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

秦末漢初的四名隐士
商山四皓,指的是千多年前秦朝的四位博士:即周術、吳實、崔廣、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潔,銀須皓首,避秦焚書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稱“商山四皓”。
    本名:商山四皓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秦朝→西漢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

名稱來曆

秦末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唐秉、甪(lu)裡先生周術、绮裡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被拒絕。

他們甯願過清貧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将何歸?驷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衆,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後聞聽,非常着急,便遵照開國大臣張良的主意,聘請商山四皓。

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劉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為漢惠帝。

據記載,商山四皓之夏黃公晚年以治病救人為己任,遊走于奉化、鄞州、餘姚一帶,黃賢村早年尚存黃公墓,現有東祠廟紀念之,鄞州區古林鎮内現有黃公廟,為甯波境内最大的古廟,有“高山仰止”、“神醫再世”等碑80餘塊。清初史學家黃宗羲《四明山志》有考略,“黃墓山,其山帶江,有覆船之号,有大裡黃公墓,”。太湖西山有黃公井,亦稱黃公泉,其旁居民多姓夏,俗傳即夏黃公後人。

個人解析

東園公,姓唐(一說姓庾),名秉,字宣明。秦末漢初之際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商山四皓”為避秦亂而隐居商山,結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漢高祖劉邦多次請他們出山為官,不至。後劉邦寵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呂後急找張良商量,張良便請出商山四皓出面。後來商山四皓被太子劉盈請去,成為太子上賓。劉邦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為漢惠帝。

江蘇省蘇州西山島西北部的鳳凰山西南有一東村,因“東園公”隐居于此而得名。村中有東園公祠,門樓正面書“東園公祠”四字楷書大字,背面橫額為“商山領袖”四字。

绮裡季,是漢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他曾力谏漢高祖劉邦廢太子之事。绮裡季與東園公,夏黃公,用裡這四位飽學之士先後為避秦亂而結茅山林。

用裡,是漢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用裡與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這四位飽學之士先後為避秦亂而結茅山林。高祖嘗召之為官,不至。

夏黃公,又稱黃石公,原來姓崔名廣,字少通,鄞縣(今浙江甯波)人。一說本是齊國人,因隐居夏裡修道而得名。秦漢之際一位著名隐士,與隐士绮裡季,東園公,甪裡并稱為“商山四皓”。秦末天下大亂,四位老人為躲避戰亂而隐居商山。漢高祖曾召夏黃公入廷為官,輔佐太子。傳說張良年輕時曾得到黃石公的指點。張良在圯橋替黃石公“三次進履”,得黃石公送的一部《太公兵法》。

黃石公後來回故裡隐居,并在鄞西一帶行醫。傳說黃石公逝世于黃古林,享年九十餘歲,葬于餘姚覆船山。黃石公有一女兒名叫黃姑,繼承父志,在鄉裡行醫看病。

四皓隐士夏黃公,為東周、秦、漢時的著名三朝儒學文人之一。他因與東園公、角裡先生、绮裡季三人在秦朝時不滿秦始皇的焚書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漢初同時隐居于陝西的商山,故被世人并稱為“商山四皓”。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故也稱“四皓隐士”。他們的事迹經常進入曆代文獻對《易經》中的相關“貞壽、頤壽、隐德、嘉遁”等詞義注解或條文解釋,“須眉皓白”一詞,也因他們的“四皓”而出。

夏黃公秦時曾為朝庭的博士,據《史記》記載:劉邦曾多次相邀他們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絕。後劉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後聽了很着急,張良就獻策請來了四皓以輔助太子,終于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但在太子劉盈即位漢惠帝後,朝政大權旁落其母呂後,四人預感報國無望,就又重歸深山隐居。後來夏黃公終老夏禹故裡(四明山石鈕村),葬于姚江南岸的覆船山(今河姆渡村的福壽山)。為了永世紀念他的功德,鄉民将夏黃公墓的渡口,曆世稱為夏墓渡(“河姆渡”實際為“夏墓渡”的方言誤音)。

大隐為古句章的發祥地之一,因傳為大禹的石鈕村故裡,故有“夏裡”之稱。“夏黃公”實際是“夏裡黃公”的一種簡稱,故也有“大裡黃公”的稱呼。《陳留志》中稱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

隐居夏裡修道,故号夏黃公;三國虞翻的《答王府君》中,“則黃公定鄞人,非齊人也”;《廿四史》中也認為,陶淵明詩句有“黃绮之終南”、杜甫詩句有“黃绮終辭漢”的一說,則黃為姓無疑;《會稽地志》中稱為“大裡黃公”;《甬上耆舊傳》中說,縣西二十五裡地名為黃公林,相傳為漢黃公隐處,即古之大裡也;《四明談助》載,大隐山本名句章,以大裡黃公居此,故稱大隐;《慈溪志》先賢人物記載為“荒周時四皓大理(同裡)黃公”;清王渥在《大隐山即事》中也有雲:“此亦四明真福地,當年曾隐夏黃公。涼生古井春波綠,秀擁層巒夕照紅。”凡此種種,都已能證明夏黃公在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可初步斷定為是東周戰國時期,跨秦到漢初的著名曆史人物。

