将。6月隆美爾被授予元帥軍銜。

1943年3月31日,希特勒把隆美爾召回最高統帥部,授予他橡樹葉鑽石勳章,命他免職療養。

1943年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爾,任命他為駐意大利北部集團軍司令。

1943年12月,又任命他為駐法國的B集團軍群司令,并負責沿海要塞工事的構築。

1944年7月17日,隆美爾乘車視察前線返回途中遭美軍飛機襲擊,他被摔出車外而負重傷。7月20日,暗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後,他被指控為謀殺希特勒的同案犯。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藥給隆美爾,并傳達了希特勒的允諾:如果服毒自盡,将對他的叛逆罪嚴加保密,并為他舉行國葬,其親屬可領取陸軍元帥的全部撫恤金。否則,将受法庭審判。隆美爾選擇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為隆美爾舉行國葬,陸軍元老龍德施泰特元帥緻悼詞,希特勒為其送葬。此時此刻,希特勒還在利用隆美爾的聲譽為其搖搖欲墜的第三帝國效勞。

在西方軍界,有人稱他為“戰争動物”,稱他指揮的裝甲師為“魔鬼之師”,英國人送給他“沙漠之狐”的美譽,有人甚至稱他為“二十世紀的漢尼拔”。這些顯然都是對于他出類拔萃的軍事造詣和戰術天才的肯定。

主要功績

一線作戰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終于發動了準備已久的侵略戰争。在西線,德軍采取閃擊戰術,隻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便越過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繼而侵入法國。在向法國的進攻中,隆美爾擔任第4軍團第7裝甲師師長,負責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務。

越過法國邊界後,隆美爾的前衛部隊一直尾随撤退的法軍第1、第4兩個騎兵師前進到達缪斯河,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兩處橋梁已被法軍炸毀,隆美爾的裝甲師渡河受阻。

1940年5月13日隆美爾不顧法軍炮火的轟擊,來到岸邊,了解敵情,尋找渡河位置。他發現法軍在河西占據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鎖缪斯河,使德軍很難找到他們的準确位置;這裡的所有渡河工具幾乎部被法軍擊毀,隻要德軍一出現,就有被殲滅的危險。經過現場偵察,隆美爾認為隻有用強大的炮火壓住西岸所有被懷疑是敵軍隐伏的地區,方能使德軍渡過缪斯河。

于是,隆美爾調來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燒沿岸一帶房屋充作煙幕。然後,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開始強渡。強渡時,隆美爾乘坐第一批船,直接進行指揮。當在西岸建立了一個立足點之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東岸,來到第2步兵團的渡河點。第2步兵團有一個連的工兵正在架設一個八噸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換為十六噸式。

隆美爾下達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讓一部分戰車盡早渡河,不然,已經到達西岸的步兵将會遭到法軍的戰車與大炮的襲擊。不出所料,載運戰車的浮筏還沒有抵達波岸,法軍已經發動了反擊。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蔭蔽在森林裡的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德軍突破缪斯河防線,給法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法軍遂放棄缪斯河防線向後撤退。

先發制人

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緊緊追擊從缪斯河撤退的法軍,他以戰車團為先鋒,用炮兵作掩護,快速前進,把友鄰部隊遠遠地甩在後面。

1940年6月5日起,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開始從索穆河北岸向南岸發起進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橋,在法軍撤退時已經被炸毀,隻有兩座鐵路橋和兩座旱橋沒有破壞。隆美爾在向索穆河南岸發動進攻前,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這幾座橋梁作封鎖性的射擊,當占領這四座橋後,即令戰車、其他車輛和步兵迅速通過,1940年6月6日,隆美爾的裝甲師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習一樣,以疏開的戰鬥序列,越野前進。裝甲車打頭陣,一面走,一面戰鬥,前進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這一天,德軍前進了十二英裡,第二天前進了三十英裡。隆美爾裝甲師于1940年6月20日攻到色當,把法軍打敗。

在六個星期的戰鬥中,隆美爾的裝甲師僅死傷二千餘人,而俘獲敵軍則共計有九萬七千餘人,由于這次進攻的勝利,隆美爾榮獲了一枚武士級十字勳章。

鬼師遺産

隆美爾在對法作戰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在兩軍對戰中,誰先用火力壓制住對方,誰就往往可以獲得勝利;在靜止時等候戰況發展的人,常常總是會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不曾發現對方準确目标,也要先發制人。他認為時間的集中重于空間的集中,速度足以抵消數量的優勢,彈性可視為奇襲的工具。

隆美爾喜歡首先利用88mm高炮打擊敵方坦克,緊接着指揮大規模坦克集群進行沖擊。

沙漠之狐

1940年6月,正當法西斯德軍進攻法國的時候,意大利則一面向英法宣戰,一面乘機出兵北非,進攻英屬埃及和索馬裡,企圖奪取蘇伊士運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軍開始反攻。意大利軍隊被迫向利比亞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軍在利比亞的托蔔魯克登陸,對從埃及撤退的意軍進行夾攻,經過兩個月激戰,意軍十個師被殲。1941年2月6日,德軍決定派一個輕快師、一個裝甲師去援救意軍。隆美爾被任命為援救意軍的德國非洲軍的軍長。

從2月11日起,隆美爾開始到非洲戰場了解情況,發現英軍已經占領了本海齊,并準備向提波裡坦尼亞境内進攻。于是,隆美爾首先命令意軍必須堅守塞爾提海灣地區的提波裡坦尼亞防線。因為這條防線既可以防止英軍繼續深入,又可以使德國空軍在非洲有一個可供作戰的必要空間,以便向英軍發動閃電式的進攻。但是,面臨的問題卻是兵力不足。

