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創作的現代詩
《在山的那邊》,作者王家新,原載于《長江文藝》1981年第5期,後被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入選、鄂教版六年級下冊入選,略有改動。通過自己一次童年的經曆比喻一個信念,媽媽所說的“山的那邊是海”。其中“海”是媽媽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詩主旨:抒寫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這一過程是艱辛、艱難、痛苦的。但因對理想的呼喚、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長途跋涉。
    中文名: 外文名: 其他譯名: 類型: 出品公司: 制片地區: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 編劇: 制片人: 主演: 片長: 上映時間: 票房: 對白語言: 色彩: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 書名:《在山的那邊》 作者:王家新 類别:詩歌 原載于:《長江文藝》1981年第5期 主體:百折不撓,終将成功 相關文獻:《山那邊的海》

詞語注音解釋例句

《在山的那邊》詞語:癡想;隐秘;鐵青;誘惑;喧騰;一瞬間。

1、癡想:呆呆的想。幻想。例句:我在電腦前癡想。對外界充滿幻想。

2、隐秘:隐蔽,不外露。例句:他的願望總是很隐秘。

3、鐵青: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例句:她生氣了,鐵青着臉說,我的事不用她管。

4、凝成:凝聚成。例句:他的信念凝成了一堵高牆。

5、誘惑:吸引、招引。例句:他終于經受不住美食的誘惑走了出去。

6、喧騰:喧鬧沸騰。例句:大海在遠方喧騰。

7、一瞬間:一眨眼之間。例句:一瞬間,他想起了什麼。

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叙寫童年時的“我”追尋山外世界的經曆。

第二部分:揭示了詩歌的象征意義,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理想并非虛無缥缈,隻要百折不撓地奮鬥,就一定會實現。

段落解釋

第一節:寫童年的“我“對幻想的追求。

第二節:寫長大了的“我“通過拼搏、奮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形象地寫出了一個光輝燦爛的世界,體現了作者興奮、激動、喜悅的心情。

主題思想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群山和大海為意象,以“海”象征理想,以“群山”象征種種困難,以“爬山”象征艱苦奮鬥,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而崎岖的,但是,隻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終将到達理想的境界。

教學方案

加強朗讀訓練

探究前宜安排朗讀,以了解學生的朗讀能力、感知能力。探究過程中宜安排片段朗讀,作為探究的重要手段。探究後宜安排朗讀,提高表情朗讀的水平。

抓住探究的關鍵

關鍵是“海”與“山”的象征意義,特别是“無數座山”的象征意義。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無數座山”的象征意義。人們對實現理想境界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起初往往估計不足,一旦達不到預期目的,就大為失望。這種情況還可能反複多次。随着認識不斷深化,才能對長期性和艱苦性有比較充分的認識。詩人告誡人們,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鬥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探究到這層精義,就會喜歡這首詩,覺得最後一節詩簡直是人生格言。

開創研究性學習新風

本課是七~九年級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貫徹“課程标準”精神要有個好的開頭。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教師要引而不發,路讓學生自己走,教師起引路、扶助、鼓勵作用,一開頭養成好習慣,開創研究性學習的局面,今後就比較好辦。

重視讀寫

“讀一讀,寫一寫”,是識字和寫字,讀音要準确,寫字要規範,還要練習書法。“讀一讀,寫一寫”,又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可以不斷豐富語言。詞語隻有爛熟于心,才能在自己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中運用自如。孤零零一個詞,不容易記,用法也吃不準,最好識記所在的短語短句,例如,“海在喧騰”就容易記,容易用;不斷擴展,不斷變化,可以生成各種句子。如“海在遠方喧騰”“海在遠方為我喧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重視“讀一讀,寫一寫”,才能練好語言基本功。以後各單元都是如此。

解析

作者小時候對山外大海的向往和憧憬,課文中的山實際指在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山外還是山,可是隻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的決心就能到大海,也就是最後克服困難迎來的成功。

作者簡介

王家新,男,漢族,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大學期間開始發表詩作。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3年參加詩刊組織的青春詩會。

1984年寫出組詩《中國畫》、《長江組詩》等,廣受關注。1985年借調到北京《詩刊》社從事編輯工作,出版詩集《告别》、《紀念》。1986年始詩風有所轉變,更為凝重,告别青春寫作。這時期的代表作有《觸摸》、《風景》、《預感》等,詩論《人與世界的相遇》。

1990年離開,1992年赴英作訪問學者,1994年回國,後調入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1994年歸國,在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工作。出版的詩集有《紀念》(1985年)、《遊動懸崖》(1997)等。王家新,曾用筆名北新等。曾參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閻立欽教授主持的《語文大視野》項目,擔任高一卷主編。曾獲多種國内詩歌獎,曾多次獲教育學院科研論文、科研論着一等獎。為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理事。

詩作《帕斯捷爾納克》被人教社選入高二語文讀本。自1990年寫作《帕斯捷爾納克》到後來旅歐期間寫作《臨海孤獨的房子》《卡夫卡》《醒來》等,他在中國詩歌界的影響逐漸增大。這些流亡或準流亡的詩人命運是他寫作的主要源泉,他試圖通過與衆多亡靈的對話,編寫一部罕見的詩歌寫作史。

作品中經常有令人警醒的獨白,筆意沉痛。1996年之後,以《倫敦随筆》《挽歌》為代表,又開始詩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詩集還有《一隻手掌的聲音》《遊動懸崖》等。童年時,誰都有過童年的夢,作者生于湖北武當山下,父母都是老師,所以從小就随着父母的工作調動,在五六個地方生活過,但是一直沒走出山區,所以一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上一篇:變形小雷

下一篇:青果校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