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賽兒

唐賽兒

明初白蓮教女首領
唐賽兒(公元1399年-?),民間又稱唐三姐,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山東濱州蒲台縣人。公元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衆起義,震動京師。唐賽兒部最後被山東都指揮佥事衛青擊潰消滅。但唐賽兒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蹤。[1]
    本名:唐賽兒 别名:唐三姐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 出生地:山東濱州蒲台縣 主要成就:唐賽兒起義 籍貫:山東蒲台縣人(今山東濱州市蒲城鄉) 出生年月:1399年 職業:農民起義首領 地位:白蓮教女首領

人物生平

唐賽兒家境貧苦,自幼從父習武,不到15歲已武藝超群。明初,山東連年災荒,餓殍遍野。明太祖朱元璋死後,朱棣又發動“靖難之役”,山東是主要戰場。朱棣做皇帝後把京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大修宮殿。為了供養京師官員及軍隊,又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大量征調民夫,山東人民首當其沖。永樂年間,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廣大人民陷入絕境。唐賽兒的父親被抓服勞役,她和丈夫林三沖進宮府讨糧,林三被殺害。她父親悲憤而死,母親也重病身亡。她忍無可忍,決心率衆起義,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為4寨,她駐地勢最高的南寨,以利觀敵指揮作戰。她還在南北兩大懸崖上築起寨牆,并在寨内修建水池,屯積糧草。

起義軍首先一舉攻克軍事重鎮青州,奪取武器,開倉赈民,然後勝利返回山寨。青州衛指揮使高鳳聞報大驚,疾帶兵尾追,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義軍團團包圍。夜間,唐賽兒突然發動襲擊,高鳳喪命,千餘名官兵被殲。農民軍初戰告捷,鼓舞了青州以東各地人民。他們紛紛起兵響應,計有賓鴻、董彥臯、丁谷剛、劉信、劉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兒、高羊兒、王住兒、楊三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以卸石棚寨為中心的農民革命風暴,席卷青州、萊州、莒州、膠州以及安丘、壽光、諸城、即墨等9個州縣,隊伍迅速擴大到數萬人。董彥臯率衆2000餘人,在莒州、日照、諸城一帶懲辦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在壽光、安丘、膠州等地,農民軍“毀官府、燒倉庫”,打擊明軍。

起義軍軍威大振,山東地方官吏惶恐不安,三司聯名報警。明成祖朱棣聞報後大為震動,立即派遣官員,星夜趕往卸石棚寨招安;但遭到唐賽兒的堅決拒絕。朱棣又疾派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都指揮使劉忠為副總兵官,帶領5000人馬前來鎮壓,把卸石棚寨團團圍住。柳升曾南平交趾,東破倭寇,北禦蒙古,因功封侯。他狂妄自大,根本不把農民軍放在眼裡。唐賽兒抓住他驕傲輕敵這一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诳說寨内缺水,陷入絕境,已決定從東寨門突圍取水。柳升信以為真,下令集中兵力,扼守東門,妄圖斷水把起義軍困死。起義軍趁機于3月16日夜,突然向防禦薄弱的敵營發起猛攻,打得敵軍暈頭轉向,倉皇逃竄,都指揮劉忠中箭斃命。天亮後,柳升得知中計,疾帶大隊人馬前來鎮壓,但起義軍早巳不知去向。同時,在安丘城廂地區,戰鬥也在激烈進行。賓鴻率領義軍猛攻縣城,城池即将攻克,因敵人援軍趕到,義軍作戰失利,撤走。

明王朝雖然鎮壓了這次農民起義,但主要起義領袖唐賽兒、賓鴻、董彥臯等都安全轉移。朱棣大為震怒,将柳升下獄,并以“縱賊為亂不言”的罪名,把山東布政使、參議、按察使、按察副使、佥事和出現起義的郡縣官吏,統統處死。為追查唐賽兒下落,又于同年3月至5月,兩次下令逮捕京師、山東境内的女尼和女道士,後又逮捕全國數萬名女尼和女道士,押解京師審查,但終未發現其蹤迹。青州至今還流傳着許多有關唐賽兒的傳說。

起義過程

唐賽兒知名于明成祖永樂年間。永樂年間,她利用白蓮教為掩護,組織發動了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取得了兩次大捷,成為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為夫報仇剪紙為兵