如果等待德軍的兩個師全部到達,再阻止英軍的進攻就太遲了,而現在隻有一個團,提波裡城的意軍在遭到失敗之後士氣又大為低落,多數軍官已經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夠早日撤回意大利;為了阻止英軍的繼續進攻,隆美爾決定利用現有兵力,包括即将到達的第一批德國援軍在内,并已要求空軍對本海齊港口發動一次空中攻擊,炸毀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路線,破壞英軍的增援。

隆美爾的計劃遭到意方的反對,意大利的一些軍政官員在本海齊地區置有産業,不願意向那裡轟炸。意軍則不相信能守住塞爾提地區和阻止英軍進攻。意軍在隆美爾的堅決主張下,轟炸了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線,1941年2月14日派出一個師向塞爾提增援。同一天,德軍的先頭部隊--第三偵察營和一個戰防炮營也到達了提波裡港,二十六小時後就開到了最前線,隆美爾正式接管了前線的總指揮權。

1941年2月底,隆美爾獲得敵方一個新情況,英軍王牌第7裝甲師撤回埃及,進行休整和補充;它的戰區由剛從英國調來、都是新兵的第2裝甲師的一半兵力來接管。澳軍第6師也調換了第9師,而該師有一部分因補給上的困難還未開到前線。英軍敢于這樣作,是因為他們認為德國前來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貿然行動。與英軍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爾沒有等待德軍全部到齊,便利用英軍調防、輕敵的有利時機和條件,采取了大膽的進攻行動。

此時,德軍第5戰車團和意軍一個師已經開到前線。1941年3月15日,隆美爾把德國和意大利的軍隊組成混合縱隊,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迅速向南挺進了四百五十英裡。這次行動,給了英軍以意想不到的打擊,同時還獲得了在非洲條件下作戰怎樣進行裝備和如何長途行軍的經驗,為以後的進攻打下了基礎。

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爾指揮德軍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地、飛機場,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後,即占領了可以控制這一帶高地的梅爾沙隘道以及比爾鹽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裡構築工事,準備固守。這時,隆美爾面臨的問題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齊之後再進攻,還是馬上就行動。如果等待後續部隊到齊再行動,那麼,就急需解決水源問題,因占領地區的水源已經枯竭。

同時,還會使英軍利用這段時間構築起堅固的工事,其結果将使德軍付出更大的代價。不然,就隻能使用現有兵力向梅爾沙隘道進攻,以求在一鼓之下擊敗敵人。隆美爾決定不給英軍喘息機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打擊敵軍,變被動為主動。

3月31日晨,在英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德軍開始向梅爾沙隘道進攻。雙方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德軍于傍晚占領了該隘道,第二天,德軍又向阿吉打比亞發起攻擊,也是用了一天的時間便占領了阿吉打比亞周圍的地方。在這次戰鬥中,隆美爾為了不讓敵軍知道自己的實力,他用汽車改裝成許多假戰車,迷惑敵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隆美爾靈活使用機械化部隊,不給敵軍喘息機會,所以,不到一個星期,英軍就從昔蘭尼加的西界陣地後退了二百多英裡;不到兩個星期,英軍從昔蘭尼加的東界後退四百英裡,隻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托蔔魯克的部隊。英軍因為隆美爾指揮作戰靈活,能夠根據沙漠地形、氣候等特點用兵,常常以少勝多、從被動變為主動,而稱他為“沙漠之狐”。

為何隆美爾以劣勢兵力卻幾乎能每戰必勝?主要原因是他能認清沙漠戰争的特殊性質。北非是裝甲兵的理想戰場,誠如隆美爾自雲:“在一望無涯的沙漠上,摩托化部隊能發揮其最大威力。”英國人則深受所謂“步兵心靈”的影響,所以雖享有數量優勢但還是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效。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隆美爾本人又是一位著名的步兵戰術專家,其所着《步兵攻擊》一書早已成為權威名着,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卻一躍成為裝甲名将,所以其心靈的彈性實不可及。

事實上,他不僅善于運用裝甲兵,而且更善于運用步兵來配合裝甲兵。誠如其自雲:“裝甲部隊為摩托化軍團的核心,其他部隊都是輔助性的,應繞着核心旋轉。應盡量用戰防武器來消耗敵方裝甲,而把自己的裝甲兵保留供決定性打擊之用。”這也正是孫膑以下驷當上驷的辦法。

英軍兩次攻擊(“簡短作戰”和“戰斧作戰”)的失敗又暗示戰術趨勢已有新改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防禦相對攻擊居于優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此種趨勢完全倒轉過來。裝甲兵的閃擊幾乎勢如破竹,令人以為攻擊必然能夠壓倒防禦。但隆美爾卻證明,即令在北非沙漠那樣開闊地區中,對于防禦戰術若能作巧妙運用,也仍能擊退優勢敵軍的猛烈攻擊。這也正是所謂“機動防禦”觀念的萌芽。

事實上,攻擊與防禦是一體的兩面,善戰者必須同時運用而不可偏廢。一般人還有一種誤解,以為沙漠地區是無險可守,實際并非如此。盡管是沙漠,其中還是有若幹要點,例如隘道、山脊、要塞等,可用作防禦的基礎,尤其正因為可守之地甚少,遂更增加這些要害的戰略價值。整個北非戰役幾乎都是以這種據點來作為發展的基礎。

英軍撤到托蔔魯克後,丘吉爾與參謀長委員會密商時,指出:“放棄托蔔魯克要塞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隊,以加強防守,雙方形成了拉鋸戰。1942年6月,德軍才攻克托蔔魯克要塞。希特勒為了獎賞隆美爾這一次勝利,把他提升為元帥。當時的隆美爾隻有51歲。

不久,英軍派蒙哥馬利中将來與德軍交戰,此時德軍彈藥和糧食都已經不足了,因此在阿拉曼戰役中蒙哥瑪利擊敗了德軍,此後,德軍在非洲戰場便連遭到敗績。1943年3月,隆美爾被調回大本營。他曾對他的兒子曼弗裡德說,他已經失寵了,并認為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