查曆史年紀:七國争雄成形于公元前403年;東周末年約為公元前256年;純七國并列于公元前256年到221年;秦朝大統于公元前221年到206年;初漢劉邦到劉盈為公元前206年到194年。其中七國至秦隻有35年的曆史,整個秦朝隻有15年的曆史,漢初劉邦到劉盈也隻有12年的曆史,四個時期跨朝相加為62年。夏黃公至劉盈元年時稱為八十齡皓首,其約十八歲前是可算在東周末期的。所以《慈溪志》定位于“荒周”先賢(以出生年代為準),相對還是比較正确的,但稱之為戰國、秦、漢人也無不可。

夏黃公是當前慈溪志中有記載的最早名人,其同漢朝的鄉賢名人尚有從事王修、主簿鄭雲、梁宏、孝子董黯等。其實黃公名字前還可列入越國大夫文種,文種助越王勾踐從越國都城之一的勾餘城起,最後成就了吳越大國的霸王偉業。

而夏黃公的隐居墓葬地勾(同句)章大城,正是為了永久性地彰(同章)顯勾踐的伯爵功勳而建。文種因為是文(同汶)溪人,這才進入宋建慈溪孔廟的“忠義孝弟(同悌)祠”鄉賢神主牌位(慈城原還有文種巷流傳紀念)。可能因為文種是何地人的曆史說法較多,夏黃公也欠确全名又有齊人一說,故作為甯波地區(于勾餘、勾章演變而來)最早的全國名人,這才有些根據不足。但無論如何“勾章”作為“越王勾踐”的功勳大城,“黃墓渡”因“黃公墓”而得名,都是現代甯波不可忽視的重大文化名人遺産之一。

夏黃公于劉盈順利登位後,重歸山林,在一路尋覓之後,選擇黃賢隐居,浙江奉化黃賢村的村名也由此而來,四皓隐居後,寫詩作賦,采藥救人,時黃賢一帶大疫,夏黃公采黃檗治人,今莼湖鎮黃檗村即由此而來。據記載,夏黃公晚年以治病救人為己任,遊走于奉化、鄞州、餘姚一帶,黃賢村早年尚存黃公墓,現有東祠廟紀念之,鄞州區古林鎮内現有黃公廟,為甯波境内最大的古廟,有“高山仰止”、“神醫再世”等碑80餘塊。清初史學家黃宗羲《四明山志》有考略,“黃墓山,其山帶江,有覆船之号,有大裡黃公墓,”。太湖西山有黃公井,亦稱黃公泉,其旁居民多姓夏,俗傳即夏黃公後人。

主要事迹

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衆,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後聞聽,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去請開國重臣張良出面。呂釋之對張良說:“您是皇上的親信謀臣,現在皇上想要更換太子,您豈能高枕而卧?”張良推辭道:“當初皇上是由于數次處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計策。

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況現在是皇上出于偏愛想要更換太子,這是人家骨肉之間的事情。清官難斷家務事啊!這種事情,就是有一百個張良出面,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呂釋之懇求張良務必出個主意。張良不得已,隻好說:“這種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恐怕難以奏效。我看不如這樣吧!我知道有四個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羅緻而又未能如願的。這四個高人年事已高,因為聽說皇上一向蔑視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漢臣。

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們。如果請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書信,多帶珠寶玉帛,配備舒适的車輛,派上能言善辯之人去誠懇聘請他們,他們應該會來。然後以貴賓之禮相待,讓他們經常随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們,這對太子是很有幫助的。”于是呂氏兄妹和太子當真把這四個後人稱之為“商山四皓”的老人請來了,把他們安頓在建成侯的府邸裡。

在一次宴會中,太子侍奉在側,四個老人跟随在後。劉邦突然見那四個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開外,胡須雪白,衣冠奇特,非常驚訝,問起他們的來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劉邦聽了大吃一驚:“多年來我一再尋訪諸位高人,你們都避而不見,現在為何自己來追随我的兒子呢?”四個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輕慢高士,動辄辱罵,臣等不願自取其辱。

如今聽說太子仁厚孝順,恭敬愛士,天下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望着,期待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願前來。”劉邦說:“那就有勞諸位今後輔佐太子了。”四人向劉邦敬酒祝壽之後就彬彬有禮地告辭而去。劉邦叫過戚夫人,指着他們的背影說:“我本想更換太子,但是有他們四人輔佐,看來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他了。呂雉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劉邦強顔歡笑:“你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劉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興作歌:“鴻鹄高飛,一舉千裡。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相關詩詞