唐賽兒,女,又名唐三姐,蒲台縣西關(今山東濱州)人,生卒年不詳,自幼練習武術。明初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四子為了争奪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山東成了主要戰場,戰争令百姓流離失所。朱棣登基後,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加上水、旱災害,瘟疫流行,群衆生活十分艱難。山東、河南等地的群衆到了吃樹皮、草根維持生活的地步。“民食草實為食。”永樂十七年,“山東、河南、山陝諸處饑荒水旱相仍,至剝樹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賣妻鬻子,以求苟活”。(《國榷》卷17)在民間傳說中,唐賽兒18歲結婚,時逢亂世。婚後不久,恩愛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一說染疫病亡),唐賽兒痛不欲生,喚起了她的反抗之心,決意為丈夫和受苦的鄉親報仇。

當時,濱州民間白蓮教盛行。飽受戰亂和盤剝之苦的農民群衆廣泛信奉白蓮教,從中尋找精神寄托和相互幫助。唐賽兒自幼好佛誦經,為了令自己師出有名,流傳出一個傳說。林三死後,唐賽兒經常去墳地祭奠。一次祭完林三回村時,在山腳下的石縫裡,唐賽兒發現了白蓮教的書典和寶劍。此後,鄉裡、衙間就盛傳她“通曉諸術”,并認為“劍亦神物,惟賽兒能用之”。唐賽兒于是自号“佛母”,稱能預知将來事情的成敗,并以能剪紙為兵馬相号召,組織民衆。她不辭勞苦,不避艱險,秘密往來于益都、諸城、安州、莒州、即墨、壽光諸州縣。

初戰告捷怒斬來使

唐賽兒組織的起義軍,名為“白蓮軍”,聚衆數千人。由于蒲台縣地處平原,無高山密林之險,唐賽兒在青州時發現,在蒲台縣城以南二百多裡的益都縣境内(現在楊集、朱崖兩鄉鎮的交界處),有一個古代的卸石棚寨,峰高七八百米,四面是絕壁,易守難攻,又處于諸城、安丘、莒州、壽光等地的中心,于是唐賽兒便選中卸石棚寨作為起義的地點,永樂十八年二月十一日正式起義。唐賽兒起義後,明政府急令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鳳包圍卸石棚寨,企圖消滅起義軍。

明軍一到卸石棚寨立足末穩,唐賽兒夜間便突然發動襲擊,将高鳳等人當場擊斃,并把處于混亂狀态的明軍全部殲滅。初戰告捷,唐賽兒起義軍聲威大振。她以卸石棚寨為根據地,不久又占領了莒州、即墨等縣城,打擊官府和豪富地主。青州以東的各地民衆紛紛響應起義,“毀官衙,燒倉庫”,開倉濟貧,隊伍迅速發展至2萬多人,震動了京師。青州以東各地的群衆紛紛響應,益都、諸城、安丘、莒州、膠州等州縣先後出現了十幾支義軍。其中規模較大的有賓鴻、董彥杲的兩支隊伍。這樣以卸石棚寨為中心的農民起義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

唐賽兒在初戰取勝後,以卸石棚寨為根據地,不斷打擊附近州府的官府污吏和惡霸、地主。唐賽兒所到之處,各官吏紛紛逃命,其他各路起義軍也紛紛響應。據地方志記載,壽光、安丘、膠州等地都有“毀官衙、燒倉庫”等打擊明軍的活動,一份份告急文書飛一樣傳到京師。為了控制局面,永樂皇帝便派出了一名大臣前往卸石棚寨進行招安,唐賽兒怒斬了來使。

寨中食盡詐降取勝

在招安不成的情況下,明成祖朱棣惱怒異常,派“京營”的提督總兵官、安遠侯柳升和都指揮使劉忠率五千精兵前往鎮壓。面對唐賽兒領導的起義軍,柳升認為“小小賊寇,不日即可平定”。二月二十八日,柳升、劉忠兵至益都後,再次包圍了卸石棚寨。唐賽兒利用敵軍驕橫輕敵的弱點,以“寨中食盡,并且無水”為由詐降,将柳升主力調往警戒城東有水的地方,自己卻集中兵力,向防禦薄弱的敵營發起突襲。夜二更時,攻破敵營,殺死都指揮使劉忠。

當敵主力趕到時,唐賽兒已指揮起義軍從容轉移。同時,其他起義軍也與明軍展開了英勇的搏鬥,其中以安丘城的戰鬥最為激烈。當時,安丘、莒州、即墨三地起義軍一萬餘人圍攻安丘城,眼看就要攻下時,在山東沿海負責防備倭寇的都指揮衛青率兵趕到,使起義軍腹背受敵,最後失敗。地方首領趙琬被俘就義,義軍死傷兩千多人,被俘者四千餘人,皆被明軍所殺,妻小被官府沒收為奴。