于是,他開始寫回憶錄。7月,他被任命為駐北意大利“B”集團軍群司令,12月擔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駐丹麥軍事監察員。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7月20日,在反對希特勒的集團暴露後,希特勒逮捕了一些軍官。在被逮捕的軍官中,有隆美爾的老戰友和下級,隆美爾曾經親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為了希特勒懷疑的對象。1944年10月14日,這個為納粹德國到處侵略的隆美爾,終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身亡。

人物評價

不能否認隆美爾是個軍事天才,在戰術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詣,在軍事領域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就隆美爾自身而言,他也是一個熱愛榮譽高于生命的人。隆美爾喜歡别人吹捧他,喜歡人群為他歡呼的場面,也喜歡聽“隆美爾必勝”的口号。在納粹德國的名将中,隆美爾也許要算是幸運的,盡管他的結局是一個悲劇。他雖然是在一個次要的戰場上作戰,但他卻有指揮的全權,可以任意發揮他的天才,這是其他德國将領都很羨慕的機會。一般的看法都認為他是戰術優于戰略,但從他自己所寫的文件上來判斷,連利德爾哈特也不得不認為他是具有極其高深的戰略修養的。

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裡安,被後人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将。當然,從政治角度和和平來說,從客觀上講,他們絕對是助纣為虐的法西斯幫兇,對别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争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不過他們并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殺,他們隻是在盡軍人的本分而已。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曆史産生了重大影響,确實值得後人研究。

與那些制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将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争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歎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赢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曆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丘吉爾曾在一次演講中曾講道:“盡管我們在戰争中互相厮殺,但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将軍。”

轶事典故

執子之手

在隆美爾的一生中,抛去其卓越的軍事建樹,他和夫人露西·莫林(後名露西·隆美爾)女士的愛情故事也為人們所稱道,從中也可窺得這位“沙漠之狐”真實的一面。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隆美爾的愛情觀,可以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青年時代的隆美爾性格堅毅,腼腆内向,不吸煙,不飲烈酒,不近女色,始終過着嚴謹的斯巴達式的禁欲生活。1911年3月,隆美爾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進修,為期8個月,而他卻很少去體驗這座海濱城市燈紅酒綠的夜風景。那時的但澤常常舉行軍官舞會,這些青年學生以及一些當地名門的女兒都會被邀請參加。在一場夏日的舞會中,隆美爾認識了一位名叫露西·莫林的17歲少女,并對之展開瘋狂的追求。露西是來但澤學習語言的,她身材小巧,有着拉丁血統、略顯堅毅的臉龐和黑色的頭發,舞跳得十分出色。

她一開始并不喜歡隆美爾,認為他過于嚴肅,和自己活潑的性格并不相稱,但當隆美爾戴起單片眼鏡惟妙惟肖地模仿其普魯士的軍官們時,她還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兩人迅速陷入熱戀當中。根據露西女伴的回憶,“隆美爾把露西寵得幾近嬌縱,他挂在嘴邊的話就是‘最親愛的露,有什麼要求你就說吧’,到後來,簡直把她寵得像一個潑婦。如果她不喜歡她的哪個女伴,其他人就必須一起排斥。”這樣看來,也不難理解當1944年隆美爾夫人和高斯的夫人發生口角後,隆美爾為何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趕了出去。

在軍校的學習生活中,隆美爾除去日常的學習、操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給露西寫情書上。這個習慣即使是在日後逐日吃緊的北非戰場也沒有改變。在北非,隆美爾每天都要給露西寫一封信,有時甚至是幾封。有的信工工整整,傾吐着閑暇時光的思緒,有的則寫在文件、日曆等部隊用品的背面,往往由他口述,副官執筆。在戰争結束後,露西保留着北非期間隆美爾給她寫的1000餘封信。這些信後來被美軍搜查走了。有趣的是,由于落款統統是“你的埃爾文”,所以這些信件并沒有被歸入隆美爾的材料中,而是另開了一個“埃爾文”的戶名。直到戰後很多年,這些信件才輾轉回到露西手中。

英國媒體曾披露隆美爾有一個私生女,但此消息并未得到德國方面和隆美爾家人的回應。而英軍在二戰時為了打破“隆美爾神話”,曾經頗費周折地制造各種謠言來降低他在英國士兵心中的地位。依照隆美爾對其夫人頗為有名的深情款款,及其一生恪守的斯巴達式作風,對此傳聞持保留态度。

幾件小事

隆美爾體質羸弱,不得不通過後天的鍛煉來強健體魄。在斯圖亞特當連長時,他不僅要求他的士兵不停地運動,順便也捎上露西不讓她閑着。他讓露西去河裡學習遊泳和劃船,害得露西第二天就瘸着腿抱怨:“我遊泳時就像一隻鉛鴨子!”有一次她不小心把船弄翻了,撲騰在水裡,這次意外讓他差點失去了她,從此他再也不逼着她學遊泳了。不過在假期裡,隆美爾又改變了主意,他強拉着露西去滑雪,而露西對這種艱苦的運動充滿厭煩,她幹脆抱着膝坐在雪裡一動不動,不停地向隆美爾抱怨“天氣可真冷!”無可奈何地隆美爾隻得把她送回家去。

不僅如此,他還花了不少時間教育獨生子曼弗雷德。在波茨坦陸軍學院任教官時,他命令8歲的曼弗雷德學習遊泳,他讓孩子爬上跳闆的頂端後在往下跳,并把所有的學院召集起來觀看以“培養曼弗雷德的勇敢”。曼弗雷德大喊:“我不想往下跳!”“為什麼?”小家夥理直氣壯地說:“我珍惜自己的生命!”“沒關系,我帶着遊泳圈哪!”“萬一遊泳圈炸了怎麼辦?”“那我會下去救你的!”隆美爾漲紅了臉,大聲吼道。曼弗雷德在跳台上注視着父親:“你穿着馬靴呢,除非你現在把它脫掉。”隆美爾拒絕了,曼弗雷德從跳台上走了下來,和露西一樣,遊泳事件不了了之。

