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紀念館

唐山抗震紀念館

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
唐山抗震紀念館始建于1986年,原為“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是為紀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唐山的偉大壯舉而建立的。展廳内實物展櫃,展出了被震壞的時鐘、當年最早向黨中央彙報震情所用的電台、抗震救災工具以及全國各地給災區人民的慰問信件、衣服等實物,同時還有防震減災常識的宣傳。唐山抗震紀念館于1995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确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中文名:唐山抗震紀念館
  • 外文名:Tangshan earthquake resistant Memorial Hall
  • 别名: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
  • 别稱: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
  • 類别:地震博物館
  • 成立時間:始建于1986年
  • 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
  • 館藏精品:地震相關報道圖片等
  • 地址:唐山市路北區新華東道。
  • 開放時間:全天
  • 票價:免費
  • 所在地:唐山
  •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中心抗震紀念碑廣場西側
  • 類别:旅遊景點

概況

唐山抗震紀念館位于唐山市區中心抗震紀念碑廣場西側,始建于1986年,原名為“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建築面積1488平方米。1996年,為紀念抗震救災20周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對原館進行了改擴建,同時更名為“唐山抗震紀念館”,擴建後的紀念館建築面積為5380平方米。

紀念館内有大型綜合性展覽《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設成就展覽》。展覽共分9部分。第一部分綜合介紹了唐山的地理位置、資源分布以及震後的發展情況。第二部分客觀地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給唐山人民的生命财産造成的極其慘重的損失,記述了唐山人民在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英雄壯舉和偉大業績。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地震廢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風姿。

唐山抗震紀念館是為紀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唐山的偉大壯舉而建立的。唐山抗震紀念館于1995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确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唐山抗震紀念館位于唐山市區中心抗震紀念碑廣場西側,始建于1986年,原名為“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建築面積1488平方米。1996年,為紀念抗震救災20周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對原館進行了改擴建,同時更名為“唐山抗震紀念館”,擴建後的紀念館建築面積為5380平方米。

紀念館内有大型綜合性展覽《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設成就展覽》。展覽共分9部分。第一部分綜合介紹了唐山的地理位置、資源分布以及震後的發展情況。第二部分客觀地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給唐山人民的生命财産造成的極其慘重的損失,記述了唐山人民在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英雄壯舉和偉大業績。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地震廢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風姿。

館藏風格

按照對黨和政府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曆史和未來負責的精神,此次《唐山抗震成就展覽》展出内容,廣泛征求了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并經過了各級領導的嚴格審定。《唐山抗震成就展覽》一方面以突出重點、體現特點、展現亮點為原則,充分展示了震後30年,特别是近10年來,英雄的唐山人民弘揚抗震精神,建設繁榮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以實事求是、尊重曆史、相信科學為原則,充分挖掘曆史資料,加大了抗震救災、防震減災的展出内容,使地震文化資源得以全面整合,展覽體系完整而獨具唐山特色。

按照将唐山抗震紀念館打造成一座獨具特色的集時代性、科學性、紀念性于一體的綜合性精品展館的總體要求,在展陳設計方面,采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注重觀衆的感受與互動性,通過場景複原、大型浮雕、藝術造型等現代化展陳手段的綜合利用,将整個展館營造成了一個氣勢恢宏的展陳空間。體現展覽主體内容的圖文展線不僅有珍貴的曆史圖片、電腦合成圖,以及使用新材料與電子技術制作的光電地圖、程控地圖等,而且通過大量運用多媒體景觀藝術,如幻影成像、虛拟現實、影視與場景結合等手段,把展覽不斷地推向新的高潮,使觀衆精神振奮、目不暇接。與此同時,我們還對抗震紀念館的整體建築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與擴建,在展館西側新加建了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的三層鋼結構辦公設備功能區和臨時展覽區,可舉辦各種臨時性展覽。整個展覽面積由1996年的2500多平方米,擴大到了3500多平方米,展線達600多延長米。對館内空調、消防、監控、電氣系統等進行了更新改造,并新增設了電動扶梯、直升電梯、殘疾人坡道等設施,使展館功能更加科學完備而富有人性化。

在此次抗震紀念館的改造過程中,展覽部全體同志和工程設計施工單位以及市直相關部門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努力拼搏、夜以繼日、廢寝忘食,高标準、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在次,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參與設計的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北京清尚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市直各有關單位、各位專家學者和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唐山抗震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後要更好地發揮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衆特别是青少年參觀展覽,激發人們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為把新唐山建設得更繁榮、更美好、更文明、更和諧做出積極的貢獻!