唐朝李白《商山四皓》

白發四老人,昂藏南山側。

偃卧松雪間,冥翳不可識。

雲窗拂青霭,石壁橫翠色。

龍虎方戰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鏡,漢祖升紫極。

陰虹濁太陽,前星遂淪匿。

一行佐明聖,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難測。

飛聲塞天衢,萬古仰遺則。

《題商山四皓廟》杜牧

呂氏強梁嗣子柔,我于天性豈恩仇。

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

全部注釋

1.商山四皓廟:商山在陝西商縣東南,地形險要,景色幽勝。秦末漢初時,東園公、角裡先生、绮裡季、夏黃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餘,時稱“商山四皓”。

2.呂氏句:《漢書·呂皇後傳》:"呂後為人剛毅。"又:"太子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己,常欲廢之。"

3.南軍句:《文獻通考》:"漢京師有南北軍之屯,南軍,衛尉主之,掌宮城門内之兵;北軍,中衛主之,掌京城門内之兵。高後時,呂祿為将軍,掌北軍;産為相國,掌南軍。"《漢書·高後紀》:"太尉勃入北軍,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勃遂将北軍。然尚有南軍。丞相平召朱虛侯章佐勃,章從勃請卒千人,入未央宮掖門,擊産殺之。

"四老句:《漢書·張良傳》:"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後恐,不知所為,乃使建成侯呂擇劫良為畫計。良曰:'此難以口舌争也。顧上有所不能緻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誠令太子為書,卑詞安車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一助也。

于是四人至……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乃驚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遊乎?'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願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竟不易太子"。

此詠史詩。詩人采用與《赤壁》、《烏江亭》詩一樣的假設手法,翻出一番新穎的曆史見解:如果南軍當時不支持周勃安劉誅呂,那麼四老也是無力安劉的。如果僅僅依靠四老,劉氏就會被諸呂滅掉。曆史是不能假設重複的。而任何事後的假設,都可能有其更合理的一面,但也隻能是假設。不過,後人在借鑒曆史時,各種假設就有了現實的意義。杜牧此詩除了強調曆史具有某些偶然性外,還可說明政治鬥争具有很大的冒險性,而人心之向背,往往在關鍵時候起決定作用。

繪畫作品

曆史上以四皓在商山隐居生活為題材的繪畫作品為數不少。如《商山四皓、會昌九老圖》合卷(南宋時期,無款,遼甯博物館藏),《南山四皓》(漢代彩漆繪,朝鮮平壤博物館藏)、《南山四皓》(河南鄧縣出土南朝磚畫),《商山四皓》(馬遠作品,海外)、《商山四皓》)(戴進作品,故宮博物院藏)、《商山四皓并四聘圖》(戴進作品,故宮博物院藏)、《商山四皓》(吳偉作品,故宮博物院藏)、《商山應聘圖》(蕭晨作品,故宮博物院藏)、《商山四皓圖》、《四皓弈棋圖》、《山居四皓圖》等等。

德治與隐逸思想以及孝道觀念體現在了尊老重賢的四皓圖畫中,這往往是高隐和道德文化的象征,由于政治功業參與其中,“商山四皓”成為文人土夫政治理想的寄托,這些以四皓閑居文事為描繪對象的作品,成了曆代文人雅士借以寄托自身的精神抱負的象征和隐喻。

民間傳說

周術、吳實、崔廣、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潔,銀須皓首,避秦焚書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稱“商山四皓”。他們過着采食商芝,栖身洞穴的清貧生活,曾賦有著名的《采芝操》,流傳于後世。至今在商鎮龍駒一帶,民間在春節扮“故事”、“社火”中仍保留着歌唱四皓的“四魔女”(四皓的四個女兒)燈舞。

紀念建築

商山四皓碑林園,位于丹鳳縣城西7.5公裡的商鎮新街西段,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内巨冢羅列、古柏環繞、碑石林立。四皓碑林園内埋葬着兩千多年前秦朝的四位博士:即周術、吳實、崔廣、唐秉。四老人皆因品行高潔,銀須皓首,避秦焚書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稱“商山四皓”。曆代過往文人騷客在商山留有詩文百餘篇(首),盛贊四先生淡泊名利,堅持道德操守的高風亮節。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過四皓墓》、白居易的《谒四皓廟》等贊四皓名篇,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傳。

為了将四皓先生的高風亮節昭示啟迪後人,已将這些古詩詞文與曆史文物、書法雕刻藝術融通一體,于2003年11月建成四皓碑林園。曆代過往人文騷客在商山留有詩文百餘篇(首),盛贊四先生談泊名利,堅持道德操守的高風亮節。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過四皓墓》、白居易的《谒四皓廟》、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傳。投資1600萬元的四皓碑林園二期開發工程,占地面積20畝,将開發建設的80米長、30米寬四皓古建文化區,向南直達312國道。

門票:門票10元

上一篇:湯姆·哈迪

下一篇:尼克·卡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