還有一次,隆美爾把兒子帶到軍事學院學騎馬,可孩子太小了,腿太短,隻能把雙腳塞進馬镫皮帶裡。馬掙脫了缰繩,拖着隻有一條腿挂在上面的曼弗雷德跑了30米遠,孩子頭上劃破了一個口子。隆美爾吓壞了,他悄悄給了曼弗雷德一塊硬币:“回家後,告訴你媽媽這是你從樓上不小心摔下來的”。很顯然,騎馬計劃也泡湯了。

1944年,隆美爾負責大西洋壁壘的防務工作。一次,他從前線歸來,正巧碰到一群空軍女官兵們。當時的隆美爾在國内是全民偶像級人物,經常收到女孩子寄來的巧克力和情書。女兵們看到崇拜的元帥就在眼前,把他圍在屋子裡讓他簽名留念。

這些漂亮姑娘身上濃郁的香水熏得他有些難以自制,他突然推開她們沖了出去,他的參謀長奇怪的問他怎麼了。“這些姑娘是在太迷人了,我幾乎難以自制。但我不能背叛露西,露西已經成為了我的生命,背叛她就是背叛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見,這位第三帝國戰功赫赫、最年輕的元帥,他的一生都被丘比特俘虜了。1944年10月14日,他用生命完成了對露西的誓言。他選擇了自殺來保護他的露西,和他唯一的兒子。

戰後故事

隆美爾被希特勒秘密處死後,露西沒有時間沉浸在失去摯愛的悲痛中,她不僅要帶着家人避免盟軍的轟炸和進攻,還要不斷提防着來自德國蓋世太保的調查,他們生怕她走漏了隆美爾真實的死因。她把丈夫的重要文件都埋在了地下,其餘分散着藏起來,但仍有一部分文件沒有躲過盟軍的搜索和小偷的光顧。直到戰後,這些文件才重見天日,被美軍奪走的也歸還了大部分。李德哈特根據這些文件寫成了著名的《隆美爾戰時文件》,而這些回憶錄,本應是由元帥自己書寫的。

1951年9月,在非洲軍老兵的聚會上,露西·隆美爾再也難以掩飾她的淚水......

遺孀的信

隆美爾本是個愛家的軍人,和大部分軍人一樣會定時地寫信回家,寫的信主要是給妻子的,隻有極少部分是給兒子曼弗雷德的。信中有對軍隊的直接描述,行軍計劃,以及對希特勒的部分描述,這些都是曆史學和軍事學的寶貴材料。一次隆美爾的信被敵軍獲得,不過敵軍沒有及時閱讀,隆美爾慶幸的同時之後寫信也謹慎了。而正是這些給妻子的信成了研究二戰軍事,德國軍事體系,以及隆美爾軍事戰術的重要資源。

死後遺産

隆美爾有寫書的習慣,昔日巴頓将軍與隆美爾在北非一戰就是靠讀了隆美爾的軍事作品。勝利後的巴頓大罵隆美爾愚蠢,軍人在戰争期間不該寫書。而現今也還有隆美爾的書籍出版。隆美爾的遺物還包括了地圖,文檔等。本來自希特勒自殺後德軍軍部是把所有資料銷毀的。美軍如何獲取資料無從得知,大概是時間倉促,隆美爾的資料沒有來得及銷毀。

個人作品

戰時文件

和《論語》類似的,《隆美爾戰時文件》并不是其本人所寫。是盟軍在獲得隆美爾夫人的許可後于其家中搜獲書信,之後李德哈特根據其與文檔資料編寫。作品尊重隆美爾本人,大部分是隻加評論不加修改的,可以說是軍事家和軍事愛好者們研究隆美爾必讀的作品。

步兵攻擊

隆美爾最著名的軍事着作——《步兵進攻》,内容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強調部隊靈活機動、大膽推進。主要内容為:

步兵進攻時需要火力的支援。

兵力不足于對方,就用火力壓制對方。

盡量靠前配置武器。

猛烈的集火射擊是獲得勝利的關鍵。

欺騙敵人是最好的戰術。

攻擊前采用心理戰,使敵人喪失信心和鬥志。

用最簡練明确的方式指揮軍團協同作戰。

利用一切辦法,制造佯動。

時刻做好偵察和警戒工作。

部隊運動時做到無聲無息。

部隊駐防時,需迅速建築工事。

密集的火力和堅固的工事是減少傷亡的關鍵。

初級指揮官務必做到堅決果敢。

進攻力學

進攻力學(槓杆戰術)戰術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敵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擊方的後方或一側,給敵人以緻命打擊。在北非戰役敵衆我寡的的情況下擊潰英國著名的第八集團軍,隆美爾也因此一戰成名。

隆美爾文件

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哈特整理隆美爾戰術資料而發表的軍事着作,其實該作品也融入了作者的軍事思想。主要内容論述了「沙漠戰争規律」,如包圍戰、遭遇戰、消耗戰等,并記述了沙漠戰場上組織軍隊協同作戰的方式。提出以炮兵為火力點、坦克用于機動作戰,而步兵為輔的作戰方法。