紀念館布局

走進唐山抗震紀念館,首先看到的是圓形玻璃鋼複蓋下的唐山市地形地貌模型,唐山的概貌在這裡一覽無馀。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們感受着這塊土地博大的胸懷和厚重的曆史。“罕見震災,舉世震驚”是整個紀念館的核心部分,大量圖片記載了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發生的7.8級大地震,給唐山帶來的舉世震驚的損失。市郊農田噴沙、灤河大橋斷裂、蘆台鐵路橋鋼軌彎曲……這些罕見的圖片讓我們深感震撼。在參觀中,我們了解到地震發生後,唐山人民迅速從廢墟中站起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依靠解放軍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鬥争。在唐山的重建中,建設者們吸取地震教訓,對各種建築物實行抗震設防,使人民居住更加安全。

走出唐山抗震紀念館,巍峨的抗震紀念碑就聳立在眼前。紀念碑主碑的四根碑柱,象征着唐山的新建築拔地而起,主碑上端的造型,則猶如四隻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征着人定勝天。

館藏精品

國畫長卷《唐山大地震祭》

百米國畫長卷《唐山大地震祭》的4名作者趙錫複、孫叔文、喬文科、劉文甫(從左至右)在展示畫卷局部。該長卷藝術地展現了震後唐山人民從自救互救到重建家園的過程。

唐山抗震紀念館始建于1986年,原為“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1996年紀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際,對其進行了改擴建,同時更名為“唐山抗震紀念館”,館内陳列了《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設成就展覽》。建館20年來,先後接待各界觀衆200萬人次。經過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在紀念抗震30周年之際,唐山市又對紀念館重新進行了調展改造,館内陳列了《唐山抗震成就展覽》。

這次《唐山抗震成就展覽》展出的内容共有10個部分,充分展示了震後30年新唐山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充分挖掘曆史資料,加大了抗震救災、防震減災的内容,使地震文化資源得以全面整合,展覽體系完整而獨具唐山特色。設計者通過場景重複、大型浮雕等現代化展陳手段的綜合利用,将整個展館營造成了一個氣勢恢弘的展陳空間。珍貴的曆史圖片、大量多媒體景觀藝術的運用,把展覽不斷推向高潮,使觀衆精神振奮、目不暇接。為了增強展覽效果,展覽面積由1996年的2500多平方米擴大到了3500多平方米,展線達600多延長米,涉及者采用了最新的設計理念,更加注重觀衆的感受與互動性。

抗震紀念碑

唐山雖不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但值得遊覽的地方也不少,到唐山必須要看的,當數标志性建築———抗震紀念碑。

大年初三,我和幾個朋友再次來到紀念碑廣場,這裡已不是以前的模樣,鋪裝、綠化、照明等景觀給廣場增添了許多色彩。紀念碑廣場處于唐山的市中心位置,每日來這裡參觀瞻仰的人絡繹不絕,外地人自不必說,唐山市民也喜歡到這裡來遛彎、轉悠,信步走入廣場,不用擡頭,一股逼人的氣勢便撲面而來,抗震紀念碑有如四隻通天巨臂矗立在那裡,讓人看了豪邁頓生,新唐山必将拔地而起的氣勢和人定勝天的精神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緻。

紀念碑于抗震10周年時建成,主碑高達30米,用花崗岩石料貼面,碑的四周是四組八塊的浮雕,生動地記載了當時抗震救災的事迹,就在去年年末,紀念碑廣場、大钊公園和時代廣場聯合打造成了唐山市的中心廣場,作為中心廣場标志性建築的抗震紀念碑腳下設置了集束光投射燈,在周邊綠地内裝點了綠色投射燈及草坪燈,在樹陣廣場、水體周邊及山體也安裝了亮度适當的庭院燈和地燈。當夜幕降臨,抗震紀念碑通體雪亮,在整個廣場的中心地位被映襯得尤為突出。