隐匿民間不知所終

唐賽兒起義,前後隻有兩三個月,規模也不大,但它發生在明王朝建立初期,在其統治相對來說還比較穩固時,就更加暴露了封建統治的虛弱。在唐賽兒起義失敗後,明朝統治者派柳升指揮軍隊追擊從卸石棚寨突圍的起義軍,把俘獲的起義軍将領全部處死。但是起義軍首領唐賽兒卻已逃走,這使永樂皇帝震怒,下令将柳升下獄,将參議、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現起義各縣的官吏全部處死。為了防止唐賽兒出家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樂皇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凡北京和山東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師诘問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于是先後有一萬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師诘問,但是唐賽兒還是“不知所終”。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不僅有力地打擊了明王朝的統治,更震撼了通過農民起義奪得政權的明王朝。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明王朝不得不對農民的壓榨和剝削作了一些讓步。據明史記載:“是月,赈青、萊饑。”第二年(1421年)成祖“诏罷不便于民及不急諸務;蠲十七年前逋賦,免去年被災田糧。”這種當月就赈災青州、萊州,随即罷免徭賦及受災田糧的舉措,與唐賽兒的抗争密不可分。自唐賽兒起義以來,她的事迹便成了山東濱州、青州一帶群衆茶餘飯後的話題。有的說唐賽兒在牢獄裡被戴上了手铐腳鐐,可她輕輕一抖,手铐腳鐐便全掉下來了,從此她便升到天上;還有的說唐賽兒跑到大草原成了一個部落的首領.如今唐賽兒當年起義的地方——卸石棚寨被稱唐三寨。

寨頂現有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立石碑:“唐三寨由來久矣,自大明永樂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賽兒者創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直到現在,卸石棚寨仍存留寨牆、舂米石臼等遺物。濱州人民為了紀念唐賽兒,在濱州城南、濱州黃河大橋以北修建了唐賽兒雕像,在原蒲台縣西關原址修建了唐賽兒祠,以紀念這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下落不明

唐賽兒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唐賽兒兵敗後官軍搜埔無果,懷疑她隐藏在尼姑或女道士中,于是逮捕了北京、山東等地尼姑女道士多人,送京都審問,但終未能抓唐賽兒。

另一種是被生擒,九朝野記所載:“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懼。裸而縛之,詣市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己,複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足,俄皆自解脫,竟遁去,不知所終。”

轶事典故

野史

在明朝時後,山東白蓮教起義。據說是為了抓住唐賽兒,不少明朝的錦衣衛,傾巢而出。來回的抓住年輕的姑娘,就脫光衣服,剃光包括頭發在内的毛發,殘忍的淩辱。辣椒水,老虎凳。鐵窗,灌鉛水,還有鐵棍穿刺身體的等等,鐵鈎懸挂人體,不一而足。而女人天生肉體嬌貴,怎奈這些酷刑,不得不違心承認。而所有承認的女囚犯,一律騎在母驢上,光腚遊街示衆。最終淩遲處死!據說因為唐賽兒一案,起碼造成了1萬多名年輕女子蒙冤慘死。最終唐賽兒主動交納出來白蓮教的聖物,白蓮玉足。而她蒙受了慘烈的拷打,被剃光頭發,脫光衣服,反複侮辱。最終騎在木驢光腚送上刑場。她被淩遲2000~3000刀,淩遲了3天才斷氣。

首先切割手臂,胳膊上的人肉,切割成為非常薄的肉片。然後是軀幹。最後是挖眼,切割耳朵,鼻子,舌頭。最終開膛剖腹,将腦袋砍掉,挂在城樓上,示衆。甚至因為在明朝時候,木驢成為一種侮辱性的官方刑法。這樣一來,達到最大屈辱女囚犯的目的!所以說,一個被剃光頭發,赤裸身體騎在木驢上的女囚犯,往往是不貞節的,是下賤的。所以說就算她們死後,也很少被人伸冤!最終蒙冤千古,甚至部分事情,隻有野史記載,道貌岸然的“正史”是根本不會記錄的。而根據出土的文物表明,當時野史雖然有誇大,可是部分細節,的确有可信之處。

文藝形象

《唐賽兒》

【作者】:劉鳳海著

【主題詞】:曆史小說:長篇小說-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曆史小說-中國-現代

曆史上著名農民起義女領袖唐賽兒在永樂十八年組織山東青州一帶農民在卸石賽發動農民起義,明成祖朱棣親率十萬大軍圍剿起義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她又破了朱棣在德州城外布下的金鎖陣和金蛇火龍陣,正要攻城時被前來救援的四十萬官兵包圍,她隻好率衆突圍,隐居深山。當她得知朱棣為追捕她而下旨肆抓捕尼姑女道士時,便隻身進京城,救下被抓的一萬多人,自己跳下懸崖身亡,為後人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壯的故事。

上一篇:黃元申

下一篇:Buddy Rich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