藝術形象

電影《隆美爾》(Rommel):2012年上映,由Nikolaus Stein von Kamienski導演,烏爾裡奇·圖克

爾(Ulrich Tukur)飾演

電影《最長的一天》:1962年上映,由威爾納·亨茲(Werner Hinz)飾演

電影《沙漠之狐》(The Desert Fox):1951年上映,由詹姆士·梅遜飾演

電影《将軍之夜》(Night of the Generals):1966年上映,由克裡斯托弗·普盧默飾演

電影《突襲隆美爾》(Raid on Rommel):1971年上映,由沃夫岡·普雷斯(Wolfgang Preiss)飾演

電視劇《戰争與回憶》:1988年上映,由哈德迪·克呂格(Hardy Krüger)飾演

遊戲《閃擊戰:燃燒的地平線》(Blitzkrieg: Burning Horizon):2003年發售,德國CDV公司發行

遊戲《戰鬥任務:非洲軍》(Combat Mission: Afrika Korps):2003年發售,德國CDV公司發行

遊戲《巴頓對隆美爾》(Patton Versus Rommel):1987年發售,美國藝電公司發行

遊戲《沙漠之狐》(砂漠の狐):1988年發售,日本Kemco公司發行

遊戲《沙漠中的隆美爾》(Rommel in the Desert):1982年發售,美國Columbia Games發行

非洲軍的第二版軍歌即為《我們的隆美爾》(Unser Rommel)。

死亡緣由

沒有審判的死刑

埃爾溫·隆美爾生前已經是傳奇人物,有關他的書籍比任何一位德國國防軍将軍都多,德國非洲軍團的士兵把他們的首長稱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銘是:“隆美爾不論到哪兒都要走在最前面。”希特勒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把他塑成“人民元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十分崇敬地評價隆美爾說:“你是個冷靜狡猾的敵人,一位偉大的将軍。”

隆美爾在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發光。第三帝國初期,他還充滿激情地贊揚希特勒的“曠世奇功”,然而從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國國防軍中敢于就不斷惡化的形勢向元首直言的少數高級軍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成了希特勒最危險的反對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馬丁·鮑曼在從元首大本營發出的一份印有“帝國秘密事務”字樣的呈文中報告,隆美爾曾說“暗殺成功後他将領導新政府”。這份文件意味着對希特勒最喜歡的隆美爾将軍作了死刑判決。因為馬丁·鮑曼誣陷了隆美爾,那些試圖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彈炸死那位獨裁者的人和隆美爾一點關系也沒有,而幾年前,隆美爾對馬丁·鮑曼的羞辱使他記恨在心。

在馬丁·鮑曼的報告發出幾天後,兩位将軍來到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并強迫這位被英國軍機炸成重傷的元帥吞服了毒藥丸。

連希特勒也不敢像對待“7·20密謀者”那樣,到人民法院控告、絞死這位最高勇敢榮譽勳章的獲得者。

考慮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時年16歲的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服從了——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服從。

希特勒虛僞地向隆美爾的遺孀表示哀悼,并為隆美爾安排了國葬。德國陸軍元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在悼詞中高度評價道:“他的心屬于元首。”

矛盾中糾纏

在這位元帥悲慘地死去大約半個世紀後,慕尼黑著名的紀錄片制片人莫裡斯·菲利普·雷米在為其着作《隆美爾的神話》查找檔案時,發現了長期保存在民主德國檔案館中的材料。這些材料證明,當時隆美爾确實很接近反抗,盟軍在1944年6月6日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決定開放西線并想違背希特勒的意願結束戰争。

雷米說:“說出‘我要開放西線’這樣的話,需要很大的勇氣。可能隻有隆美爾才有這樣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話,盟軍将在3~5天内占領魯爾區,戰争很可能在1944年8月底結束。”

如果隆美爾的重傷沒有妨礙他結束西線戰事的話,可能還會有數百萬人在戰争結束後幸存下來。到德國國防軍1945年5月8日投降為止戰争的最後10個月裡,有270萬德國士兵陣亡,這相當于從1939年戰争開始到1944年夏天的這段時間裡犧牲的德國士兵的總和。

在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涯方面,隆美爾一生充滿了矛盾,内心充滿了彷徨。埃爾溫·隆美爾本想成為一名工程師,但是當教師的父親卻讓他去參軍。他服從了。“本來我父親是個幻想者,是個軟弱的人,隻有在軍隊裡他才被鍛煉得堅強了。”父親一開始讓他把他送去炮兵部隊,無奈炮兵不收留看起來體質羸弱的隆美爾。老隆美爾想辦法為兒子寫了一封推薦信,在信中把他描繪為一名“體格健壯的運動員”。直到一番折騰之後隆美爾才被符騰堡步兵124團所接受,開始了自己的軍人生涯,不久後被送往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在那裡收獲了他的中尉軍銜和愛情。

隆美爾在其軍官生涯中也表現出這種矛盾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個年輕的上尉就表現出非凡的勇氣,但是他也通過違反命令和不遵守紀律來引起别人的注意。德國軍隊曾以“藍色馬克斯”勳章嘉獎占領阿爾卑斯山脈中馬塔尤爾山峰的功臣,但攻克這座山峰的隆美爾卻一無所得,于是他便抱怨這個勳章的公正性。傳記作家雷米說:“埃爾溫·隆美爾可能是惟一向這一勳章提出異議的軍官。他一生都不能忍受這種委屈。但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那麼渴望得到承認。”

1933年當帝國總理的希特勒覺察到隆美爾喜歡追求聲望和榮譽後,便利用了他的這種心理。1934年,希特勒和隆美爾在戈斯拉爾第一次會面,一部彩色電影顯示了希特勒是如何檢閱一支儀仗隊的。在希特勒身後是一位戴着鋼盔的矮小、瘦弱的軍官(隆美爾),他把希特勒襯托得特别高大。1939年,在德國國防軍襲擊波蘭前不久,隆美爾被提拔為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并且沒有經過總參謀部的培訓就被晉升為少将。“隆美爾從一開始就做了讓希特勒喜歡他的一切”,雷米評價道。