“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坐落在唐山市紀念碑廣場西側,陳列着地震和抗震救災的資料。紀念館建築設計新穎别緻,中間方廳聳立,周圍圓廈環抱,屋面西高東低呈台階狀,向廣場中心傾斜。館内大廳正中矗立着江澤民總書記為唐山人民的親筆題詞。

觀完紀念碑廣場,還可以到廣場南側大钊公園休憩遊玩一番,或者登上鳳凰山頂一覽唐山全貌,到南湖公園看一看昔日采煤塌陷區改造成的生态公園,另外大城山公元的野生動物園、植物園、鳥語林和國際卡丁車中心會使人樂不思歸。

曆史事件

曆史将永遠銘記着這一時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3時42分53.8秒。

夜幕籠罩下的唐山市,萬籁俱寂。陡然,一道藍光刺破夜空,緊接着,天穹旋轉,大地抖動。街道、鐵路、樓房,在強烈的搖撼之中錯位、變形,倒塌……,這就是震驚中外的“7·28”唐山大地震。

23秒鐘内,一座年産值約占全國百分之一,擁有百萬人口的華北著名的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變成一片廢墟,唐山市發生了曆史上最大的慘劇,整個華北大地在劇烈震顫。

天津市發出房屋倒塌的巨響。正在該市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被驚醒了,他所居住的賓館出現了可怕的裂縫。北京也搖晃不止,許多房屋倒塌。在華夏大地上,北至哈爾濱市,南至安徽蚌埠、江蘇清江一線,西至内蒙磴口、甯夏吳忠一線,東至渤海島嶼和東北國境線,都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響。

這次大地震震級為MS7.8級,使唐山人民蒙受了巨大災難:24萬人死亡;上萬個家庭解體;97%的地面建築、55%的生産設備毀壞;交通、供水、供電、通訊全部中斷,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币30億元。當時西方曾有過這樣的報道:“唐山将從此在中國的地圖上抹掉了。”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人民十分關懷,立即組織大批人力、物力星夜趕往災區救援,大批醫藥、食品、衣物、建築材料等救災物資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斷運往災區,傷病員和老人兒童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這場劫難使世界各國地震、抗震、救災專家受到震動,更加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1980年以來,已經有一百多批地震、抗震、救災專家從世界各地來到唐山地震現場,進行研究考察,決心從這場慘痛的浩劫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研究對策。為地震科學的發展,為減輕地震災害,為人類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

198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陳列館建成開放。唐山地震陳列館是我國第一個收藏陳列地震資料、實物,宣傳普及地震科學知識、防震救災知識,進行地震科學研究的地震專業陳列館。館内陳列以大量的圖表、數字介紹了唐山地震的基本情況;以非常珍貴的震時照片介紹了地震所造成的破壞情況。這些珍貴的照片,把那場史無前例的抗震救災鬥争,活生生地展現在觀衆面前,使觀衆在參觀後對唐山地震有了

全面了解,并且從中受到教育。

1986年7月28日,唐山市召開紀念唐山抗震10周年大會,河北省省長解峰宣布:唐山的恢複和建設已基本完成,開始跨入“10年振興”的新階段。1976年7月28日,一場大地震将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唐山變成一片廢墟。經過10年重建,一座新唐山從廢墟上崛起。10年來,新建房屋1800萬平方米,全市人均居住面積7平方米以上。1985年工農業總産值達783000多萬元,比10年前增長一倍多。

參觀指南

占地5.44公頃,東部是抗震紀念碑,西部是抗震紀念館。紀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組成,主碑高33米,碑身有8幅花崗岩浮雕。抗震紀念館原為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展線達600多米,全面整合地震文化資源。

位置:唐山市路北區新華東道

門票:免費,但需使用身份證件(真)

證件:有效證件(如: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學生證,教師證)

免費開放

根據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四部委《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要求,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唐山抗震紀念館從2010年2月10日起免費開放,觀衆持有效證件領票參觀。

上一篇:廢土

下一篇:守望的距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