隆美爾在法國戰場指揮的第七裝甲師被對方士兵稱為“幽靈師團”,因為它能出現在對方意想不到的地方。隆美爾因此獲得了騎士勳章。

直到1941年在北非戰場上隆美爾才成為傳奇人物。當時與德國結盟的意大利人在北非同英軍的作戰中大敗,希特勒命令組建非洲軍團,幫助意大利人擺脫困境。到了北非戰場後,隆美爾命令組建僞裝甲部隊,以迷惑敵方的偵察。當真正的德國裝甲部隊投入戰場時,他又命令戰車必須繞居民區行駛,好讓敵人摸不到自己的實力。

隆美爾雖然尊敬元首,但他還是拒絕執行希特勒下達的處決令。許多從德國逃出來的政治犯到法國的外國軍團中作戰,希特勒曾命令隆美爾将非洲軍團俘獲的這些人就地槍決。但是隆美爾卻對這道命令置之不理。

盡管隆美爾并不服服貼貼,但希特勒還是在1942年9月将“沙漠之狐”提升為元帥。隆美爾終于去了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最高決策。宣傳部長戈培爾稱贊他是“一個傳說裡的形象”。後來成為德國國防部總監的于爾裡克·德邁齊埃批評道:“毫無疑問,隆美爾是被希特勒利用了,但是他也樂于被希特勒利用。”

反抗希特勒

早在北非戰役期間,隆美爾就預料到德國将會輸掉這場戰争。地中海上的補線已不再起作用,因為盟軍破譯了德國密碼并将德國軍艦一艘艘地擊沉。這時從柏林發來一道命令,讓他們堅持下去。隆美爾沒有聽從,他大罵希特勒:“這簡直是瘋了!”隆美爾又冒了一次險。他把非洲軍團從幾千公裡以外撤回,這成為了戰争史上閃光的一頁。

1943年3月初,隆美爾不得不離開非洲。希特勒授予他騎士勳章,但是“沙漠之狐”自己清楚:“我已經失寵了。”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法國西線陸軍“B”集團軍司令,主要負責加強“大西洋壁壘”的防禦工事。據說他還組織人員加固法國沿海的防務以阻止盟軍登陸。隆美爾已看出“敗局已定”,盡管如此,他還是飽滿的精力和熱情去執行新的任務。雷米确信:“對現實形勢的估計和對希特勒的忠誠,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折磨着隆美爾,使他内心飽受煎熬。”

直到最後隆美爾還希望說服希特勒下台。這位元帥一直把一份列舉了元首錯誤決定的備忘錄帶在身邊,直至他被迫服毒身亡的那天。

末路英雄之死

“沙漠之狐”是納粹分子還是抵抗運動的鬥士?傳記作家雷米說:“埃爾溫·隆美爾兩者兼具。”但這樣說并不準确,因為他至死忠于第三帝國,他被人誣陷了。

1944年10月14日12點,蓋世太保的劊子手把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包圍起來。一輛大卡車擋在路口。為了防止隆美爾外逃,慕尼黑和斯圖加特之間的公路也被封鎖了。

53歲的“沙漠之狐”隆美爾還有他生命的最後15分鐘。

陸軍人事署長布格道夫和侍衛長梅塞爾帶來了隆美爾的死亡邀請。他們彬彬有禮地對隆美爾說,希望和他單獨談一談。

幾分鐘後,隆美爾獨自走出書房,面如死灰。過了一會兒才緩緩對家人講:“我在一刻鐘之内即将死去,死在自己人手裡是很令人傷心的。但是這座房子已經被包圍,希特勒指控我犯了賣國罪。總算是他的好意,顧念我在非洲的戰功,已準許我服毒自盡。兩位将軍已經把毒藥帶來了,隻要三秒鐘即可生效。如果我接受,他們不會像平時慣例那樣誅連家屬,也就是你們而言。他們也不會加害我的僚屬。”他又繼續說,“隻要有一點風聲透露出去,他們就認為無遵守協議的必要了。”

兒子問他:“難道我們不能自衛嗎?”

“那完全不在考慮之列。甯可死一人,而不要大家在亂槍中喪生。況且,我們也沒有充足的彈藥。”

他隻有十分鐘的告别時間。他加快語速說:“他們一切都已經有了最精密的準備,我死後還可以受到國葬的榮典。我已經要求在烏爾姆舉行。在一刻鐘之内,你,艾丁格,就一定會接到一個從烏爾姆瓦格納醫院打來的電話,說我在途中因為中風死去了。”

隆美爾套上褐色的非洲軍團的制服,把小狗鎖在書房,環視四周後,帶走了他最後的榮譽——元帥權杖。

隆美爾坐在車後座的右邊,車門被關上,奔馳車開動了。駛出500米後,他們停在一個有礫石坑的小樹林裡。布格多夫将軍要求梅塞爾将軍和司機多澤離開,5分鐘再回來。

後來司機回憶說:“我看到隆美爾坐在汽車後座上,顯然生命垂危。他毫無知覺地癱倒,抽噎着……他嘴裡還殘留着氰化鉀。”

非洲丢失了。隆美爾自從非洲回來之後,希特勒交給他兩把元帥權杖。希特勒私下向隆美爾描述過一種新的“神奇武器”。這能夠把一個成年人從3公裡之外的馬上震下來!(希特勒還在夢想着計劃中的原子彈)

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計劃除掉希特勒以實現和平,“然後我就開放西線”。但他沒有直接參與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他覺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險”。刺殺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爾還乘坐敞篷車視察諾曼底前線。兩架英國噴火式戰鬥機對他發動突襲。隆美爾跳起來,緊緊抓住了擋風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樣。炸彈炸壞了隆美爾的汽車,他從車上滾下來,鮮血直流。副官把這個失去知覺的人拖到擔架上:他頭顱破裂,面頰骨粉碎,據說他的左眼永遠不能再睜開。

在病床上得知刺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元首還活着。聽到這個消息後他面如土色。

隆美爾的傳記作家雷米對《圖書報》說:“他一生的悲劇是:1、當英軍襲擊阿拉曼時,他不在非洲;2、當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他在家慶祝妻子的生日;3、當7月20日刺殺希特勒時,他躺在戰地醫院裡。”

希特勒在格拉夫·施陶芬貝格1944年7月20日的炸彈行刺中劫後餘生。

約德爾将軍曾經說過:“隆美爾元帥的叛變對元首的打擊很深。但是他不想在德國人民面前把一個曾給他帶來巨大聲譽的隆美爾推向法庭。”而事實上,如果宣布一個對元帥忠心耿耿的大将軍的背叛,無疑于有打亂和動搖軍心和民心的反面作用。

1944年10月14日12點,隆美爾被迫服下氰化鉀。

隆美爾的兒子曼弗雷德擔任斯圖加特市市長22年之久。《圖片報》問他:“隆美爾元帥事先知道1944年7月20日對希特勒的刺殺嗎?”曼弗雷德回答道:“他不知道。把一切寄托在刺殺希特勒的成功上,這對父親來說太危險了。他認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還危險。”《圖片報》又問:“你父親留下了什麼東西?”曼弗雷德回答道:“英雄的光環、沙漠戰争、騎士精神、對手的認可,在正義一方留下了悲劇性的結局。”

1941年2月6日,一位身材不高但很結實的德國陸軍中将奉命來到希特勒的辦公室。他就是在進攻西歐的戰争中名聲鵲起的埃爾溫·隆美爾。希特勒把一本印有英軍奧康諾中将照片的英國雜志遞給他。原來早在1940年6月10日,即法國投降前10天,意大利就對英法宣戰,并出兵北非,進攻英屬埃及和索馬裡。可是參戰不到半年,意軍卻連遭慘敗,損失了10個師。為此,希特勒任命隆美爾為德國的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挽救敗局。隆美爾告退時,希特勒用滿懷希望的目光看着他,向他點頭緻意,并緊緊握着他的手。

賜死緣由

1944年6月6日隆美爾的妻子露西舉行50歲生日派對,此時西線軍事形勢萬分緊張,但身為司令官的隆美爾還是從諾曼底前線驅車趕回德國老家。他在巴黎為他的妻子購買了一雙新鞋作為生日禮物。然而正當隆美爾喜氣洋洋地沉浸于這片歡愉之中時,“盟軍已于當日淩晨開始在諾曼底登陸”的消息打斷了一切美好。他連夜趕回前線指揮部。

1944年7月17日,隆美爾乘車從諾曼底前線返回總部,途中遭兩架盟軍(英軍)飛機襲擊,汽車撞上路旁的一棵大樹,隆美爾被抛出汽車。經急救發現他頭部有四塊碎骨,然而他卻奇迹般地活了過來。

兩天後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行刺希特勒的“7·20事件”。一群不願與希特勒一起走進墳墓的德國軍官們于1944年7月20日制造了炸彈爆炸事件,企圖謀殺希特勒,但未獲成功。此前,密謀分子多次與隆美爾接觸,而隆美爾這時設想的聯合英美反蘇的計劃,也确實使得他與希特勒的矛盾不斷激化。在他看來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希特勒要讓德軍戰到最後一人的做法則是要把個人位于國家之上。8月12日,密謀刺殺希特勒的重要成員戈台勒被捕,從他箱子裡搜出來的有關文件上有隆美爾的名字。另外一名參與這個組織的成員霍法克也向希特勒的秘密警察證實:隆美爾曾讓起義的人相信,如果陰謀得逞,他可以算一份。

人物年表

1891年到1915年

1891年11月15日,在德國南部符騰堡州斯瓦比亞地區的海登海姆出生。

1908年17歲進入格蒙登皇家現代中學讀書,為期兩年。

1910年19歲7月19日,在伍爾登堡的第124步兵團參軍。

1911年20歲3月,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進修,為期8個月。在這裡,他與未來的妻子露西相識。

1912年21歲1月,被授予陸軍中尉軍銜,并開始在124步兵團負責新兵訓練工作,為期2年。

1914年23歲3月1日,被派往烏爾姆第49野戰炮兵團的一個炮兵連服役。8月5日,乘火車開往德法邊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9月,因用一支空步槍與三名法國士兵孤身奮戰而晉升陸軍上尉,并獲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因左腿受傷而住進醫院。

1915年24歲1月,離開醫院回到戰場。兩星期後,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10月,被派往伍爾登堡山地營擔任連指揮官。

1916年到1930年

1916年25歲與露西結婚。夏季,調離西線戰場,前往羅馬尼亞。

1917年26歲1月,在羅馬尼亞,因作戰勇敢被授權指揮一支執行沖鋒任務的先遣隊。8月10日,在羅馬尼亞的俄德戰場上左臂受傷。9月26日,被調往意大利北部。11月,在經過庫克山和蒙特山等戰鬥後,攻下隆格諾恩鎮。年底,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一枚代表着德國軍人最高榮譽的功勳獎章。

1918年27歲1月,被派往第64集團軍司令部擔任參謀。11月,德國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2月21日,離開參謀位置,回到步兵團,重新擔任連指揮官。

1919年28歲3月,到康士坦士湖的弗朗德裡查斯芬指揮一個内務安全連。

1920年29歲春季,參加鎮壓蒙斯蘭特和威斯伐尼亞工人起義的行動。10月1日,被調往斯圖加特的13步兵團擔任連長。在那裡,他足足待了9年。

1928年37歲兒子曼弗雷德出生。

1929年38歲10月1日,被派往德累斯頓步兵學院擔任教官。

1930年39歲晉升陸軍少校。

1933年到1940年事件

1933年42歲10月,被提升為德國中部哈茲山區駐紮在戈斯拉的第17步兵團第3營的指揮官。

1934年43歲平生第一次與希特勒在戈斯拉相遇。

1935年44歲晉升陸軍中校,被調到著名的波茲坦軍事學院擔任教官。

1936年45歲9月,成為希特勒警衛部隊的指揮官。

1937年46歲年初,所著《步兵進攻》的出版,受到了希特勒的重視。2月,晉升陸軍上校,兼任希特勒青年團作戰部的特别聯絡官。

1938年47歲德國吞并奧地利後,被希特勒派往新維也納的馬利德希亞軍事學院任校長。

1939年48歲3月,擔任“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8月,晉升陸軍少将,并負責德國為入侵波蘭而建立的元首戰時司令部的指揮工作。8月25日,率領元首戰時司令部的警衛營開赴前線。9月3日至26日,負責希特勒到波蘭前線視察的警戒工作。10月2日至5日,二赴波蘭,參加勝利閱兵儀式。

1940年49歲2月,擔任第7裝甲師指揮官。5月至7月,第七裝甲師在法國戰役中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攻無不克,被稱為“魔鬼之師”。

1941年到1944年

1941年50歲1月1日,晉升陸軍中将。2月,被任命為德國非洲集團軍總司令,遠赴利比亞協助意大利反擊英軍。3月31日,攻下蔔雷加港。4月2日,攻下阿傑達比亞。4月9日,攻下梅基利。至此,非洲戰局已基本被扭轉。4月11日,第一次進攻托蔔魯克遭到失敗。5月15日,挫敗英軍的“短促行動”計劃。6月15日,重創英軍的“戰斧行動”。6月,被任命為德國”非洲裝甲集團軍”指揮官,晉升陸軍上将。12月4日,不敵英軍的進攻,撤回到托蔔魯克以西。12月16日,主動撤離昔蘭尼加半島,并于1942年1月2日撤到蔔雷加。

1942年51歲1月21日,在阿傑達比亞向英軍發起反擊,大獲全勝。1月28日,不顧墨索裡尼的命令,奮起反擊,收複班加西。1月29日,晉升陸軍标準上将。5月26日,向托蔔魯克西部的卡紮拉防線發起進攻。6月20日,攻克托蔔魯克。6月22日,被希特勒提升為陸軍元帥。6月23日,攻入埃及。6月24日,攻克西迪巴臘尼。6月29日,攻克馬特魯。7月1日,進攻阿拉曼,未獲成功。8月19日,身患重病。8月30日,第二次進攻阿拉曼,再遭失敗。9月23日,回國治病。10月25日,重任裝甲軍團指揮官。11月2日,不敵蒙哥馬利,在阿拉曼之戰中戰敗。11月3日,被迫撤軍。11月6日,沖過蒙哥馬利四次包抄,抵達馬特魯。11月8日,撤出埃及。美英聯軍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11月15日,撤到班加西。11月23日,撤至蔔雷加。12月11日,繼續西行。

1943年52歲2月14日,向艾森豪威爾的美軍發起進攻,重創美軍。3月9日,離開非洲。3月11日,被希特勒授予騎士十字勳章上佩戴的鑽石。7月15日,擔任B集團軍司令。7月25日,率B集團軍調防希臘。11月21日,正式離開意大利。12月1日,開始巡視西線沿海陣地。

1944年53歲1月10日,正式擔任西線B集團軍總司令。6月4日,回德國為妻子過生日。6月29日,執意要談政治問題被希特勒趕出會場。7月17日,遭空襲,身受重傷。8月1日,召開記者招待會,宣稱自己還活着。9月3日,被解除B集團軍司令一職。10月1日,向希特勒寫了一封長信,表明自己的忠誠。10月4日,陸軍榮譽法庭在其缺席的情況下确定了其參加密謀活動的罪行。10月14日,被迫服毒自盡。10月18日,德國為其舉行國葬。

勳章榮譽

德意志帝國符騰堡勳章(Württembergische Goldene Verdienstmedaille):一級(金質),1915年2月25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軍功勳章(Militärverdienstorden):四級(佩寶劍)

德意志帝國符騰堡菲特烈勳章(Friedrichs-Orden):一級(佩寶劍)

德意志帝國符騰堡軍功勳章

德意志帝國鐵十字勳章:二級,1914年3月22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鐵十字勳章:一級,1915年3月22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藍馬克斯勳章:1917年12月10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重傷勳章:1918年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鐵十字勳章(1939年型):二級,1940年5月17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鐵十字勳章(1939年型):一級,1940年5月21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騎士鐵十字勳章,1940年5月27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1年3月20日被授予(全德軍第10位)

德意志第三帝國橡葉佩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42年1月20日被授予(全德軍第6位)

德意志第三帝國鑽石橡葉佩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43年3月11日被授予(全德軍第6位)

德意志第三帝國重傷勳章:一級(金質),1944年8月7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裝甲兵勳章(Panzerkampfabzeichen):二級(銀質)

德意志第三帝國聯合飛行偵查勳章(Flugzeugfuhrer-Beobachter Abzeichen mit Brillianten):一級(鑲鑽石)

意大利王國英勇勳章:二級(銀質),1941年4月22日被授予

意大利王國殖民星章(Ordine coloniale della Stella d'Italia),1941年4月28日被授予

意大利王國軍事勳章(Ordine militare d'Italia):第二級(大軍官級),1942年1月15日被授予

羅馬尼亞王國米歇爾英勇勳章(Ordinul Mihai Viteazul):第三級與第二級,1944年7月10日被授予

兩次于國防軍日報上被提及(1942年6月26日與1943年9月10日)

上一篇:羅恩·韋斯萊

下一篇:雅雅公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